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大思維,可讓你成長飛快

最近,我又回答了知乎上的一個問題:你有幸接觸到哪些讓你眼前一亮、醍醐灌頂的理念,開始相信一個普通人真的會成長、會改變、會變得很厲害?

說到理念,我通過閱讀得到了很多,那我就挑選最精華的5個理念分享給大家。這五個理念,也是五個思維,它們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成長。我已經從這五大思維中受益良多。

廢話不多說,開啟分享。第一個思維,是投資自己思維。


01 投資自己思維


關於投資,我們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金錢的投資,比如股票投資、基金投資。不過,在這裡,我要分享的是更重要的投資:自我成長的投資。

凡投資,必回報。不同的是,回報的正負與大小。

在我們還年輕時,若要投資產生正向、大的回報,最好的就是自我成長投資。

畢竟,投資到了自我成長,它就存在長期變現的可能。我們經常聽說的“能力變現”,就是如此。倘若自己都沒有能力,那就沒得變了。

而投資在自我成長上,實際上就是投資自己能力。這能力,可以是人際溝通能力,可以是某一專業能力,可以是學習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

這些投資出來的能力,只是結果,那我們到底該投資什麼來獲得自己想要的能力,進而促進自我成長呢?

三樣:一者投資時間,二者投資精力,三者投資積極情緒。

投資時間和投資精力,想必大家都熟悉,畢竟時間精力都用於結果的產出嘛。那投資積極情緒,又是什麼意思呢?這其實是我從《積極情緒的力量》這本書中借來的投資思維。

這五大思維,可讓你成長飛快

積極情緒的力量很強大,若擁有它,我們能更加持久的投資自我的成長。

首先,我們聽過笑一笑十年少吧。也就是說,投資積極情緒,會讓我們更加健康和長壽。為什麼呢?因為,人處於積極情緒的狀態中,細胞的狀態會比較活躍,那麼,身心俱爽,能加速身體革除壞死細胞,這不就更讓自己健康了嗎?

我還知道,憤怒可以致命,怒急攻心嘛。而消極情緒可以損耗生命,積極情緒可以延緩生命。那些得了癌症但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的人,通常比那些得了同樣的癌症但消極悲觀的人活得更久。醫學上已經無數次證實了這個事實的存在。

其次呢,積極情緒喚醒了的細胞中,有腦細胞吧。而腦細胞喚醒了,更容易擴展自己的思維,產生創造力了。這就是一連串的反應。

具體更多的好處,大家可以從書中獲得,小謙只是提供一些理念。要想更好地改變,還需自己躬身入局啊。

投資時間,讓自己去做正確的事,投資精力,讓自己正確地做事,投資積極情緒,讓自己持續地去做正確的事並且正確地去做。

有了這些投資,還怕不會成長嗎?怕只怕,看了不去踐行啊。

總的來說,第一個促進咱普通人成長、改變、變得很厲害的理念,就是投資自己。那麼,接下來呢?就是過程-結果思維。

02 過程-結果思維


咦,這個看起來挺熟悉的。有過程思維、有結果思維嘛,我怎麼就把它倆聯合到一起了呢?

首先,我們先來清晰地定義過程思維和結果思維。過程思維,是指做事注重做事過程,而非結果產出;結果思維剛好相反,做事要注重結果產出,而非做事過程。

一般而言,做領導的希望下屬給予結果,而下屬要想產出結果,需要通過過程來實現。

以自身成長的角度來講,過程和結果,其實都重要。

結果,就像導向標,促使我們向既定方向前進。過程就像開著車,根據導向標開到目的地。在行進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困難,比如事情很難做,情緒很波動,時間不夠用等等,我們需要克服這些困難,才能達到目的地。

所以,我就將兩個思維結合到了一起。

我們可以明白這一點:結果是由過程造就的。只不過,目標是既定的結果,我們朝著目標前進,也是朝著我們希望的方向前進。

這就像我們在行進路上,既要抬頭仰望星空(目標、預期的結果),又要低頭看路(注意坑、克服困難)一樣。

在《成功,動機與目標》一書中提到,我們在制定長期目標時,容易過度仰望星空,想象願景,導致自己難以低頭看路,進而止步不前。新年計劃就是如此。你可以想想,有多少人的新年計劃泡湯了。

而在制定短期目標時,我們又容易過度低頭看路,只顧解決問題,而沒有仰望星空,問問自己未來的願景是什麼。

最好的方式就是我剛才所說的,我們既要抬頭仰望星空,也要低頭看路。

好啦,這是第二個成長思維:過程-結果思維。我們可以以結果為導向,但別忘了,結果是過程造就的。在過程中,迎難而上,克服困難,最終,才可摘得結果。

那麼,第三個思維,就更重要了,是什麼呢?重演-預演思維。

這五大思維,可讓你成長飛快

03 重演-預演思維


這個思維,我用得最為頻繁。它也是兩個思維的組合:重演思維和預演思維。

從字面意思上,我們可以看出,重演是對已發生的事再度推演,而預演,是對未發生的事進行推演。其實,這就是對過去和對未來的兩種思維。它們互為鏡像。

對過去,我們重演,也就是覆盤。圍棋高手覆盤走的每一步,我們可以覆盤自己的已做之事。也就是說,覆盤,讓我們將過去重現,然後評估我們的表現。

我們經常聽過這樣一句話“相似的事情,又在他的身上/身邊重演了”。單單讀到這句話,其實我們沒啥感覺。

然而,如果是針對自己,刻意地去重演自己已經做過的事,然後審視與評估我們做得好不好,哪裡錯了,哪裡需要優化,從中能學到什麼,那麼,我們就能從自己身上汲取經驗教訓,自我的成長會更快。

這就是重演思維,也是覆盤思維的意義所在。

如果你的每一天,都是昨日的重現,並沒有啥成長的話,那你一年豈不也沒啥成長,對不對?

反之,如果重演昨日,細細地評估自己的所作所為,找出可優化之處,自己的每天,都將不一樣,成長豈不更好了?

這還只是重演思維。那預演思維呢?這個思維可就更不得了了。預演思維,顧名思義,對未來進行預演。

這五大思維,可讓你成長飛快

比如說,接下來的兩個小時,我可以選擇閱讀和寫作,也可以選擇追劇和遊戲。預演一下,兩個小時過後,如果我選擇了前者,我將得到什麼?如果我選擇了後者,我又會得到什麼?

通過預演,我們更能合理地評估自己到底該做什麼事。我們不是要成長、要改變、要變得更好嗎?預演一下接下來可以做的事,找到那些能讓自己成長、能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事情去做,就更接近我們的目的了。

很多時候,我們都下意識地選擇不重要的事情去做,做完之後,才發現自己是在低效地利用時間。那何不在做事之前,就預演一下?

而且,預演可以和重演相結合:預演結果,等到真的做了之後,再重演過程,一預演一重演,就產生了對比。

比如,我在寫這篇文章之前,就先預演過,我要花3個小時搞定,然後,等到我真的寫完了,我發現,我花了5個小時。哦,自己還是高估了自己啊。以後呢,我就會更合理地評估自己寫出一篇4000+字文章所用的時間了。

這也是有效反饋呀。

好啦,重演-預演思維就分享到這裡啦,小謙也期待大家能對過去進行重演,對未來進行預演。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下一個思維:反饋思維。

這五大思維,可讓你成長飛快

04 反饋思維


我在半年前,閱讀《重塑心靈》這本書時,讀到了一條振聾發聵的原則:這世間,沒有成功,沒有失敗,只有反饋。

我真的醍醐灌頂。我也第一次將“反饋”這個詞重視起來。以前,我還閱讀過《系統之美》,其中也提到了反饋迴路。可我沒咋重視。而讀的書多了起來之後,才發現,反饋,何其重要。

我們所獲得的“成功”,最多算得上“正反饋”,失敗,也頂多算得上“負反饋”。這種思維一切換過來,你就會發現:失敗,已經沒那麼重要了。

有的人說,失敗不一定是成功之母,在一次次失敗中不斷糾錯,才是成功之母。這不無道理。

因為如果把失敗帶來的負反饋糾正過來,就稱不上是失敗了,畢竟沒有負反饋了。你看愛迪生面對別人說的“1000次失敗”多麼風淡雲輕:我只不過是發現了1000種不適合做燈絲的材料而已。

我不知道愛迪生是否用了反饋思維,但我知道,如果我們能用反饋思維,就會增強對失敗的耐受性,也不怎麼害怕所謂的“失敗”了。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經常會認為被別人看到失敗很折煞面子,很丟人,但換成反饋,就知道,我們所謂的“失敗”,只不過是自己做事過程中的負反饋而已,糾正就完事了,而不必沉迷於自責之中。

這五大思維,可讓你成長飛快

你看看我分享的上一個思維:重演-預演思維。其中就體現出了反饋思維。當學生時,我們的作業對錯有老師指出,給予有效反饋;工作了,也許會有領導給予工作效果的正負反饋。

而自我成長呢?誰知道你成長到什麼程度了?誰知道你自己究竟改變到了什麼程度?誰也不知道,除了你,甚至很多時候,你自己都難以感知到自己成長到啥程度了。

這就導致一個缺陷:別人對自我成長的反饋很少,自身也不知自己到底成長到幾斤幾兩。這時,就需要自己給自己反饋了。重演-預演思維就是如此:自己評估自己做事到底好不好,從中獲得反饋,然後優化之。

比如說啊,昨天不小心玩了倆小時遊戲,我本來要花倆小時寫一篇文章的。那麼,重演之後,我就會發現自己的不足,以後再去選擇做事時,儘可能避免與成長無關的事。


05 刻意糾錯思維


這個思維,緊跟反饋思維。刻意糾錯,就是指針對我們已犯的錯誤,刻意地去糾正,並保持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而錯誤呢?它還是負反饋。我知道,也有很多人怕犯錯,怕批評,但實際上,它們都是負反饋,換個視角,採取積極心態來應對這些負反饋,然後著手解決已犯的錯誤,而不是沉浸在自己錯了的自責和悔恨中。

有個經典的打碎花瓶的例子,正是如此:同樣是針對小孩子打碎了花瓶這個時間,有的父母責罵孩子、有的父母保護孩子、有的父母指導孩子接下來該怎麼做,而不是去指責。事實證明,指導孩子怎麼做的父母,更加明智,教出的孩子,也更有責任心。

現在,我們是成年人,我們能從他人那裡獲得的自我成長的反饋少之又少。在自我成長之路上的正負反饋,只有靠自己分辨了。並且,很多時候,我們很容易陷入自我欺騙,不能合理評估正負反饋。

比如說,我以前在培養閱讀習慣的時候,本來想要在睡前閱讀1小時的,可還是刷手機去了,然後我告訴自己不適合閱讀,這看似巧妙地逃避了自己沒有完成任務的負反饋。而實際上,這種自我欺騙,為禍至深,導致我花了半年的時間才養成每日閱讀的習慣。

這五大思維,可讓你成長飛快

如果我們敢於直面負反饋,告訴自己:我就是收到了負反饋,我要根據負反饋刻意地糾正,就不會走那麼多的彎路了。

好啦,小謙的分享到此完畢了。

最後,簡單地總結一下:我們要投資自己,利用過程創造結果,並重演和預演結果,在重演和預演中獲得反饋,再根據反饋來糾正思維和行為,便可成長得更好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