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订之路,读者的无所适从来自太多博学与脑洞 | 此刻夜读

文学报 · 此刻夜读

睡前夜读,一篇美文,带你进入阅读的记忆世界。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订之路,读者的无所适从来自太多博学与脑洞 | 此刻夜读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订之路,读者的无所适从来自太多博学与脑洞 | 此刻夜读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订之路,读者的无所适从来自太多博学与脑洞 | 此刻夜读

近日,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家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精装全译修订本由译林出版社重版推出。这部作品首版于2008年,几年后,译者张文宇开始对译文进行修订,对原译本中不够精准以及知识性错误的地方均进行了改正和优化,修订超过2000处。张文宇认为,对于《万有引力之虹》这样的经典著作,在译文上更是值得一遍遍打磨修缮,才能向传说中的“完美”艰难靠近。

庞大的知识体系和晦涩、艰深的写作手法,这部小说为文学评论界带来了无数的话题,也为普罗大众的阅读设置了极大障碍。今天夜读,为大家带来托马斯·品钦的文学解读。

01

“我知道我应该更君子些,但是说‘不’的办法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不。”

1975年,托马斯·品钦在拒绝美国艺术文学院颁发的豪威尔斯奖时曾作如此表示。如其声名在外,引得读者趋之若鹜,却始终拒人千里之外、难为人所理解的获奖作品《万有引力之虹》,作为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家,品钦一生充满了特立独行的悖逆气质。近40年来,他从没有拍过照片或者接受过正式访问。尽管他有妻有子,却没有人知道他的住所。他消失得如此彻底,甚至当有好事者去康奈尔的年级名册上查访旧档案时,竟然发现惟独品钦的那页上照片不翼而飞了。不过,他曾经在《辛普森一家》的节目上“露过三次面”——头上却套着一个纸袋。对于品钦就是“另一个J.D.塞林格”的传闻,他的回应同样“惊世骇俗”:“不坏。继续努力。”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订之路,读者的无所适从来自太多博学与脑洞 | 此刻夜读

《辛普森一家》动画片中的品钦

品钦的遁世看似不可理喻,也并非无迹可循。品钦另一部作品《性本恶》(2009)的中文译者但汉松援引相关资料说,品钦的大学同窗挚友,才华横溢的摇滚歌手理查德·法里纳曾热心于反政府的学生运动,最后蹊跷地死于一次摩托车事故。品钦似乎没有理由不怀疑自己会成为中情局制造的下一起车祸的对象,而他对秘密警察也的确是避之唯恐不及,一位英国出版商在发表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篇回忆文章里说,当时品钦正好在大英博物馆附近租了房子,原本约好了要和他一起吃饭,结果突然人去楼空。后来他才知道,兰登出版社寄给他写评论的一本书被美国政府查禁了,品钦唯恐警察找上门,于是“像个偏执狂一样逃跑了”。

但这一切都无碍于品钦获得崇高荣誉。恰如有评论所说,品钦拒绝成为名人,与主流文化格格不入的态度,却让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传说越来越多。他被许多读者和批评家视作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是麦克阿瑟奖和布克奖获得者,并几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不仅将其与唐·德里罗、菲利普·罗斯和科马克·麦卡锡一起列为他那个时代四个最主要的美国小说家,更是笃定地认为,他是当今美国最有活力,成就最少存疑的小说家。”我们目前正处于品钦的时代,一个人造物和偏执狂的时代,被系统控制。品钦惊人的创造性,在于他再现了挑战系统的冲动,即便这种冲动和再现总是被击败。“

我们目前正处于品钦的时代,一个人造物和偏执狂的时代,被系统控制。品钦惊人的创造性,在于他再现了挑战系统的冲动,即便这种冲动和再现总是被击败。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订之路,读者的无所适从来自太多博学与脑洞 | 此刻夜读

布鲁姆

尽管在国内修订的世界文学史上,品钦被定位为一个“黑色幽默”作家,位列约瑟夫·海勒之后,但在一些英美的学者看来,在世的伟大作家中,唯有他可以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相提并论。而距问世已过去半个多世纪的《万有引力之虹》,更被普遍认为是“二十世纪后五十年最伟大的英语小说,足以与《尤利西斯》并雄”。与此同时,作为科幻作家刘慈欣眼中”现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自问世之日起,该书里的一些细节一直启发着最酷、最前卫的灵感:1996年,《猜火车》里主人公潜入抽水马桶的桥段;1999年,《骇客帝国》里尼奥吞下的红色药丸;2007年,《生活大爆炸》里谢耳朵的原型;2014年,《星际穿越》里墨菲书架上的必读书;2019年,《利刃出鞘》里演绎“万有引力之虹的终结”理论场景……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订之路,读者的无所适从来自太多博学与脑洞 | 此刻夜读

《骇客帝国》里尼奥吞下红色药丸桥段

或许正因为其伟大,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并且是历久弥新,才引得该书中文译者张文宇宁可放弃人工智能博士学位,错过评职称的机会,也要把它翻译完成。在历时10年翻译,8年修订,并经15位专家精心校改于2008年推出中文版首版后,张文宇又对译文做了一次全面修订。他对原译中表达不够精准,以及涉及知识性错误的地方均进行了改正和优化,修订超过两千处。例如,第一部标题原文是“Beyond Zero”,此次由原译“零之下”改为更加准确的“零之外”;因考虑到小说里火箭专家冯·布劳恩科学家的身份,题记由原译“大自然只解演变,不解生死”改为更加直白的“大自然只有形态演变,不会彻底消亡”。日前,译林出版社推出该巨著精装全译修订本。

诚如有评论家所言:《万有引力之虹》系借助神力完成,堪称一部大百科全书。这部巨著故事情节复杂,梦境一般的幻想中充满了扑朔迷离、错综复杂的交叉关系,五花八门、古怪零乱的叙述,似是而非的议论以及物理学、火箭工程学、高等数学、心理学、国际政治、异常性爱的描写。小说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的V-2火箭频袭伦敦,英美谍报机关发现美国中尉泰荣·斯洛索普发生性行为的地方往往是火箭的落点,便对这种现象进行跟踪研究,由此整部小说开始了一个双重追寻的过程:斯洛索普一方面追寻导弹及相关秘密,同时也在追寻对人生的解悟——于是,很多理念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深刻的阐释:科学不是万能的,人是有特异功能的,人死之后是有另一个世界的,生命是可以获得救赎的,因果是存在的……

显而易见,这部小说沿袭了文学传统中的追寻模式。然而,与传统作品中对终极意义的追寻不同,小说主人公斯洛索普面对的是一个失去了确定意义的世界,但如布鲁姆所说,堪为品钦自我再现的这个人物虽然最终不得不屈服于熵,屈服于可怕的消散分解,却是从不放弃;他总被击败,但即便鲜血淋漓,腰弓如虾,也要继续前行。他们之所以没有停止追寻,是因为他们注重的是追寻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一方面,追寻是他们保持生命活力,对抗异化的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追寻也为各种被边缘化了的社会群体提供了一个流动和开放的空间,使他们可以有机会得以舒展备受压抑的人性。

作为小说的中心意象,所谓“万有引力之虹”即指火箭发射后形成的抛物弧线,它蕴含着一个巨大的隐喻:生存是混乱不堪的,唯一出路是走向死亡与崩溃,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种美学和思想追求。

02

尽管品钦在作品中近乎卖弄地展示自己的博学和思想,他对自己的身世和生平却讳莫如深。除了可见的作品,人们对他只有简单的了解。品钦于1937年5月8日生于纽约州长岛,在美国海军服役过两年,1958年去康奈尔大学主修工程学,后转到英语专业,获学士学位。期间他曾听过移民美国的俄罗斯作家纳博科夫的文学课。纳博科夫并不记得他这个长着兔牙、有着怪诞姓氏的学生,但他的妻子薇拉却记得他批改过品钦的作业,这也不奇怪,因为这些作业都是薇拉替代纳博科夫批改的,她对品钦字体的风格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有意思的是,品钦的文风里也明显有着纳博科夫的影子。但汉松就觉得,他师承了纳博科夫《微暗的火》里那种对于历史和文本的探幽癖。而据该大学英文系的教师回忆,品钦是个细心的观察者,总是置身局外,静静地把一切看在眼里。曾在该大学任教,且同为小说家的麦康凯也回忆说,品钦是一个富有才华、出类拔萃的学生。无奈他自己却抱怨说自己听觉很差,是杰克·凯鲁亚克、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和“垮掉的一代”作家的作品,发展了他对不同声音的感觉,使他认识到小说中至少可以允许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存在。大学毕业后,品钦在纽约市内的格林尼治村住了一年,后去华盛顿州西雅图的波音飞机公司内部报刊室负责技术性写作。此后他去了墨西哥,在那里完成长篇处女作《V.》,小说一经问世即因其不同凡响而因其评论界的广泛注意,于当年获得最佳处女作“福克纳小说奖”,品钦由此走上专业作家之路。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订之路,读者的无所适从来自太多博学与脑洞 | 此刻夜读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订之路,读者的无所适从来自太多博学与脑洞 | 此刻夜读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订之路,读者的无所适从来自太多博学与脑洞 | 此刻夜读

纳博科夫《微暗的火》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订之路,读者的无所适从来自太多博学与脑洞 | 此刻夜读

此后,品钦以极其低产的姿态,陆续推出了《叫卖第49批》(1966)、《万有引力之虹》(1973)、《葡萄园》(1990)、《梅森和迪克逊》(1997),以及厚达1085页的《抵抗白昼》(2006)等作品。这些小说,无一例外如翻译家张文宇所说,显示出品钦让人瞠目结舌的博学,他对物理学、化学、数学、生理学、心理学、历史、政治、经济、商业、地理、哲学、多种外语、音乐、电影、娱乐节目、特异功能、乃至《易经》都有着丰富甚至深透的认识,不禁令人怀疑其有神助。这也导致了品钦难读,而他难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如《V.》译者叶华年所说,他的叙述方式太过独特。大体说来,品钦的小说情节无法用几句话来归纳概述,故事的叙述者不是单一确定的人,叙述的过程可以随时中断作时空跨越,品钦以此来表明世界充满了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倒是颇得当代学院派的注经家的喜欢,据但汉松考证,单是给《万有引力之虹》做逐页注疏的导读就出了四五本,不仅厚达四五百页,有的还修订再版多次,在美国靠研究品钦的这部小说拿到博士学位或终身教职的更是大有人在。但翻开他的作品,对于很多读者而言却不啻于经历一场梦魇。即使如《纽约时报》的王牌书评人角谷美智子,在评价《反抗白昼》时,也不禁批评道: “此书巨大无比,故事诘屈聱牙,装腔拿势却未能激发思考,晦涩难懂却又不富于启迪,复杂繁难却又让人无功而返。”

好在角谷美智子很快就改变了评价,因为《反抗白昼》出版三年后,品钦推出了她眼里的“品钦简装版” 《性本恶》。品钦自称这部小说“半黑色、半迷幻玩笑”。以但汉松的说法,这部以嬉皮私家侦探为主角的钱德勒式小说,不仅把读者带回了熟悉的六七十年代的洛杉矶,而且“仅有”三百多页的篇幅,又没有太多后现代小说的诡异噱头,显然在智力要求上亲民得多。在但汉松看来,品钦这会要通俗一把,或许在于他想表明自己并不满足于后现代作家的标签。只要他愿意,他可以很品钦,但他也可以很不品钦,或者在两者间自由游走。如此,诚如但汉松所说,阅读《性本恶》,看到的仍旧是《V.》或《拍卖第49批》中那些熟悉的风景,但你无需准备登山鞋;它可能更像是暮年品钦的一次私人化写作,充满了一个老人对六十年代洛杉矶那个曼哈顿海滩的乡愁记忆。事实上,这也是品钦最好玩的小说,也是他第一部被搬上大荧幕的作品。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订之路,读者的无所适从来自太多博学与脑洞 | 此刻夜读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订之路,读者的无所适从来自太多博学与脑洞 | 此刻夜读

《性本恶》封面书影,及同名电影海报

03

品钦的作品除借鉴和使用了许多传统高雅文化和文学形式的要素之外,亦显示出一种与通俗文化的从事者和产品,诸如连环画、卡通片、廉价小说、通俗电影、电视节目以及民间艺术等的紧密亲缘关系。正是这种对传统上雅俗文化之间界线的模糊,这种弥漫在作品中的“解构”因子,品钦因此被视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在品钦的小说里,亦如张文宇所说,经常会出现另一个世界。人死之后会进入“那边”,而那个世界又有着自己的规律,能“超越世俗的好坏”,我们在这边孜孜以求的东西,在“那边”却不足一道。“那边”的人看我们这个世界,也没什么秘密可言。两个世界之间还可以随意转换。那到底是一个什么世界呢?是仙境、天堂,还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幻象,一个乌托邦?他的目的显然在于将人类的病态与异化放大了展示给读者看,从而引起他们的惊怖和警醒,以求自救救人,匡时救世。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订之路,读者的无所适从来自太多博学与脑洞 | 此刻夜读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订之路,读者的无所适从来自太多博学与脑洞 | 此刻夜读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订之路,读者的无所适从来自太多博学与脑洞 | 此刻夜读

《慢慢学》《葡萄园》《拍卖第四十九批》封面书影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订之路,读者的无所适从来自太多博学与脑洞 | 此刻夜读

译作选读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订之路,读者的无所适从来自太多博学与脑洞 | 此刻夜读

尖啸声划破了夜空。这种情形以前也有过,但这回是空前的。

夜已很深。“疏散”仍在进行。都是在演戏。车里没有亮光。到处都没有亮光。头上,高耸的钢梁像古老的大铁床,很高的地方装了玻璃,日光可以照进去。但此刻是茫茫黑夜。他害怕看到玻璃塌落的情形——过一会儿,这座水晶宫殿 就会倒塌,一定很骇人。好在周围漆黑一团,没有一丝亮光,到时候震震耳朵而已,看不见的。

他坐在分层的车厢里,已经没有东西可以当烟抽了。周围是天鹅绒般的黑暗,感觉远远近近的金属在摩擦、分合,蒸汽噗噗喷出,车框在颤动,有一种强作的镇定,一种惴惴不安。人们挤在周围,都是既背运又背时的弱者、弃民,有醉汉,有对二十年前的炮声仍心存余悸的退伍老兵,有城市装束的妓女,有流浪汉,还有那些疲惫的妇女,带着很多孩子——谁都生不出那么多孩子的。这些人和别的东西混杂在一起,要一同坐车去得拯救了。只能看到近处的面孔,像是半镀银的幻灯机里,叫人想起防弹玻璃后面那些大人物,脸上绿影斑驳,在城里来去飞驰……

他们出发了,有秩序地行进着,出了大站,出了市区,驶向这个城市比较荒凉破旧的区域。这就是出路吗?脸转向窗外,谁也不敢问,不敢出声问。雨下起来了。咦,这哪里是在脱身,这明明是越陷越深嘛——就这样陷进去,穿过拱道,穿过混凝土剥蚀的秘密入口,很像在哪条地下通道的环道上……头上,一些发黑的木头架子缓缓后移,各种气味开始在空气中弥漫。这些气味来自年深日久的煤屑,来自与石脑油相关的冬日,来自车辆绝迹的礼拜天,来自险急的弯道边和落寞的支线旁那些茂盛得不可思议的珊瑚状植物;还有一种酸味,由于长期没有列车通行而形成——一种熟透的锈味,在那些进行清空的精彩而幽深的日子里酝酿成熟,特别是黎明时分那些蓝色影子遮住通道、试图将一切事件置于绝对零度 的时候……越往深走,环境越差……这些凋敝、隐秘的穷人区,连名字都没听说过……墙垣坍圮,房屋越来越稀疏,亮光也越来越稀少。按说这条路应该通向外面宽一些的公路,但现在越走越窄,越来越破,转弯越来越紧——接着,突然地,意外地,进入了最后一个拱道:闸刹得很急,可怕地抖动着。看来,这回的判决是禁止上诉的。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订之路,读者的无所适从来自太多博学与脑洞 | 此刻夜读

电影《利刃出鞘》里演绎“万有引力之虹的终结”理论场景

疏散大队伍停了下来。这里就是终点了。全体疏散人员接到了下车的命令。人们慢条斯理地移动着,但没人反抗。指挥者们戴着铅色帽章,一言不发。这是一家规模很大但十分老旧、昏暗的旅馆,铁质结构,像是一路上钢轨和岔道的衍生物……球形灯泡涂成深绿色,挂在漂亮的铁檐下,几百年没亮过的样子……人群在仓库般笔直而方便的过道里走着,没人说话,没人咳嗽……黑黝黝的墙壁挡住了去路:气味来自旧木头,来自侧楼——这些偏僻的房子空废了许久,如今又敞开来,接纳涌流而来的逃亡者了——气味还来自冰冷的墙壁涂层,老鼠们一个个在这里香消玉殒,只留下魂魄,执着、醒目地贴附在墙体中,壁画般一动不动……疏散人员由电梯分批运送——所谓的电梯,其实是移动的木头架板,四面敞开,靠涂了柏油的旧绳子和“Ss”形轮辐的铸铁滑轮上下拉动。每到一层,都有人进出电梯,地板脏兮兮的……

没有出路。躺在床上等吧,乖乖躺着,别出声。破空而来的尖啸声仍在持续——它将在黑暗中抵达,还是将带来自己的光亮?光亮的来临将发生在此前还是此后?没有出路。躺在床上等吧,乖乖躺着,别出声。破空而来的尖啸声仍在持续——它将在黑暗中抵达,还是将带来自己的光亮?光亮的来临将发生在此前还是此后?

有些人还在单独等待,有些人被一同安排到一团漆黑的房间里。一团漆黑,没错。到了这份儿上,谁还在乎房间里的摆设呢?脚下嘎吱作响的,是伦敦最古老的尘土,是这座城市抛弃、恫吓、欺骗自己子民的最后见证。人人都听到有个声音在说话,都觉得这个声音只对自己一个人说话:“你本来就不相信自己会得到拯救。瞧,我们现在都清楚自己的身份了。伙计,根本不会有人费力气来拯救你的……”有些人还在单独等待,有些人被一同安排到一团漆黑的房间里。一团漆黑,没错。到了这份儿上,谁还在乎房间里的摆设呢?脚下嘎吱作响的,是伦敦最古老的尘土,是这座城市抛弃、恫吓、欺骗自己子民的最后见证。人人都听到有个声音在说话,都觉得这个声音只对自己一个人说话:“你本来就不相信自己会得到拯救。瞧,我们现在都清楚自己的身份了。伙计,根本不会有人费力气来拯救你的……”几千个没有亮光、没有声音的房间哪……疏散大队伍停了下来。这里就是终点了。全体疏散人员接到了下车的命令。人们慢条斯理地移动着,但没人反抗。指挥者们戴着铅色帽章,一言不发。这是一家规模很大但十分老旧、昏暗的旅馆,铁质结构,像是一路上钢轨和岔道的衍生物……球形灯泡涂成深绿色,挂在漂亮的铁檐下,几百年没亮过的样子……人群在仓库般笔直而方便的过道里走着,没人说话,没人咳嗽……黑黝黝的墙壁挡住了去路:气味来自旧木头,来自侧楼——这些偏僻的房子空废了许久,如今又敞开来,接纳涌流而来的逃亡者了——气味还来自冰冷的墙壁涂层,老鼠们一个个在这里香消玉殒,只留下魂魄,执着、醒目地贴附在墙体中,壁画般一动不动……疏散人员由电梯分批运送——所谓的电梯,其实是移动的木头架板,四面敞开,靠涂了柏油的旧绳子和“Ss”形轮辐的铸铁滑轮上下拉动。每到一层,都有人进出电梯,地板脏兮兮的……几千个没有亮光、没有声音的房间哪……

没有出路。躺在床上等吧,乖乖躺着,别出声。破空而来的尖啸声仍在持续——它将在黑暗中抵达,还是将带来自己的光亮?光亮的来临将发生在此前还是此后?没有出路。躺在床上等吧,乖乖躺着,别出声。破空而来的尖啸声仍在持续——它将在黑暗中抵达,还是将带来自己的光亮?光亮的来临将发生在此前还是此后?

(《万有引力之虹》[美] 托马斯·品钦/著,张文宇/译,译林出版社2020年4月版)

新媒体编辑:傅小平

配图:出版社书影、电影剧照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订之路,读者的无所适从来自太多博学与脑洞 | 此刻夜读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订之路,读者的无所适从来自太多博学与脑洞 | 此刻夜读

新年文创季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订之路,读者的无所适从来自太多博学与脑洞 | 此刻夜读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订之路,读者的无所适从来自太多博学与脑洞 | 此刻夜读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订之路,读者的无所适从来自太多博学与脑洞 | 此刻夜读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订之路,读者的无所适从来自太多博学与脑洞 | 此刻夜读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订之路,读者的无所适从来自太多博学与脑洞 | 此刻夜读

邮发代号:3-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