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沈从文墓地:86级台阶象征曲折一生,墓碑16个字引人深思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曾诞生了一大批现代作家。鲁迅、朱自清、钱钟书、巴金、老舍,以及郑振铎、沈从文等,都是名誉海内外的大家。

今天要与大家共同探讨的便是沈从文,作为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他的一生可谓充满了传奇色彩。

如果说大文豪鲁迅是弃医从文,那么沈从文则是弃武从文。出生于1902年的沈从文,在14岁时便投身行伍,并浪迹于湘川黔交界地区。

这也为他后来在众多作品中,曾不止一次提及有关湘西的风土人情有很大关系。

实拍沈从文墓地:86级台阶象征曲折一生,墓碑16个字引人深思

一、湘西之子沈从文

1924年,22岁的沈从文开始进行文学创作,《长河》、《边城》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边城》便是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这部作品以边城为主线,穿插了多幅描写湘西人文、景色、风俗图,人们在透过作品了解湘西的同时,也可以触及到沈从文对湘西的情感。

沈从文的文学创作虽然有生活经历与顿悟,但是更多的是与湘西的父老乡亲,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风俗习惯息息相关。

他笔下的湘西除了故土难离的情感,还有对儿女情长的眷恋与不舍。

实拍沈从文墓地:86级台阶象征曲折一生,墓碑16个字引人深思

“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

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才能孕育出如此曼妙的语言和情感呢?他心目中的湘西就是青山绿水,亦或是那个陪他走过桥的心上人。

可以说从1924年开始步入文坛以来,一直到1988年沈从文离开这个世界,他的文学作品逐渐从青涩走向成熟,并且创作出了一大批,足以流传后世的“沈氏作品”。

除了在文学领域有极高的建树之外,沈从文在历史文物研方面,也结出了累累硕果。

实拍沈从文墓地:86级台阶象征曲折一生,墓碑16个字引人深思

《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等,都是他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时,留下的研究成果。

可以说沈从文前半生的经历,为其后续的作品,奠定了重要的文学基调。

贾平凹曾评价沈从文:“绮丽的自然山水赋予了他的特殊气质……民族交混……历史中积淀的沉忧隐痛,使他性格柔软又倔犟,敏感又宽厚……出身地方豪门大户……看惯了湘兵的雄武以及各种迫害和杀戮的黑暗。在写作初期受尽艰辛,培养了“安忍静虑”的定力”。

“沈从文不是个使强用狠的人,不是个刻薄刁钻的人,他善良、温和、感受灵敏、内心丰富、不善交际、隐忍静虑,这就保证了他作品的阴柔性、温暖性、神性和唯美性。”。

这是贾平凹用自己对沈从文的了解,勾勒出了一幅沈从文的自画像。

实拍沈从文墓地:86级台阶象征曲折一生,墓碑16个字引人深思

二、谒沈从文墓

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这个历经晚清、民国步入新中国的著名作家,虽然人生颇有九转十八弯的意味,但是却活成了令人羡慕的样子。

他想写作便成为了闻名遐迩的大作家,他爱张兆和便用心苦追求終成眷侣。

但是岁月留不住不该离开的人,沈从文这位中国著名作家,带着他习惯性的微笑,离开了他深爱着的人间。

沈从文去世后,安葬于杜田村桥头山坡高处,八十六级石阶曲折通向他的墓地,象征沈从文八十六年曲折的人生之路。

实拍沈从文墓地:86级台阶象征曲折一生,墓碑16个字引人深思

他生长眠在沱江边的听涛山中,或许当当沱江秋水拍山流过时,沈先生隐约可以听见惊涛之音吧。

他的墓碑时一块立在山林深处的五彩石,周围铺满了江边的鹅卵石,几株幼松和万年青为他作伴。

墓碑上还刻着十六个字,让人读罢之后皆会陷入深思。这十六个字是沈从文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思我思索,可认识‘人’。”

这种意境,与齐白石的“似我者死”如出一辙,人们矗立在他的墓地前,仿佛可以听见他用湘西口音,喃喃自语地反复低吟着墓碑上的字。

实拍沈从文墓地:86级台阶象征曲折一生,墓碑16个字引人深思

墓碑的背面,是沈从文姨妹张允和女士写的一幅挽辞:“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这十六个字足以鉴证沈从文的一生,虽然他出生于大户人家,但却在少年时便遭遇了生活的苦难,已经逝去32年的沈先生,或许也会含笑于九泉吧!

结 语

沈从文是一位有大才的文学巨匠,他的作品总是以小见大,类似于娓娓道来一般叙述着,有关童年的趣闻与成长的困难。

虽然他早已经化作了一头黄土,与他热爱的祖国母亲融为一体,但是他的灵魂却附着在了每一部小说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