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渔翁》:品“渔翁”,体会中年人的不易

引言

在很多古诗词中有很多“渔翁”的意象,这样一个平凡的角色在这首诗中显得比较复杂。

我们一起欣赏柳宗元《渔翁》这首诗。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柳宗元《渔翁》:品“渔翁”,体会中年人的不易

食人间烟火的“渔翁”形象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诗人以清新、淡逸的笔触描绘一幅令人神往的夜幕初启,晨熙微露的景象。

“西岩”、“清湘”、“楚竹”都是一些自然之物,与渔翁的形象简直是浑然天成。试着想象渔翁此刻枕着石头,脚底下是江水清清,俯仰之间,就能用简易的竹筒汲来清清的水,随手又能捡起竹茎点燃,跳动的火驱散夜的暗,也有多了一些人间烟火气。此情此景,又像是一幅清雅、闲适的画面。

而且,文章没有很明显点明时间的变化,只是写渔翁的行动从“夜傍西岩”到“汲清湘燃楚竹”,这一举动却展现时间的变化,从夜幕时分到拂晓。

柳宗元《渔翁》:品“渔翁”,体会中年人的不易

不食人间烟火的“渔翁”形象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这句更是妙,塑造一个隐者或者说神仙一般的渔翁形象。而且整个画面充满神秘感与动态美。东方露出鱼肚白,江山烟雾消歇了一般,慢慢隐去,有种“拨云见日”之感。然而那夜宿西岩的渔翁却不见踪影。我们跟着诗人久久寻秘而不得,忽闻“欸乃”一声,似乎拨去江水迷蒙,一汪清亮亮的碧水,一座翠翠的山峰顿然显现在眼前。多美呀!“欸乃”一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尽显动态之美。此句引发我们无尽遥想,此人莫不是?

柳宗元《渔翁》:品“渔翁”,体会中年人的不易

学会放下的渔翁形象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渔翁悠哉悠哉划着小船慢慢驶入江心,此时,他回首遥看天边,只见江流涛涛,几朵白云飘飘,自由自在如孩子般互相嬉戏、追逐。这让我想起“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描绘一个将军,凯旋时候回头一看,那打猎地方千里无垠,暮云层层笼罩。这样的诗句的结局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

此时的渔翁似乎就是诗人,在历尽人生坎坷后,看待世事变迁那种宠辱不惊之感。似乎也有王维那句“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的洒脱。

柳宗元《渔翁》:品“渔翁”,体会中年人的不易

现实中的“渔翁”就是诗人

柳宗元写这首《渔翁》就是在参与“永贞革新”变法失败后被贬湖南永州这样蛮荒之地写的。柳宗元出身河东柳氏高门,可谓是长安宠儿。在唐朝这样一个既看重门第,看血统,看才能时代,年纪轻轻的柳宗元当然是官运亨通。

21岁中进士,26岁登博学宏词科。唐顺宗即位之后,32岁的柳宗元官拜礼部员外郎,是当时政治改革的核心人物。改革失败后,柳宗元、刘禹锡等改革派纷纷贬官,永不录用。

诗中的渔翁似乎就是诗人自己的真实写照,存在于人世之间,有人的七情六欲。柳宗元就被贬为永州司马。此地,远离中原,天气湿热,蛇虫遍地,再加无法施展自己才能的愤懑,使得内心很忧郁。不久年迈母亲病逝,对于柳宗元而言也是沉重打击。所以将自己寄托于山水之间。

然而人到中年,历经沧桑,学会放下,超脱于凡俗,内心“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超然与淡泊。

柳宗元《渔翁》:品“渔翁”,体会中年人的不易

其他诗中“渔翁”形象

渔翁的形象在很多古诗词中都有出现,譬如柳宗元的《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独钓寒江雪的渔翁,杨慎的《临江仙》中“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那个在江上打鱼,享受春风秋月的白发渔翁......渔翁在诗词中成为一个远离世事,独享清静的形象。

End

原创/柳子君

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家好,我是柳子君,很高兴与大家在这个平台认识。热情在哪,哪就会被点燃。

欢迎大家关注“柳子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