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至今未衰,古为今用有何合理性?

意象作为中国诗歌创作历来的传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自己大量的内涵,

而这些内涵是可以一直延续到现代社会的。只要我们抓住了古典诗歌意象的具体内涵,并学会合理地把它们运用到现代诗的创作之中,这种古为今用是可行的。

一、意象内涵的持久性

一旦一种诗歌意象被运用到诗歌创作之中,因而被赋予了独特的内涵,那么此意象的此种内涵就获得了公众的承认,从而具有了稳定而持久的内涵。在后世的诗歌创作中如果直接被运用,那也是有据可考,因此是合理的。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至今未衰,古为今用有何合理性?

春天万物新

如四时意象中的“春”与“秋”两个意象,因为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自古以来人们对于春秋两个季节的个体感受是大同小异的。

春以它广泛包容、涵化性以及抚养、孕育生命,给有机体带来了和谐气氛,它的感生特性引来无数生命形式对于它的注意,人们便以高级的感知能力将诱发生命的“春”贯注到了诗歌之中,从而铸成具有崇拜意味的艺术晶体。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至今未衰,古为今用有何合理性?

秋意浓

秋天的万物零落给人一种萧瑟之感,在秋意象的构设之中,宋玉可以说是悲秋文学的开创者,他在《九辩》中慨叹:“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苍凉悲怆的内心情感熔铸于萧瑟荒凉的自然秋景之中,秋自然就背负上了悲凉的沉重情感。

《春秋繁露》曰:“春之犹言偆也,偆者,喜乐之貌也。秋之言湫也,湫者,忧悲之状也。”春与秋的内涵就是在此被理论化的,从此春与秋的内涵在诗歌创作中就被默认为喜与悲的代表,后代诗歌一直沿用,因此在现代诗歌中运用也能达到不言自明的效果。

二、意象内涵的灵活性

古代诗歌意象的沿用,首先建立在对于前朝意象内涵的继承,再加上今代人赋予的新内涵,从而达到一种沿用且时常更新的效果。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至今未衰,古为今用有何合理性?

月亮配霞光

例如“月”这个诗歌意象,在汉代《古诗十九首》中“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传达出来的是思妇的闺怨之情;紧接着曹植的《七哀诗》中“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一脉相承地写了相思之情。这一意象延续到唐代之后,既有表相思的传承之作,也有增添了新内涵的诗作。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仍然在借用月亮来表达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而李商隐《无题》中“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夜光寒。”以月亮来衬托自己的孤独苦闷之感;涨潮的《春江花月夜》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传递出一种超越了生命的永恒之感。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至今未衰,古为今用有何合理性?

春花烂漫

这些都是在原来相思的基础增添了新意义的例子。中国古典诗歌意象之所以历代延续,正是因为意象的内涵时时创新,符合诗歌创作的灵活多变性。

三、现代诗派运用古典诗歌意象的可实现性

五四运动之后现代中国掀起了诗界革命,不同年代的代表主张不同,他们大多数都受到了英美印象派诗的影响,强调诗歌创作意象的的主体和主题意义。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至今未衰,古为今用有何合理性?

假装是丁香

但三十年代前期有一部分人主张在反思中回归中国传统古典诗歌意象,代表诗人是戴望舒,他的诗歌《雨巷》中写道:“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其中“雨”和“丁香”的意象都是有中国古典诗歌意象中传承而来的,营造出一种愁肠百结的惨淡意象氛围,表达出作者内心的忧郁和感伤。

戴望舒将古典诗歌意象运用到了现代诗的创作之中,创造了一种别开生面的独特审美力,也为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古为今用提供了典型的范例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至今未衰,古为今用有何合理性?

永恒的万物,永恒的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凝结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共同的情感,我们应当让它们在现代诗中大放异彩,从而为现代诗增添一种别致的古典韵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