袁枚跨省到桂林高考,从此与桂林缘定终生,发迹并名满天下

今年的高考已经结束,千万学子同场竞技,多少寒门学子希冀通过高考完成人生的重要转折。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位清代考生是,他是“北纪南袁”的袁枚,是当年跨省跑到桂林参加高考的江南才俊。

何事最伤心,少年曾得意

古代高考学子目标在科甲及第,考举进士,有资格在京为官,进修深造并外派地方,成就“修身齐家治国”的理想抱负。袁枚的老家江浙地区,自古吴越经济富庶,清代政治经济上除了直隶地区,就数两江地区发达,江南人才与经济并驾齐驱地成为了全国人才高地,占据半壁江山,每次“秋闱”和“春闱”等朝廷考试,江南士子几乎总是独占鳌头,遥遥领先。

袁枚跨省到桂林高考,从此与桂林缘定终生,发迹并名满天下

晚年袁枚

袁枚(1716-1797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先生、仓山居士,祖籍浙江钱塘。少负才名,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任溧水、江宁等知县,有政声。清代乾嘉时期著名诗人,诗主性灵,古文骈体自成一家,与赵冀、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少年袁枚成长在浙江杭州西子湖畔,他出世时家里已是没落的书香门第,没什么田产,父辈科考入仕的传统选择近距离地影响着他。父亲袁滨、叔叔袁鸿的第仕之路并不如意,靠寄人篱下当幕僚来维持基本生活。

不过少年袁枚自幼聪明,爱书如命,12岁就考取秀才。大家十分看好这位神童,浙江巡抚将他保送到杭州万松书院深造。年轻的袁枚兴趣广泛,我行我素,极为反感以八股文取才的古板套路,他几次大考都不按规则出牌,屡教不改,只能落得连年失败的惨痛。

袁枚少年时期养成的性灵派风格的文学主张贯彻一生,正如其在《随园诗话》中所云:“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以为诗写性情,惟吾所适……既约束,则不得不凑拍;既凑拍,安得有性情哉?《庄子》曰:“忘足,履之适也”。余亦曰:“忘韵,诗之适也。”

袁枚跨省到桂林高考,从此与桂林缘定终生,发迹并名满天下

科举张榜

千里投奔在桂林的叔父袁鸿

袁枚在众目睽睽之下屡战屡败,暗自神伤,已经四次落榜了,他自己觉得很掉面子,很不好意思出门。整天宅在家里郁郁寡欢,嘴里念念有词,“何事最伤心?少年曾得意”。奶奶看在心里十分难受,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你叔叔在广西桂林,那边竞争可能没那么厉害,不妨到那里散散心,或许他能帮你的忙。”

21岁的袁枚拿着奶奶筹集的几两银子,辗转千里来到桂林,投靠给广西巡抚当幕僚的叔叔袁鸿。穷得叮当响的袁枚满怀希望而来,满心欢喜地见到叔叔,被他狠狠地数落一番,“你大老远跑来这淘金嘛,没门!你看桂林到处是山是石头,你啃得动不?我都快要揭不开锅了!”不宽裕的叔叔给他泼了一头冷水,很是扫兴。

袁枚跨省到桂林高考,从此与桂林缘定终生,发迹并名满天下

清代广西贡院靖江王城

叔叔袁鸿丑话说在前,不过也是刀子嘴、豆腐心,他还是尽己所能地帮忙。带着初来乍的侄儿在桂林城里四处走走看看,出门应酬都不忘带着侄儿,也领着他进广西贡院所在——靖江王城,一座比北京故宫年代稍久的宫殿。

人生知己广西巡抚金震方

叔叔自然也会把他引荐给巡抚大人,第一次进巡抚衙门,巡抚大人就在八桂堂出题考验这位神童。袁枚不假思索,即席作诗《铜鼓赋》,语惊四座,当场引起巡抚大人和所有幕府高知的称赞。江南才子果然名不虚传,识才爱才的巡抚大人见他气度不凡,主动收留了少年袁枚,让他在衙门当下手。消息不胫而走,这在当时的官府、书院及坊间迅速传开。

袁枚在府里做着半工半读的生活,一有闲暇走出衙门幕府,陶醉在无与伦比的山水奇景之中,徜徉于唐宋年间的摩崖碑林之间,吟诗作赋歌颂桂林的大美河山。春风得意的袁枚渐渐走出阴霾,峻秀的山水硬朗了他别具一格的品性,浩瀚的历史人文熏陶了他的文人才气,或官或民的所见所闻丰富了他的人生见识,诗社朋友的广泛交流也拓宽了他的文辞领域。年轻的袁枚遍览独秀峰、叠彩山、七星岩等桂林胜地,留下了不少赞美桂林的脍炙人口诗句,如“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火来眼前”、“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造化纵有千手眼,亦难一一施雕铸”。

袁枚跨省到桂林高考,从此与桂林缘定终生,发迹并名满天下

擎天一柱独秀峰

袁枚几经高人点拨,不再是那个嘴上没毛、不知变通、苦读死书的“学霸”,在桂林压倒群芳、鹤立鸡群。数月后,当得知清廷要举办丙辰博学宏词科选拔人才时,巡抚大人独爱这位有国士之材的外乡人,特意向上峰专折举荐袁枚。博学宏词科是专为那些不愿意参加科举的饱学之士提供的,很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味道,刚好合了袁枚骨子里的个性脾气。

《随园诗话》记载:抚军金震方先生一见有国士之目,特疏荐博学宏词,首叙年齿,再夸文学,并云”臣朝夕观其为人,性情恬淡,举止安详。国家应运生才,必为大成之器。”一时司道争来探问,公每见属吏,谈公事外,必及余之某诗某句,津津道之,并及其容止动作。有句言“万里阙前修荐表,百官座上叹文章”,余在屏后闻之窃喜。

进京赶考启程前,巡抚大人特意赠送120两盘缠,并属意专人护送进京,这让袁枚感激涕零,千言万语融进临别赠诗《荐鸿词北上辞别桂林中丞》,“万里投知己,千秋见伟人”,不知如何感谢巡抚大人的知遇之恩,他发誓一定会知恩图报,也不会忘记第二故乡桂林的养育之恩,“桂岭三秋月,长安一路尘。拜辞先洒泪,图报屡看身”。

人生第二位贵人刑部尚书尹继善

进京参加博学宏词科的考生超过200号人,数袁枚年纪最小。尽管还是没考上,但是经过广西巡抚的推荐,神童袁子才从此名满京城。而恰巧在京遇上了第二个人生贵人、居京侍父的八旗才子尹继善(1696—1771年)。乾隆元年(1736年)尹继善任刑部尚书兼管兵部,父亲是大学士尹泰。

小青年袁枚凭借文才,进入了同样爱好舞文弄墨的尹继善微信朋友圈。“尹文端公好和韵,尤好叠韵,每与人角胜,多多益善,”爱材如命的尹继善,对这位年轻人十分器重。三年后(1739年)京师考试,因为尹继善的保护,袁枚方才停止败绩,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袁枚先后当过江苏沭阳、江宁等地知县,也是颇有政声。

己未朝考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余欲刻画“想”字,有句云:“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诸总裁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大司寇尹公与诸公力争:“此人肯用心思,必年少有才者;尚未解应制体裁耳。此庶吉士之所以需教习也。倘进呈时,有上驳问,我当独奏”,群议始息。余之得以官选,受尹公知,从此始。未几,上命公教习庶吉士。

袁枚跨省到桂林高考,从此与桂林缘定终生,发迹并名满天下

袁枚笔耕不辍

33岁时因为父亲逝世丁忧守孝三年,借赋闲在家的空档,精进文风,声名渐长,置买曹雪芹家在南京的房产,名呼”随园”。因为受不了官场桎梏和无聊,袁枚40岁时正式辞官归隐。凭借在文坛如日中天的名气,常有人前来高价求取字画,或传记,或墓志铭。中晚年时,他通过码字润笔的功夫生财致富。一些贪官污吏厚着脸皮求取身后名,袁枚经常想办法敲其竹竿,而对于民声德厚者,他往往不取分文。

为官崇拜岭南儒宗——桂林陈宏谋

通过尹文端公的朋友圈,袁枚结交了出身桂林的陈宏谋(1696—1771年)。尹文端和陈文恭各自封疆四十余年,先后为相。袁枚结识两位同年生、同年进、同年死的老搭档,又同为雍乾皇帝倚重的大红人,不管身居庙堂还是退居江湖,好歹大树底下好乘凉吧。袁枚中晚年极尽文人的求财本事,以文生财、以才办校,成就梦寐以求的贵族闻达,顺风顺水地成就富甲一方的大文豪,一代文坛盟主霸占江湖五十年。

袁枚跨省到桂林高考,从此与桂林缘定终生,发迹并名满天下

东阁大学士陈宏谋

尹继善多谙人情世故,巧于趋利避害,圆融老炼,江湖完人,袁枚和诗:“身如雨点村村到,心似玲珑面面通。”而出身寒门的陈宏谋,事必躬亲,敦本厚德,谨慎持重,袁评价陈:“以用世为心,以闻过为善,以淡泊自甘,以恭俭自持;析理必穷其微,爱民自核其实。”陈宏谋的传记已有状元彭启丰的版本,而袁枚却再次出面润笔,可见袁枚对陈宏谋的推崇和敬重。

年近古稀重返桂林,山水之情凝于诗作

1784年的袁枚古稀之年,他不听家人劝阻重返桂林,可见他对第二故乡桂林的深厚情谊。故地重游,生发“古今山水不两异,却是故人勿远去”的感慨,看着依然秀美峻奇的山峦、清丽明滟的漓水,年少学习交往、游览名胜的往事历历在目。

可惜往事如烟,故交均已离世,贵人金巡抚也已离世,追忆少时提携之恩,袁枚为之泪目,在曾经的八桂堂久久不忍离去。 “森森八桂翠苍天,此处曾经谒大贤。知己平生人第一,白头重到路三千。荐章海内犹存稿,往事风中已化烟。梦自难寻肠自转,几回欲起又留连。”

看到年少的《铜鼓赋》载入《广西通志》,顿时流淌难以抑制的感动:“五十年前《铜鼓赋》,自家披览自家怜。不图漓水《崇文目》,竟冠熙朝第一篇”。

袁枚跨省到桂林高考,从此与桂林缘定终生,发迹并名满天下

桂林城徽象鼻山

因为年少未尽山水之乐,五十年后再次激发了创作热情,诗词泉涌,为桂林山水雕琢生命,浓重着墨。他在《重入桂林城作》中写道:“水石无情我有情,一丘一壑皆前生”,灿烂在桂林的历史星空,启迪后来同理感知,畅想游人无尽的美感。

故交远去,新朋再来。此时广西,一批来自中原的德才兼备官员,进入南夷边陲之效命,深刻影响着广西的整体文风。如差点考举状元的“乾隆三大家”镇安知府赵冀; “山东高密诗派”的岑溪知县李宪乔;两广首富江西临川籍李氏,还有重视教育和传承的广西巡抚江西南康籍谢启昆等等。一批文人新秀,或官或商或民,不约而同涌入省城桂林,集结在各类词馆、诗社、画室,气象繁荣。

袁枚跨省到桂林高考,从此与桂林缘定终生,发迹并名满天下

桂林街头读书一角——袁枚诗作《苔》

袁枚也结交了许多桂林本地的后起之秀,其中最突出是他称赞的临桂朱依真(字小岑),其诗作杂取韩柳,有如桂岭的险峻和洒脱,可担“粤西诗人之冠”的头衔。五十年不见,袁枚感慨,“得毋西粤所产人物,亦皆孤峭自喜,独成一家者乎?”他对桂林的诗词书画文化自成一派的繁荣大加赞赏,有如桐城派主将梅曾亮后来对“岭西五大家”的惊叹,“天下之文章,其萃于岭西乎?”

袁枚重返桂林呆了两月有余,真是不舍桂林的天下奇观和新知诗友啊,临行前一帮新知前来饯别。

朱依真作诗《为简斋先生祖道兼示同人》

清晨买棹送袁安,拉杂江声惨弗欢。

白发尚欠霜力健,青篷低压水云寒。

百年杖履三游少,五日钧天再听难。

从此不虚生耳目,无妄莫作等闲看。

祖道:古人于出行前祭祀路神称祖道,后称饯行为祖道。

“知否衰翁行半月,梦魂还绕桂林西”,惜别桂林,收获新知

袁枚在北上湖南的行船中,写下了《舟中遣怀中首》,表达了他暮年重返桂林的真切情挚,正是“倘为名利出,未免心烦忧;专为山水行,何处不虚舟?”

从桂林北上兴安,袁枚的行船逆水行舟走走停停,沿途一路吟诗表达,“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对桂林山水始终裹藏着“走两步退一步”的依恋和不舍,短短百里水路竟然半月不出漓水,讲得夸张点蚂蚁爬都不止这点路。又有几人能够理解他的内心呢,“知否衰翁行半月,梦魂还绕桂林西”。

袁枚跨省到桂林高考,从此与桂林缘定终生,发迹并名满天下

惜别桂林,不忍离去

袁枚离开后,一生周游的桂林挚友朱依真,仍然保持与他的书信往来,切磋诗作,慰问别来。

两年后,袁枚寄来七十寿辰的自寿诗,忘年之交朱依真深情回复。

《寄寿随园先生七十》(略)

江南有伟人,发白神不惫。河目而海口,披胸纳云芥。

二十策天人,三十课殿最。仁风妇孺歌,丽句仇?爱。

纷然鸡犬升,半?丹馀丐。自嫌官府多,抽笏辞上界。

济胜具犹昔,卧游图可废。台宕与黄山,收拾入夹袋。

有时展吟卷,瀑布声宛在。忽忆桂岭云,重踏峦峤背。

私幸因缘到,获展先生拜。别来尔许时,屡荷齿牙挂。

传来自寿诗,发缇见光怪。三月六朝春,一觞清酒介。

花间引凰?,金紫集朋辈。清福地所靳,盛名神或害。

二者熊鱼兼,所得斯亦大。天意若私公,特以随园?。

俾作地行仙,超出延康外。伊余天随徙,浩荡本无阂。

近期山阴棹,即访剡中戴。远期铜驼陌,握手三千载。


袁枚跨省到桂林高考,从此与桂林缘定终生,发迹并名满天下

诗人袁枚发迹于桂林,因为桂林而联结三教九流,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遍民众。因为桂林完成了人生的逆袭,成为文人富翁,与桂林缘定终生,成为桂林史上一段佳话。风流倜傥的他爱江山,也爱美人,成为众人的谈资。《随园诗话》、《随园食单》等著作成为今天文史界、美食界研究的宝库。作为桂林人,我们也要感谢袁枚给桂林留下的那份宝贵的文化资产。《END》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到此,麻烦您帮忙转发,并在下方评论区留下您的评论痕迹。再次致谢大家。后会有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