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伴红楼,还有多少梦可回

当一部作品诞生之时,它便已不再只属于作者一人,有人喜欢它,有人批评它,有人奉若神诏,有人视为垃圾。

《红楼梦》面世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漫岁月里,人们不断地讨论它揣测它潜心钻研它不惜耗尽一生心血,甚至此学问还被专门命名为为“红学”,对于一部小说而言,这已是莫大的殊荣。

夜伴红楼,还有多少梦可回

在我十四五岁的时候阅读四大名著。尤其是《红楼梦》,虽然里面好多字都不认识,有的已经“死”掉了,人们很少使用它们,甚至在一般的字典上查不到。但这也不妨碍我一目十行一天看二三十回的速度不到半个来月就完成任务,这种囫囵吞枣式的阅读自己也诟病悔恨多年,因为回想起来连一些故事情节都拼凑不起来。但后来也释怀了,因为当时就算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去品读,也不见得就会领悟到什么不得了的道理。

当时对于《红楼梦》印象最深的就是晴雯临死之前,一口咬断了自己留的大红指甲送给宝玉,这一幕简直是美得惊心动魄。时至今日我依旧这么觉得。

每个人小时候都会有这么一段剧情,好奇地向父母问为什么,听到大人们敷衍着说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十分泄气。但长大之后发现,有些道理的确是随着成长就慢慢懂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真正体悟过的生活才会融入生命之中。就如同幼时嫌弃电视剧《红楼梦》哭哭啼啼甚是无聊,怎么会想到有一天竟也会感同身受哭成泪人。

夜伴红楼,还有多少梦可回

读书或做事应该是“进得去,出的来”,在清朝时有一个女子读《红楼梦》竟看得痴了,沉溺其中,日思夜想成天口中呼唤“宝玉,宝玉”,那叫的一个惨,简直比林妹妹还痛心,最后郁郁而终。这属于比较极端的例子,要分清现实。

曹雪芹在人生暮年穷困潦倒,呕心沥血之作《红楼梦》却使得几百年来的专家学者“红学家”著作等身名利双收赚的盆满钵满,其中不乏有沽名钓誉居心不良之徒,断章取义空穴来风,掺入道听途说的野史杂闻,再勾兑点少儿不宜令人刺激的意淫奇想,不经大脑思考推理,哦,可能是因为没有大脑,发表惊世骇俗的最新研究成果,昭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重大发现,其状如过街老鼠,丑态百出令人啼笑皆非。

《红楼梦》里面的人物究竟该怎么评价呢,是可爱可亲还是可悲可叹呢,我觉得这里面的人物都很可怜,有着人类命运中共同的悲哀一面,这份悲哀映射在每个人的身上却是形态各异的伤感。

夜伴红楼,还有多少梦可回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鲁迅语。《红楼梦》是一面风月宝鉴,每个人都能在里面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无论是绚烂浮华的锦缎篇章,还是杜鹃泣血的凄美片段,《红楼梦》好似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万花筒,但原图本身就是一张简单平凡的浮世绘。生活从未改变过模样,自古人生失意并无南北之差。

这世上任何一个故事都是莫名其妙地开始,又不知所云地猝然结束。可人们都喜欢故事是圆满的有头有尾,才会有那么多人为《红楼梦》猜想推测结局如何。

夜伴红楼,还有多少梦可回

这段镌刻在石头上的故事,被人记录在白纸黑字间,在戏剧舞台上粉墨登场,改编成荧幕上的影视剧,它是梦境中的花园,夜半来,天明去,当有人梦醒时分重温回味它的时候,那大观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十二金钗的苏糯软语,顾笑盈盈都在脑海中再次被唤醒,施施然浮现在眼前。

那这个故事是曹公的自传还是杜撰呢,对于一个故事而言是无所谓真假的,只关心好坏。我们都只是一个故事里的人物,又当着另一个故事的看客。

《红楼梦》是一个俊俏的小姑娘,两百年来,不断有人给她穿上各式各样的漂亮衣服,做最时兴的妆发,人们如潮水一般叫嚣着喧闹着将她涌向至高无上的神坛,又悄然退下,留她一人孑立山头,满目萧然。当她洗尽铅尘一身朴素地出现在你面前,你又将会如何面对她。

夜伴红楼,还有多少梦可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