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节10年没了新意?粉丝怀念第一年初遇的惊艳

架着高高的三脚架,单反显示屏上是霓虹闪烁的广州塔的缩影,镜头后的摄影发烧友“镜观天下”告诉CBD君,这已是他参加灯光节的第十年。而今年,广州国际灯光节正好十岁。

回想起第一届灯光节,“镜观天下”赞叹不已:“非常惊艳。因为这是广州市取消烟花汇演后举办的第一次广州塔灯光秀。”过去九年,灯光节已累计吸引国内外游客超过6300万人次观展,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 “白月光”。

但也有不少人认为,灯光节问题多多。因此,恰逢广州国际灯光节开幕,CBD君走访了灯光节现场,街头随机采访了几位路人,聊聊他们心目中的灯光节。

灯光节10年没了新意?粉丝怀念第一年初遇的惊艳

11月18日,2020年第十届广州国际灯光节正式亮灯。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小蛮腰”上贴了“狗皮膏药”

“镜观天下”告诉CBD君,参加灯光节几乎是自己每年都不会落下的项目,而自己的焦点始终对着广州塔。“主要是我个人对于拍摄其他灯光装置不太感兴趣。而且每次来灯光节,我都是带着对广州塔灯光秀能否出新出彩的期盼来的。”

但“镜观天下”坦言几乎都是失望而归,因为除了头几年,他就看不到作为灯光节的主角——广州塔灯光秀的新意了。“其实企业自己搞的电脑效果图是很漂亮的,但他们做不出来,而且我们最讨厌的就是在广州市民引以为傲的地标建筑广州塔上植入广告。这在全世界大多数著名地标建筑里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灯光节10年没了新意?粉丝怀念第一年初遇的惊艳

灯光节开幕当晚,广州塔上放映着广告。

塔身放广告确实被诟病已久,承办企业多次表示这是由于“收支不平衡”问题导致。但在观众的眼中,广告就像是 “小蛮腰”上的“狗皮膏药”。“这就像把自家的闺女插个草标推向市场。” “镜观天下”说。

不过,“镜观天下”对其背后原因还是表示理解,但也希望承办方最终能够取消塔身灯饰上的广告,还市民一个清纯亮丽的“小蛮腰”,也给每年的灯光节添光增彩。

而在小芸眼中,植入广告也是可以被理解的,因为每年灯光节的举办确实很“烧钱”。同时,灯光节其实也是有新意的,如2019年,灯光节的灯光就已经从实体变成了投射。而且她也认为灯光节要搞出新意会越来越难。“灯光是有条件限制的,大多只能在主题和内容方面变化,但去年灯光节没有用实体灯光了,说明举办方还是在求变的。”

“人从众”是常态,“交通难”成吐槽点

小芸一家可以称得上是灯光节的忠实粉丝。自2018年带着儿子第一次参加灯光节后,灯光节就成为了他们念念不忘的节日。“那时我小孩不到三岁。第一年带他参加之后,他每天都问我‘妈妈,什么时候带我去看?’所以第二年我们在灯光节开始时就去了,而且去了不止一次。”

小芸的家不在天河,但平常饭后散步时,总能远远望见广州塔。灯光节之时,也能看见微信上的“卖力”宣传。不过,对于小芸来说,现场观看灯光节的体验式感觉是完全不同的,“置身其中,广州塔的灯光和音响都让人感觉很酷很美很炫。”

但是,对于灯光节的人流拥挤和交通堵塞问题,小芸也不得不承认,灯光节期间,广州塔附近“人是真的多”,“我们每次都是4、5点从家里走过去的,参加完灯光节才去吃饭,因为到地下商场的入口被封了。”

小芸还回忆,在刚开始参加灯光节时,他们只能顺着人流走,否则,“小孩子可能就丢了”。而交通问题对于在广州塔附近的上班族来说更是“恐怖”。如在广州塔附近的上班族木木对灯光节就持反对态度。“第一年灯光节时,基本上我需要徒步走出珠江新城,几乎所有人都只能走路,因为坐地铁时是很恐怖的,你完全没办法进去。所以现在我都换了回家的路线。”

灯光节10年没了新意?粉丝怀念第一年初遇的惊艳

广州国际灯光节开幕。南都记者 马强 摄

但在小芸看来,灯光节期间的交通管理是在逐步完善的。从第一年乱七八糟的“人挤人”场景,到去年开始需要预约进场及限制人流,现在他们参加灯光节已经可以悠闲地慢走了。

市民呼吁灯光节更“人性化”

据了解,今年,为缓和拥挤矛盾,灯光节的举办分为花城广场和海心沙两个区域。其中花城广场区域免预约对公众开放;海心沙区域全面围闭,公众需提前进行免费预约。小芸表示,虽然感受到进步,但也希望灯光节期间的管理更加人性化,如设置中途线,开放部分线路让游客可以到地下商业街……不过,“在人流引导管理以及路线设置上,可能还要再想一想。”

而木木则希望,如果必须举办灯光节,举办方可以尝试将灯光节放在周末,延长开放时间。因为珠江新城本来就是交通堵塞的重灾区,放在周末举办,可以减少对上班族的影响。

同时,木木还提议,灯光节不一定局限在广州塔和花城广场,也可以尝试放在广州市内的众多景点和公园举办,“就像在文化公园也会有花灯会,局限在一个区域内不会扰民。或者可以放在江边,因为这样地方开阔,可能不会太影响到珠江新城的交通。又或者是限制游客的参与时间,比如固定一小时,表演开始前放游客进场,表演结束了放一批人走可能会快一点。”

采写:实习生 梁思华 刘雅菲 南都记者 冯芸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