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紅樓夢》千古之謎-馬嵬懷古謎底是蠟燭,照見一夜風流跡

馬嵬懷古 其八

揭開《紅樓夢》千古之謎-馬嵬懷古謎底是蠟燭,照見一夜風流跡

寂寞脂痕漬汗光,溫柔一旦付東洋。只因遺得風流跡,此日夜衾尚有香。

說到馬嵬坡,就不得不說馬嵬坡兵變,說到馬嵬坡兵變,又不得不提到楊玉環。天寶十四年,即公元775年的十一月初九日,安祿山以討伐國相楊國忠之名發動了叛亂,史稱“安史之亂”。次年,叛軍便攻破了潼關,唐王朝統治集團倉皇出逃。逃至馬嵬坡,在現在的陝西興平西北一點,隨行的官兵處死了宰相楊國忠,並逼迫楊玉環自盡,一代美女楊玉環就以這樣的形式香消玉殞了。這一絕句就是以此為背景而編寫的謎語。

關於這首絕句謎語的謎底,周春解為“白芍藥”。太太平閒人釋為“胰皂”,陳毓羆也很類似地擬為“香皂”。如果按字面的意思去理解,陳毓羆的“香皂”說似較為貼切,既有“脂”也有“香”。但是沒有“光”,更沒有“風流跡”。如果能留下風流跡,那香皂也就失去了香皂應該具備的清潔的功能這一特性了。因此說,陳毓羆的“香皂”說也是不對的,不能達到句句切合,太過片面。

那麼,這首絕句的謎底到底是什麼呢?應該是“蠟燭”。

揭開《紅樓夢》千古之謎-馬嵬懷古謎底是蠟燭,照見一夜風流跡

來看首句“寂寞脂痕漬汗光”。“寂寞”一詞雖然有“沉寂、孤寂、孤獨、孤單、落寞”等的意思,但它還有引申為“辭世和死亡”的意思。如:杜甫的《鳳凰臺》就有:“西伯今寂寞,鳳聲已悠悠。”,元稹的《贈吳渠州從姨兄士則》也有:“寧氏舅甥俱寂寞,荀家兄弟半淪亡。”,明朝方孝孺的《上巳約友登南樓》也有:“古人已寂寞,繼者應在今。”這裡的寂寞二字指的都是辭世和死亡。

而我國又有一種民俗,並不是只有在夜晚才點亮蠟燭的,在祭奠的時候也是要點蠟燭的。在國人的意識裡,通往陰間的道路是黑暗的,而死者又魂不附體,到處遊蕩,須為死者點亮蠟燭,為死者照亮回家的路。

蠟燭就是蜂脂,是有脂的感覺的,如羊脂一般。因為它是用蜂脂製成的,蠟燭在燃燒時伴隨著熔化和氣化兩種現象同時產生,就像人流汗一樣,既有似汗珠的液體流淌,又有蒸汽產生,所以是“脂痕漬汗”,當然同時還有火焰和光的產生,這就是氣化的蠟在空氣中劇烈的氧化而產生的。這種現象在初中的化學裡經常要考到。

揭開《紅樓夢》千古之謎-馬嵬懷古謎底是蠟燭,照見一夜風流跡

“溫柔一旦付東洋”。溫柔,是溫和柔順,柔軟、軟弱。出自《管子·弟子職》:“見善從之,聞義則服,溫柔孝悌,毋嬌恃力。”蠟燭都是很柔軟的,特別是到了天熱的時候,自動就變彎曲了,這是因為蜂蠟的熔點很低,在60~~70度之間。

一旦,這不是當代語境下的“一旦”,一旦怎麼樣就怎麼樣的“一旦”。這是兩個詞組。“旦”是指白天,白晝的意思。人們在夜晚點亮了蠟燭,而到了白天,就再也不管蠟燭的事了。所以是“付東洋”。這裡的“東洋”二字,指的既是日本也不是日本。日本被稱作“東洋”,那是明朝以後的事了。所謂的“東洋”實際上指的是南洋,陳大震在《大德南海志》一書記載:“東洋,有大東洋和小東洋之分。大東洋指的是,從加里曼丹島至澳洲之間的區域,小東洋指的是,從菲律賓至加里曼丹島之間的區域。”

比如說:如果我們把某件事或物忘記了,有一句俗語說“早忘到爪哇國去了”。這個所謂的“爪哇國”指的就是大東洋和小東洋所在的區域。《水滸傳》裡的許多梁山好漢,後來就是去了“爪哇國”,還做了那裡的國王了哩。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晚上的時候,人們都爭著搶著點蠟燭,而一旦到了白天,就把蠟燭早忘到“爪哇國”去了。

揭開《紅樓夢》千古之謎-馬嵬懷古謎底是蠟燭,照見一夜風流跡

這裡的“東洋”二字指的又是日本,為什麼這麼說呢?《紅樓夢》的作者文化水準是相當高的,“一筆從來不寫一家之言”,乃“聚龍象之筆也”。往往作者的一句話都含有幾層意思,融匯古今,貫通中西,雅俗共存,一般人所不能及,就是“一二等資智者,也難望其崖岸”。《紅樓夢》之所以偉大,是她偉大的文化,讀過《紅樓夢》之後,才能領會什麼是“博大精深”。

日本稱作東洋雖然是明朝以後的事,不過相傳,楊玉環當年在馬嵬坡並沒有死,是高力士暗中作了手腳,楊玉環是讓日本遣唐使帶到了日本,現在在日本還有楊玉環的墓,日本著名演員山口百惠就自稱是楊玉環的後代。《紅樓夢》的作者對楊玉環這一歷史人物,是情有獨鍾,特別是對唐明皇李隆基與楊玉環“爬灰”一事更是耿耿於懷。

“只因遺得風流跡”。在前面的謎語中已經解釋過“風流”二字,那是在解“只緣佔得風流號”的時候。“風流”二字也就有了兩種完全不同的解釋,一種是“高貴不凡,傑出高雅”,另一種是世俗的男女私情的放蕩不羈,輕浮淫蕩。這兩種意思的用法,在中國古典文學和當代文學中都可以找到實例。

蠟燭在燃燒完之後,總會在底下留下一灘沒有燃盡的融化了的蠟,這恰似男女在苟且風流之後遺留下來的淫垢汙穢之物。所以這裡的“風流”二字,指的就是男女私情的放蕩不羈,輕浮淫蕩了。所以是“遺得風流跡”,一個“遺”字妙且傳神。

“此日夜衾尚有香”。現在蠟燭所用的蠟,都是用的石蠟,也就是石油化工產品。而過去用的蠟都是蜂蠟製成的,這種蜂蠟在燃燒的時候會有一種特殊的香味產生。所以在點了一夜的蠟燭之後,才會“此日夜衾尚有香”。

揭開《紅樓夢》千古之謎-馬嵬懷古謎底是蠟燭,照見一夜風流跡

純淨的蜂蠟是白色的,但不純淨的蜂蠟會微微帶有黃色。具有類似於蜂蜜花粉的香味。所以蜂蠟又稱黃蠟、蜜蠟。其富含類胡蘿蔔素、維生素a、芳香烴等,蜂蠟多用於口紅、胭脂等化妝品的製作。蜂蠟製成蠟燭用於照明,始於周代,《周禮·秋官·司恆氏》中記載:“共焚燭庭燎。”西漢時期的嶺南盛產蜂蠟,製作蠟燭。晉葛洪在《西京雜記》中記載:“南越王獻漢高帝石蜜、石斛,蜜燭二百枚,帝大悅!”

在陝西新發現的永泰公主和章懷太子墓的墓道兩壁上,都繪有侍女秉燭而行的壁畫。唐詩中也有大量描寫蠟燭的詩句,如最著名的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逢山此去多無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賈公彥還曾記錄了蠟燭的製作方法:“以葦為中心,以布纏之,飴蜜灌之。”

唐代女詩人田鵝,僅存詩三首,其中一首《夜夜曲》就寫到蠟燭:“愁人夜獨傷,滅燭臥蘭房。只恐多情月,旋來照妾床。”一句“滅燭臥蘭房”可知,蠟燭在燃燒時會發出香味,是如蘭的香氣,所以是“此日夜衾尚有香”。也因此說:這是絕句的謎底是“蠟燭”。

欲知究竟如何,且看我下節分解。

【喜歡的別忘轉發,加關注噢,敬請提出不同觀點。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