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運河之都”繁華盛景!

重現“運河之都”繁華盛景!

重現“運河之都”繁華盛景!


重現“運河之都”繁華盛景!

導入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標識形象系統、啟動中國水工科技館一期工程——板閘遺址公園開工建設、中國漕運城復工建設、京杭運河淮安段綠色現代航運示範區建設熱火朝天、盱眙第一山歷史文化街區建設工程獲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專項債券支持……

重現“運河之都”繁華盛景!

淮安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搶抓《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實施的重大機遇,勠力同心、擔當作為,唱響高質量發展的“大運河之歌”。

重現“運河之都”繁華盛景!

作為大運河連接長江、黃河、淮河的重要樞紐城市,歷史上的淮安曾是漕運樞紐、鹽運要衝,有“運河之都”的美譽。

2014年6月,大運河申遺成功後,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多次對大運河文化保護開發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建設大運河文化帶的重大戰略部署,將淮安定位為“千秋淮揚”文化高地。

重現“運河之都”繁華盛景!

加快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保護是重中之重。

淮安專門組建大運河淮安段遺產保護管理領導小組,協調推進後申遺時代運河遺產的保護與管理工作。

為切實加強對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組織領導,淮安市委市政府全省率先探索“建管辦+集團”模式,組建了市大運河辦和市文旅集團,統籌推進全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各項工作。

研究制定《淮安市文物保護條例》,出臺實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辦法》,為大運河文化資源保護劃定紅線。

梳理盤清淮安境內大運河文化資源家底,建立運河文化遺產數據庫。

實施大運河監測平臺提升工程,實現市級以上文保單位全覆蓋,確保對重點不可移動文物與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區等實施數字化監控。

重現“運河之都”繁華盛景!

資料圖:2019年6月6日,“運河傳情 匠心築夢”——第二屆中國(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展開展。

緊扣大運河文化這個“根”和“魂”,淮安堅持在保護中發展、發展中保護。

建設裡運河文化長廊、舉辦中國(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展、組織“清口樞紐·科技之光”大運河文化遺產活化利用等主題論壇、創新開展“淮安·中國大運河文化周”系列活動……以不同的形式大力講好運河故事。

重現“運河之都”繁華盛景!

中國水工科技館效果圖

隨著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深入,淮安主動接軌國家戰略部署,聚焦“千秋淮揚”文化高地定位,紮實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形成“136”工作佈局——聚焦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一個核心”,統籌建設文化長廊、生態長廊、旅遊長廊“三條廊道”,重抓標誌性項目建設、創建綠色現代航運示範區、開展文化主題活動、運河主題外宣行動、創新管理體制、優化保障機制等“六大重點”工作。

重現“運河之都”繁華盛景!

資料圖:2020年6月23日,淮安市第一屆大運河龍舟公開賽在裡運河畔鳴鼓開賽。

從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重點文旅項目入手“開疆拓土”,導入國家文化公園LOGO標識系統,深度挖掘弘揚淮安漕運文化、運河河工文化等特色文化,把“清淨運河水”作為建設運河生態廊道建設的首要任務……目前,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大幕已全面展開,推出的一系列創新舉措,深入挖掘放大大運河文化獨特資源稟賦,著力彰顯“水懂我心、自然淮安”城市特質,努力將淮安打造成“遊京杭運河、覽漕運文化、看河工奇觀、賞江淮風情”的最佳目的地。

重現“運河之都”繁華盛景!


融媒體記者:劉權

圖片來源:淮安報業傳媒集團素材庫

融媒體編輯:胡凌軒

通訊員:於雲 陳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