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刚上小学的孩子学习?

平底锅灰太狼


小学一年级是小学的初始阶段,也是孩子全部学习生涯的起步,在小学一年级养成的习惯对于孩子今后的学习、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习惯,不仅包含学习习惯,同时还包括礼仪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我希望每一个孩子可以成为全面的、健康的人,而不是仅仅是学霸。

第一、学习习惯

1、课前准备

听到上课铃响马上回到自己座位,并能够准备好下节课需要用的课本、用具等,端正坐好等待老师上课。

这个习惯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很简单,但对于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并不容易做到。因为他们在幼儿园阶段都是幼教喊半天,还不知道回归自己座位的,有些学生甚至在上课铃响后找不到自己的座位。

2、认真倾听

在课堂上倾听老师的话语,跟随老师的提问积极发言,得到老师的允许后站立发言。很多一年级的学生要么不经过允许就站起来发言,有些是看着蹬着老师黑板其实思想溜号,有些不敢举手发言......课堂学习非常关键,一年级的课堂学习习惯一定要建立起来。

3、爱提问题

“学贵有疑”,小学一年级就要鼓励孩子遇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哪怕你的想法跟别人不一样,是错误的,都要敢于提出来。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思维跳跃,想法千奇百怪,听到老师讲的课,又不懂的、不会的、不同意见的,要鼓励孩子多提问,敢于问问题,这对孩子培养探索精神非常有帮助。

4、书写习惯

我家孩子所在的小学非常注重孩子的书写习惯,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特意在下午课程开始之前设置了半个小时的书写课,专门对小学生进行书写的锻炼。我认为这点非常好。“字如其人”,写字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学习态度、性格特征,现代人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趁着小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非常有必要。

5、作业习惯

经常会有家长一陪写作业就全家鸡飞狗跳,归根结底还在于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没有养成好的写作业习惯。怎样的作业习惯才是正确的?第一、让孩子记得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不要依赖家长提醒;第二、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查资料;第三、让孩子主动承担作业完不成、写错由此造成额后果。

6、阅读习惯

会阅读的孩子,学习习惯不会差。家长可以减少对孩子作业的主动参与,把主要精力放到培养家庭的阅读习惯上。我家孩子从三岁起,我每天陪他读一本绘本,如今小学一年级,写完作业后,他都会跟我一起再多读半个小时的故事书,有时两人还会在一起创作新的故事,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有益又有趣的亲子阅读。

第二、礼仪习惯

1、主动打招呼

看到熟悉的老师、同学、家人,能够主动打招呼,这是孩子参与社交的第一步。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见到熟悉的人主动打招呼,这对孩子今后与人交往是非常积极的行为态度。虽然这一点幼儿园时期老师都有教育,但真正有意识地主动打招呼,很多孩子还做不到,小学一年级学生已经有能力做到这一点,要引导建立这样的礼仪习惯。

2、用礼貌用语

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孩子主动使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引导孩子文明讲话,不说脏话粗话。家长自己在家中也要避免使用这些粗鲁的语言,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3、遵守秩序、爱护公物

秩序感,是孩子融入集体的标志。记得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总是抱怨“为什么上课的时候,老师要让我们背着小手坐端正”,小一后很少说了,会非常安静地跟其他学生一起排队,这说明孩子已经开始融入集体,从独立的个体向集体化的人格进行转变。遵守秩序,不破坏公共事物,是集体对他的要求。

第三、卫生习惯

1、课前解决好内急

幼儿园阶段,孩子们一般是什么时候内急了就什么时候去上厕所,但小学生已经有自己的规律课堂时间,需要学生上课前学会自己主动去厕所解决内急问题。

2、饭前便后要洗手

不少幼儿园也教学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但进入小学后,这些事情全部都由孩子自己完成,老师和家长不会再主动检查,要给学生讲明道理,让孩子自己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做到这样的习惯。

3、见垃圾主动捡起

从小学生开始,孩子们已经成为有动手能力的“社会人”,而他们能做到的第一点就是“见到垃圾主动捡”,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事物。

4、随时整理学习用具和衣物

这是很多小学生上学第一天,老师都会教的内容: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学习怎么找每节课上课的书本,衣服湿了自己换。家长在家也不要过分帮助孩子,让孩子能够做到自己的主人。

这些习惯看上去很简单,但却贵在坚持,家长要不断告知孩子,并引导孩子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也养成这些生活习惯。


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


要想让孩子学好数学,首先必须激发、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解决他们喜欢学的问题。

下面是教师的一些做法,是不是对家长也有启发呢。


一、故事开头,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孩子大多数都喜欢讲故事、唱歌、跳舞,喜爱玩耍和参与老师组织的一些表演和游戏是一年级学生最突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结合教学的需要,教师可采用游戏,开火车,即兴表演等手段,使孩子在玩耍、表演、游戏中学到知识。例如,在认识10以内的数时,把各数编成一个手指游戏,在游戏中边表演边学习数数,这对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来说感到特别亲切。还把手指游戏作为每次课前的一个安静游戏活动,能使全体孩子在最短时间集中注意,进入课堂活动。


二、运用形象化的教学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儿童正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这个过渡的开始。所以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既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减法算式时,例如5-2中“-”所表示的意思时,老师可以这样举例说明:“桌上有5个苹果,现在你吃掉2个,还剩多少个?”,“吃掉后,少了2个,就是减去2的意思。”所以说“减法中的减号就是拿走、少掉、去掉的意思。”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学生就很容易掌握新的知识。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在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的同时,要以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为基础。另外,如果能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来举例说明,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

三、利用学具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孩子都有这样的特点: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或集中时间不长,好奇心强、好动,特别是一双手喜欢到处乱摸。根据这些特点,上课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一些操作性的学习,寓教于玩,使学生在玩耍中学到知识,发展了学生的动作思维,达到了乐学和会学。
例如在教学“7的组成”时,让学生带7个小圆片,让孩子分成两份,可怎样分呢?再根据学生各个不同分法,归纳出“7的组成”。 又如,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6个○,第二行要求摆的△比 ○多2个,在摆的时候,要想一想先摆几个△,再摆几个△,一共摆几个△。在学生完成操作之后,要给学生一个反思的时间,让他们对照自己所摆的结果想一想,先摆什么,再摆什么,得出什么样的结果,这样由“物化”的过程转化为“内化”,让实际操作的全过程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在摆一摆和想一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摆的过程。使学生心明口明,思路顺畅。


hao学习


首先你要先知道为什么会对数学不感兴趣,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都不一样,很难说有固定的公式来培养某项兴趣。而且每个人的特长都不一样,要学的全面只是现代教育强加于人的无理要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最活泼,最现实的成分。只有孩子把数学作为自己的兴趣去学,才会激发强烈的求知欲。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1、从简单的入手,孩子对数学没兴趣可能是基础没掌握

你可以先找些简单的数学趣味题看看。兴趣都是从简单开始的。如果直接对着难懂的题目,别说兴趣,可能会越来越讨厌甚至厌恶到不想碰。在简单的兴趣形成后,就自己将问题逐渐复杂化。假如对自然数的开方有兴趣,发现了兴趣,就用有理数开方,再用实数,最后用虚数。这是广度的延伸。或者对平方有兴趣,熟悉了后向立方,四次方发展。这是深度的延伸。

2、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

在家里一定要让孩子不懂就问父母,让孩子养成多问多想的性格。因此在生活中应建立和谐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使孩子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只有成为孩子心理上的朋友,彼此才会沟通,家庭气氛才会融洽,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下,孩子的学习兴趣才能被唤醒。才会重视课内听讲,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3、多做题目,多做练习

数学是靠自己做题目做出来的,数学并不能靠死记硬背的去学习,只有平时不断的去做题目,那么数学的掌握情况就会突飞猛进,孩子的成绩上去了,那么自然而然就会对数学慢慢地产生兴趣。

4、帮助孩子体验成功

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内驱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往往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次获得成功,体验到满足的乐趣,才能形成比较稳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日常教育中应有意识地积极地为孩子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为他们搭建表演的“舞台”。这样,学习将不再枯燥乏味,而充满了魅力。

5、让孩子在平时的训练中体味兴趣

数学其实并不难,关键是基础要扎实,如果孩子平时的基础不扎实,那么父母就应该帮助孩子提高基础水平,这样孩子学起来才会有兴趣,才会体会到数学不难带来的乐趣。

兴趣对学习起推动作用,学习又转而能增强兴趣。因此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必需的。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