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鄉年鑑》就是有這麼美


《沙鄉年鑑》就是有這麼美

◆ 第4章 三月

>> 當我們的教育變成了一種以覺察、體悟,頂替接觸具體瑣屑事物的過程時,相對於雁來說,這種頂替的結果是,將真實的雁換成一堆羽毛。

>> 雁群中大雁的數目通常是六或者是六的倍數。我相信,這絕對不是一個巧合,而是有內在規律的。換句話說,一個雁群就是一個家庭,或者是幾個家庭的組合。而春天飛回來的大雁中,之所以有那麼多孤身一人的大雁,其中的原因與我的想象恰好一致,它們是冬日裡獵槍底下的倖存者。它們失去了親人,不得不整天叫個不停,因為它們想把失去的親人呼喚回來。

>>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直到1943年,人類社會那些所謂的大國才有聯合的觀念,於是在開羅聯合為一。而大雁早就有這種基本觀念了,每年三月,它們不惜犧牲生命,來印證這一真理。

◆ 第5章 四月

>> 因為清晨舞蹈的結束所需的光線,是傍晚舞蹈的開始所需光線的五分之一。

◆ 第7章 六月

>> 我把魚竿和魚線放在陽光下晾乾,然後美滋滋地坐在岩石上,看著魚簍裡的兩條鱒魚陷入了沉思。人類不是也跟鱒魚一樣嗎?隨時渴望著抓住眼前的好東西,就像鱒魚想抓住眼前的魚餌一樣。可是,當我們發現魚餌中其實暗藏著魚鉤時,又開始懊惱後悔。

◆ 第13章 十二月

>> 松樹的嫩芽會像蠟燭一樣,照亮它的成長之路

>> 松樹每年所用的水分和陽光,都是上一年積攢下來的。事實上,每一棵松樹都有一本開了戶的銀行存摺,每年的六月三十日,存摺裡的水分和陽光的餘額都會記錄下來。

《沙鄉年鑑》就是有這麼美


◆ 第14章 Part 2地景特質——威斯康星州

>> 孤寂也是一種自然資源,但他們並不懂得擁有,更不懂其意義。到目前為止,也許只有鶴和鳥類學者才懂得孤寂的意義。

>> 諺語“把煤運到新堡”(新堡本身為重要的煤產地,此語形容多此一舉)只能算是一個輕微的諷刺。

◆ 第16章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 。居住在瓦爾登湖畔的梭羅曾經說過:“野地裡蘊含著這個世界的救贖。”

◆ 第17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 我們曾在玉米地帶用白橡木蒸煮食物,我們曾在北部森林燒松木燒水,我們曾在亞利桑那州用刺柏木烤鹿排。但當我們吃過用三角洲的牧豆樹烤的一隻肥嫩的雁後,才終於找到了最完美的燃料。

>> 然後,你就能聽到那種音樂——一種巨大、跳動的生命的聲音。它的樂譜刻在山崖之上,它的音符是山中生命的生或死,它的節奏可能稍瞬即逝,也可能持續幾個世紀。

◆ 第19章 曼尼托巴省

>> 我擔心,教育會成為一種讓你在瞭解某種事物的同時,卻對另外一種事物視若無睹的過程。

◆ 第21章 人類的閒暇

《沙鄉年鑑》就是有這麼美

>> 不懂得享受空閒的人是無知的, 哪怕他擁有世界上所有的學位; 懂得享受空閒的人則是極具涵養的, 雖然他可能未曾踏進過校門。

>> 一項好的嗜好,可能是一個人對於繁瑣生活的孤獨的反叛,也可能是一群人有預謀的集體的抗爭

◆ 第23章 大自然的歷史

>> 我們需要的力量必須源自內心。外在的力量無法為一個人的奮鬥提供足夠的支撐。

◆ 第27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 縱觀歷史長河,我們可以知道,征服者最終都敗在了自己手上,原因何在?因為擔當這個角色的人,通常會認為自己無所不知,可以判定群體中的價值存在,以為了解群體運作的方式。然而事實證明,他在這些方面一無所知。這種自以為是的態度決定了他失敗的命運。

>> 自然資源保護的目的,是追求人和土地之間的和諧。

>> 而在另一類人看來,林業和農業經濟學存在本質上是不同的,林業利用自然物種,是對自然環境的管理,而不是人工環境的創造。第二類人傾向於根據某些原則對自然環境進行復制。出於生物和經濟上的考慮,他們為西洋慄等物種的消失擔心,為瀕臨滅絕的北美喬松擔心。他們也為森林中一系列次級功能的運轉擔心,比如野生動物、休閒娛樂、野地、分水嶺等。在我看來,只有第二類人的身上顯露出生態良知的光芒。

>> 在對於野生動物的看法上,也存在兩種不同意見。一類人認為,動物的功能是用作娛樂和食用肉食;衡量它們的生產標準是野雞和鱒魚的捕獲數量。無論在眼前還是未來,只要單位成本允許,人工繁殖就是一種值得依靠的手段。另一類人認為,整個生態循環中的所有問題都值得人們思考:人工生產供捕獵的動物對於掠食動物有什麼影響?我們該如何對待外來的動物?怎樣才能讓瀕臨滅絕的草原榛雞恢復生機?如何拯救珍貴的天鵝和美洲鶴?這些做法是否能夠涉及到野花?和在林業界一樣,我們同樣可以看出兩種分歧明顯的意見。

◆ 第29章 環保美學

>> 從這方面看,野外休閒活動確實有經濟性。

>> 野外休閒活動也有道德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