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前景好嗎?

陳慕言i


現在做電商是最好的選擇,跨境電商是今年創業的方向,政策大力支持,前途一片大海!

一臺電腦一根網線在家裡就可以運作全球市場,不用進貨,不用囤貨,不用發貨,不用像微商一樣去發朋友圈,投資小,利潤高,每天只需抽出兩三個小時操作即可,這樣的行業你還猶豫嗎?年前做的,單店盈利在10000元以上,早已都賺得盆滿缽滿。

跨境電商可以說賺得是一個匯率差,同一件商品,國內與國外的價格基本相差5-10倍,甚至20倍的都有,所以說目前國內爆棚的電商行業與之國際相比,客單價是相差甚遠的,利潤自然大不相同。

投資兩三萬多塊錢也能做,生意不都是從小做大。風險低,後期收益穩定在一個店鋪一個月7000-8000元左右。

投資十萬開個工作室,月入100000+不是問題。有人覺得疫情是機會,有人覺得不可靠,各有各的想法,客觀一點,反向思索,你就會發現商機。


跨境電商張先森


1、電商的現狀

前段時間,我在朋友圈看到一個同學分享了她的一次淘寶購物經歷:

她在淘寶一家店鋪消費了四年,收到了客服的這條短信後,感覺瞬間拉低了在心目中的地位。

先不說客服為了KPI導致了動作變形。這樣的一個現象,恰恰反應了現在電商的市場競爭。如果你還不能體會,那我再分享一組數據。

之前我看到過這樣一個信息,一位資深電商人士舉了個案例:

淘寶上一家皇冠級女裝店,30%的成本是產品成本,30%的成本是營銷成本,人員辦公等成本是12%,看上去毛利有20%多。但是,商家如果在營銷方面除了做廣告還要刷單的話,成本會增加10%,整體營銷成本就超過了40%。

因此,綜合核算下來,這家女裝店的產品毛利只有5%-10%,再扣除物流等運營成本,淨利幾乎為虧損。

是的,現在在電商領域創業,最大的難點就是流量。獲客成本的急劇增加,商家的經營成本太高,導致眾多賣家當中,真正賺錢的只有2%。

現在電商的競爭有多激烈,已經不用我再例舉數據,我服務的一個在線商城客戶也能明顯感到到這些變化(2017年開始重新佈局流量渠道),做過電商的人也自然懂。所以,有所意識的商家都開始進行調整。

2、電商的本質

為什麼曾經讓一些人大獲成功的電商,現在反而變的讓無數商家感到無比煎熬?電商不是顛覆了很多行業嗎?為什麼現在很難在淘寶生存下去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想先從身邊的經歷開始說起,還原一下電商的底層邏輯:

在我大概八歲左右的時候,我的父母就賺了一些錢,在廣州做小生意做了好幾年,就是開士多店(便利店)。

我記得,他們在不同的地方開過很多次,每次都能賺到一些錢。我記得最清楚的三個地方:一個是在羅衝圍、一個是在海珠、一個是在同德圍。

每一次,只要他們覺得營業額有所下降之後,就會選擇轉讓出去,然後重新尋找地段開店,開的店都是選擇在外來人口的集中地段。反反覆覆折騰了有四五次,確實也賺了一些錢,既賺了轉讓費,也通過開新店賺了錢。

為什麼?

因為零售的底層邏輯是:永遠要不斷的尋找新的流量紅利。

也許他們當時並不清楚這個商業邏輯,也不瞭解這個商業概念。但是,當我開始創業以後,仔細思考商業的本質之後,我發現這是他們給我上過最好的一次商業課。

嗯,電商也是同樣的邏輯。當實體經濟面臨產能過剩的時候,淘寶的出現,對於很多商家來說,就是新的流量紅利(過去十年,中國網民的急劇增加,形成了電商的紅利期)。

這就像是線下新開了一家購物中心,有新的流量紅利。一小部分人開始嘗試之後,他們驚奇的發現:在淘寶賣東西,竟然不用租金,而且還能賺到錢。

3、電商的未來

面對流量的困局(流量紅利基本消失)、政策的變化(電商法的出臺)、激烈的競爭,是不是感覺進入電商領域之後沒有機會了?

當然不是。

並不是說沒有機會,就像公眾號的紅利期過了,依然有人可以做成一個大號。同樣的道理,電商的紅利抹平之後,只能說想在紅海類目分得一杯羹的難度加大了。

而政策的變化,就是讓商家不得不按照正規化經營。原來正規的,該花的錢一分不少,而不正規的,需要去適應這個過程,適應不了的,最終也已經被迫出局。

實際上,普通人創業,電商依然還是屬於最好的選擇。對於缺少資金、人脈、資源的大多數人來說,只要你給消費者提供真正的價值,讓消費者認可你,就有機會獲得流量。

未來的電商,將會由“傳統電商”變成“新電商”,其實現在已經有人在實踐了。前面說了,傳統電商的流量紅利已經被抹平,而新的流量紅利正在慢慢形成。

對於普通人而言,在沒有強大團隊和資金的情況下,想要進入電商領域創業,未來的方向主要做好以下兩點。

1)小眾市場

未來是小眾市場,細分領域越來越多。只要在一個細分領域死磕到底,精心打磨產品,終究會有用武之地。

競爭激烈、紅利消失,普通人再想進入電商紅海領域的話,需要靠的是團隊、運營、營銷能力。比如說你至少要會付費搜索邏輯。

我之前在講關於如何發現創業機會的文章中提到:如果你在一個成熟的行業創業,發現產品同質化太嚴重或者競爭太激烈,你該怎麼辦?放棄讓人眼紅的大眾市場,抓住毫不起眼的小眾市場。

比如說如果你想在朋友圈或者淘寶賣東西,你不知道賣什麼,賣水果賣零食都發現很多人在賣,如果你也選擇賣水果賣零食,很有可能你就會變成像大多數保險業務員一樣(只做熟人生意),後面就再也無人問津。

互聯網帶來最大的變化是什麼?打破了地域限制,讓信息越來越對稱

2)自建流量

放眼看商業世界,所有的變化都是圍繞著流量而變化,每一次流量的變化,都暗藏著新機會。

比如說近一二十年線下流量的變化:從街邊店到購物中心,從傳統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但不論怎樣變化,每一次流量變化帶來的紅利逐漸消失之後,都會遇到流量的天花板。

因為開店的越來越多,流量自然不夠用。所以,商家為了保證自己的顧客不輕易流失,採取會員機制的方式建立流量池。

比如說你是開火鍋店的,店少的時候不必要考慮流量問題,當店越來越多的時候,消費者選擁有更多選擇權的時候,你要讓顧客下次再來,你會怎麼辦?

當然是給優惠啊,給特權啊——“VIP”

原來一位顧客,可能一年時間會在火鍋店消費十次,但是不一定每一次都會在你的火鍋店消費,他可能還會選擇去海底撈、秦媽火鍋等等。

嗯,那我給你一張會員卡,用更優惠的價格買斷你一年的消費能力:你在我這裡消費享受八折,還能免預約等特權。這樣一來,辦了會員的顧客可能一年都在你的火鍋店消費。

有了會員系統之後,你還可以時不時搞個活動提醒一下你的顧客,原來一位顧客可能一年只消費十次,有了促銷活動的刺激之後,可能就變成了12次,甚至更多。

所以,並沒有什麼新事物,“會員系統”是我們比較熟悉的自建流量池的方式,也是商家建立流量池的重要方式。

那麼,面對電商的流量困局(雖然現在電商商家基本上都有自己的電子會員卡),應該怎麼辦?

實際上,我們熟悉的會員機制不會過時,未來的一個趨勢是:會員制電商。比如說“京東PIUS會員”已經開始是試行會員經濟。當然,這是平臺乾的事情(就像是線下商場的會員卡,而不是單個商家的)。

對於普通商家來說,一個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用會員系統的方式建立自己的流量池,將客戶鎖定在你的系統內(也就是導流到微信群、自家平臺之類的私域流量)。

當你把淘寶當作轉化端,而不是流量端的時候,你就徹徹底底解脫了。

為什麼?

因為平臺屬於中心化,平臺上的流量永遠都是屬於平臺的。不論你是一開始獲得了平臺的流量紅利,還是付費推廣獲得了流量,你一定會發現這樣一個事實:

在眾多的賣家當中,消費者很難想起他在哪家買過東西。

而且,平臺上的流量很容易被競爭對手截流,比如說當競爭對手投了直通車廣告之後,很可能消費者就選擇了你的對手。而且,每個平臺都有流量分配規則,比如說淘寶分配流量的規則是:根據老訪客量、復購率等數據進行分配。

也就是說,電商平臺擁有絕對的流量控制權,要想在一個平臺生存,只能去適應平臺的規則,永遠需要花錢購買流量。或者是不再單純的依賴平臺,建立自己的流量池(也就是前面說的:把平臺當作轉化端,而不是流量端)。

所以,不論你是微博、小紅書之類的免費推廣還是付費推廣,自己辛辛苦苦積攢的客戶,如果不懂得留存,不懂的構建自己的流量池,最後一定會舉步維艱。

為什麼?

因為現在的趨勢已經很明顯,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網紅經濟”,他們可能集中在微信群、小程序,或者是商家自己搭建的平臺。

未來每一個精明的商家,都將會有自己的客戶群體(對電商來說就是新的流量紅利)。這也是為什麼說小眾市場,才是未來的大市場。

我的一位客戶做農場、餐飲、生鮮、在線商城,去年在進行生鮮店佈局的時候,我就建議用微信群的方式積累了第一批用戶,因為產品好、也有了自己的渠道,所以很快就開了30家分店。

建立屬於自己的流量池,最大的好處就是:不受平臺的限制,還能及時參與交互,互動之後就能產生購買慾望,購買之後又能產生傳播,最後別人看見你購買,那我也購買,然後繼續互動、分享。

總之,誰能深入切入一個小眾市場,誰能有效建立自己的流量池,誰能為用戶提供價值,誰就能贏在電商的下半場


華仔美食家


我覺得做電商還是很有前途的,現在是互聯網時代,電商為人們帶來許多方便之處,讓很多人在家都能工作,特別是寶媽還能兼職一份收入,根據時代的發展相信電商會越來越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