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遂昌:鄉村振興需“多點開花”

浙江遂昌:鄉村振興需“多點開花”

開在鄉間的民宿 周禹龍 攝

中新網麗水6月17日電(記者 周禹龍)遂昌,位於浙江省西南部,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由仙霞嶺山脈橫貫全境,呈中低山面貌。行走在遂昌縣城,環顧四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連綿群山。再將鏡頭拉向遠處,從高空俯瞰,眾多村莊如繁星,點綴在群山之中——這是一座典型的中國山區縣城。

一般來說,這樣的縣城因受地理位置制約,經濟很難發展。6月,當記者走訪遂昌時發現,在綠水青山之中,除了優良生態這個仍然醒目的特點,這座城市有了更多讓人眼前一亮的名片。例如村民舉家搬遷成“市民”,貧困村發展新產業成功“摘帽”,網絡鏈接城市與農村。

浙江遂昌:鄉村振興需“多點開花”

遂昌的鄉村正成為“網紅”打卡點 周禹龍 攝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小康不小康,鄉村是關鍵。脫貧質量怎麼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農”工作成效。解碼浙江遂昌,也許我們能獲得一些啟示。

挪“窮窩”奔小康

潔白的粉牆、黝黑的屋瓦、高高昂起的馬頭牆,與青山綠水交相輝映,這是遂昌縣龍洋鄉九龍口村的新面貌。

“以前做夢都不敢想,一把年紀還能住進那麼高檔的小區。”面對記者,村民谷大碧激動地說。

浙江遂昌:鄉村振興需“多點開花”

綠水青山 周禹龍 攝

而就在幾年前,他過的卻是另一種生活。谷大碧老家在車盤自然村,該自然村是典型的貧困村落,16戶120人分散居住在地勢險峻的半山腰,僅有一條2米多寬的叢林小道通往外界,農戶收入結構單一,祖祖輩輩都靠外出打工和田裡刨食為生。

2013年,當地開展惠農搬遷工作。3年後,谷大碧搬出住了50年的老房子,住進90平方米的洋房。

這只是縮影。近年來,遂昌堅持把小城鎮發展與下山脫貧、異地搬遷緊密結合起來,精準扶貧、助農增收。

當地西坑口村村民張志萬家的三間土坯房,因白蟻長期侵蝕成為危房。幸好,他也搭上了村裡異地搬遷的“快車”。

其實在最初搬不搬的問題上,張志萬老兩口很猶豫,搬過去,房子有了,但今後的生計靠什麼維持?

遂昌在易地安置小區建設的同時,做足“旅遊+生態+農家樂”文章,讓搬遷戶吃下了定心丸。

“接待紅色旅遊的遊客就達300人,80個餐位經常爆滿。”在張志萬的臉上寫滿了幸福,他笑著說,他的農家樂純收入每年都有幾萬元(人民幣,下同)。

“農戶脫貧下山是擺脫‘靠天吃飯’的第一步,能致富才是真正根本。”遂昌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王朝輝說,截至目前,遂昌共計實施異地搬遷4.5萬人,建立安置小區76個。

產業興鄉親富

面對無需搬遷的村莊,遂昌也沒有忘記它們存在。當地通過大力發展新產業,助力當地村民脫貧致富。

垵口鄉是遂昌的偏遠鄉鎮之一,產業單一村民只能靠種植農作物獲取微薄收入。2015年,垵口引導當地農民養蜂脫貧,如今村民生活大變樣。

“以前我們家很窮,是低收入家庭,全家七口人只有我一個勞動力”,80後小夥周火根告訴記者,“多虧鄉里給了我十箱蜜蜂,現在我一年能收入十多萬呢。”

周火根所說的十箱蜜蜂正是垵口鄉“十箱蜂萬元錢”精準扶貧計劃。養蜂五年多,周火根的蜂箱已經發展到一百多個,光養蜂這一項一年就能增收十多萬元。自己“甜蜜事業”穩定後,2017年周火根蓋起了小洋樓開起了農家樂。

該鄉留守老人葉根土和老伴以前只種些茶葉、玉米。自從學習養蜜蜂。生活就有了明顯的變化。葉根土算了算,家裡的年收入能翻番,至少能達到3、4萬。

垵口鄉原生態的自然環境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農家樂生意也越做越好。

放眼遂昌,對有一定勞動力的家庭,當地政府藉助傳統農業產業實現增收,以發放種子、種苗、肥料的形式對低收入農戶發展產業進行扶持。除傳統農業產業外,還鼓勵低收入農戶發展中蜂養殖、香榧、獼猴桃以及來料加工、農家樂(民宿)等特色產業促進增收。

山區通“網”農產品不愁賣

提起金竹鎮,遂昌市民的第一反應就是典型的山區和農業鄉鎮。該鄉鎮不在異地搬遷範圍之內,主導產業山茶油由於大山阻隔,銷路一直是困擾農戶的難題。

怎麼辦?當地政府的做法是乘勢“互聯網+”浪潮,創新電商扶貧方式,每年為低收入農戶增收10多萬元,真正地讓葉子變成了票子,讓“荒山”變成了金山。

最近一段時間,金竹鎮電商精準扶貧孵化基地負責人朱志彬正忙著幫村民推銷土豬土雞,

“春節的時候,我們通過線上預訂的形式,幫助古樓村羅松文賣了一頭土豬,他最後的收入比市場價高出40%左右。”朱志彬說,“我們通過電商扶貧模式,幫助金竹原生態農產品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道’。”

金竹鎮電商精準扶貧孵化基地成立三年多年來,他們向金竹鎮的低收入農戶收購土茶、山茶油,通過線上線下銷售,實現160餘戶低收入農戶人均增收千元。

此外,遂昌還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優勢,成功引進浙江趕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落戶四川通江,幫助當地農民脫貧。

番薯是通江的重要支柱產業。遂昌通過結合“互聯網+”電商平臺,努力將銷售範圍擴大至全國,如今通江的番薯線上線下銷售網絡已基本形成,併成功在遂昌趕街平臺與淘寶平臺上架。

番薯並不是全部。藉助電商培訓,通江縣民勝鎮新場村村民楊豔成為民勝鎮農村電商服務站負責人,走上了電商致富路。她通過電商平臺幫助128戶貧困戶解決了農產品銷路問題。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鄉村振興,小康才全面。時至今日,不止是遂昌,鄉村正成為全國各地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