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關羽死後,感覺後面的故事情節明顯有些弱化,不如前面精彩了,為什麼?

三國故事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

這個是很正常的。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歷史演義小說的巔峰之作,作者羅貫中是根據《三國志》的相關史實,再加上他個人的聰明才智,以及高超的創作技能,最終寫出了經典名著《三國志通俗演義》,也就是《三國演義》。

羅貫中是元末明初人,他在《三國演義》這部作品中,一直貫徹著一個主題“尊劉抑曹”,使得很多《三國演義》的讀者們,在心中更加偏向於蜀漢、劉備集團。

羅貫中的小說一經面世,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到了北宋,三國的故事已經在民間,開始明顯地表現出對於人物的傾向性。

在蘇軾《東坡志林》的“塗巷小兒聽說三國語”篇中,有這樣的記載“塗巷中小兒薄劣,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聽說古話。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頻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

蘇軾的這段記載,也可以驗證上述的“尊劉抑曹”之說。

到了清代初期,江蘇長洲人毛綸、毛宗崗父子對此書進行了細緻的校訂並加以評點。經過毛氏父子批註的《三國演義》,強化了原作中尊劉抑曹的傾向,重新規範了全書的體例,使之更為曉暢可讀。

自此以後,這就成為近三百年來《三國演義》最流行的版本。

關羽之死,是整個三國故事的轉折點,自此以後,蜀漢集團由盛轉衰,最終走向了消亡。自從關羽死後,感覺後面的故事情節,明顯有些弱化,不如前面精彩。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受了“尊劉抑曹”思想的影響,在無意識中,將自己代入蜀漢陣營,自然而然會隨著蜀漢集團的命運變化,而產生情緒上的波動。


記錄怪咖


關羽是貫穿《三國演義》的靈魂人物,這是因為關羽不但武義高強,且忠義孝勇,人們寄他的欺望很高,原以為劉備幾乎佔全了天時地利人和,文臣武將雲集,更有五虎上將如此之威勢,尤其關羽的傲慢與冷武,怎麼說結局將是,劉皇叔入主中原,登基稱帝或輔助漢帝力掃群寇,穩定局勢,封侯拜將,上利國家,下福萬民,沒想到落了個一敗塗地,大大的涼了人心,與期望大相徑庭,在失望的情緒影響下,什麼情節也就不精彩了。

其次關羽在原著中的神化,和歷代帝王的敕封尊崇,再加平日裡廟宇中的頂禮膜拜,印象中是神人天助,必竟會不同凡響,做出一番大事業是水到渠成的,這即符合了人的順天應人思想,又暗印了因果必然之宿命論,沒想到到後來卻落個身首異處,悲慘結局,尤其關二爺敗走麥城,使多少人淚粘紙巾,哽咽難受,這種惜英愛才的思想,導致人們認為連財神爺都這麼艱難,爾等庶民還有什麼雄心大志,遂心情頹廢了,人的思想消極了,吃飯也會乏味,還管後面什麼情什麼人的結果呢,因此就像洩了氣的皮球蔫到什都沒興趣了!

再者說,劉、關、張、結義時,正值壯年,有的是義氣風發,英姿颯爽,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揮金如土,那豪爽是每個人夢想的,在那豪壯的場景中,青年人熱血澎湃,老年人情緒激仰,看的帶勁,到後來,行軍打仗,背鍋埋灶,勞苦萬千,得勝還可,尤其那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那個一生心血消耗殆盡,是多麼的悲傷和感嘆!這麼個結局怎麼會使人感覺到精彩呢!

再後來,就是他們的後代平鋪

直敘的守業生涯了,本來就沒有進取和創新了,再加上前輩的殘老病死,越到後來越淒涼,那些後代們怎麼看也不如前輩優秀,因此,關羽死後,《三國演義》中就象抽去了主心骨,後面也就沒以前的精彩了。


木火燊輝


《三國演義》之所以好看精彩,在於眾多的歷史人物精彩絕倫的表現,或武藝高強,或舌辯無敵,或智謀百出,或霸氣側漏。讓人看的欲罷不能。



而關羽的死,是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關羽死的前後幾年,早先出現的歷史人物紛紛謝世。



魏國方面,魏國當家人物曹操,能戰善戰的猛將夏侯惇、足智多謀的謀士程昱,更不用提龐德和投降“消失”的于禁等。



吳國方面,直接策劃奪取荊州之戰的呂蒙,甘寧等。



蜀漢方面,三國演義重要角色劉關張,強悍善戰的老將黃忠、多謀善斷的謀士法正等。



這幾年這麼多人物死了,劇情當時會少了很多精彩,不像前期每一回都有好幾個人物的精彩表現。



當然,後面還有很多人物在,還是有些精彩的劇情的,特別是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等。等諸葛亮五丈原歸天之後,才是真正的沒有精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