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与龙文化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

龙文化上下八千年,源远而流长,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中国历代正史记载的龙事件大概有三百多起,其它类型的文献更是庞大。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多彩多姿。龙装饰、雕龙、建筑里的龙吻、元宵节舞龙(舞龙灯、耍龙灯)、二月二龙抬头吃龙须面、端午节龙舟赛,龙图画、龙书法、龙诗歌、龙歌曲等等是长期流行的民间文化。龙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

濮阳与龙文化

龙是古代传说中极其神异的动物,是集动物大成的综合体,有升天入地、行云施雨的本领,是神圣、吉祥的同义语,又是古代权力的象征。玄而又玄,神乎其神,这种‘鳞虫之长”,被誉为我们祖先最早的‘人心营构之象”,有无比崇高的地位,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徽章。

濮阳与龙文化

帝丘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龙”的文化基因及艺术形象在这里逐渐形成和得到进一步发展,其无穷的魅力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西水坡、雷泽、雷神及颛顼同龙有关的史迹,使得帝丘成为一座龙文化名城。

濮阳与龙文化

在帝丘附近的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内,20世纪80年代末,曾经出土三组蚌壳摆塑的以龙为主题的图案:

第一组图案位于45号墓内。该墓主人为一壮年男性,身高1.84米,仰身直肢葬,头南足北,埋于墓室正中。其骨架两侧用蚌壳摆塑成龙虎图形。蚌龙在右侧,头向北,背朝西,身长1.78米,高0.67米,昂首、曲颈、弓身、长尾,状似腾飞。虎在左侧,头向北,背朝东,身长L39米,高0.67米,头微低,圆目圆睁,张牙露齿,尾下垂,四肢如行走状,似为下山之猛虎。在人骨架脚端方向,发现人胫骨两根和一组三角形的蚌壳堆塑“龙”。

濮阳与龙文化

第二组图案,位于45号墓南20米的一个浅洼坑穴中,有龙、虎、鹿和蜘蛛等。龙头朝南,背朝东,虎头朝北,背朝东,龙虎联为一体。鹿骑在虎背上,其形像一只站立着的高腿长颈鹿,蜘蛛则摆塑于龙头的东面,头朝南,身躯朝北。在鹿和蜘蛛之间,有一件精致的石斧。

濮阳与龙文化

第三组图案,位于第二组图案正南25米处的一个灰沟里,为虎与人骑龙。

龙头朝东,背向北,其状昂首、长颈、舒身、高足,作腾飞状。背上骑一人,人的两足跨在龙的背上,一手在前,一手在后,面微侧向,似作回首观望状;虎摆塑于龙的北面,头朝西,背朝南,仰首翘尾,四足微屈,鬃毛高耸,呈奔跑和腾飞状。在虎龙的西南,有一只舒身展翅的飞禽。在飞禽和龙之间,还摆出一个蚌壳圆圈。

濮阳与龙文化


西水坡遗址发现的这几组仰韶文化时期蚌塑图迹,寓意深刻,“起码在那时,古老社会的信念中存在着骑虎驶龙、羽化登仙以求解脱的思想意识。它蕴含着浓厚的原始宗教内涵,及其一系列祭祀活动,这些蚌图,就是当时生动活现的物证”。

西水坡遗址出土的蚌塑龙被誉为“华夏第一龙”。

濮阳与龙文化


帝丘东濒雷泽,雷泽又称“雷夏泽”,因其地近负夏而得名。《括地志》云:“雷夏泽在濮州雷泽县[北]郭外西北。”隋唐雷泽县本汉成阳县,古属济阳,其地在今山东鄄城县董口集东南,雷泽在古雷泽县城郭外北10余里处,面积东西20余里,南北巧里,远古时代范围更大。

其方位约在今山东鄄城县董口集与河南濮阳县王称堌乡、白堽乡、范县濮城镇之间。是黄河中下游地区著名的泽数之一。

濮阳与龙文化

远古雷泽有许多神奇的传说。《山海经·海内东经》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淮南子·坠形训》云:“雷泽有神,龙身人首,鼓其腹而熙。”《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山海经》则说,

雷神“鼓其腹则雷”。雷泽中的雷神“龙身人头”,以龙的形象出现。王充《论衡·龙虚》云:“雷龙同类。”由此可知,雷神即是龙神。雷泽或可称为“龙泽”,泽中之雷神也就是人们崇敬的神龙,这里有着深厚的龙文化底蕴。

濮阳与龙文化

帝丘本是颛顼之墟,因帝颛顼居此而得名。帝丘同中华民族文化象征的龙关系极其密切,距离帝丘不远的

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距今6000多年的蚌塑龙,说明濮阳帝丘丰厚的历史遗踪和龙文化传统。《禹贡》提到“雷泽有雷神,龙身人首”。帝丘附近著名雷泽及雷神,为创造龙的形象提供了重要依据。

濮阳与龙文化

雷泽是上古时期著名的湖泽,其位置在帝丘东,广袤百里。《大戴礼记·五帝德》载: “(颛顼)洪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履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民,浩诚以祭祀。乘龙而至四海,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济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袛励

”。此外,他又命天上飞龙作“承云之乐”。特别是其“乘龙而至四海”的形象,很容易使人们和西水坡遗址中蚌塑人乘龙图案联系起来,印象非常深刻。

濮阳与龙文化

《山海经·大荒西经》说:‘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是说颛顼有个鱼的化身,而鱼又为蛇所化。中国古代往往将龙与鱼、蛇连属并称,如张衡《思玄赋》云:“超轩辕于西海兮,跨汪氏之鱼龙。”李白《草书歌行》谓:“悦悦如闻鬼神声,时时只见龙蛇走。”在古人心目中,龙与鱼、蛇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

濮阳与龙文化

古代神话中神人之座骑,往往就是其主要之动物化身(表现图腾神与自然神、祖先神之叠合),由此可知,颛顼乘龙,其化身即为龙。龙与鱼、蛇同类,故又可化作鱼或蛇。换言之,颛顼部落是以龙为图腾的。颛顼‘乘龙” 之事发生在其所都的帝丘,由此可知,远古帝丘同龙文化的密切关系

濮阳与龙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