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誰都知道要努力,但用點方法或許你會努力得更好

有一頭驢和一頭馬,都聽說唐僧要去西天取經。驢覺得這一路上肯定困難重重,便放棄了;馬卻立刻追隨唐僧而去,最終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回了真經。

驢問說:“兄弟,這一路上是不是很艱辛啊?”

馬說:“其實在我去西天的這段時間內,你走的路並不比我少,而且,你還被別人鞭打著一直走。其實,我是怕混日子更痛苦。

我們都知道一個道理:職場中,你要想有所收穫,就必須去努力奮鬥。

職場上誰都知道要努力,但用點方法或許你會努力得更好

職場中,你要想有所收穫,就必須努力奮鬥。

一、“我真的努力了!”

看到這句話,你是不是很熟悉?

職場中,你有沒有過為了一個工作上的目標努力奮鬥,但最後卻發現結局並不如你所想時,滿含熱淚地說過這句話?

那麼,你是否關注一下,自己有沒有心虛呢?

如果你真的努力了,你會非常坦然地說出這句話,但如果你並沒有那麼努力,恐怕這句話只會是一句自欺欺人的謊言吧?

一個人到底有沒有努力,除了你自己,誰也不知道!

所以,何不用“我真的努力了”這句話作為檢驗自己是否足夠努力的標準?

我們經常在職場中見到這樣的人,他們每天第一個到公司,午飯時間也會邊工作邊吃飯,下班了還在報名各種班進行學習,以提升自己的職場技能;

還有的人他們看到別人比自己優秀,便倍感焦慮,然後像打了雞血一樣努力工作起來,但沒過幾天,你會發現他們卻好像反彈一樣,比以往工作時的狀況還要糟糕;

更有的人每天跟隨著各種大佬,一個勁地向別人獻殷勤,讓別人帶帶他,但大佬都有自己的工作,即便他們指點了你一下,你自己也得努力啊。

是的,很多人都在用表面的努力遮掩內心的不安。

那麼,為什麼他們沒有那麼努力的工作,以及為什麼他們努力了很久卻沒有成果呢?

這是因為努力是很痛苦的,而人性是傾向於追求快樂、逃避痛苦的。

努力往往需要你付出體力、腦力的雙重勞動。由於遠古時期食物缺乏,人類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早已形成了保存體力、便於活命的生存習慣,尤其大腦作為幫助人類登上食物鏈頂端的“橋樑”,它以4%的體重卻要消耗高達60%的能量,導致人類對腦力勞動變得極度小氣。

很多人對坐在公司裡的職場白領十分羨慕,因為他們認為職場白領不需要像他們那樣付出很多體力勞動。但其實從整體的勞動量來說,白領遠超過他們,你可以想想自己平時是不是用腦子比較多?從另一點也能看出來,很多職場白領們大病小災、頭疼腦熱不斷。

職場上誰都知道要努力,但用點方法或許你會努力得更好

很多人都在用表面的努力遮掩內心的不安

二、工作本就是人生最大的樂趣!

你可能聽過20世紀80年代那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研究人員讓一群人手上拿一支棉花糖,然後告訴他們說,“只要誰能夠在十分鐘內不吃掉,便可以再次得到一隻棉花糖”。

後來,研究人員對參與實驗的人進行了追蹤訪問,他們發現:那些能夠忍住不吃的人,將來的職場生涯將走得更好。

大多數人從這個實驗中得出了“自控力對一個人的職場生涯很重要”這一結論,但他們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那些能夠延時滿足的人,他們是通過跳舞或玩樂等活動轉移注意力。所以,接受正面反饋是抵抗外界干預的最好方式。

或許這些人自控力並沒有那麼強,只是因為聰明。他們知道人體的大腦追求快樂、逃避痛苦的弱點,只要大腦能夠獲得滿足感,產生更多的多巴胺,你在做什麼樣的事情,其實並不重要。

同樣的,對於工作而言,也是一個道理。

工作的忙碌、艱辛會讓你感到痛苦,但每當你攻克了一個難題,或者完成了一件作品的時候,你會成就感爆棚、滿足感洋溢,甚至禁不住手舞足蹈起來。工作雖然永遠都做不完,也很耗費體力、腦力,但完成工作任務帶給你的激勵,能夠讓你每天都熱心投入到工作當中。

大多數人追求的是穩定,成功人士則追求的是工作帶給他們的挑戰。一旦他們面對困難,就會感到振奮,因為沒有什麼比完成一件困難的工作任務,更能讓他們熱心投入到工作當中的了。

喬布斯當年一句“難道你不想跟我一起改變世界?”為他吸引了大批人才,哈斯廷斯一句“你不想跟我一起做一件偉大的事嗎?”也為他召集了一大批人才。

對於你而言,只要你發現了工作當中的樂趣,就自然能跨越工作的焦慮、懶惰、困境。這種方式要比你每天早上聽勵志視頻、洗涼水澡來為自己打氣更為有效。

心理學家斯科拉發現,獎勵比懲罰更能激勵人們去完成工作。

我們通常以為批評和怒罵會帶來改變,但其實只會帶來怨恨,更會打擊每個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職場上誰都知道要努力,但用點方法或許你會努力得更好

獎勵比懲罰更能激勵人們完成工作

三、立標杆,找趨勢

所有人都知道磨練自己職場技能的重要性,但其實如何磨練才是最重要的

1.立標杆

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都會受到自身感知錯覺、認知偏見的影響,只是很多人不自知而已。所以,要想實現非凡的成就,第一步就必須要跨越個人的侷限。

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又如“我之所以望得遠,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不管你做的是什麼工作、哪一行業、哪一領域,總有人已經走在你前面,你只需要對別人的成功之路研究和學習就可以了,這會大大地節省你的時間。

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你可以輕易找到想要的資源,只要你以前輩為榜樣,吸收前輩的經驗,腳踏實地,便能達到跟他們一樣的高度。

很多人並不是不知道這一點,他們只是心高氣傲、自以為是,當他們看到別人比自己取得更大的工作成果時,會心生嫉妒,覺得他人也沒什麼了不起,不願意承認別人比自己更強,甚至還會在心裡不斷地貶低別人。

這種扭曲的思想百害而無一利,如果你有這種思想,這會導致你永遠不能進步,必須趕快跳出來。

以他人為標杆還有一個好處,當你進入一個全新的行業時,你可能會有點手足無措,但只要他人代你走過這條路以後,你便會走得更大膽、更穩當。

很多企業的成功都離不開標杆,京東學的是沃爾瑪,小米學的是同仁堂,360學的是HTC。

作為小個體的你,也應該為自己立標杆,這個標杆可以是你的上司或領導,但只用幾個就足夠了,並不用太多,重點是你要對他們進行研究和學習。

很多人面對職場中的各種大佬,會心生羨慕,甚至畏懼,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永遠到達不了那一高度。如果你是這樣,必須要明白一點:大佬存在的意義並不是讓我們去仰望,而是告訴我們,只要我們努力,能夠到達哪一高度。

2.找趨勢

標杆是你能看到的成就,而趨勢則意味著無限可能。

當你依照標杆達到了一定高度後,標杆接下來則會成為你的起點。這個時候雖然你沒有一個清晰的方向了,但並不意味著你可以隨心所欲地工作。

職場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康波週期,即商品價格有一個60年左右的波動循環,所以,職場中,我們經常聽到“人生髮財靠康波”這樣的話語。這是涉及到經濟發展的大趨勢,而對於每個行業而言,都有一個小趨勢。

趨勢,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風口。

除了低頭走路,你還應該抬頭看路,千萬不能對外在環境的變化反應遲鈍。

新的趨勢可能意味著你要做出全新的選擇,甚至是與以前的前進路線相左,但你只要跟隨著趨勢,一定能創造出更大的可能。

你可以看一下現在的BAT等大公司,他們的領頭人馬雲、馬化騰、雷軍等,都是因為乘上了互聯網的快車道,才做出了現在的成就。這就是“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天”的現實案例。

如果你看到這裡,請合上手機,閉上眼睛,想想自己行業未來的趨勢是什麼?相信我,你以後會感謝這幾分鐘的思考。

職場上誰都知道要努力,但用點方法或許你會努力得更好

怕混日子更痛苦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可以在下方與我進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