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利用空閒、五一假期送外賣,是應該同情?還是應該聲討?

劉原四川師者情懷


【體驗與思考】觀點——不需要同情,也不應該聲討

同情是對他人的苦難、不幸產生的關懷、理解的情感反應。老師利用空閒送外賣,是以合法的勞動獲得合法的收益,是為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並不能說老師是苦難的不幸的,所以同情稱不上。

聲討更沒理由。老師上班的時間,教書育人,奉獻青春,不因教師清貧而棄之,無怨無悔堅持三尺講臺,反而因業餘時間獲得合法的勞動報酬被聲討,這不合理,也不合法。何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為人們所認可的道德標準,老師為經營好家庭而努力,何錯之有?

所以,老師利用業餘時間送外賣,稱不上同情,也不該聲討。


體驗與思考


  若不影響正常教學,大家就不要聲討教師送外賣。我生活在農村,約二十年前,鄉村教師工資很低,難養家餬口。即使那點微薄的工資,還經常不能按時兌現,有時半年多都拿不到一分錢工資。

  為了生存,當時許多教師從事第二產業,多從事畜牧業為主。有的在家養雞,有的在家種田,有的甚至利用暑假、到建築工地做小工等等。記得一年炎熱的夏天,鄰村中年男教師,嫌家門口農資太貴,騎自行車,頂著酷暑,到鄰縣去買,不幸遇交通事故身亡。

  相對以前,現在教師工資已有大幅度提高,基本能維持生活。但因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教師工資總體上還不盡人意。有的教師,尤其是中年教師,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大,不得不從事第二產業,如送外賣。送外賣,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風裡來雨裡去,如果經濟富裕,教師不會去送外賣。若遇到客戶是學生,難免有些尷尬。所以大家不應該聲討送外賣的教師。是否值得同情?無法建議,這完全是由個人的情感決定。

  現在社會上,不少人仇視教師群體,批評他們利用家教,開補習班,掙了許多錢。成了最先富起來的人。通過教師送外賣,可能得出,這樣批評教師是很片面。利用家教,開補習班掙錢的老師,是極少數。想一想,那個送外賣的教師,假若花點心思,給學生補課,掙的錢不會比送外賣少。

 最後結論,若不影響正常教學,教師送外賣不該被聲討。教師利用假期送外賣,掙點外快,解決生活之憂,上課可以輕裝上陣。否則因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心情焦慮,反而會影響教學。

 


愛跳舞的書


不用同情,也不用聲討。生而為人,有為人的權利。生活是另人的事情,該怎麼做,由別人自己來決定,同情和聲討那都不是別人自己做的,而是除他以外的人強行添加的標籤。

如果我們去掉“教師”這個職業標籤,一個上班族利用空閒、五一假期送外賣,是應該同情?還是應該聲討?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會說吃飽了撐的,別人空閒時間掙點錢怎麼了?休息時間還不能自由支配了?甚至大部分的人會對這個人表示欣賞和稱讚,覺得這個人努力又上進,沒有浪費時間,充分利用每一分來掙錢創造價值。

那為什麼當把這個人換成了“中學教師”以後,以上的所有都不存在了呢?反而是各種不平衡出現了?

有人會說,老師的休息時間是用來休息的,如果休息不好,怎麼能教好書?休息不好會影響平時的工作。那一般的上班族難道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嗎?如果沒休息好,平時的上班不會受影響嗎?那怎麼到了老師這裡,要求就格外地嚴格了呢?

老師們是傻嗎?他們不會控制自己的工作強度嗎?如果休息時佔用他們過多的精力難道他們不會適當的減少一些讓自己適應地更好嗎?

新聞中的中學教師自己也說了,並不是為了什麼掙錢,而是因為平時運動比較少,有一些老年的慢性病,利用休息時間送一送外賣當做鍛鍊,增加一定的活動量,增強一下身體體質,並不在乎掙多少錢。

教師,教書育人,傳道授業解惑。教書是教書本上的知識點,這個部分是他們在學校裡面進行的,而育人,是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師利用空餘時間送一下外賣,身體力行地向學生們實踐了“職業不分貴,每一個勞動人民都值得尊敬”這一點,還有什麼方式比這個更好的嗎?

惑,並不只是書上那點知識的惑,還有很多的惑,授業,是為了教學生們怎麼生活,而這個老師,不正是在做這一件事情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