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訂之路,讀者的無所適從來自太多博學與腦洞 | 此刻夜讀

文學報 · 此刻夜讀

睡前夜讀,一篇美文,帶你進入閱讀的記憶世界。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訂之路,讀者的無所適從來自太多博學與腦洞 | 此刻夜讀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訂之路,讀者的無所適從來自太多博學與腦洞 | 此刻夜讀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訂之路,讀者的無所適從來自太多博學與腦洞 | 此刻夜讀

近日,後現代主義代表作家托馬斯·品欽的《萬有引力之虹》精裝全譯修訂本由譯林出版社重版推出。這部作品首版於2008年,幾年後,譯者張文宇開始對譯文進行修訂,對原譯本中不夠精準以及知識性錯誤的地方均進行了改正和優化,修訂超過2000處。張文宇認為,對於《萬有引力之虹》這樣的經典著作,在譯文上更是值得一遍遍打磨修繕,才能向傳說中的“完美”艱難靠近。

龐大的知識體系和晦澀、艱深的寫作手法,這部小說為文學評論界帶來了無數的話題,也為普羅大眾的閱讀設置了極大障礙。今天夜讀,為大家帶來托馬斯·品欽的文學解讀。

01

“我知道我應該更君子些,但是說‘不’的辦法似乎只有一個,那就是:不。”

1975年,托馬斯·品欽在拒絕美國藝術文學院頒發的豪威爾斯獎時曾作如此表示。如其聲名在外,引得讀者趨之若鶩,卻始終拒人千里之外、難為人所理解的獲獎作品《萬有引力之虹》,作為美國後現代主義文學代表作家,品欽一生充滿了特立獨行的悖逆氣質。近40年來,他從沒有拍過照片或者接受過正式訪問。儘管他有妻有子,卻沒有人知道他的住所。他消失得如此徹底,甚至當有好事者去康奈爾的年級名冊上查訪舊檔案時,竟然發現惟獨品欽的那頁上照片不翼而飛了。不過,他曾經在《辛普森一家》的節目上“露過三次面”——頭上卻套著一個紙袋。對於品欽就是“另一個J.D.塞林格”的傳聞,他的回應同樣“驚世駭俗”:“不壞。繼續努力。”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訂之路,讀者的無所適從來自太多博學與腦洞 | 此刻夜讀

《辛普森一家》動畫片中的品欽

品欽的遁世看似不可理喻,也並非無跡可循。品欽另一部作品《性本惡》(2009)的中文譯者但漢松援引相關資料說,品欽的大學同窗摯友,才華橫溢的搖滾歌手理查德·法里納曾熱心於反政府的學生運動,最後蹊蹺地死於一次摩托車事故。品欽似乎沒有理由不懷疑自己會成為中情局製造的下一起車禍的對象,而他對秘密警察也的確是避之唯恐不及,一位英國出版商在發表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一篇回憶文章裡說,當時品欽正好在大英博物館附近租了房子,原本約好了要和他一起吃飯,結果突然人去樓空。後來他才知道,蘭登出版社寄給他寫評論的一本書被美國政府查禁了,品欽唯恐警察找上門,於是“像個偏執狂一樣逃跑了”。

但這一切都無礙於品欽獲得崇高榮譽。恰如有評論所說,品欽拒絕成為名人,與主流文化格格不入的態度,卻讓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傳說越來越多。他被許多讀者和批評家視作當代最優秀的作家之一。他是麥克阿瑟獎和布克獎獲得者,並幾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文學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不僅將其與唐·德里羅、菲利普·羅斯和科馬克·麥卡錫一起列為他那個時代四個最主要的美國小說家,更是篤定地認為,他是當今美國最有活力,成就最少存疑的小說家。”我們目前正處於品欽的時代,一個人造物和偏執狂的時代,被系統控制。品欽驚人的創造性,在於他再現了挑戰系統的衝動,即便這種衝動和再現總是被擊敗。“

我們目前正處於品欽的時代,一個人造物和偏執狂的時代,被系統控制。品欽驚人的創造性,在於他再現了挑戰系統的衝動,即便這種衝動和再現總是被擊敗。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訂之路,讀者的無所適從來自太多博學與腦洞 | 此刻夜讀

布魯姆

儘管在國內修訂的世界文學史上,品欽被定位為一個“黑色幽默”作家,位列約瑟夫·海勒之後,但在一些英美的學者看來,在世的偉大作家中,唯有他可以和加西亞·馬爾克斯相提並論。而距問世已過去半個多世紀的《萬有引力之虹》,更被普遍認為是“二十世紀後五十年最偉大的英語小說,足以與《尤利西斯》並雄”。與此同時,作為科幻作家劉慈欣眼中”現代文學的巔峰之作“,自問世之日起,該書裡的一些細節一直啟發著最酷、最前衛的靈感:1996年,《猜火車》裡主人公潛入抽水馬桶的橋段;1999年,《駭客帝國》里尼奧吞下的紅色藥丸;2007年,《生活大爆炸》裡謝耳朵的原型;2014年,《星際穿越》裡墨菲書架上的必讀書;2019年,《利刃出鞘》裡演繹“萬有引力之虹的終結”理論場景……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訂之路,讀者的無所適從來自太多博學與腦洞 | 此刻夜讀

《駭客帝國》里尼奧吞下紅色藥丸橋段

或許正因為其偉大,具有極大的挑戰性,並且是歷久彌新,才引得該書中文譯者張文宇寧可放棄人工智能博士學位,錯過評職稱的機會,也要把它翻譯完成。在歷時10年翻譯,8年修訂,並經15位專家精心校改於2008年推出中文版首版後,張文宇又對譯文做了一次全面修訂。他對原譯中表達不夠精準,以及涉及知識性錯誤的地方均進行了改正和優化,修訂超過兩千處。例如,第一部標題原文是“Beyond Zero”,此次由原譯“零之下”改為更加準確的“零之外”;因考慮到小說裡火箭專家馮·布勞恩科學家的身份,題記由原譯“大自然只解演變,不解生死”改為更加直白的“大自然只有形態演變,不會徹底消亡”。日前,譯林出版社推出該鉅著精裝全譯修訂本。

誠如有評論家所言:《萬有引力之虹》系藉助神力完成,堪稱一部大百科全書。這部鉅著故事情節複雜,夢境一般的幻想中充滿了撲朔迷離、錯綜複雜的交叉關係,五花八門、古怪零亂的敘述,似是而非的議論以及物理學、火箭工程學、高等數學、心理學、國際政治、異常性愛的描寫。小說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的V-2火箭頻襲倫敦,英美諜報機關發現美國中尉泰榮·斯洛索普發生性行為的地方往往是火箭的落點,便對這種現象進行跟蹤研究,由此整部小說開始了一個雙重追尋的過程:斯洛索普一方面追尋導彈及相關秘密,同時也在追尋對人生的解悟——於是,很多理念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深刻的闡釋:科學不是萬能的,人是有特異功能的,人死之後是有另一個世界的,生命是可以獲得救贖的,因果是存在的……

顯而易見,這部小說沿襲了文學傳統中的追尋模式。然而,與傳統作品中對終極意義的追尋不同,小說主人公斯洛索普面對的是一個失去了確定意義的世界,但如布魯姆所說,堪為品欽自我再現的這個人物雖然最終不得不屈服於熵,屈服於可怕的消散分解,卻是從不放棄;他總被擊敗,但即便鮮血淋漓,腰弓如蝦,也要繼續前行。他們之所以沒有停止追尋,是因為他們注重的是追尋的過程,而不是結果。一方面,追尋是他們保持生命活力,對抗異化的一種生存方式;另一方面,追尋也為各種被邊緣化了的社會群體提供了一個流動和開放的空間,使他們可以有機會得以舒展備受壓抑的人性。

作為小說的中心意象,所謂“萬有引力之虹”即指火箭發射後形成的拋物弧線,它蘊含著一個巨大的隱喻:生存是混亂不堪的,唯一出路是走向死亡與崩潰,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後現代主義文學的一種美學和思想追求。

02

儘管品欽在作品中近乎賣弄地展示自己的博學和思想,他對自己的身世和生平卻諱莫如深。除了可見的作品,人們對他只有簡單的瞭解。品欽於1937年5月8日生於紐約州長島,在美國海軍服役過兩年,1958年去康奈爾大學主修工程學,後轉到英語專業,獲學士學位。期間他曾聽過移民美國的俄羅斯作家納博科夫的文學課。納博科夫並不記得他這個長著兔牙、有著怪誕姓氏的學生,但他的妻子薇拉卻記得他批改過品欽的作業,這也不奇怪,因為這些作業都是薇拉替代納博科夫批改的,她對品欽字體的風格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不足為怪了。

有意思的是,品欽的文風裡也明顯有著納博科夫的影子。但漢松就覺得,他師承了納博科夫《微暗的火》裡那種對於歷史和文本的探幽癖。而據該大學英文系的教師回憶,品欽是個細心的觀察者,總是置身局外,靜靜地把一切看在眼裡。曾在該大學任教,且同為小說家的麥康凱也回憶說,品欽是一個富有才華、出類拔萃的學生。無奈他自己卻抱怨說自己聽覺很差,是傑克·凱魯亞克、索爾·貝婁、菲利普·羅斯和“垮掉的一代”作家的作品,發展了他對不同聲音的感覺,使他認識到小說中至少可以允許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存在。大學畢業後,品欽在紐約市內的格林尼治村住了一年,後去華盛頓州西雅圖的波音飛機公司內部報刊室負責技術性寫作。此後他去了墨西哥,在那裡完成長篇處女作《V.》,小說一經問世即因其不同凡響而因其評論界的廣泛注意,於當年獲得最佳處女作“福克納小說獎”,品欽由此走上專業作家之路。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訂之路,讀者的無所適從來自太多博學與腦洞 | 此刻夜讀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訂之路,讀者的無所適從來自太多博學與腦洞 | 此刻夜讀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訂之路,讀者的無所適從來自太多博學與腦洞 | 此刻夜讀

納博科夫《微暗的火》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訂之路,讀者的無所適從來自太多博學與腦洞 | 此刻夜讀

此後,品欽以極其低產的姿態,陸續推出了《叫賣第49批》(1966)、《萬有引力之虹》(1973)、《葡萄園》(1990)、《梅森和迪克遜》(1997),以及厚達1085頁的《抵抗白晝》(2006)等作品。這些小說,無一例外如翻譯家張文宇所說,顯示出品欽讓人瞠目結舌的博學,他對物理學、化學、數學、生理學、心理學、歷史、政治、經濟、商業、地理、哲學、多種外語、音樂、電影、娛樂節目、特異功能、乃至《易經》都有著豐富甚至深透的認識,不禁令人懷疑其有神助。這也導致了品欽難讀,而他難讀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還在於如《V.》譯者葉華年所說,他的敘述方式太過獨特。大體說來,品欽的小說情節無法用幾句話來歸納概述,故事的敘述者不是單一確定的人,敘述的過程可以隨時中斷作時空跨越,品欽以此來表明世界充滿了隨意性和不確定性,倒是頗得當代學院派的注經家的喜歡,據但漢松考證,單是給《萬有引力之虹》做逐頁註疏的導讀就出了四五本,不僅厚達四五百頁,有的還修訂再版多次,在美國靠研究品欽的這部小說拿到博士學位或終身教職的更是大有人在。但翻開他的作品,對於很多讀者而言卻不啻於經歷一場夢魘。即使如《紐約時報》的王牌書評人角谷美智子,在評價《反抗白晝》時,也不禁批評道: “此書巨大無比,故事詰屈聱牙,裝腔拿勢卻未能激發思考,晦澀難懂卻又不富於啟迪,複雜繁難卻又讓人無功而返。”

好在角谷美智子很快就改變了評價,因為《反抗白晝》出版三年後,品欽推出了她眼裡的“品欽簡裝版” 《性本惡》。品欽自稱這部小說“半黑色、半迷幻玩笑”。以但漢松的說法,這部以嬉皮私家偵探為主角的錢德勒式小說,不僅把讀者帶回了熟悉的六七十年代的洛杉磯,而且“僅有”三百多頁的篇幅,又沒有太多後現代小說的詭異噱頭,顯然在智力要求上親民得多。在但漢松看來,品欽這會要通俗一把,或許在於他想表明自己並不滿足於後現代作家的標籤。只要他願意,他可以很品欽,但他也可以很不品欽,或者在兩者間自由遊走。如此,誠如但漢松所說,閱讀《性本惡》,看到的仍舊是《V.》或《拍賣第49批》中那些熟悉的風景,但你無需準備登山鞋;它可能更像是暮年品欽的一次私人化寫作,充滿了一個老人對六十年代洛杉磯那個曼哈頓海灘的鄉愁記憶。事實上,這也是品欽最好玩的小說,也是他第一部被搬上大熒幕的作品。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訂之路,讀者的無所適從來自太多博學與腦洞 | 此刻夜讀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訂之路,讀者的無所適從來自太多博學與腦洞 | 此刻夜讀

《性本惡》封面書影,及同名電影海報

03

品欽的作品除借鑑和使用了許多傳統高雅文化和文學形式的要素之外,亦顯示出一種與通俗文化的從事者和產品,諸如連環畫、卡通片、廉價小說、通俗電影、電視節目以及民間藝術等的緊密親緣關係。正是這種對傳統上雅俗文化之間界線的模糊,這種瀰漫在作品中的“解構”因子,品欽因此被視為後現代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

在品欽的小說裡,亦如張文宇所說,經常會出現另一個世界。人死之後會進入“那邊”,而那個世界又有著自己的規律,能“超越世俗的好壞”,我們在這邊孜孜以求的東西,在“那邊”卻不足一道。“那邊”的人看我們這個世界,也沒什麼秘密可言。兩個世界之間還可以隨意轉換。那到底是一個什麼世界呢?是仙境、天堂,還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幻象,一個烏托邦?他的目的顯然在於將人類的病態與異化放大了展示給讀者看,從而引起他們的驚怖和警醒,以求自救救人,匡時救世。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訂之路,讀者的無所適從來自太多博學與腦洞 | 此刻夜讀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訂之路,讀者的無所適從來自太多博學與腦洞 | 此刻夜讀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訂之路,讀者的無所適從來自太多博學與腦洞 | 此刻夜讀

《慢慢學》《葡萄園》《拍賣第四十九批》封面書影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訂之路,讀者的無所適從來自太多博學與腦洞 | 此刻夜讀

譯作選讀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訂之路,讀者的無所適從來自太多博學與腦洞 | 此刻夜讀

尖嘯聲劃破了夜空。這種情形以前也有過,但這回是空前的。

夜已很深。“疏散”仍在進行。都是在演戲。車裡沒有亮光。到處都沒有亮光。頭上,高聳的鋼樑像古老的大鐵床,很高的地方裝了玻璃,日光可以照進去。但此刻是茫茫黑夜。他害怕看到玻璃塌落的情形——過一會兒,這座水晶宮殿 就會倒塌,一定很駭人。好在周圍漆黑一團,沒有一絲亮光,到時候震震耳朵而已,看不見的。

他坐在分層的車廂裡,已經沒有東西可以當煙抽了。周圍是天鵝絨般的黑暗,感覺遠遠近近的金屬在摩擦、分合,蒸汽噗噗噴出,車框在顫動,有一種強作的鎮定,一種惴惴不安。人們擠在周圍,都是既背運又背時的弱者、棄民,有醉漢,有對二十年前的炮聲仍心存餘悸的退伍老兵,有城市裝束的妓女,有流浪漢,還有那些疲憊的婦女,帶著很多孩子——誰都生不出那麼多孩子的。這些人和別的東西混雜在一起,要一同坐車去得拯救了。只能看到近處的面孔,像是半鍍銀的幻燈機裡,叫人想起防彈玻璃後面那些大人物,臉上綠影斑駁,在城裡來去飛馳……

他們出發了,有秩序地行進著,出了大站,出了市區,駛向這個城市比較荒涼破舊的區域。這就是出路嗎?臉轉向窗外,誰也不敢問,不敢出聲問。雨下起來了。咦,這哪裡是在脫身,這明明是越陷越深嘛——就這樣陷進去,穿過拱道,穿過混凝土剝蝕的秘密入口,很像在哪條地下通道的環道上……頭上,一些發黑的木頭架子緩緩後移,各種氣味開始在空氣中瀰漫。這些氣味來自年深日久的煤屑,來自與石腦油相關的冬日,來自車輛絕跡的禮拜天,來自險急的彎道邊和落寞的支線旁那些茂盛得不可思議的珊瑚狀植物;還有一種酸味,由於長期沒有列車通行而形成——一種熟透的鏽味,在那些進行清空的精彩而幽深的日子裡醞釀成熟,特別是黎明時分那些藍色影子遮住通道、試圖將一切事件置於絕對零度 的時候……越往深走,環境越差……這些凋敝、隱秘的窮人區,連名字都沒聽說過……牆垣坍圮,房屋越來越稀疏,亮光也越來越稀少。按說這條路應該通向外面寬一些的公路,但現在越走越窄,越來越破,轉彎越來越緊——接著,突然地,意外地,進入了最後一個拱道:閘剎得很急,可怕地抖動著。看來,這回的判決是禁止上訴的。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訂之路,讀者的無所適從來自太多博學與腦洞 | 此刻夜讀

電影《利刃出鞘》裡演繹“萬有引力之虹的終結”理論場景

疏散大隊伍停了下來。這裡就是終點了。全體疏散人員接到了下車的命令。人們慢條斯理地移動著,但沒人反抗。指揮者們戴著鉛色帽章,一言不發。這是一家規模很大但十分老舊、昏暗的旅館,鐵質結構,像是一路上鋼軌和岔道的衍生物……球形燈泡塗成深綠色,掛在漂亮的鐵簷下,幾百年沒亮過的樣子……人群在倉庫般筆直而方便的過道里走著,沒人說話,沒人咳嗽……黑黝黝的牆壁擋住了去路:氣味來自舊木頭,來自側樓——這些偏僻的房子空廢了許久,如今又敞開來,接納湧流而來的逃亡者了——氣味還來自冰冷的牆壁塗層,老鼠們一個個在這裡香消玉殞,只留下魂魄,執著、醒目地貼附在牆體中,壁畫般一動不動……疏散人員由電梯分批運送——所謂的電梯,其實是移動的木頭架板,四面敞開,靠塗了柏油的舊繩子和“Ss”形輪輻的鑄鐵滑輪上下拉動。每到一層,都有人進出電梯,地板髒兮兮的……

沒有出路。躺在床上等吧,乖乖躺著,別出聲。破空而來的尖嘯聲仍在持續——它將在黑暗中抵達,還是將帶來自己的光亮?光亮的來臨將發生在此前還是此後?沒有出路。躺在床上等吧,乖乖躺著,別出聲。破空而來的尖嘯聲仍在持續——它將在黑暗中抵達,還是將帶來自己的光亮?光亮的來臨將發生在此前還是此後?

有些人還在單獨等待,有些人被一同安排到一團漆黑的房間裡。一團漆黑,沒錯。到了這份兒上,誰還在乎房間裡的擺設呢?腳下嘎吱作響的,是倫敦最古老的塵土,是這座城市拋棄、恫嚇、欺騙自己子民的最後見證。人人都聽到有個聲音在說話,都覺得這個聲音只對自己一個人說話:“你本來就不相信自己會得到拯救。瞧,我們現在都清楚自己的身份了。夥計,根本不會有人費力氣來拯救你的……”有些人還在單獨等待,有些人被一同安排到一團漆黑的房間裡。一團漆黑,沒錯。到了這份兒上,誰還在乎房間裡的擺設呢?腳下嘎吱作響的,是倫敦最古老的塵土,是這座城市拋棄、恫嚇、欺騙自己子民的最後見證。人人都聽到有個聲音在說話,都覺得這個聲音只對自己一個人說話:“你本來就不相信自己會得到拯救。瞧,我們現在都清楚自己的身份了。夥計,根本不會有人費力氣來拯救你的……”幾千個沒有亮光、沒有聲音的房間哪……疏散大隊伍停了下來。這裡就是終點了。全體疏散人員接到了下車的命令。人們慢條斯理地移動著,但沒人反抗。指揮者們戴著鉛色帽章,一言不發。這是一家規模很大但十分老舊、昏暗的旅館,鐵質結構,像是一路上鋼軌和岔道的衍生物……球形燈泡塗成深綠色,掛在漂亮的鐵簷下,幾百年沒亮過的樣子……人群在倉庫般筆直而方便的過道里走著,沒人說話,沒人咳嗽……黑黝黝的牆壁擋住了去路:氣味來自舊木頭,來自側樓——這些偏僻的房子空廢了許久,如今又敞開來,接納湧流而來的逃亡者了——氣味還來自冰冷的牆壁塗層,老鼠們一個個在這裡香消玉殞,只留下魂魄,執著、醒目地貼附在牆體中,壁畫般一動不動……疏散人員由電梯分批運送——所謂的電梯,其實是移動的木頭架板,四面敞開,靠塗了柏油的舊繩子和“Ss”形輪輻的鑄鐵滑輪上下拉動。每到一層,都有人進出電梯,地板髒兮兮的……幾千個沒有亮光、沒有聲音的房間哪……

沒有出路。躺在床上等吧,乖乖躺著,別出聲。破空而來的尖嘯聲仍在持續——它將在黑暗中抵達,還是將帶來自己的光亮?光亮的來臨將發生在此前還是此後?沒有出路。躺在床上等吧,乖乖躺著,別出聲。破空而來的尖嘯聲仍在持續——它將在黑暗中抵達,還是將帶來自己的光亮?光亮的來臨將發生在此前還是此後?

(《萬有引力之虹》[美] 托馬斯·品欽/著,張文宇/譯,譯林出版社2020年4月版)

新媒體編輯:傅小平

配圖:出版社書影、電影劇照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訂之路,讀者的無所適從來自太多博學與腦洞 | 此刻夜讀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訂之路,讀者的無所適從來自太多博學與腦洞 | 此刻夜讀

新年文創季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訂之路,讀者的無所適從來自太多博學與腦洞 | 此刻夜讀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訂之路,讀者的無所適從來自太多博學與腦洞 | 此刻夜讀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訂之路,讀者的無所適從來自太多博學與腦洞 | 此刻夜讀
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訂之路,讀者的無所適從來自太多博學與腦洞 | 此刻夜讀一部名著的八年修訂之路,讀者的無所適從來自太多博學與腦洞 | 此刻夜讀

郵發代號:3-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