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传统川菜和创新川菜,谈繁体字与简体字:守住灵魂

这段时间,各处对繁体字和简体字

的讨论非常热烈,有的拥护文化性与艺术性兼优的繁体字,有的支持识读性和运用性更佳的简体字。尽管双方都义正辞严,但似乎都很难说服对方。

借传统川菜和创新川菜,谈繁体字与简体字:守住灵魂

川菜九色攒盒

同样的情况也经常发生在传统川菜和创新川菜之间(这里的川,特指川渝两地,后同)。长期以来,川菜的传统与创新都是业界关注的热点,到底是应坚守传统还是该主打创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对川菜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以及川菜的内涵、本质和精神,有一些比较肤浅的看法,这里说出来,跟大家分享交流,同时看看能不能为繁体字和简体字的讨论,增加一些视角。

川菜,传统和创新,共存与相对

麻辣豆腐是传统民间川菜,但当厨师薛祥顺在豆腐中加入煵酥的牛肉臊子后,它就变成了陈麻婆豆腐店的创新川菜。糊辣鸡丁本是丁宝桢爱吃的贵州菜,在家厨宋驼爷借助四川本地食材进行改造后,就成了丁府的创新川菜。

白片肉原本是满人祭祀后的精神寄托,但在本地厨师的调教下,也成了极富特色的创新川菜。

高档筵席川菜方面,像一品熊掌、红烧鹿筋、干烧鱼翅、烧牛头方、竹荪肝膏、网油灯笼鸡、太白鸭子、开水白菜、蚕丝杂烩、九色攒盒、虫草鸭子、芙蓉鸡片、软烧仔鲢等等,都是历代川菜厨师们在前人传统的基础上,吸收改良创制的名品

借传统川菜和创新川菜,谈繁体字与简体字:守住灵魂

川菜干烧鱼翅

今天,具有百年历史的麻婆豆腐、宫保鸡丁、蒜泥白肉、回锅肉、夫妻肺片和鱼香肉丝依然是民间川菜的经典。筵席川菜的那些名品,有的虽因各种原因从视野消失,但有的依然活跃在国宴舞台。随之而来的,是一拨又一拨的创新菜式,泡椒墨鱼仔、铁板牛柳、椒麻桂鱼、香辣蟹、开门红、翡翠鸭煲、鳝段粉丝、干锅肥肠鹅等,还有时下盛行的江湖菜和火锅

传统川菜和创新川菜,是一对共存的、相对的饮食概念,不是割裂的、绝对的。任何时候都有传统川菜,也都有创新川菜。不同时期,传统可能变成创新,创新也可能成为传统。

我们要厘清川菜的来路,既了解筵席川菜的清鲜雅致、民间川菜的丰滋卓味、江湖川菜的麻辣鲜香,但又不必过于纠结于川菜到底该不该麻辣,到底是不是只有麻辣。因为不管是高档筵席菜,还是民间江湖菜,不管是传统菜还是创新菜,任何一种都不能代表川菜的全部,但每一种又都是川菜的重要组成。

需要关注并重视的,是守住川菜的灵魂,把握川菜的去向。

借传统川菜和创新川菜,谈繁体字与简体字:守住灵魂

川菜鳝段粉丝

川菜的灵魂——“味”

川菜的灵魂就是一个“味”字,它蕴含了自然的厚爱和川人的温度,集食材原料、烹饪技艺和心口感悟于一味,是川人的生活味儿,是巴蜀的文化味儿,是天地赋予的人情味儿。主要体现在取味、调味、品味三方面。

一是,勤于取味。

天地山川、岷峨江沱,造就了水土丰韵的天府之国,孕育了包罗万象的动植物产,川人凭着勤劳和智慧,于天地间取物,于万物中取味,生产出各种食材和调料,为川味奠定了夯实基础。

二是,精于调味。

五千年历史,悠长厚重,勾勒出川人“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俗,也历练出川人化腐朽为神奇的天资禀赋和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于手中调味,精湛造就精致,于心中调味,平凡终成奇迹

三是,善于品味。

高堂鼓乐,斑采文章,赋予川人饱满的饮食情趣和生活理念,与时俱进的优雅时尚,凝聚出川菜独有的生活气息,善食善言,推动着川菜日益进取,善文善武,终能让川味飘香八方

一言蔽之,乐于玩味。

勤于取味、精于调味、善于品味,体现的是川人勤劳智慧的生活品行、乐观包容的生活情趣、豁达幽默的生活哲学,共同组成了川人独具魅力的生活艺术,在筷勺间,在杯盏中。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巴蜀饮食画卷,天人合一,心口同味,乐在其中,玩味生香

借传统川菜和创新川菜,谈繁体字与简体字:守住灵魂

川菜的灵魂:味

川菜和汉字,内涵各异,本质相同

川菜,跟所有中国菜一样,表面看上就是一份食物,但背后却包括了许多内涵。从古至今,原料获取从采摘到种植,从捕猎到养殖,从天然到培育,烹调方式从茹毛饮血,到水火生熟,再到五味调和,烹食器皿从鼎鼐鬲釜、簋簠豆盂到锅瓢盆煲、杯盘碗筷,这些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呈现出不同风貌,但其作为中国人的文化产物的本质没有变,川菜基于这个本质上 “味”的灵魂没有变。

汉字,也是如此。不管是繁体字还是简体字,本质都是中国人的文化产物,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对所处环境的认知与表达。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认知与表达也就不同。汉字是最终呈现,而它的背后还包括了造字方式、书写方式、书写工具和载体、应用形式等完整体系。

象形、形声、指事、会意、转注、假借,不同的造字方式,反映了中国人从自然认知到社会认知的变化;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不同的书写方式,反映了不同时代的表达意趣;树枝、骨刺、竹签、毛笔、钢笔、键盘等不同的书写工具,以及甲、骨、陶、金、石、简、帛、纸、屏幕等不同的文字载体,则共同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状况。

长期以来,汉字都是繁简共存,各有所用,其“形、音、义”会根据中国人的实际需要发生改变,譬如一个吃字,就从“口吃的吃”变成了“吃食的吃”。繁简之间有相互转换和密切关联,不是所有的繁体字都有对应的简体字,也不是所有的简体字都能畅通无阻。

我们需要传承和发扬的,不单单是汉字的“形、音、义”,而是汉字的灵魂。

借传统川菜和创新川菜,谈繁体字与简体字:守住灵魂

汉字的灵魂——“道”

汉字之所以能够绵延五千年而长盛不衰,其根本原因就是它承载了中国原生知识体系的“道”,哪怕历经磨难,甚至在最危急的时刻,汉字依然能凭借这个“道”,浴火重生,重塑辉煌。我认为汉字的“道”同样有三方面体现。

一是,天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汉字的创造过程,是中国人认识自然、顺应自然、效法自然的过程。最初的文字,尤其是象形字,几乎都可以在天地间找到原型,“人”字略显卑微,尤其是一系列“示”字旁汉字,让中国人希望与自然沟通的那份敬畏之心一览无余,因为中国人深知,唯有顺应自然,方能生生不息

二是,地道。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汉字的创造者们认为,地上的万物都是平等的。虽然站在人的角度,动物植物有利有弊,有凶有吉,但他们依然把十二种动物作为图腾,而像一系列“土”字旁汉字则将万物同源描绘得清清楚楚。唯有万物平等,方能厚德共生

三是,人道。

人之为人,唯仁可立。中国古今社会都倡导仁人,仁性、仁爱、仁义、仁政、仁信、仁慈…人是社会之基础,仁为人之本务。一系列“人”字旁汉字,总是寄托了很多期许。不管是古之儒道墨法,还是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强调人仁,唯有人人皆仁,方能薪火相传

这就是汉字的灵魂“道”——天道、地道、人道——它们时刻都在鼓舞并提醒着中国人,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与万物相处,与人人相处。

借传统川菜和创新川菜,谈繁体字与简体字:守住灵魂

川菜霸王蟹

结语

不管传统川菜还是创新川菜,都是川菜,不用太过纠结于“色香味”,我们需要坚守与传承的,是川菜“勤取、精调、善品”的川味精神和“乐于玩味”的生活哲学,守住“味”的灵魂。

无论是繁体汉字和简体汉字,都是汉字,不用太过拘泥于“形音义”,我们需要坚守与传承的,是汉字承载的“天道、地道、人道”的中国智慧,守住“道”的灵魂。

(全文完)

借传统川菜和创新川菜,谈繁体字与简体字:守住灵魂

川菜旱蒸湘莲

转载请注明今日头条:川味文化

本文由川味文化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吃在中国# #这就是爆款#

#我是生活家# #我要上头条#

#吃在成都#

【关注今日头条号“川味文化”】

看川菜老传统,听川味龙门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