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要謙恭多多擡舉人——識字就能懂道理之“讓”字

說話要謙恭多抬舉人

——識字就能懂道理之"讓"字

說話要謙恭多多抬舉人——識字就能懂道理之“讓”字

言+上。

意思就是說話時要放低身段,把別人放在上面,要謙虛、低調,就是禮讓。而不能時時爭強好勝,處處壓人一頭。

有副對聯說:水能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就因為柔和,能處下,從不和別人爭,所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別看說話時把人放在上面,這事似乎微不足道,可這實際上是對人的尊重,是一種很了不得的修養。這樣做,遇到同樣有修養的人呢,你會贏得他的尊重;遇到修養不夠的人呢,最起碼不會引起爭執,省得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歷史上關於讓的故事有很多,比如《後漢書》就記載有孔融讓梨的故事,說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們一起吃梨,孔融總是拿小的吃。有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回答說:我年齡小,吃得少,按道理應該拿小的。由於孔融很小就懂得禮讓,大人們都認為他是個奇才。

當然,也有不能讓的時候,比如原則性問題,比如國家的領土、主權,那是要寸土必爭,寸步不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