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xit》告訴我們什麼?

這兩天國際新聞最大的瓜大概就是英國脫歐協議毫無懸念的被議會斃了,梅姨那麼久以來的辛勤勞動又白乾了。接下來,大家繼續吃瓜,就看這出大戲到底怎麼收場了。

此時此刻,有一部新上映的《脫歐,無理之戰》(BREXIT)描述了2016年初夏的脫歐公投的過程,非常值得吃瓜群眾們在看現實版的續集前做個前情回顧。

《Brexit》告訴我們什麼?

影片開始就有一段話:我們都知道誰贏了,但我們不知道他是怎麼贏的。 確實如此,2016年有兩個政治黑天鵝,一個是英國脫歐,一個是川普上臺。結果出來,主流媒體都是一片譁然: 這TM怎麼可能!

是啊,就是可能啊,不但可能,而且這就是血淋淋的事實,而且還必須認賬,必須接受啊。

《Brexit》告訴我們什麼?

導致這一系列不可能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玩法變了!

社交媒體崛起的大環境,”大數據+雲計算”,甚至人工智能技術的加入使信息的傳播方式傳播速度和傳播精度都發生了質的改變。

以前由主流精英控制的主流媒體再也無法“控制”民意,西方的民主體系正在面臨由信息技術突破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挑戰。

BREXIT片中的主角Dominic其實就是一個政治黑客,用新的工具對舊體系實施了一次降維打擊。

然而,打擊成功了以後呢?

Dominic們並不知道接下來怎麼辦,影片結尾處的質詢情節很清楚地表明瞭這一點。砸爛一箇舊世界遠比創建一個新世界容易的多。收拾爛攤子還得靠勞模梅姨到歐盟的一個一個國家去談…

政治上如此,商業上其實也差不多。

過去幾年,我們聽到最多的詞彙大概就是“”創新,顛覆” ect... 不論是滴滴,ofo,還是快手,抖音,拼多多。玩的都是新遊戲,把老玩家們家裡的瓶瓶罐罐砸了個稀巴爛。

但問題是,商業黑客們大多還沒來得及盈利,經濟大環境就快撐不下去了。一級市場輸血的壕越來越少,二級市場的韭菜們也快青黃不接。

誰來重建一個合乎邏輯的世界?

《Brexit》告訴我們什麼?

每隔幾十年,當政治和經濟走向一潭死水的時候,總有人會跳出來“砸爛”,或者用《BREXIT》片中的話說,要求“重啟系統”。

上一次“砸爛”,大概是六十年代席捲全球的社會革命吧,隨之而來的是頹廢的七十年代,西方人在玩嬉皮士,東方人在捱餓…

直到,里根、撒切爾、鄧小平們站出來。梳理雜音,重申經濟是最大的政治,讓大家回到傳統價值觀,務實,理性。從某種程度上說,今日的世界還在繼續八十年代以來政治家和追隨他們的商業領袖們開創的全球化和平發展的大邏輯。

然而,就像報紙、廣播、電視開啟了人們的國家認同和民族凝聚力,從而影響了以後幾十上百年的世界格局一樣,Facebook,Twitter,微博,微信,這類基於互聯網和大數據雲計算甚至人工智能的社交平臺,必然對今後的世界產生巨大的影響。

《Brexit》告訴我們什麼?

人們的焦慮來自於:我們不知道這是好的還是壞的影響。甚至,連它是否仍屬於能被人類控制的影響也不清楚

每一個人都對系統進行了輸入,而這些輸入的整體引導算法對人們的活動進行干預,干預後的結果又產生了新的輸入。同時,這樣的進程正以不斷加速不斷自我強化的趨勢裹挾這世界滾滾向前。

可能,未來屬於巴別塔...

但願,人類集體理性能在不遠的未來回歸。

《Brexit》告訴我們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