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傳統川菜和創新川菜,談繁體字與簡體字:守住靈魂

這段時間,各處對繁體字和簡體字

的討論非常熱烈,有的擁護文化性與藝術性兼優的繁體字,有的支持識讀性和運用性更佳的簡體字。儘管雙方都義正辭嚴,但似乎都很難說服對方。

借傳統川菜和創新川菜,談繁體字與簡體字:守住靈魂

川菜九色攢盒

同樣的情況也經常發生在傳統川菜和創新川菜之間(這裡的川,特指川渝兩地,後同)。長期以來,川菜的傳統與創新都是業界關注的熱點,到底是應堅守傳統還是該主打創新,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我對川菜傳統與創新的關係,以及川菜的內涵、本質和精神,有一些比較膚淺的看法,這裡說出來,跟大家分享交流,同時看看能不能為繁體字和簡體字的討論,增加一些視角。

川菜,傳統和創新,共存與相對

麻辣豆腐是傳統民間川菜,但當廚師薛祥順在豆腐中加入煵酥的牛肉臊子後,它就變成了陳麻婆豆腐店的創新川菜。糊辣雞丁本是丁寶楨愛吃的貴州菜,在家廚宋駝爺藉助四川本地食材進行改造後,就成了丁府的創新川菜。

白片肉原本是滿人祭祀後的精神寄託,但在本地廚師的調教下,也成了極富特色的創新川菜。

高檔筵席川菜方面,像一品熊掌、紅燒鹿筋、乾燒魚翅、燒牛頭方、竹蓀肝膏、網油燈籠雞、太白鴨子、開水白菜、蠶絲雜燴、九色攢盒、蟲草鴨子、芙蓉雞片、軟燒仔鰱等等,都是歷代川菜廚師們在前人傳統的基礎上,吸收改良創制的名品

借傳統川菜和創新川菜,談繁體字與簡體字:守住靈魂

川菜乾燒魚翅

今天,具有百年曆史的麻婆豆腐、宮保雞丁、蒜泥白肉、回鍋肉、夫妻肺片和魚香肉絲依然是民間川菜的經典。筵席川菜的那些名品,有的雖因各種原因從視野消失,但有的依然活躍在國宴舞臺。隨之而來的,是一撥又一撥的創新菜式,泡椒墨魚仔、鐵板牛柳、椒麻桂魚、香辣蟹、開門紅、翡翠鴨煲、鱔段粉絲、乾鍋肥腸鵝等,還有時下盛行的江湖菜和火鍋

傳統川菜和創新川菜,是一對共存的、相對的飲食概念,不是割裂的、絕對的。任何時候都有傳統川菜,也都有創新川菜。不同時期,傳統可能變成創新,創新也可能成為傳統。

我們要釐清川菜的來路,既瞭解筵席川菜的清鮮雅緻、民間川菜的豐滋卓味、江湖川菜的麻辣鮮香,但又不必過於糾結於川菜到底該不該麻辣,到底是不是隻有麻辣。因為不管是高檔筵席菜,還是民間江湖菜,不管是傳統菜還是創新菜,任何一種都不能代表川菜的全部,但每一種又都是川菜的重要組成。

需要關注並重視的,是守住川菜的靈魂,把握川菜的去向。

借傳統川菜和創新川菜,談繁體字與簡體字:守住靈魂

川菜鱔段粉絲

川菜的靈魂——“味”

川菜的靈魂就是一個“味”字,它蘊含了自然的厚愛和川人的溫度,集食材原料、烹飪技藝和心口感悟於一味,是川人的生活味兒,是巴蜀的文化味兒,是天地賦予的人情味兒。主要體現在取味、調味、品味三方面。

一是,勤於取味。

天地山川、岷峨江沱,造就了水土丰韻的天府之國,孕育了包羅萬象的動植物產,川人憑著勤勞和智慧,於天地間取物,於萬物中取味,生產出各種食材和調料,為川味奠定了夯實基礎。

二是,精於調味。

五千年曆史,悠長厚重,勾勒出川人“尚滋味,好辛香”的飲食習俗,也歷練出川人化腐朽為神奇的天資稟賦和精益求精的創造精神,於手中調味,精湛造就精緻,於心中調味,平凡終成奇蹟

三是,善於品味。

高堂鼓樂,斑採文章,賦予川人飽滿的飲食情趣和生活理念,與時俱進的優雅時尚,凝聚出川菜獨有的生活氣息,善食善言,推動著川菜日益進取,善文善武,終能讓川味飄香八方

一言蔽之,樂於玩味。

勤於取味、精於調味、善於品味,體現的是川人勤勞智慧的生活品行、樂觀包容的生活情趣、豁達幽默的生活哲學,共同組成了川人獨具魅力的生活藝術,在筷勺間,在杯盞中。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巴蜀飲食畫卷,天人合一,心口同味,樂在其中,玩味生香

借傳統川菜和創新川菜,談繁體字與簡體字:守住靈魂

川菜的靈魂:味

川菜和漢字,內涵各異,本質相同

川菜,跟所有中國菜一樣,表面看上就是一份食物,但背後卻包括了許多內涵。從古至今,原料獲取從採摘到種植,從捕獵到養殖,從天然到培育,烹調方式從茹毛飲血,到水火生熟,再到五味調和,烹食器皿從鼎鼐鬲釜、簋簠豆盂到鍋瓢盆煲、杯盤碗筷,這些內涵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呈現出不同風貌,但其作為中國人的文化產物的本質沒有變,川菜基於這個本質上 “味”的靈魂沒有變。

漢字,也是如此。不管是繁體字還是簡體字,本質都是中國人的文化產物,是不同時期的中國人對所處環境的認知與表達。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不同,認知與表達也就不同。漢字是最終呈現,而它的背後還包括了造字方式、書寫方式、書寫工具和載體、應用形式等完整體系。

象形、形聲、指事、會意、轉註、假借,不同的造字方式,反映了中國人從自然認知到社會認知的變化;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篆書、隸書、行書、草書、楷書,不同的書寫方式,反映了不同時代的表達意趣;樹枝、骨刺、竹籤、毛筆、鋼筆、鍵盤等不同的書寫工具,以及甲、骨、陶、金、石、簡、帛、紙、屏幕等不同的文字載體,則共同反映了不同時代的社會生產狀況。

長期以來,漢字都是繁簡共存,各有所用,其“形、音、義”會根據中國人的實際需要發生改變,譬如一個吃字,就從“口吃的吃”變成了“吃食的吃”。繁簡之間有相互轉換和密切關聯,不是所有的繁體字都有對應的簡體字,也不是所有的簡體字都能暢通無阻。

我們需要傳承和發揚的,不單單是漢字的“形、音、義”,而是漢字的靈魂。

借傳統川菜和創新川菜,談繁體字與簡體字:守住靈魂

漢字的靈魂——“道”

漢字之所以能夠綿延五千年而長盛不衰,其根本原因就是它承載了中國原生知識體系的“道”,哪怕歷經磨難,甚至在最危急的時刻,漢字依然能憑藉這個“道”,浴火重生,重塑輝煌。我認為漢字的“道”同樣有三方面體現。

一是,天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漢字的創造過程,是中國人認識自然、順應自然、效法自然的過程。最初的文字,尤其是象形字,幾乎都可以在天地間找到原型,“人”字略顯卑微,尤其是一系列“示”字旁漢字,讓中國人希望與自然溝通的那份敬畏之心一覽無餘,因為中國人深知,唯有順應自然,方能生生不息

二是,地道。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漢字的創造者們認為,地上的萬物都是平等的。雖然站在人的角度,動物植物有利有弊,有兇有吉,但他們依然把十二種動物作為圖騰,而像一系列“土”字旁漢字則將萬物同源描繪得清清楚楚。唯有萬物平等,方能厚德共生

三是,人道。

人之為人,唯仁可立。中國古今社會都倡導仁人,仁性、仁愛、仁義、仁政、仁信、仁慈…人是社會之基礎,仁為人之本務。一系列“人”字旁漢字,總是寄託了很多期許。不管是古之儒道墨法,還是今天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強調人仁,唯有人人皆仁,方能薪火相傳

這就是漢字的靈魂“道”——天道、地道、人道——它們時刻都在鼓舞並提醒著中國人,應該如何與自然相處,與萬物相處,與人人相處。

借傳統川菜和創新川菜,談繁體字與簡體字:守住靈魂

川菜霸王蟹

結語

不管傳統川菜還是創新川菜,都是川菜,不用太過糾結於“色香味”,我們需要堅守與傳承的,是川菜“勤取、精調、善品”的川味精神和“樂於玩味”的生活哲學,守住“味”的靈魂。

無論是繁體漢字和簡體漢字,都是漢字,不用太過拘泥於“形音義”,我們需要堅守與傳承的,是漢字承載的“天道、地道、人道”的中國智慧,守住“道”的靈魂。

(全文完)

借傳統川菜和創新川菜,談繁體字與簡體字:守住靈魂

川菜旱蒸湘蓮

轉載請註明今日頭條:川味文化

本文由川味文化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吃在中國# #這就是爆款#

#我是生活家# #我要上頭條#

#吃在成都#

【關注今日頭條號“川味文化”】

看川菜老傳統,聽川味龍門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