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的茶油!传统榨油手艺让茶籽香飘四溢

山里的茶油!传统榨油手艺让茶籽香飘四溢

文/陈喜和

油茶.榨油
油茶是缙云主要的油料植物之一,缙云人称油茶为山茶,称油茶果为山茶蒲。以前农家几乎都有种植,不论山坡平野,还是田头地角,都有它们的身影。还有一种茶叶树上结的籽,叫茶叶籽,也可以榨油,单独食用时略显苦味,以前一般混合在油茶籽里榨油,现在许多人单独把它当作美容品使用,身价倍增。

山里的茶油!传统榨油手艺让茶籽香飘四溢

我读高中时,看到过一首写油茶的小诗:“春天茶花似白银,秋来果实赛黄金;乐坏队里男和女,迷住山中行路人”,描绘了一幅丰收的喜人景象,油茶在晚秋成熟,树上挂着红扑扑的油茶果,很是诱人,使得当年大城市下来插队的知识青年以为是什么新奇水果而争相品尝。采摘油茶果的日期一般都约定俗成,不论是单干时期还是集体年代,基本定在霜降日。

山里的茶油!传统榨油手艺让茶籽香飘四溢

其实油茶花在霜降前后就开放了,母子同树,花果相映,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到了霜降日的凌晨或清晨,所有劳动力,带着篾篓、布袋、炭篮等工具,直奔目的地。如果一户人家有多处地方,就分头进行。去得晚了,就容易被人家捷足先登,也经常因此而发生纠纷。此时凡有油茶树的地方,几乎都有人在,特别是油茶林成片的地方,更是热闹。

山里的茶油!传统榨油手艺让茶籽香飘四溢

1981年的秋天,石牛山林场几百亩的油茶林果实累累,丰收在望,而林场的干部职工却“愁上眉梢”,他们自己人手远远不够,而周边村民又虎视眈眈,雇用他们采摘,又担心他们会乘机捞一把。于是就跑到我们章村初中求助,要求师生帮忙有偿采摘,3分钱一斤。

山里的茶油!传统榨油手艺让茶籽香飘四溢

于是学校决定把采摘油茶果作为勤工俭学活动,全校200多名师生自带中餐,倾巢而出,几百米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向石牛山进发。那些学生都是在劳动中锻炼出来的山里娃,个个摩拳擦掌,人人争先恐后,人多力量大,一天就帮他们采摘了6000多斤。换成现在的学生,愿意不愿意去暂且不说,单是来回走30多里的山路,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油茶长在向阳的地方,或等到果实自然开裂,或茶籽乌黑发亮,含油量就高一些;长在山荫重的地方、果实尚未完全成熟或油茶籽黄澄澄的,含油量就低一些,一般是20斤果实一斤茶油。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初,除自留地地磡上的山茶属于个人外,其他所有油茶属于集体。油茶果与其他农产品一样,都是集中以后,统一分配。分到含油量高还是低,全凭一时的运气了。

山里的茶油!传统榨油手艺让茶籽香飘四溢

采摘过后,就是捡“山茶落”。集体化时期捡落的人特别多,一是生活困难,二是集体采摘不干净。他们翻山越岭,搜寻采摘遗留在树上的油茶果;有些油茶果开裂,油茶籽掉落在柴草丛里,就仔细地予以搜寻。


油茶果采摘后,最好堆放在潮湿的泥地上,有时还需盖上稻草,让其自然发热,以防阴干的“硬干津”。等到开裂,把它放在篿䇭或簸箕里,一家人围着挖油茶籽。油茶壳可用于烧火,也可直接用来生火笼,用热火灰盖好,没有烟雾,火力很大且耐久。现在也撒在地里,用于毒杀如蛴螬之类的害虫。然后就是晒油茶籽,冬天日照短,阳光微弱,故要晒十几天或二十多天,一直晒到“原重”(最后两天保持等重)才算合格。如果含有水分,在榨油的时候油料就会挤出来。

山里的茶油!传统榨油手艺让茶籽香飘四溢

缙云人叫榨油为“溅油”(“溅”,音近缙云话的“借”),以前都是土法榨油。土法榨油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种榨油车及榨油方法。


最原始的榨油方法。茶籽用老臼手工舂碎外壳,用簸箕扬去外壳(去壳出油率高),然后捣细,用米筛过滤,如果油茶籽不够干燥,还要把茶籽粉放在大锅里炒过,然后放在饭甑里炊熟。在地上放一个3公分厚的铁箍或用几根篾片编织成有花纹的篾箍,把近2尺长、中间打结的一束稻草,呈辐射状交织放进箍里,也有用棕片的。

山里的茶油!传统榨油手艺让茶籽香飘四溢

把炊好的油茶粉倒在稻草或棕片上,压实后要比箍的厚度厚许多,把稻草或棕片折转,均匀地包裹起来,就做成了鼓囊囊的茶籽饼坯。原始榨油车就是用两块边长约2尺的正方形厚木板,在中间挖出1尺见方的圆形凹槽,下边那块在角上刻一个连着凹槽的嘴,这两块木板叫“油墩”。

山里的茶油!传统榨油手艺让茶籽香飘四溢

榨油时,先在平整的地上并排摆放好两根一丈多长的方形搁栅(横梁),放上油墩的下板,然后把做好的饼坯依次叠放在下板上,盖上上板。然后用一个千斤(一种粗大的藤)做的藤箍先套入下边两根搁栅的头,用另一根搁栅的头也套入千斤箍,压住油墩的上板,然后利用杠杆原理压下搁栅的另一端。

山里的茶油!传统榨油手艺让茶籽香飘四溢

可以用人力压,或挂重物(如在畚箕里放石头)压,也可以用粗大的棕绳套在上下搁栅的头上,然后使劲抽紧。压下后,就不能放松,只能层层加码,据说一松动,那油会缩回去,再也压榨不出了。


因工具简陋,第一次一般没能把油彻底榨干,于是又把茶籽枯舂细,所有的动作都再重复一遍,叫“溅二油”,工作量十分巨大,我父亲即使双手满是老茧,高强度的劳作,还是磨出一手的血泡。虽然也只得几两油而已,但那时物资匮乏,辛勤的付出有些许收获,心理上获得很大的满足。

山里的茶油!传统榨油手艺让茶籽香飘四溢

出油率高的高级榨油车,一般设在有水碓的地方,无须人工粉碎油茶籽,劳动强度大为减轻,后来还用碾粉机,更是便捷,凭着这种优势,周边的人们都喜欢去有这种设施的地方去榨油。1972年,我18岁,挑着60多斤的油茶籽,跟随堂兄等人去20里路外的杨柳堰头榨油。

山里的茶油!传统榨油手艺让茶籽香飘四溢

时值天寒地冻的深冬,半夜动身,在章村云溪过磴步的时候,磴步上结着一层滑腻腻的如蜡板一般的冰莹,脚一滑,一只脚就滑进水里去了,浸没到膝盖,好在茶籽没有打掉。我慌忙把脚抽上来时,裤脚、鞋袜已经结成硬邦邦的冰了。就这样,一直忍着刺骨的寒冷,冻得半麻木的小腿拖着哩啦作响的裤子到达目的地。在炉门口烘了半天,烘干裤子鞋袜,麻木的腿脚才渐渐苏缓过来。


这种榨油车,一般由二块长两丈余、直径约五、六十公分大的大木头做成圆形夹架,也有把整段大树凿空,把饼坯依次竖放夹架的一端,并在夹架另一端的前后凿通两条安插木槙的沟,备有两个一端镶着铁箍的契形长木槙和多个宽窄不一的短木槙。

山里的茶油!传统榨油手艺让茶籽香飘四溢

再在离夹木架二、三米处的屋梁上挂着一根约二十公分大的大圆木,与夹架成丁字形,然而三四个人(有时榨油户也参与)用力推动圆木,“嗨嗬——咚,嗨嗬——咚”,不断地喊着号子,轮番撞击两个契形长木槙,并不断在上下沟上交错加进短木槙,致使逐渐压紧油饼而压挤出油来。


榨油时,油通过油嘴流进容器里。以前容器一般为陶瓷油瓶,能装四五斤到二三十斤不等,有茶壶一样的嘴,上边四周有钮,可穿上绳子挑动,为了安全,一般放在箩筐里挑。后来也有用洋铁皮做的洋油箱。现在大多用塑料壶了。


潜源村有个人,有次去舒洪榨油,把装满油的大塑料壶放在客车上,车开动时,油壶倒下,老化了的塑料壶顿时破碎,近二十斤茶油洒落在车厢上,上等油料,没有让人饱口福,倒是先慰劳全车乘客的鞋底了,还搭上车主一番力气清理油污。

山里的茶油!传统榨油手艺让茶籽香飘四溢

刚榨出的茶油,热热烫烫,有一股原始的清香,我父亲经常先烘烤好玉米饼,用筷子在饼上扎一些洞,把茶油浇上,趁那油还没有上秤前,先享受一回,等到入了油瓶过了秤就舍不得了。油凉了以后,就是生茶油,有一股刺鼻的气味,要放在锅里熬熟了以后才可以食用。最先榨出的油,质量最好。一般把最后榨出的带有些许油渣的油用另外的容器接起来,留作做土烟用。榨油时双手油腻腻的,也舍不得洗掉,就把油擦在头发上。


我村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购置了一台榨油机器,油茶籽不需要粉碎,也无须炊熟,把油茶籽倒入一个斗里,就可以直接榨出油来,不知是油的质量不好,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总之后来不用了。现在许多地方已用更高级的机器榨油,也仍然有人用古老的油车。

山里的茶油!传统榨油手艺让茶籽香飘四溢

榨油后的糟粕,我们叫茶籽枯,也是农家的宝贝。茶籽枯可以用来烧火,耐久有力;可以当作去污物用来洗衣服;可以用于毒鱼、毒泥鳅、毒地里的害虫等。近几年来,茶籽枯还被一些不良商贩运用得淋漓尽致,他们为了牟取暴利,把茶籽枯碾细,混合在其他的食用油里浸泡后,再压榨出来,把这些微微带着油茶味的食用油,当作纯茶油高价出售,坑蒙消费者。


油茶树干燥以后非常坚韧,用途很广,可以当做锄头或其他工具的把柄,可以做手车钻的主轴,可以制作做草鞋的工具,枝桠可以做用途很广的木桠叉,可以做水钩担的担钩或挂物件的挂钩,可做捆柴草用的锁轭等等,即便当柴火,火力也很旺盛耐烧。

山里的茶油!传统榨油手艺让茶籽香飘四溢

摘油茶果榨茶油,那是大人们的事情,孩子们对这些不上心,只对茶花蜜和山茶桃感兴趣。在秋末冬初,山茶花盛开了,采蜜的不仅仅是蜜蜂,还有各类的蝇、蚁、虻、蛾、蝶等,它们嘤嘤嗡嗡地在采蜜,而孩子们则用空心的草芯插进花蕊里吮吸花蜜,那种原汁原味的甘甜芳香,用“沁人心脾”还不足以形容。


昆虫们为油茶的异花授粉出了大力,不知孩子们的行为起了什么作用?春天,长在油茶树枝上的心形茶挂,我们叫山茶桃,初生时为红色,长大成熟了,红色的外壳脱落变为青白色。肉质肥厚,味道甘甜或酸甜,带有茶叶的涩味儿,清香爽口。

山里的茶油!传统榨油手艺让茶籽香飘四溢

缙云话“溅油人样”或“溅油老司”,揶揄穿的衣服油腻腻、脏兮兮的人。“溅二油”,比喻选举或考试等进行第二次,略含贬意。


以前,我地茶油是农家的重要食用油或重要的经济来源,对油茶林的管理及时到位,一年或几年铲一次山,翻动泥土,劈除野草杂木,砍伐不结果的枝桠。集体化时期放松了管理,但油茶林里的柴草被采伐或被牛羊啃得干干净净,客观上起到养护的作用。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改变,除极少数人还在管理外,大多让其自生自灭。


油茶林得不到更新,野草杂木丛生,生长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产量严重下降,甚至有些地方已无果可采或有果难以采摘。如潜源村黄坑原是我乡著名的油库,上百亩的油茶林现在几乎全军覆没。

山里的茶油!传统榨油手艺让茶籽香飘四溢

但发展不均衡,有些地方做得可能比以前还好,如我县石笕乡和三溪乡,他们整合油茶资源,改造油茶林,加强科学管理,还经常举办“油茶节”活动,扩大知名度,提高油茶产量和提升油茶品质,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山里的茶油!传统榨油手艺让茶籽香飘四溢

山里的茶油!传统榨油手艺让茶籽香飘四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