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仁治国的宋仁宗

最近热播的清平乐这部剧是根据米兰lady的小说《孤城闭》改编的,剧情服化道都很不错,很有代入感。主要讲述的是宋仁宗时期朝堂之上,新政大臣和老派权臣之间针锋相对,斗争风起云涌,赵祯治国如执秤,权衡各方势力,为国事殚精竭虑。

以仁治国的宋仁宗

历史上真正的宋仁宗是什么样的呢?

宋仁宗赵祯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时间42年,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宋仁宗是一代明君,他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受到历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

宋仁宗赵祯原名赵受益,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1010年5月30日) ,他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其母为李宸妃。因赵恒所宠信的美人刘氏(章献明肃皇后)无子,赵恒便对外声称赵受益为刘氏所生。乾兴元年二月十九日(1022年3月23日),赵恒逝世。年仅十三岁的赵祯即皇帝位,由皇太后刘氏(章献明肃皇后)代行处理军国事务,直至明道二年(1033年)刘太后去世,才开始亲政。在位期间励精图治,苦撑危局,使政局、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得到复苏。

他率先打破了百姓居住的“坊”和交易的“市”的界限,使东京开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城市。在民生和皇权孰轻孰重的问题上,赵祯和大臣们不仅同意坊市合一、又解除了宵禁制度,逐渐形成了夜市和晓市。京城里设立了观火楼和消防队,包拯权知开封府时还亲自处理了权贵在河道乱搭乱建现象。如此管理才催生后来“人口逾百万,富丽天下无”的超级大都市。

宋仁宗时期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鼓励各州县兴办学校,可谓是名士辈出,君子满堂:寇准、王曾、晏殊、鲁宗道,范仲淹、包拯、富弼、狄青、欧阳修、王安石,以及科举入仕的“三苏”、沈括、米芾。宋词也是在晏殊、柳永、范仲淹、苏轼等一大批词人的推动下发扬广大,奠定了宋词在中国文学史的翘楚地位。

以仁治国的宋仁宗

在科技方面,中国的四大发明在仁宗朝有三个得到了应用,并转化为生产力。火药的发明推动了火箭、突火枪、火炮、地雷、火毬等兵器的革命,在对西夏的战争中发挥了作用。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使宋朝拥有当时世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毕升的活字印刷术问世后,使宋代大量的典籍得以保留。还有王惟一发明的针炙铜人,完善了中医针炙体系。朝廷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官交子”,对于世界经济和金融史的贡献不可低估。

宋仁宗的善于纳谏也是出了名的,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屡屡犯颜直谏,唾沫星子都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竟然没有怪罪这个铁面无私的人。有一次包公要拿掉三司使张尧佐的职务,理由是他平庸了些,张尧佐是仁宗宠妃张贵妃的伯父,仁宗有点为难,想了办法,让张尧佐去当节度使,包拯还是不愿意,言辞更加激烈,带领7名言官与仁宗理论,仁宗生气地说:“岂欲论张尧佐乎?节度使是粗官,何用争?”7人中排名最末的唐介不客气回答道:“节度使,太祖太宗皆曾为之,恐非粗官。”张尧佐最终没能当成节度使。仁宗回到后宫后,对张贵妃说:“汝只知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知包拯为御史乎?”

苏辙在进士考试中居然大胆地写“我在路上听人说,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皇上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商量治国安邦大计。”其实这是子虚乌有的,也是苏辙道听途说的,完全与事实不符。考官们打算治罪,但宋仁宗听说此事后,却说:“朕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苏辙一个学生,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特予功名。”

以仁治国的宋仁宗

宋仁宗统治时期一直以“仁”治国,在宋仁宗之前的皇帝,没有一个帝王能够以“仁”来管理朝政。宋仁宗是大宋王朝的第四位皇帝,在能力方面,他不如宋太祖赵匡胤,在学问方面,他不如宋徽宗,但如果说哪位大宋王朝的皇帝名声最好,那在十八位皇帝中非宋仁宗莫属了。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公元1063年,宋仁宗驾崩,时年54岁,仁宗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烧纸钱哭于大内之前。”洛阳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以至天日无光,偏远地区的人们也带孝帽哀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