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商业周刊 | 中行原油宝为何出现倒贴风波?


给孩子的商业周刊 | 中行原油宝为何出现倒贴风波?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博雅·给孩子的商业周刊

主讲 | 灰鸽叔叔


各位博雅亲友,本周和大家分享三个经济关键词:原油宝、银行理财、倒牛奶。


01

原油宝何以出现倒贴风波?


第一个关键词:原油宝。


哎呀,几个群讨论得非常热闹,当然,百分百不是同学关心的,是家长关心的,我估计真要一条条说,别说未成年人听不明白,大人也会糊涂,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掉到坑里了嘛。


原油宝是什么东西呢?是中国银行的一个投资理财产品。投资的标的是什么?是国际油价期货。


给孩子的商业周刊 | 中行原油宝为何出现倒贴风波?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在我们的概念里,买理财产品嘛,风险肯定是有的,比如我买一万块理财产品,最后赔了,大不了赔光嘛,当没买过。


但这个产品,有意思了,在4月20号的晚上,投资者不但赔光了,第二天早上一看,还欠了银行钱。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的加更节目里讲过了,那天原油期货的价格历史性地跌到了负数。你以为跌到1分钱是抄底,跌到零不会再跌了吗?


没有,还能往下掉,这是深不见底啊。


给孩子的商业周刊 | 中行原油宝为何出现倒贴风波?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这事儿太突破很多投资者的认知了,于是就有很多向银行追责的维权声音。同学们是不是也觉得该骂银行?


好,就这里头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大家谈谈。


第一个知识,就是会有人问,为什么会出现倒欠钱的情况呢?跌到零的时候,银行可以把票据全部抛掉啊,从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平仓嘛,大家亏完,也不至于倒欠啊。


哎,这里有两个细节:首先是这个产品本身设计有问题,最后一天没有做强制平仓的设计;其次就算平仓,就是我要把东西全卖光,但也要有人买啊,1块钱没人买,0元也没人买,倒贴1块也没人买,那只能一路赔下去,这个我们就叫流动性不好,平仓平不掉,导致了穿仓,就是本钱亏完,还倒欠钱。

给孩子的商业周刊 | 中行原油宝为何出现倒贴风波?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第二个知识,会有人问,既然卖不掉,拿我能不能死拿着,等它涨回来呢?哎,这就是股票思维了。但石油期货不是这么玩的,人家是期货,有交割期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到了这一天,如果你还拿着这些票据,就意味着选择拿货,就是拿石油,你得去开着船去领石油,这个运输仓储能力谁具备啊,你说我不要了倒掉吧,这个能罚死你,你说那我不领了放在你那里吧,那对方也高兴坏了,你付仓库保管费吧;你拿了一堆卖不掉的石油,可能放个几天,这个开支都能让你亏得哭爹喊娘。


所以,说什么也得把这些票据处理掉。这也就是负数出现的原因。

给孩子的商业周刊 | 中行原油宝为何出现倒贴风波?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这两个知识,一个是平仓,一个是期货,而且是没有现货交割手段的期货,很多人都不知道,以为去银行买的就是风险稍微高一点的理财产品呢,结果就导致中了招。一旦出现极端情况,比如说降到了负数,银行产品的设计,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就都出了问题。


从合约上看,估计投资者很难告倒银行,买产品时要签的几张纸,很多人压根不仔细看;但从产品上讲,风险那么大、门槛那么高的产品,老百姓懵懵懂懂就能买到,这里头当然也不合适。


02

难道银行理财也有风险?


第二个关键词:银行理财。


月底按理要做个总结,我就把总结做在这里吧。因为借着原油宝的事情,不少家庭好奇银行理财。说银行理财风险难道会很大吗?


好,我就跟大家说说里头的几个大风险,各位,尤其是家里有老人的,可以抽空和他们说一说。


给孩子的商业周刊 | 中行原油宝为何出现倒贴风波?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有四个大坑最常见。第一个坑叫做飞单。这个就是一些银行业务员利用大家对银行的信任,私下接单,其实卖的根本就不是银行的理财产品,而是其他机构的高风险产品,地点在银行,卖的是别的东西,这个需要大家擦亮眼睛。以前还有些小公司专门在银行租那种流动性的柜台,骗取的就是这种信任。


第二个坑叫做老母鸡变鸭。你以为你买的是“保本”的银行理财产品,其实买的是高风险基金甚至是保险。近年来,银行代销保险业务也在兴起,倒不是说保险产品不好,但买的时候一定要看明白。因为它的赎回和兑付流程是不一样的。


第三个坑叫募集期延长。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往往会有一个资金募集期,时间在两三天到半个月不等,这段期间内,将钱投入产品中的朋友们是没有收益的,最多只是按照活期利率计息。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期越长,实际收益率就会越低。


第四个坑叫做强化收益淡化风险。宣传材料里都写着收益,却将风险一笔带过。原油宝其实就是一个典型。


给孩子的商业周刊 | 中行原油宝为何出现倒贴风波?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那怎么办呢?我觉得记住这么几件事:


首先要评估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以前我也讲过R1到R5的分类,其实理财产品里都有,数字越小,风险越低。


另外一定要明白一个朴素的道理:风险和收益成正比。


03

美国又出现倒牛奶,

为什么宁可倒而不送呢?


第三个关键词叫做倒牛奶。


给孩子的商业周刊 | 中行原油宝为何出现倒贴风波?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据美国国家牛奶营销合作社“美国乳农”公司统计,近期全美每天大约要倒掉270万至370万加仑,也就是约1000万-1400万升的牛奶。


这事儿我们在中学的教科书上学过,经济大萧条,资本主义国家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给穷人,万恶的资本主义是吧。后来我们成熟一点了,就知道“倒掉”其实是许多糟糕选择里最不糟糕的那个。


在去年的节目里,我们聊过亚马逊仓库烧玩具、聊过盒马门店扔掉明明可以吃的鲜肉月饼,都讲了这个做法的道理。2020年的新同学可以返回去听听,道理一样。


为什么100年了,经济萧条还要倒牛奶?这和牛奶的特性相关。相较于谷物和肉类,牛奶并不是刚需,但它的生产无法像制造业那样在上游控制,甚至比农作物更差,奶牛不是想产奶就产奶,想停止产奶就停止产奶的,到点了就得给奶牛挤奶。牛奶还不易储存,如果变成可储存的奶酪和黄油,需要付出的加工费用就很高。


给孩子的商业周刊 | 中行原油宝为何出现倒贴风波?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那奶农为何不低价倾销甚至送呢?


这涉及到交易成本,比如牛奶的运输费用、奶农找收购商花费的时间等,而且这个成本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每进行一次交易都需要花费的,如果奶农发现付出的成本远超过能挣的钱,当然情愿倒掉了。这个道理,和我们去年说的,甚至于上个星期的原油期货,都一样。


而且这次疫情还带来了新情况。大家都知道餐饮行业大受影响,而餐饮业又是牛奶的大客户,所以哪怕在中国,倒奶的现象也存在。根据中国奶业协会公布的信息显示,在1月底和2月,中国13个省份出现倒奶现象,倾倒牛奶达到30吨以上。


从这个意义上,倒奶肯定不是什么故意浪费,它就是经济尤其是消费的晴雨表。


*内容来自《给孩子的商业周刊》号外,有删减,完整内容可登录博雅小学堂APP收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