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红木?红木一词是怎么来的?


到底什么是红木?红木一词是怎么来的?

《风月梦》是出自道光年间的城市生活小说,这句话是对扬州地方普通人家摆设的一段描述。文中讲到说的“海梅”,就是红酸枝。

到底什么是红木?红木一词是怎么来的?

论及珍贵程度和价值连城,大红酸枝不及紫檀、黄花梨这两种“御用”木材,但要说到社会影响力,大红酸枝在古代却是深入人心的。特别是到了清代后期,大红酸枝是富户巨室不可或缺的家具陈设。我们今天所听到的“红木”一词,就是那个年代酸枝的别名。

到底什么是红木?红木一词是怎么来的?

酸枝木与小叶紫檀、黄花梨并称宫廷御用的“三大贡木”。后两者在中国家具史上有较长的使用历史,而酸枝木的发现与使用源于海上贸易的一次意外。据悉,明初郑和下西洋,为弘扬国威、开拓海上贸易。然而,在大海上风雨飘摇,即使是偌大的船只,也容易在风浪中颠簸摇曳。

到底什么是红木?红木一词是怎么来的?

郑和下西洋

于是,在途经东南亚的时候,就砍伐了当地的交趾黄檀作为垫船木来给货船压重。回到中国上岸后,这种材料被大量丢弃,成为废材,后来才渐渐在各个港口被使用起来。所以目前有大量的老红木旧家具的地方都集中在上海、苏州、天津、浙江,福建、广东沿海一带城市。

到底什么是红木?红木一词是怎么来的?

酸枝木的大量使用要到清朝中后期,据故宫博物院的相关研究表示,从传世的家具及档案来看,乾隆以前几乎看不到酸枝木家具的记载,酸枝木是在紫檀、花梨木基本告罄后,作为替代品由南洋进口而来的。

据考证,酸枝木家具在清宫中出现是在乾隆二十年以后。在内务府档案中,把酸枝木原料称为“海梅木”,做成的家具通称为红木。由于来源充足,到了清代后期,酸枝木家具数量猛增,在清代宫廷家具中已经占有着重要的比例。

到底什么是红木?红木一词是怎么来的?

红酸枝最典型的就是它的“大红脸”——木纹以枣红色为佳,常常夹杂着有深褐色或黑色的条纹,纹理变化丰富、图案千变万化,古朴幽蕴。

特别是学名为“交趾黄檀”的老挝大红酸枝,更是以其写意洒脱的木纹而备受推崇,有时还可见黄花梨那样的“鬼脸”花纹,在清末民国时期的家具中很受欢迎。

到底什么是红木?红木一词是怎么来的?

除了在清末的宫廷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民间,酸枝木家具的受欢迎程度遍及大江南北,几乎成为一个全民话题,是富户巨室内不可或缺的家居陈设。

清末光绪三十三年出版的广东署禺人黄世仲所写的著名谴责小说《廿载繁华梦》中就出现了大量酸枝木家具的描写。如第二十六回中写道,酸枝木的大号台椅与金嵌花的帐勾、杭花绉的棉褥子、美国办来的上等鹤茸被子等珍贵奢侈的家居产品,成为富户家居陈设必不可少一部分。

什么是红木?

到底什么是红木?红木一词是怎么来的?

大部分的国人,根本无需仔细辨别,只瞟一眼看造型,就能准辨出这是红木家具

因为它们在中国的家具历史上已走过了600年!

凭借着绚丽的色彩,优美的纹理,极富中国风的造型和精致的雕饰。这些优点早已自成一派,具备大多数其他材质制作出的家具望尘莫及的高识别度。

但“红木”二字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是个即陌生又熟悉的词语,即使对红木毫无了解的人,也知道这是一个木材名称的词汇,但又鲜少知道,红木一词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文|胡燕子

传承600年的家具,起初只是用来压船舱的。

明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命三宝太监郑和率领两百多艘海船、2.7万多船工伺风开洋,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的一次海上航行。船上载满当时名扬四海的丝稠、瓷器以及珠宝和珍贵的药材,在沿途靠岸之时,沿途百姓纷纷以香料、珊瑚、珠宝等去换取中国的土特产品。

到底什么是红木?红木一词是怎么来的?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但每次回国都会遇到船的重量变轻,吃水线浅了这样的问题,给航行带来了不安定因素,如果贸然回航的话,随时都有可能船毁人亡,最终,船队被迫停靠在了印度的古里港。

然而安全回航只有增加船的重量,但究竟装什么?正当郑和为此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船师惊奇的发现,在港口附近有一片森林,那里的树木又硬又重,正好用来增加重量,装满木料的船队顺利踏上归途,靠岸后,再无用处的木头被随手丢弃。

随着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增多,随着出航的次数增多,废弃的木材也渐渐堆满了常熟港。

多年之后 几个木匠偶然发现,堆放的木料,居然有他们前所未见的芯材,有的纹理行云流水,变化多端,有的颜色深沉厚重,闪耀金色光芒,于是,工匠们开始尝试用这些木料作为家具使用,出乎意料的是,制作出的家具美轮美奂,色泽光鲜艳丽,

到底什么是红木?红木一词是怎么来的?

在此之前,民间包括皇室使用的家具多为漆制家具(楠木,榉木,榆木,松木)等,主要是以漆作为装饰,而这些优质木质制作的家具则不需要上漆,特别适合江南的潮湿气候,很快,在明代中期隆庆万历时期,中国家具就有了很大的转折点。

到底什么是红木?红木一词是怎么来的?

▍漆制家具

很来人们才知道,郑和带回来的是一批珍贵的红木,学名降香黄檀和檀香紫檀,不过这只是木材的学名而已, 红木一词又从何而来?

Rosewood,这是红木的英文单词,但它和红木的内涵并不一致,以致在《红木》国标中,使用英文名时,用汉语拼音“hongmu”代替。

“红木”一词最早出现在《嘉定通志》里;“红木,叶如枣,花白,所产甚多,最宜几案柜椟之用,商舶常满载而归,其类有花梨,锦莱,物价较贱”。

到底什么是红木?红木一词是怎么来的?

▍《嘉定通志》由华侨郑怀德(1765-1825)撰写的一部有关越南南方的地方志

从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活计档案来看,红木是在“紫檀”、“花梨木”告罄后,作为替代品由南洋进口,从乾隆年间开始,内务府造办处的活计档里增加了“海梅木”制成的家具,而以海梅木制成的家具,则称为红木家具;起初多为皇族贵胄之家所推崇,民间百姓很少用到,后来,随着这些家具不断流入寻常百姓家,“红木”一词便成为一个约定俗称的概念。但并不是所有材质较硬的硬木,都可以称之为红木,那些才是真正的红木呢?

胡杨之争

狭义上来讲,红木指紫檀属和黄檀属某些树种的心材,广义上还包括柿属、崖豆属及铁刀木属某些树种的心材,绝大多数都是从东南亚、热带非洲和拉丁美洲进口的。

到底什么是红木?红木一词是怎么来的?

而木材的甚细至细,平均导管/管孔弦向直径不大于200µm,木材密度含水率12%时,气干密度大于0.76g/cm³,材色(心材,不含边材),紫檀木类为紫红色,花梨木类为红褐色,香枝木类为红褐色,黑酸枝类为黑紫色,红酸枝类为红褐色,乌木类为乌黑色,条纹乌木类和鸡翅木类为黑色。

“红木”是个现代定义,在我国,对划入红木范围的紫檀等珍贵木材的推崇和使用却历史悠久,我国素来崇尚紫檀,是认识和开发紫檀的国家,早在1500年前的晋朝,就有关于紫檀的记载

到底什么是红木?红木一词是怎么来的?

到唐朝,紫檀所做的乐器被文人骚客赞赏有加;王建诗云:黄金捍拔紫檀糟,弦索初张调更高;孟浩然有”浑成紫檀金屑文,做得琵琶声入天。

1998年,国家要为这些制作家具的高档名贵硬木材料制定一个标准,而标准也得有名称,再三思忖,觉得“红木”合适,一是当时一些红木专卖店并非只卖红酸枝家具,也包括一些硬木材料的家具,红木作为一种“泛指”,在民间已经有了一定群众基础,二也因为这些木材颜色较深,为红褐色,而我们国人喜欢“红”字,有吉祥之意,遂将“红木”定成了标准的名称。

到底什么是红木?红木一词是怎么来的?

由于《红木》标准收录的木材品种是以中国家具传统用材中的高档硬木为基础,这些材料的特征应用广泛,被宫廷和民间普遍接受和认可,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而且为名贵的代名词,另一方面,中国的传统家具包容了太多的文化内涵,而红木这种材料与中国家具相结合,二者相得益彰,互为增色,于是便形成了新的文化特色。(东阳红木产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