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中四大名将出现三个,唯独没提白起,原因让人感慨

《大秦赋》中四大名将出现三个,唯独没提白起,原因让人感慨


作为《大秦帝国》的终极之作,《大秦赋》一开播就收到无数秦迷的追捧,这么多年,大秦帝国系列终于要到了最后一部了。

等了这些年,秦国六世余烈不断奋斗,观众们也是翘首期盼,大秦终于要开始统一天下了,能看到那波澜壮阔的场面,等多久也是值得的。

但随着《大秦赋》的播出,观众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战国四大名将,在最后一部《大秦赋》里又有出现的,但偏偏是四大名将之后的白起,反倒是没有出现。

从《大秦赋》开始的时间来看,秦将王齮率师攻打邯郸,赵国死伤无数,赵孝成王为泄愤欲杀嬴异人,吕不韦只好带嬴异人离开邯郸。

《大秦赋》中四大名将出现三个,唯独没提白起,原因让人感慨


尤其是这件事可以看做是长平之战的延续,而长平之战秦军大胜,主角就是白起,坑杀赵军四十万,从此赵国彻底失去了争夺一统天下的资格。

而此时的白起还活着,那么导演为什么不安排白起出场露个脸,或者演个片段是什么的,这样就能凑次战国四大名将,给大秦统一也给电视剧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之所以没有出现白起,大概是因为此时的白起无所事事,等待他的只有悲惨的结局,这恐怕也算是战国后期,秦国历史上少有的内部污点吧,说起白起的冤和惋惜,无数人都会扼腕叹息,因为白起是在太强了,死的又实在太惨烈。

《大秦赋》中四大名将出现三个,唯独没提白起,原因让人感慨


(01)真正的百战百胜

中国历史上能称得上名将的人有很多,但是很多人都是昙花一现或者是指挥了一两场关键性战役,被后世铭记,很少有白起这样。

论功劳,他奠定了秦国军事实力碾压六国的基础,这种功绩不是改朝换代的功绩,也不是权力斗争下某一阵营的功绩,而是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的功绩。

同样有如此功绩的是韩信,韩信胜中国前进一步到后秦始皇时代,韩信败中国后退一部到六国封建时代,这就是改变历史轨迹的功绩。

论个人经历,白起更是没得说,从最基层的士兵做起,一步一步做到将军,而且是那种有明确记录的,打过许多仗,一步一步成为战国第一杀神。

秦昭王十三年,白起担任左庶长,领兵攻打韩国新城,这是白起的起点,一个非常低的起点,但从此白起的名字便开始出现在了史书上,一个将星从此冉冉升起。

《大秦赋》中四大名将出现三个,唯独没提白起,原因让人感慨


秦昭襄王十四年,韩魏联军扼守崤函以阻秦东进,在秦国的丞相魏冉推荐下,白起被任命为主帅,不得不说魏冉还是非常有眼光的,如此年轻的主帅,正昭示出了秦国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决心。

白起用兵如神,采取迂回战术,将秦军主力军绕至韩魏联军后方,多次击破联军分队及后方留守之军,逐渐将韩魏联军主力包围于伊阙,最终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史称伊阙,此一战后韩魏元气大伤。

白起一战成名,也能看出来白起的风格,一次歼灭24万人,白起已经抓住了战争的本质和最残酷的地方,那就是彻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让对方再也无力反击。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秦军穿插到楚军背后,大破楚军,攻占楚国都城郢,焚烧了楚王的坟墓夷陵,此一战楚国彻底一蹶不振,不管从实力上还是精神气势上,国都被占,祖宗陵寝被烧毁,楚国从此也就只剩下一个大国的空架子。

此战后,秦国以郢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从此名震天下,各国对白起皆有忌惮,因为白起打仗实在是不留一点余地。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白起率军攻打赵、魏联军,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秦昭襄王四十三年,白起攻打韩国的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这些只是白起的日常操作,而真正把白起推向顶峰的是下一场战斗,同时也是白起生命的转折点。

《大秦赋》中四大名将出现三个,唯独没提白起,原因让人感慨


(02)杀降不祥

白起自从出现在史书上,跟随他战斗的结果就是出现大量的杀敌数量,他仿佛是六国的敌人,战争到了白起这里,已经呈现出最残酷的形态,消灭肉体为主的歼灭战,而不是目的为主的政治战。

韩国在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小,但是以狡诈阴险著称,各种诡计频出,长平之战的导火索就是韩国的上党地区,秦国切断了上党与韩国的联系,基本上就属于秦国的嘴边肉了。

结果韩国心生一计,把上党献给了赵国,从此战国时代最大规模的战争拉开了序幕,赵国决心吃下上党,于是派廉颇驻守在长平这个地方,防范秦军进攻。

秦国大将王龁率大军进攻,老将廉颇避其锋芒坚守不出,长平之战僵持了三年,从前期看廉颇的策略是成功的,但很快六国最大的问题开始暴露,内政是一贯的烂到了家。

战国后期简直就是老天爷也在帮秦国,最后时期的六国君主,没有一个像样的,各个不但昏庸无能,而且还昏招频出,陷害忠良倒是各个争先恐后。

《大秦赋》中四大名将出现三个,唯独没提白起,原因让人感慨


赵国用赵括代替了廉颇,秦国则用白起带起了王龁,双方都换帅了,局势瞬间变成了狼与羊的游戏,白起再一次展露出他最凶狠的一面。

过程大多数人可能都知道,只说结果,长平之战,白起坑杀了赵国的40万降卒,留下240个年纪小的士兵回赵国报信,此一战赵国自赵武灵王时期积累下来的军事优势荡然无存,在令兵器时代,你没有足够的兵力一切都是空谈。

白起一鼓作气,围攻赵国都城邯郸,想要一举灭赵,如果此战成功了,那么秦国统一天下的时间起码要早上个几十年。

但偏偏此时秦国的内部也出事了,白起的靠山一直都是魏冉,而魏冉的靠山是芈月,(这里插个题外话,最近老人有提示我说宣太后正式的名字不叫芈月,我的看法是名字只是个代号,既然大家对芈月这个名字比较熟悉,那有芈月又何尝不可,这只是历史普及和兴趣的部分,又不是专业的历史文献)。

《大秦赋》中四大名将出现三个,唯独没提白起,原因让人感慨


在昭襄王超长待机在位56年的前提下,终于熬赢了芈月,昭襄王任用范睢为丞相,驱逐了芈月的楚系势力,所谓的秦国四贵,结果范睢就成了秦国当时最红的红人。

白起打仗百战百胜,更是被杀人无数,人见人怕,但是再强也无法改变朝堂上政治斗争的铁律,你是谁的人,就是的跟着这个人上下起伏。

白起是魏冉的然,魏冉失势,白起自然也没有好结果,本想一举灭掉当时秦国最强敌人的白起,眼看着就要成就不世的功业,结果硬生生别喝令制止,秦国退兵了。

《大秦赋》中四大名将出现三个,唯独没提白起,原因让人感慨


(03)白起的结局很惨

秦国退兵后,秦赵之前签署的协定很快被撕毁,当年九月,秦又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白起称病没去,有人说他是真的病了,诸葛亮病倒快死了,还在指挥打仗。

中国古代历史你要记住一个规律,病从来都是个神奇的东西,凡是不合心意不称病,无论是自己称病还是对方让你称病,只要合了心意,不管有病没病统统变没病,只要还有一口气,能站起来都会说自己没病。

结果王陵损失惨重,秦王想让白起领兵,白起讲了一堆大道理不去,后来秦军改派将军王龁替王陵为大将,围攻邯郸,还是久攻不下。

秦王强令白起带兵,他不去还说当初不听自己的话,秦王知道这里面的过节,特意让范雎去请白起领兵,结果白起依然是称病不去。

最后秦王大怒,直接下令让白起出发,行至杜邮被秦王派特使赐剑命其自刎,白起死前仰天长叹自己究竟犯了什么错,要落得如此下场,情形很像后来的项羽。

《大秦赋》中四大名将出现三个,唯独没提白起,原因让人感慨


这件事应该算是秦国后期内部最大的一个污点了,在东方六国内部频频出错的时候,秦国一向以几乎没有昏君著称,但白起的死的确是秦国的一大损失,让秦国的统一大业往后推迟了几十年。

《大秦赋》里没有白起,应该是导演不想让这样一部大秦统一的电视剧,一开始就蒙上一层阴影,一开始就说秦国最大的污点,实在有点不厚道。

而且白起虽然为秦国统一立奠定基础,但是因为杀人太多,对于白起的评价其实一直都不算太高,尤其是后世是儒家意识占主流,就更不喜欢这种战争杀人狂了。

这一点从史记里就能看出来,史记对白起的记载最后是这样的:

“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杀。

这明显是在忏悔自己坑杀赵军的行为,以白起的经历和如此执拗的性格,这话明显有杜撰的成分,毕竟司马迁的时代,儒家意识形态已经占据主流,对于白起这样的人,基本上是持特别否定的态度。

《大秦赋》中四大名将出现三个,唯独没提白起,原因让人感慨


战国四大名将,只有王翦能够善终,但白起的下场尤为惨烈,而且死后也一直受到传统道德的批判,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数他功劳最大,但也数他下场最惨,这或许就是才华与命运的捉弄吧,对于平庸的人,肯定没有这种苦恼和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