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民調:就算免費提供疫苗,只有48%非裔願意接種

《華盛頓郵報》當地時間24日報道,一項今年9月的民調顯示,即便免費供應,只有不到一半(48%)的非裔、66%的拉丁裔願意接種疫苗。而他們恰恰是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族裔之一。

專家表示,非裔美國人由於歷史上被歧視、遭受殘酷非法的人體實驗等共同記憶,對疫苗的信任度非常低。這可能對美國普及疫苗、控制疫情構成阻礙。

《華盛頓郵報》:研究顯示,非裔與拉丁裔社群對新冠疫苗存在信任鴻溝

名為“新冠病毒協作”(COVID Collaborative)的非營利機構委託民調公司,在9月上旬通過問卷採訪了全美1050名非裔、258名拉丁裔成年人,研究他們對接種新冠疫苗的態度及影響,並於本月23日公佈結果。

民調顯示,非裔對疫苗的安全性與效果也抱有更大的懷疑,更不傾向於接種:就算免費供應,只有不到一半(48%)的非裔美國人願意接種疫苗,其中“絕對會接種”的僅佔18%。

僅14%的非裔受訪者相信或基本相信疫苗是安全的,18%相信疫苗會有效果。拉丁裔則相對來說更樂觀,分別達到34%與40%。66%拉丁裔受訪者表示願意接種疫苗,其中31%“絕對支持”。

皮尤民調研究中心在9月中旬發佈的結果顯示,51%的美國成年人願意接種疫苗,較今年5月份下降了21個百分點。非裔成年人中只有32%願意接種,是所有族裔群體中意願最低的。

在美國新冠疫苗研發期間,非裔美國人也更不願意充當志願者 視頻截圖

過去兩個星期,美國每週新增確診病例連續破100萬例。本週,預計約5000萬美國人將在感恩節假期出行,引發疫情將進一步惡化的擔憂。面對這個“黑暗冬天”,疫苗已成為美國人最後的救命稻草。

目前,美英三款新冠疫苗陸續公佈有效性方案。聯邦政府疫苗項目主管蒙塞夫·斯勞伊透露,最早12月就可以開始分發疫苗。但哪些群體能率先接種,將由各州自行決定。

文章稱,為有色族裔社群提供疫苗尤為重要,因為他們更容易被感染:許多非裔、拉丁裔以及亞裔無法在家工作、沒有私家車,住在擁擠的房子裡。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最新(8月中旬)的統計,非裔、非白人拉丁裔受疫情的影響程度明顯高於白人、亞裔。數據顯示,非裔確診病例當時是白人的2.6倍、住院率達4.7倍、死亡率2.1倍。

哈佛大學醫學院院長、“新冠病毒協作”發起人之一的米歇爾·威廉姆斯承認,疫苗本身不能救命,關鍵是人們要願意接種。因此,必須瞭解以及幫助克服對疫苗的懷疑情緒。

疫情暴發期間,美國內部圍繞新冠疫苗產生了種種陰謀論。但專家表示,對非裔美國人來說,這種懷疑情緒主要源自歷史上被歧視、遭受非人道待遇留下的共同記憶。比如,美國醫學院過去曾使用黑奴的屍體進行解剖試驗;黑人婦女還被當作婦科、避孕等研究與試驗的對象。

上個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員與疫苗專家開會期間,就有人表達少數族裔對疫苗的擔憂,稱“不會再被當做小白鼠”、“在看到數據之前,不會第一個接種”。還有人稱,“真的相信疫苗是另一場塔斯基吉梅毒試驗。”

臭名昭著的塔斯基吉梅毒試驗發生在1932年至1972年,期間,美國政府衛生部門在阿拉巴馬州塔斯基吉招募數百名非裔農民從事人體實驗、研究梅毒。然而,為了解剖屍體,研究人員向受試者隱瞞其病情,謊稱“會提供免費治療”。這樣的情況即便在治療藥物盤尼西林於1947年普及後,也持續了數十年。

最終,有128人死於梅毒及併發症,19名嬰兒被感染。1997年,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才就此事公開道歉,而相關的賠償訴訟至今仍未了結。

塔斯基吉梅毒試驗的參與者 圖自:美國國家檔案和記錄管理局

上文的民調發現,對這段悲慘歷史的瞭解,正是導致非裔受訪者懷疑疫苗的因素之一。其他因素還包括了族裔身份認同、過往接種疫苗的經歷、黨派傾向,以及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等。

霍華德大學校長韋恩·弗雷德裡克表示,普通的非裔美國人不一定需要知道塔斯基吉試驗的細節。“他們的不信任是針對美國體制、政府、執法部門,這種不信任貫穿我們(非裔)整個社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