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到底会不会上瘾?

“茶瘾”这个词我不认同!

水、氧气、睡眠、食物、阳光 这五要素,是地球上的所有动物们的生存必须基本要素,或者说是最底层的物质条件。但对于脑袋会思考、嘴巴能说话、心灵能感知感悟的人类而言,唯独只有这样的人生怎么能够呢?

所以几乎人类的共识是,小孩必须要从小接受系统性、次第性以及个性发展式的教育。而对于远古时期的人类,教育是必须品吗?显然不是。但随着人类的发展,教育正逐步的成为了人类的生存必须基本要素。

远古时期的人类从生食期,到发现了火以后的熟食期,到学会使用容器后的各种烹煮方式,到而今固化为我们的每日三餐。古时候人类过午不食,每日三餐显然不是必须。但随着社会的进展,每日三餐成为了人类的共识。

藏区的藏族人民日日必须引用的酥油茶,新疆牧民的奶茶,四川人的每日必食的麻椒,西方人早餐必饮的咖啡,和教育、一日三餐一样,背后有着相同的演进逻辑。

某统一特性的地域、某统一特性的饮食习惯、某一体质和餐饮结构的环境下,共通性所有的一些行为习惯的形成,因达成一种共识后,成为一种日常必需并固化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又有些人说了,茶,和咖啡、香烟、槟榔一类的品类,有一个致命的统一性,就是他们都会令人生理上及心理上上“瘾”。任何有“瘾”的东西都应该拒绝。

每天早上空腹八杯水,排毒,清理血管,不过是一句谎言。事实上,能解烟毒的恰恰是茶,而不是水。除了把烟摄入体内的烟民,有多少个地区的人被雾霾、被肮脏的大气环境,被食物中的药残等等,长期慢性的伤害着。

喝茶到底会不会上瘾?


同样被挂上“瘾”名的香烟和咖啡,在新加坡几乎人人早上有喝咖啡的习惯,香烟却是被法律严格的勒令禁止。而以李嘉诚先生为首的潮汕籍商人几乎日日在茶桌上饮茶,一边饮茶一边谈生意。显然他们把“茶或咖啡”当成了如教育、一日三餐一样的日常必需品,而非是“瘾”品。

又有些新茶友,很恐惧、很担心的问了,看有些老茶友喝茶喝习惯了,一天不喝 不舒服、难受、好像缺了点什么。这不就和你睡前读书读习惯了,突然有一天不读了,每一天都吃三顿饭吃习惯了,突然有一天晚餐不吃了,会觉得不习惯,是一样的道理吗?

有些人不爽,靠暴饮暴食、发泄或寻找慰藉。有些人不快乐,靠看鬼故事情、爱故事等,寻找短暂的刺激带来的快乐。有些人把茶,当成慰藉、当成玩,当成瘾,当成伴儿。

食物、教育、饮茶本身没有色彩,它是中立的,关键在于我们人,如何去对待它、使用它和把握它,喝茶的人自己本身有一个正确的喝茶观最为重要。在物质感层面,做到正确品饮,身体健康。在精神感层面,从喝茶、到饮茶、到品茶、到学茶、到茶和天下的层层境界,自然而然的去演进,而不是停留在某一个封闭狭隘的角度和层次。

大多数人喝茶一路过来的人,都会有这个几个砍儿,在品茶到学茶的中间地带,很容易钻进“迷茶,瘾茶,玩茶”的牛角尖里。茶友们之间别懒于或惧于交流,不同的价值观主张、不同对茶的理解的,拿出来,多一些激烈的碰撞,对在精神感层面去理解茶上都是好的措施和有效的方式。

最后诚挚的邀请志趣相投的茶友,来找我们,和我们的交流。

后记:

此篇中出现两个词“茶瘾”和“瘾茶”。为了不令茶友们混淆,在这里做一下诠释。

茶瘾,是市场中大多数的人,对日日饮茶、身体已经离不得茶的一种习惯行为的认知和形容。可类比烟瘾、酒瘾等词语。

瘾茶,首次由我提出,“瘾”在这里是动词,是精神层面对茶的依赖,甚至把茶生活当成一种慰藉、一种精神的依靠和托付。

是和茶的一种不健康的精神关系。在某些人群、或者一定比例的茶友饮茶史中会经历的一个精神阶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