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东:一个熊孩子之死


王开东:一个熊孩子之死

公元前480年的某一天,黄叶纷飞,天昏地暗。突然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卫国发生了叛乱。孔子听说之后,面如土色,旋即放声大哭。孔子为何而哭?孔子说“羔会避祸,由也死矣!”学生子羔会逃回来,子路必是死了。怎么能不大哭?


孔子料事如神,几天后子羔回来了,同时传来了子路的凶信。孔子悲恸万分,哭于中庭,嘴里喊着:“啊呀,这是上天要断了我的命啊!”听说子路被剁成了肉酱,孔子立刻叫人把家中食用的肉酱全部倒掉,以免睹物伤心……


子路横死,孔子痛哭还有一个原因。当年孔子曾经预测过子路的下场,说了一句非常不吉利的话。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意思是,闵子一派和悦而温顺的样子;子路一副刚强勇猛的样子;冉有、子贡则是一副温和快乐的样子。所以孔子感叹道:“像子路这样,将来只怕不得好死吧!”只是一句玩笑话,谁知竟然一语成谶,子路果真不得其死。杨绛先生曾说,“如果早知道真有这一天,孔子一定不忍心说这话。”但是世上没有后悔药。


孔老师知人之深,性格决定命运,通过性格可以推断未来。子路性格有两大特点,一是刚勇,二是忠义。春秋无义战,子路偏偏忠义为先。仅仅有忠义之心也就罢了,偏偏子路又刚猛勇毅,有万夫不当之勇。忠义决定子路会不会担当,刚勇决定子路敢不敢担当。世道如此,不是慨然赴死是什么?


我想,很多年之后,孔子一定忘不了那个落叶飘零的黄昏,也一定会想起当年与子路第一次见面的场景。


子路是“卞之野人”。卞地是武术之乡,经常会有混世的古惑仔出现。野人就是乡下人。子路就是卞地的一个二流子、非主流,头戴着公鸡身上的羽毛,身上佩戴着猪皮包裹着的宝剑。靠打打杀杀混出名堂来的,也算一方人物。


孔子周游列国来到鲁地。子路听说大家都很推崇一个人叫孔丘,这还了得。老大不服气,直接上门挑事,一上来就把孔子揍得满地找牙。


孰料孔子挨打之后,反而神色自若。对子路说,可怜,可怜,可惜,可惜了。子路傻了,谁可怜?谁可惜?孔子说,一个人再能打又能怎么样?打10个人还是100人?但一个人忠义好礼就不一样了,有可能天下人依附他。君子动口不动手。你虽然打架占了便宜,事实上却使自己沦为一个小人,孔我们貌似吃了亏但却成全了君子的美名。


孔老师这堂课绝对是优质课,虽然只有一个学生,但效果非常好,子路只觉得汗流浃背,内心波涛起伏……


回家后子路不断反省,过了几天后穿着儒服来拜师,正式成为孔门弟子。原本刚勇的子路,进入孔门之后又忠义加身。


孔子深刻了解爱护子路,生怕子路将来会受难,曾教子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也就是该害怕要知道害怕,脑袋掉了就是掉了,不是脑袋掉了碗大的疤。还有千万不能鲁莽,凡事三思后行,好好谋划才能够成功。但本性难移,人就是命。


王开东:一个熊孩子之死

子路呢,忠义耿介,入孔门后成为孔子的贴身保镖。孔子也说,子路跟了自己以后,“恶言不闻于耳”。


但子路是直筒子,性格耿直,实话实说,批评起孔老师也是毫不留情。


公山弗扰请孔子去做官,孔子慌不择路准备去做官。子路火力全开,猛批孔子:“没有人用你就算了,为什么要投奔这个叛乱分子呢?”孔子被戳中痛处,支支吾吾地说:“我去应召是想复兴周朝啊。”


妖艳的南子名声非常不好,但孔子还是去拜会她,准备走点后门弄个官做。子路非常不开心,追问孔子缘由。弄得孔子对天发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如果我干了什么有违礼制的事,就让老天来惩罚我。


还有一次,子路举荐师弟子羔去卫国做官。孔子不同意,说这会妨碍子羔做学问。子路反问孔子:“有百姓、土地和谷物,为什么一定要读书才叫做学问呢?”天下处处皆学问,如果仅仅是读书才是学问,这个学问不能经世济用,那就意义不大。这个责问何其有力,弄得孔子哑口无言,差点下不了台。最终子羔还是去做官了。


孔子也批子路,批评得最厉害。每次孔子提出问题,第一个抢着回答的人一定是子路。但事实上,孔子对他的情感最深。孔子曾感慨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意思是:“我的理想实现不了时,我要驾着一叶小舟,漂泊海外。跟着我的,大概只有子路了吧。”正因为有如此深的感情,子路惨死后一年,孔子也郁郁而终。


那么,子路是怎么死的?


这还要从美艳的南子说起。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深受灵公的宠爱。南子漂亮妖艳,色欲迷人,只是比灵公小了三十来岁,某些方面不太满足,这是老夫少妻共同的悲哀。


卫灵公的太子叫蒯聩,南子不管不顾就和蒯聩勾搭成奸。后世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很多,爬灰与反爬灰的交错进行。比如杨贵妃是寿王的妻子,李隆基觉得很好,就把这个儿媳收为己用。武则天是李世民的妃子,高宗在侍奉父王李世民病榻之时,两人就有了一腿。等李世民去世后,唐高宗慌忙把小妈武昭仪收了。这叫什么?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但我们都低估了南子,南子与干儿子勾搭还不够,又与宋国做人质的公子朝打得火热。公子朝一表人才,玉树临风,与南子简直金童玉女,堪称一对璧人。灵公是绿帽子批发商,戴了一顶又一顶。问题是灵公还对南子言听计从。灵公还召见公子朝,与他称兄道弟。好一对好兄弟。


有一次,太子蒯聩出使路过宋国,听到宋国田野里有人唱歌:“已经满足了你们的母猪,何不归还我们那漂亮的公猪!”母猪指的是南子,公猪指的则是公子朝。意思是说已经满足了南子,为什么不把公子朝归还宋国。听到这歌声,蒯聩恼羞成怒,自己也是公猪一头。


他下决心要杀死南子。结果计划泄露,南子逃到灵公那里大哭,说蒯聩想要强奸她,未能得逞就要杀人。灵公气得七窍生烟,派人去捉拿蒯聩,蒯聩当然不会等死,脚底抹油溜了。


过了几年,灵公死了。去世前曾想立南子儿子公子郢即位,谁知公子郢极力推辞。


说“太子不在,太子儿子公子辄在,应该由他来即位。”南子气得吐血,但儿大不由娘。最终还是公子辄即位,这就是卫出公。卫出公即位后,觉得做国君蛮酸爽的,也就不管老爹在国外的死活,更不想老爹生什么事。一晃十多年过去了。


可这当爹的不死心,非要跟儿子卫出公争位。但要争位,必须要获得一个人的帮助,这个人就是卫国权臣孔悝。子路和子羔就在他们家做幕僚。


孔悝的母亲是蒯聩的姐姐,孔悝是蒯聩的外甥。对于这一对父子互掐,母亲与孔悝各有支持对象。


蒯聩联合姐姐的情妇浑良夫,以承认姐姐与他的关系、未来继位后赦免他三死等为诱饵,获得了姐姐情夫浑良夫的支持,当然也就获得了老姐的支持。蒯聩暗中赶回国,潜入孔悝的府中,挟持孔悝废黜卫出公,拥立他为国君。


蒯聩和孔悝发动兵变时,子路刚好在外地。听到这个消息,他连夜赶回来。在城门口,子路遇到了从孔府逃出的子羔。子羔说:“别回去了,城门已经关了。”


子路说:“我进去看看。”子羔看他执意回去,慌忙劝阻:“出公已经出逃。事已如此,千万别回去陪孔悝受难。”子羔的意思很清楚,孔悝是人家的侄儿,生命没危险,你这回去脑袋可就不保了。


子路不听劝阻,慨然说:“食其食者不避其难。”说完毅然赶往孔悝府中准备去阻止这一切。


子路来到孔府前,公孙敢知道子路性情,赶紧关紧孔府门,劝阻他:“不要进去了!”公孙敢一片好心,谁知子路勃然大怒,斥责公孙敢:“你是公孙吧?拿着别人的俸禄,却在别人遇难时躲开。我不能这样,食人俸禄,就要急人所难!”子路执意守在门前,待一使者出来,趁机进了门。


见到蒯聩,子路说:“即使杀了孔悝,也有别人会取代他,太子为什么要任用孔悝呢?”蒯聩不听子路劝说,子路又对孔悝说:“太子缺乏勇气,如果将来事情失败,他一定会先舍弃你!” 孔悝受到挟制也无话可说。子路准备放火烧祭祀的高台,蒯聩担心孔悝变卦,便喊手下两员虎将杀死子路。


子路武功盖世,只是当时已满63岁,但这两个虎将仍然不是他的对手。旁边有人支招,割他的帽缨,割他的帽缨!为何要割子路的帽缨?因为子路非常在意礼制。对方的长矛不断刺向子路冠帽,最终割断了束帽冠的带子。


子路认为君子不可无冠,竟然傻乎乎放下武器,整理自己的帽子,并说了一句经典的话:“君子死,冠不免。”他严格遵循孔老师的礼制停下来,正冠结缨,准备再次决战。但对方却不管,趁他放下武器整理帽子将他斩杀,并将其剁成了肉酱。


蒯聩最终夺得了卫国国君之位,是为卫庄公。


在无尽的感叹之后,我常常陷入沉思。既然孔子洞悉了子路的命运,为何还无法帮助子路规避?


其实孔子对子路的“好勇”颇有微词。但子路恰恰以好勇为荣。子路曾经喜滋滋问孔子“君子尚勇乎?”言外之意是,我是一个崇尚勇敢的君子,这有什么不好呢?


王开东:一个熊孩子之死


孔子回答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意思是,“君子以践行正义为最高准则,君子只有勇猛没有道义的话,就会成为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小人只有勇猛没有道义,就会成为杀人放火的强盗”。


所以孔子谆谆告诫子路,不要炫耀武功高强,关键要提高道德修养。如何提高道德修养?无非就是成为一个礼者、义者、仁者。当年的那个熊孩子,那个混世魔王子路最终成为一名义者、一个仁者,但要命的是,最终他也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求义得义,求仁得仁,人间有毒,岂不痛哉?

摘选自:王开东,版权属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