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專項刷題6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專項刷題6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6——30個選擇題

1.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單選題] *

A.侍郎,中國古代官名,西漢時為郎官之一,掌守宮廷門戶,充當車騎隨從皇帝。從隋唐開始,為六部的副長官,地位次於尚書。

B.博士,是古代負責教學的一種官名。秦漢已有,執掌議論政事及禮儀的官員,漢武帝后專掌經學傳授,晉以後一般都設在太學或國子監中。

C.監國,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政治制度,指皇帝外出時,由太子等重要人物留守宮廷代為處理國事,也指君主未能親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D.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三個月後父親起的,字是二十歲舉行冠禮後才起的,且名與字必須意義相近,如李白,字太白。(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

D項,“名與字必須意義相近”說法有誤,名與字不一定意義相近,也可能相關或相反。

2.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單選題] *

A.致仕,本義是將享受的祿位還給君主,後表示官員辭去官職或到規定年齡而離職。

B.祭酒,官名。古代主管國子監或太學的教育行政長官、相當於現在的大學校長

C.朝服,指在重大典禮時所穿戴的禮服,主要用於朝會,是君臣百官的議政之服。

D.京師,京城及其周圍千里以內的地區,京師所在地的行政長官稱作“京兆尹”。(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

D項,京師指的是國都;京城及其周圍千里以內的地區稱作“京畿”,京畿所在地的行政長官稱作“京兆尹”。

3.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單選題] *

A.定省,即晨昏定省,指晚間服侍就寢,早上省視問安,是舊時子女侍奉父母的日常禮節。

B.太廟,是中國古代皇帝的宗廟,後來皇后和普通大臣的神位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廟。(正確答案)

C.經,是指漢唐以來帝王為講論經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為元、明、清歷代所沿襲。

D.受禪,指新帝接受舊帝的讓位,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政權更迭、統治權轉移的一種方式。

答案解析:

B項,“後來皇后和普通大臣的神位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廟”錯誤,應該是“後來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廟”。

4.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單選題] *

A.主簿,古代官名。漢代僅在中央設置,其職責為主管文書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正確答案)

B.大夫,是西周以後先秦諸侯國中處於卿、士之間的重要官階,有封地,可世襲。

C.廟號,是皇帝去世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所起的名號。如高祖、太祖、太宗、成祖。

D.幕府,將帥出征臨時設置作為官署的營帳,後泛指軍政大吏的府署,也借指將帥

答案解析:

A項,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級主官屬下掌管文書的佐吏,沒有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的職責。

5.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單選題] *

A.大理寺,是宋代的司法機關,掌管刑事案件的審理,長官為大理寺卿。

B.巡撫,是我國明清時地方軍政大員之一,又稱撫臺,巡視各地軍政、民政。

C.遷客,指被貶謫在外的官吏。如范仲淹《岳陽樓記》中“遷客騷人,多會於此”。

D.封禪,歷代帝王都把封禪作為國家祭祀大典,封指祭地,禪指祭天。(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

D項,“封指祭地禪指祭天”說法錯誤,應該是“祭天為封,祭地為禪”。

6.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單選題] *

A.行營,古時將帥出征時辦公的營帳。皇帝出巡而臨時建立的駐蹕處所,叫御營。

B.刺史,秦朝始設,本指皇帝派往地方的監察官員,後逐漸發展為一州的軍事行政長官。(正確答案)

C.檄,原指較長的竹木簡,用於書寫重要文書,後指用書寫的文書,多用於徵召或聲討。

D.建康,即今天的南京,是東晉、劉宋、蕭齊、蕭梁、陳朝等王朝都城,別稱有石頭城、金陵等。

答案解析:

B項,“秦朝始設”說法錯誤,刺史是漢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職,另派人員出刺各地。

7.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單選題] *

A.東宮,我國古代宮殿指稱,因方位得名。因“東”時屬春,色屬青,故又稱春宮、青宮。後借指居住東宮的儲君

B.鼎甲,殿試一甲三名,分別為狀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稱鼎甲。狀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別稱鼎元。

C.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犧牲,行祭前需先飼養於牢,故稱“牢”,牛、羊、豬為“太牢”,只用牛、羊則稱“少牢”。(正確答案)

D.春秋二社,即春、秋兩季的社日。社日,是古代勞動人民祭祀土地神的節日,其標誌性習俗是祭祀和宴飲。

答案解析:

C項,“只用牛、羊則稱‘少牢”說法錯誤。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少牢只有羊、豬,沒有牛。

8.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單選題] *

A.踐,指即位,古代廟寢堂前兩階,主階在東,稱階,帝王登阼階主持祭祀。

B.轉對,是指唐宋時期,大臣們輪流到皇帝面前接受皇帝的詢問,並指陳時政得失

C.六部,中國隋唐至清末中央行政機構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的總稱。

D.祖,設宴送別。祖,臨行祭祀天神,引申為踐行和送別,類似說法還有“祖道”。(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

D項,“祖,臨行祭祀天神”說法錯誤,應為“臨行祭祀路神”。

9.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單選題] *

A.兩京,兩個首都。很多朝代都有兩個都城,唐代的兩京是長安和洛陽。

B.亭長,掌治安警衛,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多以服兵役已滿期之人充任。

C.嗣位,指繼承君位,和“嗣位”意義相近的詞語還有踐祚、登基、受禪等。

D.季,古代有伯、仲、季、叔之分,相當於現在的老大、老二、老三和老四。(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

D項,“伯、仲、季、叔”排列錯誤。古代稱兄弟排行次序最小的為“季”。我國古代兄弟排行順序應是伯、仲、叔、季,分別指代家中兒子的長幼順序。

10.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單選題] *

A.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員的任免、升降、調動等,長官為吏部尚書。(正確答案)

B.中書,中書省,是古代決策機構官署名,負責草擬政令和頒發皇帝詔令。

C.孝廉,是漢代地方官(太守)向中央舉薦任職的“孝順親長、廉潔正直”的人。

D.朔,指陰曆每月初一。“朝菌不知晦朔”一句中的“晦”,指陰曆每月的最後一天。

答案解析:

A項,吏部只掌管文官的任免、升降、調動等而武官事務歸兵部掌管。

11.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單選題] *

A.詔獄,奉皇帝命令拘捕、關押犯人的監獄。明代的錦衣衛擁有自己的監獄,稱詔獄。

B.奪俸,官吏因過失而被罰扣其俸祿。俸即俸祿,指官吏每年或每月所受的薪金。

C.兵部,古代官署名,掌管武官選用及兵籍、兵械、軍令等,其長官為兵部尚書。

D.封邑,指君主賜以諸侯、功臣領地或者食邑,並將封邑內的所有權力轉讓,以此作為獎賞。(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

D項,“所有權力轉讓”說法錯誤,封邑是古代君主對臣下的一種物質獎勵,即君主把自己國土中的一部分財政收入獎勵給諸侯、功臣。

12.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單選題] *

A.神宗是廟號,是皇帝在太廟中被供奉時所使用的名號,有別於用以褒貶善惡的諡號。

B.明經,是漢朝出現之選舉官員的科目。被推薦者須明習經學,故以“明經”為名。

C.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國的刑罰政令,複核各地送來的刑名案件。

D.吏、知州、宰相,均為古代行政官員職務的稱謂,“宰相”是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

D項,“吏、知州、宰相,均為古代行政官員職務的稱謂”說法錯誤,“吏”是各級官員身份的泛稱,不是行政官員職務的稱謂。

13.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單選題] *

A.襲爵,指封建時代子孫承襲先代的爵位。爵位在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

B.稱齋名,指用書齋號或室號來稱呼,例如“項脊軒”即是歸有光的齋名。

C.上疏,是在朝官員用來專門上奏皇帝的一種文書形式,該文書的特點是分條陳述。

D.視事,指官員到任之後,微服視察所轄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民俗等情況。(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

D項,“視事”指就職治事。多指官員到任之後,開始處理政事,也可理解為辦公。

14.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單選題] *

A.黜,指罷免官職,古代表示相同意義的的詞還有“罷”“免”“”廢”等。

B.學士,古代官職名,在唐代,翰林學士本為文學侍從之臣,因接近皇帝,往往參與機要。

C.戶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國土地、戶籍、賦稅、財政收支等事務,長官為戶部侍郎。(正確答案)

D.印綬,舊時稱印信和系印信的絲帶。古人印信上繫有絲帶,佩帶於身。也借指官爵。

答案解析:

C項,“長官為戶部侍郎”表述錯誤,戶部的長官是“戶部尚書”。

15.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單選題] *

A.蔭補,古代的一種選官制度,指下輩因上輩功業或地位而獲得的特殊待遇。

B.丁內艱,也稱為丁母憂,喪制名。指子女遭逢父母的喪事或承重孫遭逢祖母的喪事。

C.弱冠,古時男子18歲稱弱冠。此時行冠禮,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正確答案)

D.江左,古時在地理上以東為左,江左也叫江東,也可指東晉等朝統治的地區。

答案解析:

C項,“古時男子18歲稱弱冠”說法錯誤。古時男子20歲稱弱冠。因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

16.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單選題] *

A.諱,古時稱死去的皇帝或尊長的名字,“犯諱”為不避尊親或上級的名諱。

B.乘傳,指朝廷派出官員乘車發佈文書命令等,也有傳檄移書等說法。(正確答案)

C.郡縣,古代兩級行政單位,秦朝開始在全國實行郡縣制相當於今天的省與縣。

D.掾屬,古代佐治的官吏。漢代時人員由主官自選,隋統一以後改由吏部任免。

答案解析:

B項,“乘傳”意為乘坐驛車出使。傳檄指傳佈檄文;移書指發送公文、佈告。所以乘傳與傳檄、移書說法不一致。

17.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單選題] *

A.左遷,降低官職,即降官。“遷”本指變動官職,漢代貴右賤左,故將貶官稱為左遷。後世沿用之。

B.休致,因衰老不能勝任而自請去職的稱自請休致;因老不稱職而被命令退休的稱勒令休致。

C.徵辟,皇帝徵召稱“徵”,官府徵召稱“闢”。“徵辟制”是漢代開始推行的自下而上選拔官吏的制度(正確答案)

D.幕僚,將帥幕府中的參謀、記室之類的僚屬,後泛指文武官署中的佐助人員。

答案解析:

C項,“自下而上選拔官吏的制度”錯誤,徵辟制是漢武帝時開始推行的一種自上而下選拔官吏的制度。

18.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單選題] *

A.功曹,古代官職名,西漢始置,為郡守、縣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記錄業績。

B.參軍,古代官職名,漢末至唐設立,是諸王及將帥的軍事幕僚,也指戲曲中的角色名。

C.《起居注》,古代記錄帝王的言行錄,不外傳,僅作為修撰國史的材料之一。

D.襁褓,揹負嬰兒用的寬帶和包裹嬰兒的被子。古代泛指二至三歲的幼童。(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

D項,“古代泛指二至三歲的幼童”說法錯誤,襁褓在古代泛指一歲以下的幼童,現在以此借指未滿週歲的嬰兒。

19.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單選題] *

A.執贄,是中國古代交際禮儀,贄即禮品,是拜謁尊長及串親訪友時必攜帶的見面禮物。

B.釋褐,指脫去喪服,換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新進士及第授官亦稱為釋褐。(正確答案)

C.路,宋元時代行政區域名,宋代的路和明清的省相當元代的路和明清的府相當。

D.釋奠,既是一項禮儀制度,也是古代學校的典禮,以遵循先聖先師的教誨,興學以禮。

答案解析:

B項,“釋褐,指脫去喪服”說法錯誤,古文中“釋褐”有兩種意思:①脫去貧民衣服,喻始任官職;②進士及第授官。沒有“脫去喪服”之意。

20.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單選題] *

A.進士,是在科舉考試中通過殿試的人,明清將進士分為三甲,即狀元、榜眼、探花。(正確答案)

B.宗廟,指古代帝王、諸侯等祭祀祖宗的廟宇,也可作為朝廷和國家政權的代稱。

C.朕,譯為“我,我的”。秦以前不論尊卑,皆自稱朕;後自秦始皇起,用以皇帝自稱。

D.尚書,古代官名,執掌文書奏章。漢朝時,尚書在皇帝左右辦事,地位逐漸重要。

答案解析:

A項,“明清將進士分為三甲,即狀元、榜眼、探花”說法錯誤。明清殿試以成績高低分為“三甲”,一甲取三名,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二甲、三甲都取若干名。

21.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單選題] *

A.追贈,或作“追封”,即加封死者的官職或稱號,追贈的官職必須高於生前官職。

B.諸生,明清科舉對秀才的通稱,指經過考試錄取而進入府、州、縣各級學校學習的生員。

C.潛邸,又稱潛龍邸,為非太子身份繼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繼位後改為宗廟或祭祀場所。

D.尊號,指為皇帝加奉的由尊崇褒美之詞組成的特殊稱號。尊號通常只為皇帝一人所專有。(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

D項,“通常只為皇帝一人所專有”解說不當,封建時期皇帝、皇后、皇太后皆可有尊號。

22.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單選題] *

A.御史大夫,古代官職名,西漢時居副丞相之位以協助丞相處理朝政,偏重於執法或監察

B.對策,漢代考試取士,以政事、經義等設問並寫在簡策上,應試者因其所問而作答。

C.節度使,古代地方行政長官,唐初設置於邊境,後遍設於內地,宋初成為榮譽官銜。(正確答案)

D.改元,是古代新君即位後改用新的年號,同一皇帝在位而多次改用年號,亦稱“改元”

答案解析:

C項,“節度使,古代地方行政長官”解釋有誤。節度使,是唐代開始設立的地方軍政長官。因受職之時,朝廷賜以旌節,故稱之。

23.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單選題] *

A.徵,徵召,特指君召臣。遷,調動官職,一般是升官。拜,授予官職,“拜官”為舊時的常用語。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號。

B.五鼓,古代民間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作五鼓,又叫五更,亦指第五更,即丑時。(正確答案)

C.郎中,就是分掌各司事務的高級官員,其職位僅次於丞相、尚書、侍郎。其職責原為護衛、陪從,隨時建議,備顧問及差遣。

D.兵符,是古代傳達命令或調兵遣將所用的憑證。製成兩半,右半留存於國君,左半交給統帥,調兵時,須在符驗合後方能生效。

答案解析:

B項,“亦指第五更,即丑時”說法錯誤。五更相當於寅時,即拂曉時候。古代民間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

24.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單選題] *

A.太學生,指在太學讀書的生員,太學是古代的官辦最高學府,明清時的太學俗稱國子監。

B.太傅,古代官職,指教導、輔佐帝王或王子的人,始於西周,後朝各代都有設置,但位尊職虛。

C.商賈,古代對商人的稱呼,坐著出售貨物為商,行走販賣貨物為賈,亦泛指做買賣的人。(正確答案)

D.車駕,原為帝王車乘的總稱,後為帝王的代稱,指稱帝王的還有聖駕、乘輿、陛下等詞語。

答案解析:

C項,“坐著出售貨物為商,行走販賣貨物為賈”錯誤。商賈,釋為行商坐賈,行走販賣貨物為商,坐著出售貨物為賈。

25.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單選題] *

A.嫡嗣,指皇位繼承人。立嫡在中國封建宗法社會中特別重要,其基本原則是立嫡以長,不以賢。

B.陵寢,皇帝死後安葬的地方,通常規模宏大,其名號一般是根據大行皇帝生前的功過和世系而命名

C.賢良方正,賢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和孝廉一樣,同為漢代選拔人才的科目之一。

D.外家,泛指皇族的外戚,一般是指皇帝母親家族。歷史上,帝王年幼時,外戚往往干政擅權。(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

D項,“泛指皇族的外戚,一般是指皇帝母親家族”說法錯誤。外家,泛指母親和妻子的孃家;皇族的外戚,一般指皇帝外祖母、母親和妻子的家族

26.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單選題] *

A.禪讓,指統治者把首領之位讓給別人,“禪”意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薦,“讓”指讓出帝位。

B.削籍,朝廷對官員的處罰方式,官員登記在冊,因獲罪被從官名冊中除名,即為削籍。

C.會試,是古代科舉制度中考取貢士的中央考試。是集中全國舉人會同考試之意。

D.庚寅,干支之一。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共配成六十組,用來表示年、月、日的次序(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

D項,“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共配成六十組”說法錯誤,應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27.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單選題] *

A.列侯是秦漢時設置的二十種爵位中的一種,屬於“侯爵”,是異姓臣子的最高封爵。

B.父憂,為“丁父憂”的省寫,是父親生病的婉辭。父憂期間,父憂人不準為官。(正確答案)

C.輦,古代用人拉著走的車子,秦漢後多指天子或王室專用的車乘。如帝輦、鳳輦。

D.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後為死亡的通稱。古代帝王死曰崩,有爵位的大官死曰薨

答案解析:

B項,父憂是父親去世的婉辭,不是生病。

28.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單選題] *

A.刺史,中國古代的官職名,曾是州的最高行政長官。“刺”即“彈劾進諫”,表明刺史要對郡縣履行監察之職。(正確答案)

B.闢,是中央官署或地方政府的官員任用屬吏,再向朝廷推薦;徵,是皇帝徵聘社會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職。

C.肅宗,廟號,“宗”一般指繼業守成的皇帝。廟號是皇帝在太廟裡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大多數君主都有廟號。

D.孝廉,即“孝順親長、廉能正直”,是漢代察舉制最主要的考試科目,明清時變成對舉人的雅稱。

答案解析:

A項,“刺”是“探聽、偵察”的意思。

29.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單選題] *

A.闋,意為止息終了,“服闋”是指守孝期滿除去孝服。

B.畿,指京畿,國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轄地區。“畿輔”指京都附近的地方。

C.學政,古代學官名。清代國子監置學政,掌管執行學規、考校訓導等事務。(正確答案)

D.祠,又稱祠堂、祠廟,是舊時供奉、祭祀祖宗或有功德的先賢的建築。

答案解析:

C項,“清代國子監置學政,掌管執行學規、考校訓導等事務”錯誤。學政,為提督學政的簡稱,掌管教育行政及各省學校生員的考課升降等事務。

30.下列對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單選題] *

A.籩豆,古代祭祀及宴會時用來盛肉、果品或其他食品的兩種禮器。竹製為籩,木製為豆。

B.從兄,指父親的親兄弟的兒子中比自己年齡大的堂兄,也稱為堂哥,即從父兄。(正確答案)

C.耆艾,古以六十歲為耆,五十歲為艾,泛指老年人,相關詞語還有耄耋、期頤等。

D.邑,從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關。我國封建時代指縣,意為諸侯分給大夫的封地。

答案解析:

B項,“從兄”比選項中所述的範圍更大,意為“同祖伯叔之子年長於己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