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圣诞节”:聊一聊为何上层阶级痴迷于做寿?

古人的“圣诞节”:聊一聊为何上层阶级痴迷于做寿?

今天世人所过的圣诞节,是基督教核心人物耶稣的诞辰之日。颜之推所作的家训中曾提到“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亲表聚集,致宴享焉”。可见在魏晋时期,江南地区就流行起了为小孩过生日的习俗。古代为君主集权制,而且又标榜“君权神授”。所以皇帝的生日自然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节日,为皇帝庆生一事在唐玄宗时期就已经兴起。因为开元年间经济繁盛,而玄宗又是与民同乐之人,故设诞节。

一、 中国古人的“圣诞节”

所谓圣诞,就是圣人的诞生之人。那么古代的皇帝,在百姓心目中乃是天子是故为圣人也。在唐朝以前的历史记载中,只有《颜氏家训》中寥寥数笔提到了婴儿一周岁时举行抓周,并邀请亲朋好友聚会。除此之外,并无关于如何庆祝生辰的记载。也无历代皇家天子,如何贺寿之历史。

1. 追念生母不易

《新唐书》“太宗谓之无忌曰,生日可喜乐;以吾之情泛感思。乃将吾之生辰,设降诞日”。这应该是有历史记载中,最早的圣诞节。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将父亲幽禁于宫中而自己的母亲又早早去世。所以只能向既是股肱之臣又是亲戚的长孙一表痛苦,而后又将这天设定成节日以表优思。

而且还在自己生日之时,故地重游。并且亲自作两首诗《临庆山宫》和《重临庆山》。“白水巡前迹,丹陵幸旧宫。列筵欢故老,高宴聚新丰”。自比龙飞白水的光武帝和帝尧,抒发了故地重游的感慨之情。而后又想到了思念故土重建新丰城的刘邦父亲,表示了对故人的追思和对母亲的想念。

生辰之日,重游自己的出生之地。可见,太宗是一个怀旧之人和孝顺之人。他设立的“降诞日”非常具有纪念意义,向天下人展现了自己的孝心一片。虽然没有“法定节假日”,但却为后世做出了表率。自他之后的皇帝,都愈发注重自己的生辰。

古人的“圣诞节”:聊一聊为何上层阶级痴迷于做寿?

2. 普天同庆,花萼相辉

前段时间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为我们展现了大唐长安的景象,剧中的花萼相辉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楼为“天下第一名楼”,取自《诗经》“常棣之华,鄂不韡韡”。每逢有重大节日,玄宗便会在此召见文武百官,飨宴群臣。

《唐会典》“开元四年五日,左仆射乾曜、右仆射李林甫等上奏,请以是为千秋节,著之甲令,布于天下”。所以唐玄宗下旨,将自己的生日定为“千秋节”,以表寿命和国祚千秋万代。而后玄宗为了庆祝第一个千秋节,还亲自与杨贵妃于花萼相辉楼共舞。

从此之后,每逢“千秋节”便“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假三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皇帝生日作节假日,而且千秋节的盛况在许多典籍中也多有描绘。《明皇杂录》“梨园弟子于花萼相辉楼下,乘千百匹舞马,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少年而姿貌美秀者,乐以和之”

大臣们在此时便纷纷吟诗作赋,衔杯敬酒。《舞马词》便是张说在宴会上所作,而后大家各自献上精心准备的铜镜,是为“千秋镜”,恭祝皇帝千秋万代万寿无疆。玄宗亲自说“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

二、 宋袭唐制,继承发展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自此成立了宋朝。他结束了唐末藩镇割据以来四分五裂的局面,使得国家重新统一。而其本人也是非常尊崇唐朝文化,以示自己为中原正统。自然也将诞节承袭下来,两宋时期随着帝王的变更也会根据自己的特点不断的更改但节的名称。而且不仅为皇帝庆生,太后也曾有过自己的诞节。

1.太祖庆诞日

古人的“圣诞节”:聊一聊为何上层阶级痴迷于做寿?

《宋史》“群臣奏请太祖以阴历二月十六为“长春节”。”因为唐玄宗是千秋节,所以宋太祖是长春节,二者既不冲突而又相辅相成。此名意义为,希望赵匡胤永葆青春。设立节日以后,并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予以执行。

《太祖实录》“建隆五年长春节,太祖欲尽宴廷绅,有司以不素具奏,不许,令市脯,随其有以进”。在赵匡胤即位五年过生日之时,突发奇想,想要宴请文武百官。但是宫人们却觉得时间太过仓促,来不及准备许多的食材和餐具。太祖就命令他们随便去集市上看看,有什么吃的就买什么。

大臣们听闻圣谕自然是诚惶诚恐的来到宫殿等候,而当宴席开始时酒菜居然还没有采购回来。于是御膳房就用新鲜的果脯和肉干放在盘子里当成小菜,为皇帝和臣工们呈上去。太祖龙颜大悦“朕心甚慰,既以后继,昭示俭之训”。

自此有宋以来的第一个“

圣诞节”便拉开了序幕,值得一提的是这似乎成了一个传统。如果提前命人准备,势必会造成铺张浪费。而北宋的民间贸易已经非常发达,外出采买既方便省事,还能带动汴梁人均生产总值的增长,何乐而不为呢?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赵匡义“烛影斧声”继位以后,为了表示和自己兄长的区别他也开始了自己的“圣诞节”。因为出生于农历的七月十七故而,取名“寿宁节”。象征着朗朗乾坤在自己的治下一片光明,相比其长春节这个多了一丝政治韵味和国家色彩。《寿宁节祝圣寿》,这是王禹偁在太宗第一个寿宁节上所作,当时的盛况可见一斑。

古人的“圣诞节”:聊一聊为何上层阶级痴迷于做寿?

2.偏安一隅,不忘潇洒

宋高宗赵构是靖康之难后的第一任皇帝,他在任时国破家亡北方大面积领土惨遭异族入侵。而其人也极其奢靡,他的生日极其铺张浪费。退位之后,成了太上皇。将皇位让于赵匡胤一脉的子孙赵昚,是为宋孝宗。

能以孝为谥号的皇帝,生前必定是对自己的父母极为孝顺。《宋史》“孝宗四年,连年征战,饥荒连连;高宗诞辰议题,孝宗否决四项,故而高宗绝世以示之”。当时的南宋本来就内外交困,但身为太上皇的宋高宗却依然坚持大操大办被养子否决了几项之后就闹着要绝食。

于是大臣虞允文便自告奋勇的去劝高宗,“朕老不死,为人所厌”。话里话外,都是在讽刺赵昚不孝顺。虞允文便回答道“圣上仁孝,心不欲此般。责在罪臣。是故陛下万寿无疆,民脂民膏有局,损生民有限脂膏,益陛下无疆之寿。”

这是说宋孝宗仁孝,这并不是他的本意,所有的罪都在自己身上。高宗寿命无限但百姓的财产有限;那就用百姓的血汗来为高宗增添寿命。这句话说完,赵构非常高兴,还赐给了虞允文一杯御酿。

宋孝宗一生节俭,而他的儿子宋光宗亦是如此,这两位皇帝在任时都没有铺张浪费的宴请群臣,歌舞奏乐。直到宋宁宗时期,才心血来潮,大办寿宴。在岳珂的《天定录》中就有对此情景的描述“每举酒,玳合自东庑入廊,馔继至”。每上一个歌舞表演,才能喝一杯酒。宴席下来,一共喝了十五杯。

三、 为何上层阶级痴迷于做寿?

1.起到表率作用

古人的“圣诞节”:聊一聊为何上层阶级痴迷于做寿?

古代封建统治时期,受礼教的制约。各阶层分割严明,作为统治者或者统治阶级,必须要通过设立诞节来彰显自己的地位。就是说,手中有了特权就一定要去用它。这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九五之尊。

像唐太宗是单纯的为了怀念自己的母亲,追忆过去的生活。以此举来昭告天下,自己的孝心。同时想为天下人作出孝感天地的榜样。就像明成祖朱棣,思念母亲便在生日之时建造了“大报恩寺”。以示缅怀。

2.私人欲望的作祟

玄宗是因为当时正值开元盛世,而本尊又是好大喜功之人,所以才会大摆筵席,并设定节假日。宋朝的皇帝除仁宗外,大多不知节俭。在晚清时期,此风更盛。慈禧太后为了自己的寿宴,竟然花费北洋水师的军费。以至于甲午中日海战,号称亚洲第一海军的大清战败

3.权力的诱惑

人,一旦掌握了权力必须要想方设法的去实现他的最大价值。不然为何还要费尽心机,包揽大权。权力,可以成为实现愿望的阶梯。不要说皇帝,就是普通的百姓上了年岁也会根据自己的实力来置办生辰宴会。

况且,古代的帝王都是称为“天子”,宣扬君权神授。那么天神之子生日,必定需要置办一场隆重的盛会。如若不办,岂不是会遭天下人耻笑。再有皇帝也喜欢热闹,吹吹打打还有人恭维。这也是他们九五之尊,价值的体现,用现在话说“刷存在感”。

古人的“圣诞节”:聊一聊为何上层阶级痴迷于做寿?

自此之后,终宋一代,除了南宋最后亡于崖山和北狩的小皇帝外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圣诞节”,或表达政治诉求或表现个人色彩。就像宋徽宗,他崇尚道教因此便更名为“贞元节”。就像在南宋小朝廷的赵构,他的生日就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乾明节”。意为,在他的统治下乾坤之下一片明朗

4.权力不受约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集权制的封建社会帝王的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往往是自己随性而为。在朱元璋废除丞相之后,更是如此。所以随着权力的不断膨胀,由唐太宗单纯的设节纪念,变成了国家为私人举行的重大节日。

结语:

清朝是中国集权统治的巅峰,而诞节的奢靡程度和豪华程度也是更上一层楼。《清史稿》“康熙癸巳,圣祖六旬,开千叟宴于乾清宫 ,预宴者凡一千九百余人”

。为了庆祝自己的生日和总结自己的一生还有提倡孝道。玄烨皇帝召集了近两千余名老人,大摆筵席庆贺。而后乾隆皇帝也效仿之,召集了三千九百余名老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