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中小企業到底影響有多大啊,今年怎麼好多企業都說沒錢?

黔商圈


疫情結束後,中小企業已經開始復工生產。但對疫情造成的影響,比疫情期間預測的要嚴重。很多企業出現沒有錢,是受疫情影響的體現。從目前復工的情況看,疫情對中小企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01

疫情期間對中小企業的影響

一.疫情期間,中小企業經營處於完全停滯狀態

這次疫情期間,持續的時間較長。在這個春節前後的時間節點,企業錯過了黃金的經營時間段。致使很多的企業沒有任何銷售收入。同時,在這一階段內,中小企業仍需要付出各項固定費用。比如房租,基本工資,借款利息。所以,很多的中小企業,尤其是沒有現金儲備的企業,受疫情的影響,都因為現金流斷裂而關門。

二.疫情期間,中小企業造成很多的人員流失

對於一些實力較弱的中小企業,疫情期間無法發放員工的基本工資。特別是核心員工的基本生活保障。這就是造成一些員工為了自己的生活問題,而去選擇有固定生活保障的企業。這種情況對於一些實力較小的企業,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只能造成一些人才的流失。

02

疫情結束後,中小企業受到的影響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疫情結束,中小企業復工的速度較慢

疫情結束後,中下企業由於疫情期間較長一段時間的停滯狀態,很多方面的資源受到限制。復工的速度較慢。除了企業自身各方面的因素外,還有就是各供應鏈出現不同程度的影響,造成企業間的連鎖反應。同時,復工後人工密集型的中小企業,臨時各崗位的人員不能全部到崗。另外各個地方對疫情的解禁時間也不同。

所以,疫情結束後,中小企業的復工速度非常慢。

二.疫情結束後,中小企業的銷售啟動慢

已經開始復工生產的企業,雖然生產進入正常的軌道,但市場啟動很慢,造成銷售收入較少。主要是疫情結束後,最終端的零售商仍然較為冷清。消費能力沒有出現報復性的消費預期。很多人是由於疫情期間沒有收入,而出現理智消費的情況。這種理智消費的現象,會起到從最終端零售商到中小型生產企業,而造成連鎖的反應。

疫情結束後,雖然國內疫情得到控制,但國際上疫情較為嚴重。這種大環境下的一些外貿型企業,又開始處於幾乎停滯的狀態,並且對未來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03

疫情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導致的最直接的結果就是資金緊張

1.目前很多中小企業都說沒錢,其實,是疫情影響導致的最直接的結果。做一個比喻,就是中小企業的目前銷售收入銳減,也就是意味著企業的‘造血’功能減低。而企業只要運轉,每天都需要付出各項支出,也就是要對外“輸血”。隨著疫情的影響不斷的持續,企業現金流就會越來越緊張。

2.中小企業受疫情影響,直接的體現是現金流缺失。同時,疫情後很多的中小企業也出現融資難的問題。中小企業因為實力有限,融資渠道也受到限制。目前中小企業採取的融資渠道,大都是明間借貸。能夠得到銀行等正規渠道融資的仍有一定的難度。

總結:

疫情對中小企業的影響,最主要的還是對經營者對未來的迷茫。對目前很多虧損性經營的煎熬。要面對目前資金緊張融資難的問題。

(完)


家林頻道


疫情對很多企業都有影響,但對中小企業的影響會特別大。因為中小企業的承受能力、轉型升級的機會都有限。而且資金鍊斷裂會對中小企業造成致命的影響。

一、疫情對中小企業的影響

1、生產經營受到影響

疫情開始的時候,為了配合防疫工作,生產經營全線停滯。疫情得到控制後,大多企業已經復工復產。但因為海外疫情嚴重,對國內供應鏈造成了非常嚴重的衝擊。海外訂單取消,海外工廠停工而零部件供應不了等,對國內相關企業造成了生產經營的影響。雖然很多中小企業不是直接面對海外客戶,但都是整個供應鏈上的一環,也跟著受到了影響。

2、企業發展前景暗淡

由於眼前生產經營停滯不前,很多中小對於未來的發展已經明顯看不到希望。大多中小企業的業務都是服務上游客戶的某個領域。由於上游客戶的訂單取消等因素,中小企業因為業務的單一卻很難改變局面。疫情對圍繞企業發展的相關配套也減少了,從而制約著企業的發展。有些中小企業也會及時轉行口罩及相關領域,但因為市場變化大,資源信息不匹配,也會經常踩坑的。

3、企業流動資金緊張

生產經營的停滯帶來的最大傷害,還是現金流的問題。無論是因為上游客戶訂單取消,還是上游客戶的資金鍊影響,都讓處於中下游的中小企業失去了資金來源。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很多中小企業是熬不過幾個月的,破產的企業也會更多。

二、疫情影響導致企業資金緊張

1、業務資金回款受阻

很多時候,企業間都是三角債關係,上游客戶源頭出現資金週轉問題,供應鏈上的很多環企業的資金都會受影響。另一方面中小企業的訂單減少,直接影響了資金的來源。

2、廠房、人員的成本支出

對中小企業來說,及時收入減少或者沒有收入進賬,企業的房租,人員的工資等支出還是需要按時支出的。這就加劇了中小企業賬上的現金緊張,甚至無力支付的問題。

3、中小企業融資困難

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還是很小的,銀行一般很難給中小企業貸款的。廠房是租的,設備也不會太值錢,所以也沒法向銀行抵押。很多時候,一些中小企業從民間或其他渠道融資,但融資成本也很高。

所以,很多企業都說沒錢了


環球經濟


新冠疫情來襲,各行各業所面臨的嚴峻挑戰已經清晰地擺在面前。

為了防控疫情,人員流動嚴格控制,聚集性活動嚴格禁止,相當部分企業還不能正常運行,大量的企業員工只能在家辦公。

舉國上下共同抗擊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經不僅是一場防疫阻擊戰,一場挽救生命的時間賽,對無數企業來說,也是一場考驗韌性的耐力跑。

(1)對產業的近期影響

短期來看,疫情對實體經濟的傷害極大。

本次疫情中,傳統服務業幾乎完全停擺,酒店旅遊業整體上都已經停業,交通餐飲業也是苟延殘喘,很不規範,運行越多虧損越大,處在被動運行階段。

2019年全國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9.94萬億元,佔GDP總額的11.4%,春節與五一、國慶為我國的三個旅遊高峰期,就目前的情況,疫情使得本次春節期間的旅遊行業基本涼掉。

2019年我國餐飲業收入4.27萬億元,約佔GDP總額的4.7%,春節期間是飲食消費的集中期,親朋好友一般都會聚聚餐吃吃飯,而疫情導致的訂餐聚會基本全部取消,給餐飲行業帶來了毀滅性打擊。

總的來看,旅遊、餐飲、酒店、交運、這些受衝擊比較大的行業,大致佔GDP和就業比重高達30%。

2月1日,西貝餐飲集團董事長賈國龍在專訪中提到:受疫情影響,西貝400家線下門店基本停業,預計春節前後一個月損失營收7-8億元,外加人工支出,若疫情無法有效控制,企業賬上現金流撐不過3個月。

西貝的消息公佈後,事情發生了變化。西貝作為餐飲業的大公司有著很強的影響力,消息一經發出便引起了廣泛的輿論討論。隨即各大銀行系統便表示了提供貸款的意願,甚至是登門拜訪,爭先恐後。

2月3日,浦發北京分行組建了由領導親自掛帥、多部門聯合組成的龐大工作小組,拿出了一套綜合授信與金融服務解決方案。並於次日展開順利的恰談。2月6日,1.2億元流動資金貸款由浦發銀行入賬西貝餐飲。雪中送炭,浦發銀行為西貝餐飲打了一劑強心針。

西貝是幸運的,幸運在西貝的體量、噸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民眾的觀望情緒。

但對大部分中小企業而言,可能就不會有那麼幸運。

為了調查疫情對企業的影響,清華、北大聯合開展了針對中小企業的調研,共涵蓋了995家中小企業。

從被調查企業的所屬行業來看,被調查企業涵蓋的行業廣泛。

調查結果顯示,受疫情影響,超過5成的企業2020年營收下降20%以上。就現金維持時間而言,34.0%的企業最多維持1個月,33.1%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17.91%的企業可以維持3個月。就是說,85.01%的企業最多維持3個月,只有9.96%的企業能維持半年以上。

疫情期間主要的開支壓力來自於員工工資和五險一金,其次是租金和貸款。

算一算賬,如果一個行業的淨利潤率為15-20%,房租、人工各佔總支出的15%,如果沒有營業收入的話,工人工資和房租是硬支出,停工一個月就意味著後面要幹兩個月才能把虧損補回去。

實際上,很多商業模式都是比較脆弱的。一片興隆的背後必須有現金流的支持。

而很多中小企業沒有機會得到貸款的資金補償,沒有現金流,很多企業可能辦法活到疫情結束。

另一方面,製造業也會面臨困難。疫情首先會降低大家的消費熱度,比如疫情造成國內服裝需求減少,於是服裝行業面臨困境;然後困境傳遞給紡織業,再傳遞給紡織機械等。其他行業也大致如此。

疫情還會顯著影響我國的出口貿易,從而進一步加劇我國許多下游企業的困難,並逐漸向中上游企業傳遞。

以汽車公司為例,汽車業被視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對經濟的拉動力強。

汽車行業複雜度高,疫情爆發的湖北是造車重鎮。僅整車廠就有東風本田、神龍汽車、東風乘用車等10家,2019年湖北省的汽車產能佔全國總產能的8.8%。這些公司春節後基本上沒有復工,直接停產。

就整個中國而言,大約共有10萬家左右的汽車零部件及相關產業鏈企業。這10萬家零部件企業復工難,帶來的問題是系統性的。

汽車產業上游涉及到冶金、有色金屬、橡膠、電子、石化、鋼鐵等行業。

汽車行業的上下游產業鏈中只要有一個環節沒有復工,整個產業鏈就要積壓產品停下來共同來等著一個卡脖子的產業環節。

並且,汽車行業普遍採用由豐田公司推廣的“精益生產方式”。由於以往汽車行業單一工廠的流水生產方式效率低下,本田公司經過分析後採用了注重庫存控制、供應鏈協同優化等措施,日後逐漸形成精益生產方式。這種生產方式的基本思想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即:Just In Time(JIT),翻譯為中文是“只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的量,生產所需的產品。這必然減少了資源浪費,提高了生產效率。

由於受精益生產管理方式的影響,汽車行業的零部件庫存量極低。比如北京奔馳,只保留一天的安全庫存。上游停產斷供後,一天後奔馳公司也不得不因缺少零部件而停工。

“復工難”是所有中國企業共同面臨的問題,要使全產業鏈復工更是難上加難。

(2)對產業的遠期影響

大家可能更多討論的餐飲業破產倒閉問題嚴重等等。但長期來看,餐飲、旅遊、文娛這些服務行業所受的遠期影響應該不大。退一步說,即便是現有企業虧損倒閉,也動搖不了根本。一旦疫情過去,這些行業的需求還是會重新釋放,該聚餐的還是會聚餐,該旅遊的還是會旅遊,該看的電影還是會接著看。並且這些服務行業的模式基本是成熟的。這家餐館關了,旁邊一定會有新餐館開張。

比較而言,值得擔心的反而是工業。

工業複雜而精密的產業鏈條不僅僅存在於國內,我國的很多企業同樣是世界其它供應商的上游或下游企業。

還是以汽車行業為例,由於我國的上游企業停產無法完成交付,2月4日,現代汽車在韓國本土的汽車工廠停工,使得現代汽車成為了首個因疫情而停工的外國整車廠。

如果外國需要正常生產,而中國停產停工,無法交付產品。時間短的話可能還會停工堅持一下。如果時間一長,其他國家的供應商就會頂上去替代中國企業的角色。有的頂替是暫時的。但也有些時候,比如說有較高資本投入,較長合同週期的項目,像修路架橋、通訊聯調等等,一旦替代完成,這些業務就可能被長期替代了。

如果在漫長的抗役過程中,自己停工,卻發現工業鏈條經過短暫的混亂後重新開始運轉。那麼意味著自己已經出局,即便是疫情結束後,可能也不能如期拿到訂單。

如今,我國供應鏈體系深度嵌入在全球體系中,受疫情影響,使得跨國企業不得不思考全球化帶來的風險,為規避風險,不會使產能過度集中在我國。類似的考量在中美貿易戰中已經發生過一次——韓國公司海力士及日本公司三菱電機等一批企業已經轉移出部分產能。這些將使中國在供應鏈中的地位鬆動。比如美國商務部長羅斯接受採訪時表示,本次疫情有助於製造業迴歸美國。

近期有不少媒體報道本次疫情讓很多國際巨頭停工停產,文字之間似乎還有些驕傲的味道。殊不知,各種產業加速的轉移(去其他國家或者移回本土)只會讓我們以後的日子更加艱難。

(3)在個人層面

由於交通運輸及產業運行不暢,物價會出現短期的上漲。後期產業正常運轉後,物價應該會逐漸跌落。

長期來看,疫情對普通大眾最要命的影響是消費的抑制,過年期間的老百姓的出門、吃喝玩樂、甚至日常的基本消費都停了,除了吃飯和口罩,基本上啥消費都沒有。消費停止,加速了企業的停產、阻礙了企業復工。就算企業恢復產能,如果沒有銷路,還如何維持生產呢。

但願於疫情結束後會有一波報復性的消費。消費多起來,就我國現在的工業底子,產能根本不是問題,不論消費多少,產能一定都能跟得上。

但就怕人們不消費,如果疫情的衝擊使得人們心悸而消費更進一步偏向保守,把錢攥在手裡攢著不花。沒有了消費,企業就沒有訂單,沒有訂單企業會破產,人們會失業,失業後的人們沒有收入就更不敢花錢,接下來就是又一輪惡性循環。

(4)在國家層面

如果疫情結束後的市場需求波及到更多的服務業和製造業,政府可能會出臺一系列刺激經濟的舉措,全國範圍內的基礎設施建設會繼續進入高潮,與之相關的行業會得到激勵;新型戰略性行業如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也會繼續得到資本青睞而持續發展;甚至房地產業也會在一定範圍內得以增長。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召開會議,研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會議指出,在疫情影響下,一季度中國經濟將遭受重創,經濟下行是大概率事件。但是保持中國經濟穩步發展的基本要素沒有改變,經濟發展的韌性、彈力和空間依然存在,不會因為突發疫情而發生改變。全年經濟受到影響的程度,取決於疫情控制的時間點。

陸續出臺的新政策將以更大力度支持和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中央部委已經在採取各種措施,在確保戰勝疫情的前提下,加快恢復生產,保障人民群眾正常生活。

中央層面的視野寬廣度一定不是我們這些普通人可以企及的,對應的決策也一定是在統籌各方情況後做出的。我們每個人只有做好自己該做的,注意好自身的防護,緊緊跟隨指示,保持健康,做好工作。

我們國家經過幾十年的飛速發展,形成了最完善的產業體系。我國的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小池塘。

多難興邦,我們的國家一定會從這次疫情裡吸取經驗教訓,提升治理能力;我們也會從這場巨大災難裡看清一些東西,並珍惜身邊人。

風暴過後,大海依舊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