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東:一個熊孩子之死


王開東:一個熊孩子之死

公元前480年的某一天,黃葉紛飛,天昏地暗。突然傳來一個驚人的消息,衛國發生了叛亂。孔子聽說之後,面如土色,旋即放聲大哭。孔子為何而哭?孔子說“羔會避禍,由也死矣!”學生子羔會逃回來,子路必是死了。怎麼能不大哭?


孔子料事如神,幾天後子羔回來了,同時傳來了子路的凶信。孔子悲慟萬分,哭於中庭,嘴裡喊著:“啊呀,這是上天要斷了我的命啊!”聽說子路被剁成了肉醬,孔子立刻叫人把家中食用的肉醬全部倒掉,以免睹物傷心……


子路橫死,孔子痛哭還有一個原因。當年孔子曾經預測過子路的下場,說了一句非常不吉利的話。


“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意思是,閔子一派和悅而溫順的樣子;子路一副剛強勇猛的樣子;冉有、子貢則是一副溫和快樂的樣子。所以孔子感嘆道:“像子路這樣,將來只怕不得好死吧!”只是一句玩笑話,誰知竟然一語成讖,子路果真不得其死。楊絳先生曾說,“如果早知道真有這一天,孔子一定不忍心說這話。”但是世上沒有後悔藥。


孔老師知人之深,性格決定命運,通過性格可以推斷未來。子路性格有兩大特點,一是剛勇,二是忠義。春秋無義戰,子路偏偏忠義為先。僅僅有忠義之心也就罷了,偏偏子路又剛猛勇毅,有萬夫不當之勇。忠義決定子路會不會擔當,剛勇決定子路敢不敢擔當。世道如此,不是慨然赴死是什麼?


我想,很多年之後,孔子一定忘不了那個落葉飄零的黃昏,也一定會想起當年與子路第一次見面的場景。


子路是“卞之野人”。卞地是武術之鄉,經常會有混世的古惑仔出現。野人就是鄉下人。子路就是卞地的一個二流子、非主流,頭戴著公雞身上的羽毛,身上佩戴著豬皮包裹著的寶劍。靠打打殺殺混出名堂來的,也算一方人物。


孔子周遊列國來到魯地。子路聽說大家都很推崇一個人叫孔丘,這還了得。老大不服氣,直接上門挑事,一上來就把孔子揍得滿地找牙。


孰料孔子捱打之後,反而神色自若。對子路說,可憐,可憐,可惜,可惜了。子路傻了,誰可憐?誰可惜?孔子說,一個人再能打又能怎麼樣?打10個人還是100人?但一個人忠義好禮就不一樣了,有可能天下人依附他。君子動口不動手。你雖然打架佔了便宜,事實上卻使自己淪為一個小人,孔我們貌似吃了虧但卻成全了君子的美名。


孔老師這堂課絕對是優質課,雖然只有一個學生,但效果非常好,子路只覺得汗流浹背,內心波濤起伏……


回家後子路不斷反省,過了幾天後穿著儒服來拜師,正式成為孔門弟子。原本剛勇的子路,進入孔門之後又忠義加身。


孔子深刻了解愛護子路,生怕子路將來會受難,曾教子路“臨事而懼,好謀而成”。也就是該害怕要知道害怕,腦袋掉了就是掉了,不是腦袋掉了碗大的疤。還有千萬不能魯莽,凡事三思後行,好好謀劃才能夠成功。但本性難移,人就是命。


王開東:一個熊孩子之死

子路呢,忠義耿介,入孔門後成為孔子的貼身保鏢。孔子也說,子路跟了自己以後,“惡言不聞於耳”。


但子路是直筒子,性格耿直,實話實說,批評起孔老師也是毫不留情。


公山弗擾請孔子去做官,孔子慌不擇路準備去做官。子路火力全開,猛批孔子:“沒有人用你就算了,為什麼要投奔這個叛亂分子呢?”孔子被戳中痛處,支支吾吾地說:“我去應召是想復興周朝啊。”


妖豔的南子名聲非常不好,但孔子還是去拜會她,準備走點後門弄個官做。子路非常不開心,追問孔子緣由。弄得孔子對天發誓:“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如果我幹了什麼有違禮制的事,就讓老天來懲罰我。


還有一次,子路舉薦師弟子羔去衛國做官。孔子不同意,說這會妨礙子羔做學問。子路反問孔子:“有百姓、土地和穀物,為什麼一定要讀書才叫做學問呢?”天下處處皆學問,如果僅僅是讀書才是學問,這個學問不能經世濟用,那就意義不大。這個責問何其有力,弄得孔子啞口無言,差點下不了臺。最終子羔還是去做官了。


孔子也批子路,批評得最厲害。每次孔子提出問題,第一個搶著回答的人一定是子路。但事實上,孔子對他的情感最深。孔子曾感慨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


意思是:“我的理想實現不了時,我要駕著一葉小舟,漂泊海外。跟著我的,大概只有子路了吧。”正因為有如此深的感情,子路慘死後一年,孔子也鬱鬱而終。


那麼,子路是怎麼死的?


這還要從美豔的南子說起。南子是衛靈公的夫人,深受靈公的寵愛。南子漂亮妖豔,色慾迷人,只是比靈公小了三十來歲,某些方面不太滿足,這是老夫少妻共同的悲哀。


衛靈公的太子叫蒯聵,南子不管不顧就和蒯聵勾搭成奸。後世歷史上這樣的事情很多,爬灰與反爬灰的交錯進行。比如楊貴妃是壽王的妻子,李隆基覺得很好,就把這個兒媳收為己用。武則天是李世民的妃子,高宗在侍奉父王李世民病榻之時,兩人就有了一腿。等李世民去世後,唐高宗慌忙把小媽武昭儀收了。這叫什麼?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但我們都低估了南子,南子與乾兒子勾搭還不夠,又與宋國做人質的公子朝打得火熱。公子朝一表人才,玉樹臨風,與南子簡直金童玉女,堪稱一對璧人。靈公是綠帽子批發商,戴了一頂又一頂。問題是靈公還對南子言聽計從。靈公還召見公子朝,與他稱兄道弟。好一對好兄弟。


有一次,太子蒯聵出使路過宋國,聽到宋國田野裡有人唱歌:“已經滿足了你們的母豬,何不歸還我們那漂亮的公豬!”母豬指的是南子,公豬指的則是公子朝。意思是說已經滿足了南子,為什麼不把公子朝歸還宋國。聽到這歌聲,蒯聵惱羞成怒,自己也是公豬一頭。


他下決心要殺死南子。結果計劃洩露,南子逃到靈公那裡大哭,說蒯聵想要強姦她,未能得逞就要殺人。靈公氣得七竅生煙,派人去捉拿蒯聵,蒯聵當然不會等死,腳底抹油溜了。


過了幾年,靈公死了。去世前曾想立南子兒子公子郢即位,誰知公子郢極力推辭。


說“太子不在,太子兒子公子輒在,應該由他來即位。”南子氣得吐血,但兒大不由娘。最終還是公子輒即位,這就是衛出公。衛出公即位後,覺得做國君蠻酸爽的,也就不管老爹在國外的死活,更不想老爹生什麼事。一晃十多年過去了。


可這當爹的不死心,非要跟兒子衛出公爭位。但要爭位,必須要獲得一個人的幫助,這個人就是衛國權臣孔悝。子路和子羔就在他們家做幕僚。


孔悝的母親是蒯聵的姐姐,孔悝是蒯聵的外甥。對於這一對父子互掐,母親與孔悝各有支持對象。


蒯聵聯合姐姐的情婦渾良夫,以承認姐姐與他的關係、未來繼位後赦免他三死等為誘餌,獲得了姐姐情夫渾良夫的支持,當然也就獲得了老姐的支持。蒯聵暗中趕回國,潛入孔悝的府中,挾持孔悝廢黜衛出公,擁立他為國君。


蒯聵和孔悝發動兵變時,子路剛好在外地。聽到這個消息,他連夜趕回來。在城門口,子路遇到了從孔府逃出的子羔。子羔說:“別回去了,城門已經關了。”


子路說:“我進去看看。”子羔看他執意回去,慌忙勸阻:“出公已經出逃。事已如此,千萬別回去陪孔悝受難。”子羔的意思很清楚,孔悝是人家的侄兒,生命沒危險,你這回去腦袋可就不保了。


子路不聽勸阻,慨然說:“食其食者不避其難。”說完毅然趕往孔悝府中準備去阻止這一切。


子路來到孔府前,公孫敢知道子路性情,趕緊關緊孔府門,勸阻他:“不要進去了!”公孫敢一片好心,誰知子路勃然大怒,斥責公孫敢:“你是公孫吧?拿著別人的俸祿,卻在別人遇難時躲開。我不能這樣,食人俸祿,就要急人所難!”子路執意守在門前,待一使者出來,趁機進了門。


見到蒯聵,子路說:“即使殺了孔悝,也有別人會取代他,太子為什麼要任用孔悝呢?”蒯聵不聽子路勸說,子路又對孔悝說:“太子缺乏勇氣,如果將來事情失敗,他一定會先捨棄你!” 孔悝受到挾制也無話可說。子路準備放火燒祭祀的高臺,蒯聵擔心孔悝變卦,便喊手下兩員虎將殺死子路。


子路武功蓋世,只是當時已滿63歲,但這兩個虎將仍然不是他的對手。旁邊有人支招,割他的帽纓,割他的帽纓!為何要割子路的帽纓?因為子路非常在意禮制。對方的長矛不斷刺向子路冠帽,最終割斷了束帽冠的帶子。


子路認為君子不可無冠,竟然傻乎乎放下武器,整理自己的帽子,並說了一句經典的話:“君子死,冠不免。”他嚴格遵循孔老師的禮制停下來,正冠結纓,準備再次決戰。但對方卻不管,趁他放下武器整理帽子將他斬殺,並將其剁成了肉醬。


蒯聵最終奪得了衛國國君之位,是為衛莊公。


在無盡的感嘆之後,我常常陷入沉思。既然孔子洞悉了子路的命運,為何還無法幫助子路規避?


其實孔子對子路的“好勇”頗有微詞。但子路恰恰以好勇為榮。子路曾經喜滋滋問孔子“君子尚勇乎?”言外之意是,我是一個崇尚勇敢的君子,這有什麼不好呢?


王開東:一個熊孩子之死


孔子回答說:“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意思是,“君子以踐行正義為最高準則,君子只有勇猛沒有道義的話,就會成為禍國殃民的亂臣賊子,小人只有勇猛沒有道義,就會成為殺人放火的強盜”。


所以孔子諄諄告誡子路,不要炫耀武功高強,關鍵要提高道德修養。如何提高道德修養?無非就是成為一個禮者、義者、仁者。當年的那個熊孩子,那個混世魔王子路最終成為一名義者、一個仁者,但要命的是,最終他也殺身成仁,捨生取義。求義得義,求仁得仁,人間有毒,豈不痛哉?

摘選自:王開東,版權屬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