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犹未尽之“西水坡”

央视科教频道《考古公开课》已成为收视热点,尤其是近期播放的“西水坡星图之谜”,揭示了距今6500多年前的远古先民在天文学上的探索成就,而国家社科院院士、学部委员冯时教授对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的考古揭秘更是激起了国人对历史的兴趣,冯时教授有理有据、由浅入深的娓娓道来给听者描绘了一幅远古星象图,更是展示了中华文明超越5000年的持续传承文明的清晰脉络。

意犹未尽之“西水坡”

西水坡遗址的整体结构展示

对文明定义的西方标准是所谓“文明三要素”:文字、城池、金属工具,而且是缺一不可。而冯时教授从文明的多样性和特殊性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了文明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固然文明的判断有其外在的展示属性如文字、城池、金属工具等,但文明的真正内涵是人的文明,是为社会群体发展能提供良性发展基础的文明;而远古先民逐水草而居的采摘式生存模式不能叫做文明,只有出现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然束缚的原始农业形成、出现能指导原始农业春种秋获的较为系统的天文学、出现能引导社会群体遵守的道德价值启蒙,这才是文明的真正内涵,而冯时教授对西水坡遗址古星图的揭秘解读正是这一文明内涵社会属性的展示。西方过于强调文明的物质属性而忽视文明的社会属性,自然就滋生对中华文明传承内涵的否定,也就是对夏朝以前中华历史的否定。

意犹未尽之“西水坡”

墓主人左右侧的蚌龙、蚌虎


意犹未尽之“西水坡”

主墓中各指向性星象摆放位置

冯时教授描绘的远古先民基于指导原始农业的天文星象图可以看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中华文明诚信守时的精神内核由来已久,不由人不对中国远古文明骄傲自豪;而冯时教授的揭秘解读更是看出其博识素养,自然让听者受益匪浅,但也存在意犹未尽之处:

第一:此课没有揭示墓主人的大概年龄。既然代表“分至四神”的人殉介于“12-16岁”的两男两女,那么从骨龄等方面也是可以检测出最应该揭示年龄的墓主人的死亡年龄和性别的。我想考古界是肯定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不知为何冯时教授没有给出,台下学员也没有人提出相应问题,或者是央视剪辑掉了。

第二:西水坡遗址在远古来看也是需要相当丰富的天文学、建筑学等来构筑的,墓主人作为远古部落权力的实际拥有者,应该不是在墓主人死之后才构筑,而是墓主人利用生前最高权力和自己对天文学的理解、对死生(灵魂升天)的认知来指导性修筑。那么在测出墓主人的死亡年龄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合理预测:墓主人的前任和继任也可能进行类似的丧葬安排,这对指导濮阳地区今后的考古发现应该是有参考的。

第三:代表“分至四神”的未成年人人殉属于非正常死亡,从基因学可以测出其与墓主人的关系。如果是同一部落则可能揭示这种人殉是自愿的,是伴随最高权力拥有者死亡以便获得灵魂升天转世的最高荣誉,使人不得不联想到黄帝乘龙升天、属下拽龙须跟随的传说,那么墓主人的身份就不言而喻了;如果不是同一部落血脉,或者是人殉来自四个以上的部落血脉,一方面则可能是部落联盟的需要,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对奴隶的强制人殉了;但我还是基于部落同一血脉以及自愿陪葬的推断,因为灵魂升天转世既是一种荣耀,更要心灵的自愿接受,心怀怨恨则不利于墓主人耗费心机的构筑此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