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孩子提升自控力

在擁擠的超市裡,在節日家庭聚會晚餐桌前,或者在家裡,如果孩子崩潰得亂喊亂叫、追逐吵鬧,這種場面一定會讓身為父母的你很抓狂。
幫助孩子提升自控力

這是孩子沒有自控力的表現,自控力對孩子未來的成就有非常大的影響,我們應該幫助孩子學習自控力,教會他們如何恰當表現而不是衝動的行動。

自控力影響孩子的成就並不是誇誇其談。

幫助孩子提升自控力

在心理學上有個經典的棉花糖實驗。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將孩子帶進有棉花糖的房間,告訴孩子,自己有事要離開一會兒,如果回來時孩子沒有吃掉屬於他的那顆棉花糖,那麼研究人員回來後可以再給孩子一顆棉花糖作為獎勵;如果研究人員回來時孩子吃掉了棉花糖,就沒有任何獎勵。實驗結果顯示,有1/3的孩子沒有立刻吃掉那顆棉花糖。

後來的跟蹤研究發現,那些能夠抵抗棉花糖誘惑的孩子,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現,如更好的學習成績、教育成就、身體質量指數,以及其他指標。

這證明了自控力對於兒童成人後獲得成功的重要性。

學習自我控制

學會了自我控制,孩子們在面臨有壓力的情境時,就能做出恰當的、可以產生積極結果的決定和反應。

幫助孩子提升自控力

假如你規定孩子只能在吃完午飯之後吃冰淇淋,孩子可能會不情願地通過哭喊、懇求甚至尖叫的方式來讓你放棄決定,滿足他們立刻吃冰淇淋的願望。這時候你千萬不能因為孩子的行為而放棄原則,而一旦在你始終如一的堅持下,孩子有了自控力,他就能理解發脾氣只會讓你把冰淇淋拿走(不良後果),而耐心等待才能吃到他想吃的冰淇淋(積極後果)。

關於如何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下面是一些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建議:

2歲以下

幫助孩子提升自控力

2歲以下的嬰幼兒能力比較弱,在他們“想做的事”和“能做的事”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當他們發現他們並不能很好的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時,通常會感到沮喪而大發脾氣。這個時候,你可以用玩具或其他活動來轉移嬰幼兒的注意力。

對於2歲的孩子來說,可以試一下讓他們在某個特定區域(例如某個僻靜的角落)獨自待一會兒,直到平靜下來。這樣的“短暫暫停”,可以讓他們明白獨自安靜的待一會兒比大發脾氣更能解決問題。

3到5歲

幫助孩子提升自控力

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您可以繼續使用暫停法,而不是設置特定的時間限制(比如跟孩子說“我數1、2、3……5,你就必須完成……”這隻會讓孩子感到赤裸裸的威脅,而並不會帶來合作)。當孩子平靜下來後,就結束暫停。這有助於孩子提高自我控制意識。為了鞏固這種自我控制的意識,那麼當孩子在沮喪或有困難的情況下能夠保持不失控時,要及時表揚他“我喜歡你保持平靜的樣子”或者“你能保持平靜,很好!”

6到9歲

幫助孩子提升自控力

孩子上小學之後,有了更高的理解力,他們理解後果的意義,他們能辨別“好的”行為和“壞”的行為。這種對於後果的關注和理解,能幫助孩子們在做出不恰當的反應之前,摁下一個暫停鍵。比如說,孩子想玩遊戲而不想做作業,但當您提醒他如果不做作業第二天考試會考砸的時候,他可能就乖乖放下游戲機去做作業了。

總之,在孩子情緒失控之前,告訴孩子可能的後果,並鼓勵孩子暫時離開令人沮喪的情境幾分鐘,有助於孩子平靜下來去完成自己的任務。如果孩子這樣做了,同樣要及時讚美他,以讓他學會這樣自我控制的技能。

10到12歲

幫助孩子提升自控力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能很好的理解他們自己的感受。鼓勵他們思考“是什麼導致他們失去控制”,然後對它進行分析。通過自己的經驗分享,讓他們瞭解到,有些事情開始看起來確實讓人心煩意亂,但可能只是一時的情況,最終結果未必會很糟糕。鼓勵孩子們在做出行動之前先花時間好好想一想,同時幫助他們瞭解並不是“那種情況”讓他們心煩,而是“他們怎麼看待那種情況”讓他們心煩。當孩子們使用了自控技能的時候,要記得讚美他們。

13到17歲

幫助孩子提升自控力

到了這個年齡段,孩子們應該能夠控制他們的大部分行為,這時候可以提醒他們思考長期後果。當孩子可能失去控制,想要摔門或者大喊大叫之前,鼓勵他們先停下來評估當前讓人心煩的情況(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發生?自己有什麼樣的感受?),再去討論解決問題。在必要的情況下,通過剝奪某些特權來管教孩子們,向他們強調“自控力是一項重要技能”。當孩子做到自控的時候,再把特權給回他們。

當孩子失去控制的時候

在管教孩子的時候,不要急於大喊大叫,即使要做到這樣困難。一定切記要實事求是。在孩子崩潰的時候,保持平靜,告訴孩子大喊大叫、亂髮脾氣和砰的摔門是不被接受的行為並會帶來一些不良後果(告訴他們這些後果是什麼)

用你的行動來向孩子證明發脾氣並不能讓孩子得到他想要的(佔上風)。例如,如果在商場裡,你跟孩子解釋了為什麼你不給他買糖果以後,他表現得很煩躁,你一定不要屈服,讓他知道發脾氣是不被接受的,也是無效的。

幫助孩子提升自控力

同時,你自己要做良好自我控制的示範。當著孩子的面,如果你處於令人惱怒的情況,告訴他們為什麼你很沮喪,並討論可能的解決辦法。例如,如果你把鑰匙放錯了地方,告訴你的孩子鑰匙不見了,然後一起尋找,而不是煩躁不安。如果找不到,就採取下一個建設性的方法(比如回想你最後一次把鑰匙拿在手裡是什麼時候)。向孩子們表明,良好的情緒控制和問題解決是處理困難情境的方法。

此文為譯文基礎上寫作而成,原作者:

勞倫. PsyD

更多育兒交流請關注頭條號:徐之墨談育兒

我是徐之墨,國內名校畢業的心理學者、諮詢公司高管、媽媽。我愛讀書,愛思考,不在順境中驕傲,也不在逆境中謙卑。我是同事職場進步的引領者,更是潛心學習、不斷修煉成長的媽媽。我希望能把自己多年的職場經驗、心理學知識、育兒理念和育兒實踐結合起來,和萬千父母一起成長,培養一個安全依戀感高、健康、快樂、自然成長的孩子!來吧,讓我們一起守護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