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財富的正和負

1、錢多錢少只是貧富的表面現象,真正決定貧富的是每個人的投資水平,是他們的收益率。

2、收益率比銀行大的人,就表示他們可以擊敗銀行,這些人就是富人,反之就是窮人。

3、窮人只能越來越窮,富人會越來越富。因為窮人總是要用很高的價格去買一些本來不貴的東西。金融越發達,借貸越發達,信用卡越發達,終值的期限就會越長,窮人就會越窮。永遠別想翻身!除非他們學會投資的技能,把收益率提上去。

中國GDP增長都在6%左右,而銀行的利率卻才3%。要擊敗銀行是很容易的。所以說,在中國要發財比在美國容易得多。

對於我來說,首先判斷我的資產集中在哪個市場上,其次判斷如果這個市場會不會垮掉,會垮到什麼程度,我該在哪裡止損或者在哪裡保值護住頭寸。

真正難的不在於投資技巧,而在於投資意識的建立。有了投資意識,那些技巧只要慢慢磨練總是能學會的。

資金越大越難管理,這是投資界的常識。經常聽到有人說“用人賺錢難,用錢賺錢容易”,這句話是不對的。只有行外的人才這麼說,真正搞投資的人沒人敢這麼說。

你是否能操作大資金這取決你的投資策略和目標市場。比如,長線策略要比短線策略能容納更大的資金,外匯比股票能容納更大的資金。

現在總是有人提到經濟越是發展,窮人反而越窮,責怪為什麼窮人無法享受經濟發展的好處。

窮人當然無法享受經濟發展的好處,窮人當然是要越來越窮的,經濟越是發展窮人就要越窮,這是一定的。原因就在於窮人的收益率低,甚至是負收益率,他們的收入完全依靠工資。工資是無法抵擋複利的。這是個簡單的數學問題。他們跟富人比,富人的財富在按幾何級數增長他們比不過。更重要的是,通貨膨脹也是按複利計算的,窮人連通貨膨脹都無法擊敗,怎麼可能不窮呢?

如果你不買股票,那你就是個股市看空的投資者;

如果你不買房子,那你就是個房地產看空的投資者;

如果你拿工資,存銀行,那你就是個收益率為活期利率的投資者;

如果你無法擊敗通貨膨脹,那你就是個收益率為負值的投資者。

我說的投資並不是指在金融市場混,而是用投資的思想指導一切經濟行為。

在金融市場,你投入的是錢收穫的也是錢。

如果你打工,你投入的是勞動力,收穫的是工資、技術經驗和人脈關係。你完全可以把勞動力、技術經驗和人脈關係折算成現金,看你這筆生意是否合算。不要以為打工就不是投資,當一個工程師在幾種設計方案中做選擇的時候,與你選股票的思想本質上並沒有區別,都是要選擇投入小、風險低、潛在回報大的方案。

打工不一定弱於直接投資金融市場,關鍵在於以什麼樣的思想去指導打工這種行為。某些人打10年工,就當上了打工**,日子過得不比老闆差。可另一些人打一輩子工也一無所有。天壤之別,值得深思。

不要總是以為有錢人佔有資源就能剝削別人,並且更進一步地把剝削當做是差距的根源。這種思想是要不得的,絕對妨礙你發財致富。

關於貧富,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是收益率,而不是錢本身。有些人很有錢,可是他的收益率卻很低。也許你沒錢,可如果你收益率很高的話(這主要是憑藉知識、技巧和經驗),那麼想掙錢並不難,那些有錢人會乖乖把錢送進你口袋裡的。

前一陣子股票大漲,基本的行情是操盤手抽取利潤的20%,不包賠。許多有錢人找人代操盤,賠錢自己兜著,賺了操盤手抽走贏利的20%。如果要想操盤手保本包賺,那麼他們會抽走利潤的60%。

出錢炒股票的金主普遍都很有錢,動輒上千萬,上億的我也見過,而那些操盤手卻是普通的中產階級、知識分子。那些操盤手所憑藉的無非就是一張收益率的王牌而已。

在金融市場是這樣,在實業領域又何嘗不是如此?

投資只是一種思想,收益率只是一種技能。這些都是能學會的,是可以煉出來的。

房價上漲讓你焦慮麼?如果你認定房價上漲,那麼就買房子好了,然後賣掉就行了。所以其實真正讓你焦慮的原因並不是房價上漲,而是你不知道房價到底漲不漲。

對於個人來說,是否金融危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有金融危機怎麼活下來。如果每個人都知道如何活下來,那麼其實金融危機是永遠不會發生的。之所以有危機,是因為某些人正在幹蠢事,市場需要懲罰他們。你不要幹蠢事,不要被懲罰就行了。多看書,多學習金融市場。你害怕是因為你不瞭解,如果你瞭解你就不怕危機了,你甚至可以靠金融危機掙大錢,就像巴菲特那樣。

如何扛過金融危機與投資市場如何賺錢其實是一樣的,最重要的原則是:重視風險遠遠勝過重視收益。所謂風險靠自己,利潤靠上帝。

修改你的思路,把風險放在第一位,你就會熱烈盼望金融危機的。

投資只不過是一件強大的武器而已,它本身是沒有對錯,也沒有道德含義的,只有使用它的人才有道德含義.

即便沒有央行,利率也仍然會存在,利率是資金的價格,它是不斷變化的。如果大家的收益率都高,那麼貸款需求就旺盛,利率就會上升,要一直上升到超過大部分人的收益率,達到大部分人都貸不起款的程度為止。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利率才成為區分貧富的天然工具。

先不要管具體如何操作、如何掙錢,首先你要認清自己,建立自己的投資哲學。然後從這個投資哲學中衍生出獨特的操作思路,操作必須與哲學高度統一,你才能堅持,你才能有穩定的收益率,而不是僅僅撈幾把大錢。掙錢與收益率絕對是兩回事!

為了得到自己的投資哲學,我建議你先看以下幾本書:《經濟學原理》、《金融鍊金術》、《窮爸爸富爸爸》、《巴菲特致股東的信》。先通讀這些書不用細看。你對哪本書最感興趣,其中的妙句經常縈繞在你心中,那就是你內心深處所信奉的哲學。把它挑出來仔細讀,然後深研下去。等你建立了完整的投資哲學,投資操作是水到渠成的,非常簡單。

投資與其說是技巧,不如說是一種習慣,思維的習慣。然而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都已經有了固有的習慣了,改起來很難的。小孩學東西倒是容易,直接灌進去就行了

如果你是先想清楚再進入市場,那麼結果就會好很多。即便進入市場,你也要主動跟市場保持距離,所以旁觀者清。巴菲特遠遠躲開華爾街那絕對是明智的做法。泡在市場裡成天盯盤,難成高手。

有些時候你可以使用概率,有些時候你應該使用安全邊際。安全邊際的好處是它很安全,基本上可以鐵賺大錢,但是它出現的次數很少,你可能一年也等不著一次交易機會。而使用概率的方法跟安全邊際正好互補。

沒有好的安全邊際,我就採用賭概率的方式做投機。如果有好的安全邊際機會,我就會把投機的頭寸平掉,集中出擊安全邊際機會。

我理解的安全邊際確實跟套利相當象。我們可以看看巴菲特的安全邊際概念:如果某資產真實價值1美圓,可現在被賣價是0.3美圓,那麼安全邊際就是0.7美圓。巴菲特會買進,等到1美圓賣出。(早期巴菲特並不會持股很長時間,他會等到安全邊際消失就賣出)

為什麼要等到價格恢復成1美圓才賣呢?如果另一個市場正在以1美圓買賣該資產,那豈不是應該0.3美圓買了之後立刻就賣到另一個市場上去呢?如果存在這另一個市場,那麼其實就是套利。

如果另一個市場並不存在(或者存在而你無法進入)需要時間去等,那麼就是安全邊際;如果另一個市場存在,那麼就是套利了。套利和安全邊際其實是一個概念。

投資就象打仗一樣,總得有個作戰計劃,在哪裡進,在哪裡出,碰到意外該怎麼辦,所有東西都要計劃好。如果打輸了,那重新分析一下作戰方案,總結教訓以後別再犯類似的錯誤就行。輸的次數夠多,總結的經驗夠多,以後自然就能贏了。

我的定義是:風險可控的正期望收益率系統為投資,其餘全是投機。

父母肯定沒說:“孩子,好好讀書,將來找份穩定工作,開始養老。”找份穩定工作沒錯啊,可找到穩定工作以後然後怎麼辦你就得自己想了。

謀生手段與個人最大的愛好、夢想和而為一是一種境界。

人做事,分為兩個層次:

1、把事情做正確

2、做正確的事情

每個人從小到大從學校裡學的都是第一層次的東西,這屬於技術層面的。別人告訴你什麼,你就做什麼,爭取把事情做好。

當你逐漸長大,逐漸成熟,開始獨擋一面之後,遲早會沒人告訴你該做什麼,你得自己去找事情做。那麼什麼是值得做的事情?什麼是正確的事情?這便是第二層面的東西了。這屬於方法層面。你在做哪個層面的事情,決定了你的能力,也決定了你的收入。

首先要方法正確,大方向正確,勤奮才有用,否則一點用也沒有,全是無用功。所以,總是搞方法的人領導搞技術的人,第一層次的人的收入完全依賴於第二層次的人。

最好是你的系統原理象巴菲特的一樣簡單,非常簡單,簡單到一看就是正確的,根本不用驗證測試。

如果做不到,那你就需要測試。開發系統大部分的時間正是花在這裡的!你需要去找很長時間的歷史數據來做數據測試。比如你需要去統計2倍以上漲幅的行情佔多少比例,1倍以上又佔多少,80%以上又佔多少等等。如何做到出手的時候不緊張?大量的測試!如果你的出手是經過測試的,你心中是有數的,你才能不緊張。

無論你做多長時間的歷史數據測試,你的系統都可能崩潰。比如你測試了10年數據,果真碰到一個10年不遇的鬼走勢,就能擊垮你。所以你就需要組合。如果你有兩個不相關的系統組合,每個承載極限都是10年不遇,那麼你係統的總承載極限就變成100年不遇了。如果你再有一個系統,而且在不同的市場上,那麼你的總承載能力就又會**增強。

回頭再說巴菲特,你有沒有考慮過他在幾個市場上做交易,他有幾個系統?果真是股票嗎?那麼你該想想他的白銀多頭和美圓空頭,以及他通過保險公司的融資槓桿,還有一大堆沒有上市的公司的現貨頭寸。我猜他系統牢不可破,搞不好承載極限能達到幾十萬年不遇。

保住本金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動手前永遠要問:“我憑什麼相信你?!”

股評說:“10年牛市,股票要漲到1萬點”,“我憑什麼相信你?!”

政府說:“忍住陣痛,以後就有好日子啦”,“我憑什麼相信你?!”

這幾個問題一問,你基本上不會被騙了,保住本金不成問題。高手從來不會無緣無故地相信別人,要麼對方有抵押物、要麼有很長很漂亮的交易記錄或者信用記錄、要麼你得有一把大牌對方違約你就憑實力幹掉他。

你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競爭對手是誰。如果你只是一般的打工仔,那你的對手就是其他打工仔,層次不同你是沒有資格跟老闆談條件的,只有比其他打工仔付出更多才能站穩腳跟。可當你成為團隊的核心,掌握了公司的核心技術或客戶資源,你就有了跟老闆談判如何分享成果的資本,不用拼死拼活地討他的歡心了。要加班是吧,那好,請加工資吧,不加工資也行,那就給期權吧,總之不能是我幹活你拿錢,對吧?

如果大多數人通過修煉收益率達到7%了,那麼銀行就會把利率調整到8%以上去。銀行的任務是覺察大多數人的收益率,然後調整利率,把大多數人打成窮人,讓他們疲於奔命地幹活,建設祖國:-)

股民大部分都是工薪階層,他們採用打工的思路而不是投資的思路來買賣股票。而打工的思路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看了一天盤了,就該有一天的工資了。至於風險嘛,那都是老闆考慮的事情,打工者是很少考慮的。

絕大多數人花了6年時間去讀小學,6年中學,4年大學,總共花了16年來讀書,如果有研究生學歷,那得更長時間。花這麼大代價學到一點點技能,然後憑此技能得到每個月幾千元的工資,好象每個人都覺得理所當然。

然而,讓我驚異的是,同樣的這些人卻覺得投資很容易,覺得可以不花什麼代價就從金融市場掙大錢,這怎麼可能呢?!

投資是也同樣是一項技能,是需要花很多時間才能磨練成的。哪個頂尖的投資家是輕易煉成的呢?把巴菲特和索羅斯可是磨練了一輩子才磨練出那樣的技巧。即便如此,他們也仍然有犯錯的時候,有輸的時候。

投資領域與其他領域一樣,有正確的思路和方法,卻是沒有捷徑可走的。

你得想想經濟危機從何而來。如果果真如你所言,商人們控制好了槓桿比例,留了充足的現金,那怎麼可能發生經濟危機呢?華爾街的槓桿比例如果在20倍以內,我敢保證這次他們太太平平的,屁事兒沒有。

就是因為大多數商人的貪婪,他們根本就沒有什麼充足的現金,才會導致經濟危機的。誰貪婪誰死,巴菲特有充足的現金,巴菲特是會賺大錢,可巴菲特只有一個。


作者:南山之路

論財富的正和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