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禮儀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您贊成學校開設禮儀課嗎?

老有所思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華夏文明得以一直傳承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其中的中國禮儀文化又是傳統文化中和儒家思想緊密關聯的一部分,是維繫中國人民之間信任、理解、同情、關愛、互助的一個重要紐帶。所以從華夏文明的傳承來說,中國禮儀文化是不能丟棄的,是要繼續傳遞下去的。但從中國禮儀文化的歷史、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現代教育的目標來說,學校開設禮儀課又不是必須的。

【一】中國禮儀文化的歷史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全球任何文化都有自己的一定禮儀,像英國的貼面禮儀、法國的握手禮儀、美國的擁抱禮儀、泰國的合十禮儀、日本的鞠躬禮儀等等,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禮儀,而且這些禮儀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是隨著歷史發展而不斷變化的。

中國民間的禮儀文化歷史主要有以下過程:

(1)古代五禮儀:祭祀時的吉禮,冠婚時的喜禮,喪葬時的凶禮,賓客間的賓禮,軍旅中的軍禮。

(2)朝廷六禮儀:祭拜天地、祭拜宗廟、祭拜三先賢(先師、先王和聖賢)、鄉飲禮、見面禮、軍禮。

(3)生活六禮儀:高禖禮(婚育) 、儺祭禮(驅鬼逐疫)、誕生禮、冠禮(成年)、飲食禮、饋贈禮。

(4)近代五禮儀:拜賀慶弔禮、飲食禮、入座禮、見面禮、行走禮。

由上述主要社會傳統禮儀的大致轉變可以看出,中國禮儀文化從開始的簡單,到封建王朝的成熟,再到現代的簡化,這種禮儀文化的變化歷史,也是由簡到繁、又由繁化簡的過程,禮儀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又不能過於繁瑣而影響文化的向上發展。

尤其我們現在常見的在公共場合禮儀、學校課堂禮儀、企業開會禮儀、人際饋贈禮儀等都已經轉化為城市、學校、公司等組織行政上規定的注意事項和禁止行為規定,比如對吸菸問題、打電話問題、吐痰問題、禮物問題,人們更明白哪些自我禁止的、哪些要到特定地方去做、哪些要根據自身條件去量力而行的,很多禮儀的行令禁止都更顯得人性化、更合理化,而不是用權威、地位和暴力去壓制人性中的存在,對待殘疾人、病人、老人、嬰幼兒,人們更是從實際出發,更寬容、更理解,甚至提供更多幫助,而不是責罵、貶低對方的禮儀不周到之處。

因此從中國禮儀文化的歷史發展來說,禮儀是人際關係潤滑和促進的一部分,但不是禁錮人性和圈定人生的緊箍咒;相反,現代禮儀文化更要從現實生活水平、未來文明前景和科技技術進步出發,進化和升級成幫助人們生活的更文明、更方便和更有效率。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中國傳統文化一直以來是華夏文明的最核心的組成部分,也是世界學者對中國文明研究中最關注的一個部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歷來不是採用單一渠道和方法的,常見渠道和方法有以下兩個:

(1)家庭示範:家庭是中國最小的文化組織單位,中國家庭對禮儀文化講究言傳身教,過去家庭最常見4-5個孩子,父母和老人日常飲食起居、待人迎客,都盡力做到規規矩矩和詳盡周到,孩子們從小在這種家庭文化中成長薰陶,自然而然有一做一,這就是家庭示範的力量。

(2)學校傳授:學校是除了家庭外,孩子們的又一個課堂,除了讀四書五經之外,去過的孩子們首先要學的和日常遵守的,恰恰就是學生禮儀,這裡老師傳道授業解惑,不僅僅是教科舉考試要應用到的文化知識,還要把其中的生活文化禮儀也移入其中,讓學生從課堂走出來後,就成為一個飽讀詩書、知書達理和明辨是非的人。

除了以上兩個主要傳承渠道,禮儀文化還藉助中國傳統文化的在日常生活上從一些宗族叔輩和良朋益友中傳播下來。但到了近現代,隨著家庭孩子減少、提倡優生優育,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人們更注重提高家庭的生活質量、孩子的綜合素質、學校的教育水平等要求更高的生活基礎,中國傳統文化也轉化為一個為生活基礎服務的因素,相應的,禮儀文化成為這個因素中的一個人際融洽的因子,重視地位的下降導致傳承的渠道更非正式化,但並不意味著傳統文化和禮儀文化不需要了,恰恰相反,是要求人們要充分利用業餘時間和注意力,自我學習和自我提高,從被動和被影響進化到主動和自覺的去利用邊角料時間去學習傳統文化與禮儀文化。

【現代教育的目標】

現代教育是現代文明的基礎構成,沒有現代教育就沒有現代文明,尤其在非洲一些古老的部落以及南太平洋的一些原住民小島,人類研究學者考察,這些遠離現代生活的部落和原住民,其文明也依然停留在古老文明和土著時期,物質條件、生活水平、風俗習慣都充斥著落後、低下和無知,隨之而來的是忍飢挨餓、疾病、無助和盲目。

現代文明雖然還沒有提高到盡善盡美的程度,但自從現代教育誕生以來,世界各地的人們明顯的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條件、開拓了視野、提高了認知,現代教育是現代文明最基礎的內容。

那麼現代教育的目標有哪些呢?

(1)知識傳授:這裡的知識包括生活常識、人文知識和科學知識,這為一個孩子從無知走向社會生活,提供了一個最基本的認知保障,我們學習文字、數字、常識、文化、技能,從學校裡走出來,通過學到的認知,再來認知他人和社會,進一步認知自己和發展自我,在自我發展中也成為整個社會的一個細胞構成。

(2)思維養成:幼兒的思維是天真、無知、自發的,而現代教育依據人類發展、社會進步和科學技術的滾輪,不斷改進教育方向和提高教育理念,這些努力,都是為了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一個人從學校走出來,就具備了基本的思維能力,這個能力包括學習、思考、評價、實踐、獨立等多個方面。

從以上兩個目標可以看出,現代教育依據人性、科技、社會的特點和進步,著重培養孩子發展自我和麵向未來的能力,這是現代文明發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行業向前發展一個必然,而傳統文化及其下的禮儀文化,作為人文知識的一個構成部分,不再是現代教育著力培養的重要點,相對於一個孩子在成長中的各種因素,過分重視和強調禮儀文化會違背和阻礙現代教育理念的實施,畢竟孩子的青少年期非常短暫,社會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我們無法像過去一樣搖頭晃腦的僅僅去靠背書就能將我們的孩子培養成一個知識儲備和思維能力足夠多和足夠強的人,我們更要相信和依靠現代教育理念、並且不斷改進現代教育方法,來全面的提高認知水平和培養思維能力。

【總結】

從中國禮儀文化的歷史、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現代教育的目標來看,中國禮儀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構成部分,曾經在我們的歷史上甚至人類歷史上佔據重要的地位。但隨著科學技術飛速進步、社會發展進入快車道,人的認知水平的提高和思維能力的培養需求,人們更需要充分發展自我、提高思考力和強調實踐能力,學校作為現代教育的重要場所,肩負著培育一代又一代社會未來希望和棟樑的責任,人的學習能力日漸強大和全面的今天,禮儀文化更適合作為正規課堂之外的一個業餘學習對象,而將中國禮儀文化單獨作為一個課程是倒走歷史發展路、對現代教育理念沒有從本質上去理解,將導致未來一代落後於世界文明的發展速度和整個社會發展的倒退。


犄角蝸牛


你好,我是德州水上泉城,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中國禮儀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我贊成學校開設禮儀課。

禮儀顧名思意就是禮節儀式。

通俗地說就是禮節禮貌方面的動作和行為。它貫串人們的方方面面,它體現出了一個人的素質和含養,它是接人待物必不可少的程序,它是人的日常表現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禮儀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開設禮儀課是繼承和發揚中華禮儀的重要途徑。開設禮儀課可以讓學生系統地、全面地、深刻地瞭解中華禮儀的發展史和豐富的內涵。單憑家庭的言傳身教和社會上的親身體驗,一是瞭解的不全面,二是過程漫長,不利於養成和全面掌握。

禮儀方面體現與一個的學識和閱歷有觀。

大多數有學歷,閱歷較深的人,禮儀方面體現的較好,彬彬有禮,大方得體,一舉一動都讓人看著舒服,讓人感到親切,無形中拉近了距離,有親和力。相反,有一些學識淺,沒有社會閱歷的人,禮儀方面稍差一些,常常表現出俗話說的"坐沒坐像,站沒站像",怎麼看怎麼有煩感,體現出的是沒教養,沒素質。

因此說中國禮儀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我贊成學校開設禮儀課,讓學生從小接受禮儀方面的教育。同時步入社會的年青人也要注重禮儀方面的再學習,再教育。各單位,社會團體和工廠等也要定期給員工舉辦禮儀方面的培訓。


山東德齊老李


贊成,但首先條件以“心”為始點。不然,只著外相不守內心,所學禮儀之表就如……,說得不好聽點如“行屍走肉”,根本脫離了人的身心組合,這還可以算是通於自然之道運行規律的禮儀傳統文化的傳承嗎!

如此來觀,禮儀之“心課”必不可少,此心還必須以“有道之心”方可為禮儀之課作鋪墊!惟心到行才可能到。若外執達行而心不到,以微例而舉,則皮笑肉不笑的夾死麵容相互虛假禮儀,還不如沒有此種禮儀。

當今,不管是學校家庭社會,一個最基本的古童蒙基礎讀物幾乎給遺忘丟失了,其內涵道德教育雖不勝千年經典聖賢之文,但卻是一個基礎入點,雖因古今時事變化而有不應之處,適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禮儀文化源於道德之心,身心合一乃是自然之作,這適於家庭天倫之樂,合於社會和諧共生,應於學校自覺自律,民利多多。

謹選童蒙讀物精華、適挑節章,以各種媒體傳播方式,進入學校、家庭、社會……,想來不會再需表相虛假禮儀刻意去開設不實之舉之課。(此見是否有參考價值,若有不妥,恕吾妄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