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詩,終於說清了“詩聖”杜甫史詩般坎坷的一生

1、《望嶽》

杜甫的一生是苦難的,因為他身上揹著整個國家,整個民族,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杜甫的一生是悲涼的,因為他行走在祖國破碎的山河間,餓殍遍野,白骨森森,讓他多少次從噩夢中驚醒;杜甫是一生又是幸運的,因為他讀懂了整個社會,讀懂了整個人生,他的詩篇至今仍閃耀在華夏的歷史長空上。

10首詩,終於說清了“詩聖”杜甫史詩般坎坷的一生

杜甫做不到像李白那樣,在酒精中尋找暫時的安慰和放鬆,他也沒有像陶淵明那樣,歸隱山林,不問世事。杜甫就像一個執拗的小孩,不知道該如何讓自己解脫,於是成了鑽進死衚衕的盲人,病體拖沓,眉頭緊鎖,一路跌跌撞撞。杜甫把寫詩當成情感宣洩的唯一渠道,他一輩子都在屬於自己的那張紙上辛勤耕耘著,於是他耕耘出了一部比史書還要真實的“詩史”,自己也成了比聖人還要賢達的“詩聖”。

唐玄宗登基那年,杜甫降生。可以說,杜甫是伴著開元盛世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生逢盛世,杜甫可以算得上是幸運的。而且杜甫出生於書香世家,其遠祖杜預乃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其祖父杜審言位列初唐“文章四友”,是著名的詩人,其父雖然沒有太大的榮耀,卻也做到了司馬之職。因為家中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支持,因此杜甫成年之後,便在江南一帶遊歷,這對於開闊杜甫的眼界,為他以後的詩作提供廣泛的視野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0首詩,終於說清了“詩聖”杜甫史詩般坎坷的一生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第一次進京參加科舉考試,因涉世未深、無人援引,最終落第而歸。當時杜甫的父親在山東兗州任(今山東省濟寧)司馬,杜甫便來到了兗州。為了排遣落第的鬱悶心情,杜甫遊兗州,登泰山,作《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筆者也於今年三月份登上了泰山之巔,就在孔子當年“小天下”處,又想起了杜甫的這首《望嶽》。泰山海拔不高,但是在遼闊的平原上,登高望遠,足矣!年少輕狂的杜甫登上泰山,放眼望去,心胸頓時無限地擴張、擴張,一次小小的落第,又算得了什麼!泰山都踩在我腳下了,又有什麼是征服不了的呢?到那時候再回過頭來看看,這次失利不正是像我身下的所有萬物一樣微不足道嗎?杜甫仰天吟道:“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成了吟詠泰山的千古絕唱。

2、《兵車行》

天寶三年(747年),三十六歲的杜甫第二次進京趕考。可是,這次又遇上了奸相李林甫。李林甫害怕自己駕馭不了“假清高”的文人,於是要求考官不得錄取布衣舉子,而且還厚顏無恥地上表唐玄宗,說吾皇在上,“野無遺賢”,所以這一年科考竟然“布衣之士,無有第者”,實在是大唐政治的悲哀,更是大唐文化的悲哀。本來雄心萬丈的杜甫,再一次遭受落第的打擊。

10首詩,終於說清了“詩聖”杜甫史詩般坎坷的一生

就在這一年,杜甫的父親辭世,一時失去經濟來源的杜家日益貧困,杜甫也已因此成了全家人唯一的希望。實在沒有辦法,杜甫只得暫時放下知識分子所謂的“尊嚴”,走上了干謁之路。在近十年間,杜甫曾先後向尚書左丞相韋濟(《奉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汝陽王李璡(《贈特進汝陽王二十韻》)、駙馬張垍(《奉贈太常張卿珀二十韻》)、京兆尹鮮于仲通(《奉贈鮮于京兆二十韻》)、河西節度使哥舒翰,甚至是臭名昭著的楊國忠遞過詩文,可是最後都無一例外地如石沉大海,音訊全無。

天寶十年(751年),杜甫在唐玄宗舉行盛大祭典期間,挖空心思寫了三大禮賦進獻,終於打動了唐玄宗,在唐玄宗的欽點下,李林甫給了杜甫一個待制集賢院,也就是候補官員的意思,同樣沒有重用杜甫。

李林甫死後,杜甫仍然長期未得以起用,直到天寶十四年(755年),才得了一個小小的右衛率府參軍,也就是掌管兵器、鑰匙和車馬的小官。但是不管怎麼說,杜甫總算有了一個經濟來源。

10首詩,終於說清了“詩聖”杜甫史詩般坎坷的一生

十幾年來,杜甫過得太艱辛了,每每想起這段日子,總讓杜甫心有餘悸。來看看杜甫寫於這段時間的名作《兵車行》: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

這樣的送別,根本就不是送別,更是訣別;這樣的徵兵,根本就不是徵兵,更是搶人;這樣的收租,根本就不是收租,更是催命。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杜甫第一次把矛頭直接指向了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這需要何等的勇氣和氣魄啊?不得民心的戰爭,即使打贏了又能怎樣?如果一個國家不以民生為重,反而成天為了爭奪所謂的土地和人口而兵戎相見,終有一天會自取滅亡。

10首詩,終於說清了“詩聖”杜甫史詩般坎坷的一生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這句話顛覆了中國千百年來“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而且如此真實,如此具有說服力。生女孩,最起碼可以不用上戰場,即使平庸一世,也能安身保命。生男孩,本來要讓其傳宗接代、光耀門楣,可是無情的戰爭,會讓這所有的一切都成為泡影。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看看吧!就在這青海邊,遍地白骨卻無人收葬。舊鬼還未及投胎轉世,新鬼又接踵而至。天陰雨溼時節,哭聲連天,甚是悽慘。

杜甫以啼血的方式控訴著這無休止的戰爭,他用自己沙啞的嗓子問天:我這顆火熱的心,你能感受得到嗎?苦難民眾的無力哭聲,你能聽得見嗎?

3、《前出塞》其六

寫於同一時期的,同樣以尖銳的方式指責當權者的,還有《前出塞》九首,其中第六首寫道:

10首詩,終於說清了“詩聖”杜甫史詩般坎坷的一生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杜甫在詩中表現了一種樸素的和平觀念,鮮明的反戰觀點。殺人也應該有個限度啊,一個國家的疆土也應該有個邊界啊!只要能制止敵人的入侵,又何必刀槍相見、徒增殺戮呢?

剛剛被授予右衛率府參軍的杜甫,卻得到了一個驚天噩耗——幼子餓死於奉先(今陝西省蒲城)。在赴奉先的路上,悲痛欲絕的杜甫寫下了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其中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揭露了百姓生活的疾苦和統治者的窮奢極欲,是流傳千古的名句。

長安十年的苦難生涯,就是這樣把原本意氣風發的杜甫磨練成了人民的苦難詩人。

10首詩,終於說清了“詩聖”杜甫史詩般坎坷的一生

不管怎麼說,長安十年對於杜甫來說,還算安定和平。可是接下來的生活,卻讓杜甫幾十年漂泊無助,悽苦難當。安史之亂爆發後,盛唐讚歌戛然而止,杜甫原本平靜的生活也被殘忍地打破了。潼關失守後,安祿山率兵長驅直入,很快攻下了長安。霎那間,李唐王朝烏雲密佈,大廈將傾,這對於李唐王朝來說,無異於是一次生死浩劫。杜甫擦了擦雙眼,隱約看見一個模糊的王國,在瀰漫的硝煙中搖搖欲墜。

4、《春望》

唐肅宗至徳元年(756年),杜甫從奉先接了家人之後,聽說唐肅宗在靈武(今寧夏靈武),便前往投奔,誰料在路上被叛軍所擒,擄回長安。回到長安的杜甫見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萬分悲痛,於是按耐不住內心的哀嘆,作《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0首詩,終於說清了“詩聖”杜甫史詩般坎坷的一生

國都淪陷,只有山河尚存,京城的春天也滿是淒涼,滿是漫天瘋長的野草。路旁的花兒都因感傷時事而悄然落淚,樹上的鳥兒也因憤恨而發出讓人心驚的叫聲。戰火連天的歲月裡,一封家書比萬金還要值錢啊!我這一頭白髮,也是因為發愁而日漸稀疏,如今連發髻都梳不成了,更別提插上髮簪了。

戰爭的殘酷讓花兒垂淚、鳥兒悲鳴,那麼,人何以堪?

不久之後,杜甫從長安逃出,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唐肅宗。唐肅宗感於杜甫的一片忠心,授予他八品左拾遺。後因為房琯辯護,於乾元二年(759年)被貶為華州(今陝西省華縣)司空參軍。

就在被貶華州的路上,杜甫寫下了名揚千古的“三吏三別”(《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篇篇都沾滿了天下蒼生的血和淚。

5、《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同年七月,杜甫因戰亂辭官,輾轉來到了成都。在途經梓州(今今四川省三臺境內)的路上,杜甫喜聞唐軍收復洛陽、鄭州(今河南省鄭州)和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史思明之子兵敗自縊身亡,其部將也悉數投降,至此,八年安史之亂終於平息。杜甫興奮異常,揮毫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被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0首詩,終於說清了“詩聖”杜甫史詩般坎坷的一生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不足半年時間,杜甫創作了大量詩歌,幾乎一天一首,唱盡了心中無邊的悲苦和悽楚。這是一部用詩歌記錄下來的歷史,任何人都無法迴避的歷史。

定居成都的十一年間,雖然也多有坎坷,但也算得上是杜甫仕途上的黃金時期。廣德二年(764年),在好友嚴武,就是那個寫“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的嚴武的舉薦之下,杜甫任節度使參謀領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史稱“杜工部”。

10首詩,終於說清了“詩聖”杜甫史詩般坎坷的一生

6、《絕句四首》其三

7、《江畔獨步尋花七首》其六

8、《江村》

剛剛擔任工部員外郎的杜甫心情非常之好,還特地為此寫下了《絕句四首》,其中第三首寫得最好,也最為著名;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清新可人,是杜甫這首詩給人最深刻的印象。以作畫的方式寫詩,整首詩就是一幅意境深遠的中國畫。

10首詩,終於說清了“詩聖”杜甫史詩般坎坷的一生

可是此時的杜甫已經年老體衰,未及一年,便辭職定居於浣花溪畔的草堂。無官一身輕的杜甫,從此過上了詩酒伴餘生的生活,當然,這其中多虧了嚴武和高適的資助。高適時任蜀州(今四川省彭州)刺史,與杜甫經常有往來。

杜甫這段時期的詩作一般都比較清新明麗,比如《江畔獨步尋花七首》就寫出了詩人此時閒適安詳的生活狀態,這邊只選其第六首: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10首詩,終於說清了“詩聖”杜甫史詩般坎坷的一生

還有一首《江村》,寫盡了田野生活的無限諧趣,也指出了詩人知足常樂的心理,自古為人所稱道不止: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樑上燕, 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 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 微軀此外更何求?

10首詩,終於說清了“詩聖”杜甫史詩般坎坷的一生

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生活,也是多少人不屑的生活,但是對於風雨飄搖大半輩子的杜甫來說,實在是奢侈啊!

9、《登高》

可是,好景不長,就在杜甫辭去工部員外郎之職的同年,好友嚴武突然暴亡,不久,高適又病逝長安。杜甫一聲長嘆,作《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年老之人都容易傷秋,杜甫登高,瑟瑟寒風下,孱弱的病體,讓他深感世事維艱。白髮早已爬上了雙鬢,想起自己的辛酸人生,兩行濁淚滾滾而下。

10首詩,終於說清了“詩聖”杜甫史詩般坎坷的一生

一時之間,杜甫失去了兩個知己,也失去了自己的經濟支柱。無奈之下,杜甫乘船南下,來到了夔州(今重慶市奉節)。在友人柏茂琳的資助下,杜甫又在夔州過了兩年比較安定的生活。期間也寫過一些詩歌,如《壯遊》、《遣懷》等,多為回憶之作。

大曆三年(768年),杜甫將自己的全部資產轉贈給友人之後,來到了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後又南下到了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得知原來的衡州刺史韋之晉已調任潭州(今湖南省長沙)刺史,於是杜甫又來到了潭州。可是,到了潭州後,杜甫收到的卻是友人去世的噩耗。

10、《登岳陽樓》

在潭州期間,杜甫曾遊歷岳陽樓,並寫下了著名的《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本來打算來投奔友人,可是……登上高樓,憑欄遠眺,西望長安,關山萬里,卻到處兵荒馬亂。想起這些,不禁叫我淚眼滂沱。

10首詩,終於說清了“詩聖”杜甫史詩般坎坷的一生

後來杜甫在遊岳廟的水路上,突遭暴雨,“旬日不得食”,於是想著順水而下到郴州(今湖南省郴州),行至耒陽(今湖南省耒陽)時,耒陽縣令得知杜甫多日未吃東西,於是送來牛肉和白酒。不知是因食物中毒,還是因為吃得太多了,次日,杜甫死於舟中。

嗚呼哀哉!一代詩聖,最後卻落得如此淒涼的下場,怎不催人淚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