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凤姐、王夫人、贾母为什么不识字呢?

茜莎窗下读红楼


在《红楼梦》中能够看到黛玉、宝钗和探春等一众的才女,就是她们这一群孩子都是念书识字的,可是在无形中却能够发现凤姐、王夫人和贾母她们三个人就是不识字的,她们都很认真的教导孩子们念书,可是为什么她们却不念书呢?

第一,在她们那一辈盛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想法,自然不必识字

不得不说的在古代的社会里一直都流行着一种观念“女子无才便是德”,也是女子要学会相夫教子,却不必念太多的书,甚至她不用懂得很多才是好的。这种想法放到现在而言是比较难懂的,可是在当时就被认为是女孩子必须恪守的道理。

好比李纨她的父亲已经是国子监祭酒也就相当于大学校长的职位了,可是他都觉得李纨不用念很多的诗书,只要读懂《女诫》,记住前朝的几个贤女就足够了。所以不得不说古代要求女子“三从四德”真的是很苛刻的一件事。

在贾府和王夫人她们那一代当时的思想观念更加的封闭,虽然她们都身处大家,可是也未必会让她们读书和识字,所以她们不识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可是到了黛玉她们这一辈,家中的思想开放了很多,也觉得女孩子该念书,知书达理也是正统。

第二,她们三个人都是贾府的管家,她们不精通却都是识字的

对于贾母她们三人不识字这件事,需要明确一个点,就是她们都应该是识字的,只是她对于文学的精通程度无法同黛玉、宝钗这些女孩子相比。

首先,贾母、王夫人和凤姐她们三个人都做过贾府的管家,出于管家的需要,她们需要认识一些常用字。她们三个就不得不接触各种账目,所以她们就必须知道一些文字,甚至在长久的管家的过程里她们即便不会写这些字,但看到一定是认识的。

其次,她们三个人都会不得不经常参加一些比较有趣和文雅的聚会,就好比贾母宴请刘刘姥姥的时候,就带着众人一起说酒令,这个时候大家的文化底蕴就表现出来,贾母自然是说的很好,王夫人是真的不太懂。

王熙凤平日里就是一个俗人,她可以把平常的俗话说的很有趣,但是在需要她露一手的时候,她也不会逊色,众人在芦雪庵吃烤肉和联诗,王熙凤就给大家起了一个开头——一“一夜北风紧”,这话虽然没有什么平仄,但是却也算是会作诗的起法。

第三,王家对女孩子的教育不包括识字,史家也是同样的做法

除却社会的普遍价值观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其实王家和史家自家的家训也是影响她们三个人能否读书很重要的原因。如果她们家里不让学,那么她们即使想要学也做不到,家里对她们念书的安排就决定了她们能否上学。

王家就很明显,在王夫人的那一代不让学,到了王熙凤这一辈还不然学,其实也有比较大的可能是王熙凤自己不想学,那些绕口和约束人的之乎者也,王熙凤想必也不想学。史家的情况也大致相同,看贾母平日里的各种审美和文化底蕴都能知道贾母是一个很爱学习的人,只是当时的史家不让学,那么贾母也就无法念书。可是到了史湘云这一辈就有了很大的改变,因为湘云的才华和宝钗、黛玉不相上下,如果不是从小就念书,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地步的。

所以这样看来,她们三个人不能念书完全就是被家里给耽误了,家里为了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就限制了她们念书的机会。



小说红楼


感谢春光正好师友提问,感谢悟空问答邀请问答。💐💐💐

《红楼梦》凤姐、王夫人、贾母不识字这个问题,我提出我的看法。

1.《红楼梦》这部著作的创作是以早清历史为背景。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是清太祖努儿哈赤从苦难中奋进,从马背上奋杀,从励精图治的几代人奋发才能入关坐得江山。那么这个马背上的民族,从一个游牧部落发展到直取中原,几代人由最初的不知汉文化,到后来的满汉文化的溶入贯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红楼梦》中描述了史,王,薛,贾几大家族的发家是祖辈曾立下了军功而被皇家封赏列候爵,封妻荫子也证实了,这几大家族必是随清祖皇太极入关的八旗子弟。清朝建立后,曾经的从龙之军都得到了实制性的奖励。也逐渐将原来关外的清朝庭入驻了关内。那么可想而知,这大批的八旗子弟最初都只能识满文和满语,随着入关的需要,才慢慢的接受和普及汉文字和汉语言。

3.由此可得知,贾母,王夫人,凤姐这三代荣府的实际掌家人都是正统的满蒙女子,她们从小学习的都是满蒙文字。不然若大家族,从人,财,物如何能够分类管理。且凤姐从小就如男孩一般培养,更加证实了满蒙塞北家庭没有汉族封建家庭那般约束女孩。养成了凤姐豪爽,泼辣,雷历风行,八面玲珑的真性真情。没有汉族一般女子的隐忍,委屈求全的性子。

4.著作中很多地方都是需要识文断字的,小到内府奴仆的人员名单分类,岗位调配,工钱领罚,物资采买。大到外交交接,礼品单据都是需要登记入库记帐,进岀有节。如不识字,如何管理,这是说不通的。那么只有一种可能。贾母,王夫人,凤姐她们三代管家人都是精通满蒙文字的。而著作中的不识字,是不识汉文字,但汉语言却都是通的。记得清祖皇太极最初为了更好的治理天下,对汉学是极力推崇的。

5.著作中几府的小姐,从琴,棋,书,画到女工的细致描写,其实是讲岀了,八旗对汉文化的接受到喜爱,到推崇的事实。从生活中,一茶一饮,一餐一食,一物一饰,点点滴滴的溶汇,由马背民族到精致细腻文化深入的转化。

6.综合上述,我得岀凤姐、王夫人、贾母她们不识的是汉字,而不是文化。





丁丁姐姐妈妈


你好,我是眉画张敞,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书中贾府的女眷大多数都识文断字,黛玉、宝钗、湘云等人更是文才斐然。

贾府的女眷中也有一些人是不识字的,这里面主要有王熙凤、王夫人和贾母。


一、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王熙凤、王夫人和贾母不识字

1.王熙凤本来是不识字的,后来通过账册识得一些

  • 王熙凤本来不识字

在《红楼梦》第四十二回中,薛宝钗曾说“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在《红楼梦》第五十五回中,王熙凤自己也曾羡慕探春因为识文断字,比自己更厉害一层。

王熙凤掌管宁国府,为了捞钱,她做的很多事是很机密的。但因为她不识字,无奈之下只好假手于人,但对别人又不太放心,存在诸多不便,吃了不少没文化的苦头。

比如在《红楼梦》第十四回中提到,凤姐为了保险起见,只好用一个未冠的小童彩明来帮她钉造簿册。

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宝玉走过凤姐院门前,被凤姐叫住,让他帮自己写几个字儿。

大红妆缎四十匹,蟒缎四十匹,上用纱各色一百匹,金项圈四个。

估计凤姐是对这些“妆缎”、“蟒缎”之类难写的字实在是难以胜任,无奈之下才让宝玉帮忙。这样简单的生活流水账,王熙凤都无法独立完成,可见王熙凤是不怎么认识字的。

  • 王熙凤通过自学认识了不少字

王熙凤不识字,但其聪明机敏,在长期管家的过程中,也逐渐认得了一些字,但是文化程度不高。

在《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中曾写道:

“凤姐因当家理事,每每看开帖并帐目,也颇识得几个字了。”

注意这里是“颇识得几个字”,“颇”是“很”、“非常”的意思,那么就是说凤姐认识的字还不太少,只是没有达到吟诗作对的程度罢了。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凤姐后来通过自学认识了一些字呢?

在《红楼梦》第十一回贾敬的生日宴上,尤氏曾叫凤姐点戏:

(凤姐)接过戏单,从头一看,点了一出《还魂》,一出《弹词》。

凤姐在这里可不是滥竽充数,她应该是能读懂戏单的,也可见她是认得一些字的。

在第二十二回宝钗过生日时,凤姐也点了戏,点的是《刘二当衣》,虽然这几个字比较简单,但也能说明凤姐还是认得一些字的。

在第七十四回中,抄捡大观园,结果从丫鬟司棋那里抄出了她表弟潘又安写给她的情书。这封情书比较浅白,所以凤姐儿就笑嬉嬉地把它念了一遍,这更是凤姐识字的一个直接证据。

  • 王熙凤应该不会写字

凤姐虽然识不少字,但是因为没有接受过教育,《红楼梦》中写字用的又是毛笔,所以凤姐应该是不会写字的。书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凤姐写字的情节,她连简单的书写都需要假手他人。

2.王夫人应该是不识字的

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侄女儿,那么同样出身王家的王夫人识字吗?

王夫人是信佛念经的,在第二十五回,王夫人曾经叫贾环抄写《金刚咒》:

可巧王夫人见贾环下了学,便命他来抄个《金刚咒》唪诵。

王夫人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如果自己识字,一定会自己抄写以示虔诚。正因为她不识字,又不舍得让自己的儿子宝玉劳累,所以万不得已才叫了自己十分厌恶的贾环来抄写。这可以看作王夫人不识字的一个证据。

在第四十回中,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众人行酒令,这个酒令是诗词歌赋、成语俗话都不限的,连刘姥姥都能胡拼乱凑。

但是到王夫人时,王夫人却叫鸳鸯代说了个,并且所有的人都没有提出异议。这里面可能有自重身份的成分,也有大家知道王夫人不识字不去强求的意思。所以,此处也可说明王夫人可能是不识字的。

3.贾母应该是不识字的

在第三十八回中,贾母来到藕香榭:

一面说,一面又看见柱上挂的黑漆嵌蚌的对子,命人念。湘云念道: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贾母看到对联,却需要别人念给她听,对联上的字很大,贾母不可能是眼花看不清楚,所以很有可能她是不认识字的。

在第五十回中,贾母让大家出些灯谜元宵节猜,结果大家出了好多字谜。

宝钗道:“这些虽好,不合老太太的意思,不如作些浅近的物儿,大家雅俗共赏才好。”众人都道:“也要作些浅近的俗物才是。”

大家本来编了好多字谜,宝钗说这样可能不合老太太的意思,应该是暗含了贾母不识字的意思。

如果只出字谜,贾母不懂其中意趣,会觉得无味,所以大家照顾贾母,出些浅显的猜俗物的灯谜。

贾母虽然很有品位,而且懂戏,会讲故事,但品味可能是受环境的影响而潜移默化形成的,而戏曲应该是贾母见多识广、听得多了记住了而已,善于说故事跟贾母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强也有关系,这些并不能表明贾母识字。


二、王熙凤、王夫人和贾母为什么不识字

王熙凤、王夫人和贾母要想读书的话,家庭经济条件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大观园中贾府的小姐们都是读书的,而且在书法、绘画、音乐、下棋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那为什么这三位却没有从小接受教育,从而不识字呢?

1.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

明代的陈继儒曾说过“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

“德重于才”是中国人传统的人才观,不仅说“男子有德便是才”,而且认为女子“才可妨德”,“女子无才便是德”。

中国封建社会要求女子做到“三从四德”,其中这“四德”就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四德”中没有提到“妇才”或者“妇学”之类的,可见古人对妇女文化水平和文学才华不仅不重视,甚至可以说是相当抵触和反对的。

王熙凤与王夫人出身的王家和贾母出身的史家应该是受到了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不愿意让女子学习文化,认为针黹女红才是女子的正事。

虽然后来贾母的观念有所改变,但对女子的教育依然不够重视,认为女孩子只要认得几个字,不做“睁眼瞎”就可以了。

2.受家庭环境的影响

王夫人和王熙凤出身的王家是武官出身,其先祖就是武官,依靠军功博取的功名。

到王夫人的哥哥王子腾这一辈,依然袭的是军职,王子腾先任“京营节度使”,后来又升为“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

正因为是武职,文化对他们来说就没有那么重要。他们本身就不重视文化,对家里的女子就不会重视文化教育,所以王夫人和王熙凤没有接受教育,不认识字也就不奇怪了。

而文官出身的家庭对女子的教育就要重视得多。

像李纨的父亲李守中,曾做过国子监祭酒,这个官职负责考试和教育的,所以李纨就读过几本书,在大观园中还能担当起指导姐妹几个读书的责任。

黛玉的父亲是科举出身,对女儿的教育更加重视,曾经请贾雨村任黛玉的私塾老师。

至于贾母,书中对贾母小时候受教育的情况没有介绍,贾母没有接受文化教育可能跟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观念有更大的关系。

贾母嫁到贾家以后,贾家那时也是武职,其祖上贾源是开国元勋,南征北战以战功得到封赏,而贾母就是贾源的儿媳妇。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对文化教育自然也不重视,所以嫁到贾家后贾母也没有能学习文化,导致贾母大字不识。

3.与个人的性格有关。

王熙凤自小是假充男儿教养的,能充男孩儿教养,可见凤姐儿小时的顽劣和活泼好动。

“王熙凤”这个名字是她的学名,可见她可能上了几天学,刚起了个学名,就受不了私塾的管教,不想再上学,家人对女子教育本来就不重视,就由着她的性子,不再让她上学了。

王熙凤好动不好静,不喜欢读书,只喜欢做事,根本坐不下来读书练字,所以王熙凤的性格决定了她就不是上学这块料,不识字也是在所难免了。只是后来管理贾府需要,凭着天资聪明,通过自学认识了一些字罢了。


三、不识字的王熙凤、王夫人和贾母为什么又让子女念书呢?

1.社会的发展让人们对女子的教育逐渐重视起来。

中国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据考证从明代开始就有所松动,明代家庭对女子的教育态度已经开始转变,一些条件好的文人家庭开始对女儿和儿媳进行启蒙教育,甚至要求妻妾婚后接受教育。

到了清代有更多的家庭让女子在家中、闺中接受私学,直至后来出现了女校。

《红楼梦》反映的正是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这个时期的社会生活画面,当时社会对女子受教育的观念已经大为改观,富裕家庭让女子接受教育的情况日益增多。

正如书中迎春、惜春姐妹是在家中延请塾师上学的,而黛玉、宝钗也都接受了较好的私塾教育。

2、贾家由武职变成文职,教育观念也发生了一些转变。

王熙凤小时候生活的王家是武职,甚至到王子腾时也是武职,所以王家与林如海家和贾家相比,在教育问题上肯定还是不够重视。

贾家虽然也是以武起家,祖上贾源曾马上征战,但是到了贾政这一辈,已经转为了文职。

像贾政的官职就是工部员外郎,主管的是土木和水利,虽然主管的不是教育与文化,但是已经与军队脱离了关系。

书中的世袭制度也让贾家意识到,贾家子弟已经不能再袭官爵,要想出头,就必须参加科举考取功名,所以对子女教育开始重视,家中女子也因此粘光,受到了较好的教育。

3.相夫教子的需要,不想让女孩做“睁眼瞎”。

在封建社会,历来主张“男主外,女主内”。主内就需要管理家庭事务,像王夫人没有文化 ,有心无力,就把管家的责任推给了自己的侄女王熙凤;而王熙凤识字不多,所以也感到很不方便,很多地方需要假手他人。这些让贾家意识到女子管理家务也需要文化。

同时,贾家也认识到女子有文化将来对教育子女很有帮助。李纨正因为有文化,就能担当起指导贾府小姐们功课的角色,而且可以辅导儿子贾兰的学习。

正因为贾府看到了学习知识对家庭的作用,所以才会让家中女子接受教育。但贾府对女子受教育的要求不高,用贾母的话来说就是“识得几个字,不做睁眼瞎罢了”!


总之,“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观念是王熙凤、王夫人、贾母不识字的重要原因,也跟她们的家庭不重视文化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到于王熙凤不怎么识字,应该还与其性格有关。

贾府到了宝玉这一代,已经对女子的教育比较重视了,贾府的女眷不仅识文断字,而且个别人才华出众,所以大观园中才能经常开展文化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