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兒子臨死前,為何後悔沒有除掉姜維?

東漢末年群雄四起,三國鼎立的局面出現了,曹魏、蜀漢、孫吳三家經過數年的鏖戰得以三分天下,蜀國的力量最為薄弱,但是也是最讓我們熟知的,因為蜀漢營中有一位大名人——諸葛亮,這是劉備手下第一謀士,後人也把他神化,成為了智慧的代名詞,後來白帝城託孤諸葛亮被劉備賦以重望,為了報答主公知遇恩情,諸葛亮決定北伐曹魏,重整漢室。但是為何諸葛兒子臨死前,為何後悔沒有除掉姜維?其中背後隱藏著上面樣的秘密呢?

諸葛亮兒子臨死前,為何後悔沒有除掉姜維?

根據《三國志》、《華陽之戰》等史料的記載,在綿竹之戰被鄧艾擊敗後,諸葛瞻悲憤地說道:“我於內不能除去黃皓,於外不能制衡姜維,進軍又不能守護國土,我有三罪,還有什麼面目回去呢?!”最終,諸葛瞻和他的兒子諸葛尚都戰死沙場。對於諸葛瞻來說,表示自己有三個罪過,一是沒有除掉黃皓,二是沒有除掉姜維,三是沒有抵擋鄧艾的進攻。對此,在很多人看來,沒有除掉黃皓和沒有抵擋鄧艾的進攻,顯然是比較容易讓人理解的。但是,諸葛瞻作為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兒子,為什麼後悔沒有除掉諸葛亮的傳人姜維呢?換而言之,諸葛瞻和姜維之間的關係,怎麼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呢?

諸葛亮兒子臨死前,為何後悔沒有除掉姜維?

諸葛瞻雖被百姓誇上了天,但他也有自己的煩惱,自己只是繼承了父親的爵位,真正的大權還掌握在姜維等人的手裡,因此對他心生怨恨。公元262年,姜維北伐大敗而歸,諸葛瞻於是聯合眾人上表劉禪,認為:姜維好大喜功,數次北伐導致國家積貧積弱,希望聖上剝奪其兵權。姜維為了避禍無奈隱退,諸葛瞻因此手握軍政大權。僅僅過了一年,魏國徵西將軍鄧艾就率兵奇襲蜀國邊界,諸葛瞻率兵前往抵抗,但只懂得紙上談兵的諸葛瞻自恃兵強馬壯,沒有及時聽從大將黃崇的建議,最終蜀軍敗退。

諸葛亮兒子臨死前,為何後悔沒有除掉姜維?

姜維堅持北伐大概還有自己的小九九:作為出身涼州的曹魏降將,自己在蜀漢並無根基可言,與後主劉禪更做不到孔明和劉備那般“君臣相得”。只有在戰爭中積累軍功,才能在朝堂上維持自己的權威和話語權。身為衛將軍和劉禪的女婿,本就不信任敵國降將的諸葛瞻成了反對姜維的急先鋒。

就在諸葛瞻去世之前還一直後悔沒有除掉姜維,以絕後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