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的普通將領,如何以少勝多,打敗名將哥舒翰,取得潼關大捷

安祿山的普通將領,如何以少勝多,打敗名將哥舒翰,取得潼關大捷

安祿山發動了安史之亂,迅速攻下了洛陽。在長安前面就剩下一個重要的潼關可守了。唐玄宗派出了回長安養病的名將哥舒翰率二十多萬軍隊去鎮守。安祿山派他的兒子安慶緒攻潼關失敗,只留下手下將領崔乾祐在陝繼續伺機攻取潼關。

潼關關係到叛軍和唐朝軍隊的命運。如果打下了潼關,長安唾手可得;而如果打不下,時間越久對叛軍越不利。崔乾祐吸取了安慶緒打潼關的教訓,他隱藏實力,讓官軍的探子發現他的軍隊不滿四千,而且都是老弱之兵,想誘使官軍來攻。久經陣哥舒翰識破了其誘兵之計,不出兵。但是楊國忠擔心哥舒翰謀算他,向唐玄宗說崔乾祐兵弱人少,哥舒翰按兵不動只會坐失良機。唐玄宗聽信了楊國中的話,命令哥舒翰出兵。

安祿山的普通將領,如何以少勝多,打敗名將哥舒翰,取得潼關大捷

戰爭史上奇怪的一幕發生了,哥舒翰好象走向死亡一樣,大哭一場,然後率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出潼關。而崔乾祐早就等這一天了,早就選好了伏擊官軍的戰場。在靈寶西邊,北面是河,南面是山,中間有七十里的隘道,這就是崔乾祐為唐朝軍隊準備的伏擊圈葬身之地。崔乾祐的軍隊佔據險要地來等待唐軍。崔乾祐的派出軍隊不超過一萬人,鬆鬆垮垮地列隊等待唐軍交鋒,誘使官兵進入伏擊圈。

哥舒翰一見這種情形,膽氣壯了,下令部隊過河。騎兵將領王思禮率五萬精兵打頭陣,步兵將領龐忠率十萬跟進。而哥舒翰和行軍司馬田良丘率三萬士兵在河這邊擂鼓助威。崔乾祐的士兵一見官軍逼近,馬上扔掉旗和槍就逃進山隘中。唐軍士兵一見哈哈大笑,緊跟著追進了隘道,進入了叛軍的伏擊圈。叛軍立即從山上把木頭和石頭扔了下來,官軍立刻死傷一片。隘道狹窄,官軍們亂成一團,官軍用氈車駕馬來衝擊叛軍,想衝出隘道。

安祿山的普通將領,如何以少勝多,打敗名將哥舒翰,取得潼關大捷

崔乾祐用數十輛草車堆塞隘道,然後縱火燃燒,立刻濃煙滾滾,官軍們被煙薰得睜不開眼睛,互相殘殺。而崔乾祐把精騎繞到官軍背後攻擊,官軍首尾大亂,於是大敗。或逃入山中,或被擠下河中淹死。後軍見前軍潰敗,也跟著潰敗,連未過河的三萬官軍也潰敗逃散,人馬相踏,屍體填滿了潼關外的三條本來是用來防禦的深溝。剩下未死的官兵踏著前面的屍體過溝,最後只剩下八千人入關。而哥舒翰逃進潼關,被手下的一個將領綁送去投降安祿山了。

名將哥舒翰率領的二十萬官軍被崔乾祐一萬左右的叛軍徹底擊敗,這就是著名的潼關之戰,創下了軍事史上的一個經典戰例。

潼關易守難攻,且守軍有二十萬之眾,雖然以新兵居多,但是有名將哥舒翰把守。而叛軍雖然是訓練有素的老兵居多,但是隻有幾千到一萬多一點的兵力。官兵防守,又有潼關這個堅固的防禦工事,可以說是躺著守都能贏。但是,潼關之戰官軍為什麼輸得這麼慘。究其原因,並不是叛軍多麼強大,而是唐朝官軍自己打敗了自己。唐朝從皇帝到宰相,從統帥到大將層層不斷地犯錯,把勝利送給了叛軍。

安祿山的普通將領,如何以少勝多,打敗名將哥舒翰,取得潼關大捷

崔乾祐並非名將,在安祿山的陣營中也算不上是核心人物。只是安祿山兒子安慶緒手下的一員大將,他攻打潼關實在也沒有什麼奇謀妙計。他吸取了安慶緒打了半年沒有打下的教訓。先用少量老弱士兵作誘餌,示弱於敵,然後來個引蛇出洞,把官兵從潼關調出來,引入他事先設好的埋伏圈,然後木石,煙火攻擊,最後利用叛軍精銳的騎兵迂迴背後攻擊官兵,結果官兵大亂潰敗。

這可以說是陽謀,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能識破,根本就騙不了哥舒翰。只是唐玄宗年老昏庸,讓官兵易守為攻,把官兵往圈套裡趕而已。成就了崔乾祐。崔乾祐之前沒有特別的戰功,之後跟郭子儀的作戰中連吃敗仗。他還剛愎好殺,士卒多不願為其效力。最後同安慶緒一起被史思明殺掉了,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的軍事才能並不被史思明看重。

安祿山的普通將領,如何以少勝多,打敗名將哥舒翰,取得潼關大捷

潼關之戰慘敗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唐玄宗這些從上到下一大堆官僚昏庸無能造成的。奸相楊國忠與哥舒翰不和,怕哥舒翰掌兵權太久對他不利,進饞言讓唐玄宗逼哥舒翰進攻陝西的崔乾祐。年老昏庸唐玄宗錯在用人失誤,先是錯殺封常清和高仙芝兩大名將,被迫起用年老中風的哥舒翰。誤信叛軍發出的情報,急於求成,錯誤命令哥舒翰進攻,,把防禦戰變為進攻戰,把一副好牌打爛。

而官軍的統帥哥舒翰也要對潼關之敗負有極大的責任。他帶病被逼掛帥,到了軍中又不能理事,把軍政之事交給行軍司馬田良丘負責。而田良丘又不敢負責,他派王思禮負責騎兵,李承光負責步兵,而王思禮和李承光互爭不讓,軍令難於統一,已經埋下了潼關大敗的伏筆。而哥舒翰用法太嚴還又不體恤士兵,士卒懈怠而無鬥志(在這一點上跟崔乾祐相似,雙方統帥打了一個平手)。

安祿山的普通將領,如何以少勝多,打敗名將哥舒翰,取得潼關大捷

哥舒翰奉命離開了固若金湯的潼關防禦工事,與叛軍調換的角色,由官軍進攻,叛軍防守。但是官軍的人數是叛軍的二十倍,而王思禮的精兵就有五萬,已經遠超過叛軍的好多倍了。如果指揮調動的好,打贏也不奇怪,起碼可以全身而退回防潼關。而此時的哥舒翰卻不象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將了,倒象個初上戰場的小白,不知所措,把官軍趕進了窄窄的隘道,趕進了叛軍的伏擊圈。而王思禮在這場敗戰中都逃出了伏擊圈,死傷的大都是普通士兵。可見朝庭官兵關係極差,並無多少戰鬥力。一敗軍官就逃,隊伍也就一觸即潰。

哥舒翰這個官軍統帥,最後被手下將領綁送安祿山,然後投降了叛軍,最後死於安慶緒之手,晚節不保。

潼關之戰主要是唐軍自己打敗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