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井台边的韭菜

让我们一起倾听亲历者的故事,感悟历史中的人、人的历史……

水每天都要用,去井台挑水就成了每天必须做的事,好在一直到春节前,水桶掉到井里的事都没有发生。我们男知青每天轮流着去挑水,女知青也不示弱,也经常试着去挑水,挑不动整桶水就挑多半桶,扁担压在肩上,双手扶着扁担,上身稍稍偏向担着扁担的那一侧,一扭一扭地走在回灶房的小路上,从背影看去,年轻少女的苗条身材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别有一番风韵。陕北农村的女人,很少有人担水,女生去挑水时,很多乡亲们都要驻足观望,女生们被大家伙看得不好意思了,就改为两个人用一个扁担抬水,从水井台走到灶房,关注度就明显下降了。

春节过后,村里各家都开始清理猪圈的猪粪,准备往庄稼地里送肥料。一天,我去井台上打水,一时性急没有控制好辘轳滚动的速度,空桶放到井里太快,那空桶终于脱离辘轳绳落到了水井里。以前,空水桶落到水井里的情况很少发生,根据村里的习惯,一旦水桶落到井里,唯一的办法就是用一根长绳子拴上一个耙子,然后将耙子放到井里把水桶勾上来,那个耙子就像小说《西游记》中猪八戒使用的九齿钉耙。因为在井口看不到水井里面的情况,各家各户的乡亲们又都在忙着清理自家的猪圈,钉耙都用着呢,我这时候去借钉耙,肯定借不着。没什么可犹豫的,我回到宿舍脱掉了身上的衣服,换上一条游泳裤衩,穿着拖鞋走到井台上,虽然气温只有1℃,我已经决心下到水井里,不仅要把掉到井里的水桶捞上来,还想探寻一下水井中有什么秘密。

知青们都建议我不要下去,他们说万一出现意外,不知道如何把我从井里救上来。他们又说,如果非要下去,在辘轳绳的铁钩子上再挂上一个空桶,让我一只脚踩在空桶里,双手握紧辘轳绳,他们慢慢地放松绳子,把我稳稳当当地放到水井里去,他们的建议被我谢绝了。在几位男知青的关注下,我把辘轳绳全部放到井里,紧紧抓住绳子,两手交替着向下移动,小心翼翼地进入了水井之中。

下到井里,我发现水井里面也是一个“广阔天地”,可是不能大有作为。那圆柱形的水井不是上下一样粗细,靠近井口的上半部分比较细,到水井的底下接近水面的地方相对粗了起来,直径大约有1.3米左右,水井壁全部是黄土的。我们村的这口老井在建筑学上应该称作“土井”,在建筑上比这土井要费工的有砖井和石井。黄土的井壁上两侧都有凹陷的土窝,每两个土窝上下距离在40公分左右。我把腿分开,两只脚踩着两边的土窝,两只手抓着辘轳绳,手脚配合着向下移动。大概向下移动了10米,终于到了水面,我用脚试了试水面的温度,居然不是很冷。

我憋了一口气,双手握着辘轳绳,身体不断地下沉,很快沉到了井底,井水深度大概1.4米左右,正好到我的胸前。我抛开辘轳绳,一个猛子扎下去,很快在井底摸到了我掉的水桶,我把水桶挂在辘轳绳的铁钩子上,然后又潜入井水中一探究竟。我一连四次潜入水井底部,既没有找到一个能向水井中注水的进水口,更没有发现古人遗失在井里,或有意识藏在井里的什么有价值的历史物件,像《三国演义》中的孙坚在井里发现了秦始皇用和氏璧雕刻的传国玉玺,在这口井里是不可能的了。能找到当年秦兵戍边时遗留在井中的任何一件兵器,对于我来讲都是极大的收获和荣耀。然而让我失望的是,在这井里居然连一把刺刀、一支箭簇,或者一个空子弹壳都没发现。

我最后一次从水中探出头来的时候,发现水面上有三只小青蛙在游动,看来井壁上靠近水面的土窝就是它们的栖息地、它们的家,它们用好奇的眼光看着我这位不速之客。青蛙很小,还没有我的拇指大,背部呈黄色,有一点发黑的花纹,可能这些小青蛙常年在井里,见不到阳光、吃不到更多的食物,长时间的营养不良,使他们无法长大,“井底之蛙”真是可怜呀。

我从水井里爬上来之后,受到了乡亲们的批评和村干部的告诫,他们都认为人下到井里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甚至有人怀疑我下到井里有洗澡的嫌疑,因此而让全村人不得不每天从井里打“洗过澡的水”回去烧开水、做饭。更可气的是居然有人说,“从今天起,全村人都要喝大个子知青的洗毬(陕北话,男性生殖器)水……”

那一年的冬天,空水桶又脱落到水井中两次,为了避免引起乡亲们的反感,我都是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屋里围着木炭火盆烤上一阵子,烤热了身子再裹上一条同屋知青帮我烤热了的毛毯,穿着拖鞋悄悄地走到井台,把毛毯和拖鞋放在井台上,再潜入水井之中找回失落的水桶。水桶是捞上来了,新的问题出现了,放在井台上的毛毯和拖鞋,被井台上的冰给冻住拿不下来了,我只好穿着游泳裤衩,光着脚跑回宿舍,穿上衣服和鞋,拿把镢头走到井台,敲开冰捡起我的拖鞋、毛毯再回宿舍睡觉。

两次下来,出入这口水井我已经是轻车熟路了,幸好从水井出来的那一霎间没有被乡亲们撞到,否则,夜黑风高,一个黑影突然从水井中冒了出来,会吓坏我们的乡亲们,可能一个新的类似“一双绣花鞋”的恐怖故事,会很快在延安的知青和乡亲们中传播开。

有了两次的“实战演练”,尽管技术上已经熟练,但是一些突发情况的出现,仍然让人手足无措、猝不及防。最后一次下到井里去捞水桶也是在夜里,那一晚上的经历确实有点儿惊心动魄。

冬天天黑的早,晚上十点钟左右,村里已是一片寂静,根据以前下井捞桶的经验,这时候乡亲们应该都睡觉了。我没裹毛毯也没穿大衣,只穿了一双拖鞋就到井台去了。为了防止拖鞋冻在井台上,我特意把拖鞋放在篮球场的土地上,赤脚走向井台,当双脚踏上井台冰面的瞬间,冰凉的感觉从脚底迅速传到后背,冻的人瑟瑟发抖。

我顺着辘轳绳下到井里,很快摸到了那只铁桶,正准备把它挂在辘轳绳的铁钩上,突然发现辘轳绳动了,有人正在井口上摇着辘轳,把辘轳绳提上去。大事不妙,有人来打水了!只听得“咕噜咕噜”一阵辘轳滚动的响声,摇上去的辘轳绳吊着铁桶眼看要砸下来了。

来延安插队之前,在北京一口气潜泳25米,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潜泳的技术,危急时刻派上了用场。我紧贴着井边儿,迅速潜到水中,双膝跪在井底,双手抱住头,屁股朝上,让头尽可能地贴近井底,心想就是水桶砸下来也是打在屁股上,人死不了,要是打在头上那不得“挂”了。

突然我感觉有东西掉到身旁,那只空桶已经降落到井里,正在迅速向里面注水。大约1分钟,井里的水猛地震动了一下,借着一股力量向上冲去,这是井口边儿的人,摇着辘轳将装满水的桶往上提。

我重新把头探出水面,站直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六神未定之时,又是一阵“咕噜咕噜”的响声,第二只水桶又落了下来,我不得不又迅速地潜到水里,依旧是头向下屁股向上,大气不敢出一声,更不敢发出其它的声音。

第二只水桶被提上去之后,我浮出水面,竖起两只耳朵,听着井口外边的动静。泡在齐胸深的水中,突然一阵发冷,要打喷嚏!我的天哪,在圆柱型构造的水井中打喷嚏产生的共鸣,还不得把夜里来打水的人吓坏了!于是我把头又埋进了水里,顿时,打喷嚏的声音在水中变成了“噗噗”声,好在两桶水盛满后,打水的人立刻就挑上水桶走了。

在这之后,我不敢再大意,每次打水我都小心翼翼地摁着辘轳,控制好水桶下落的速度,空桶就不会再掉到井里了。

水井四周,除了北面是篮球场,东面、南面和西面都是村里老乡的自留地,一开春,乡亲们都会在自留地种上新鲜蔬菜,而各家各户自留地里的第一茬蔬菜,几乎都是韭菜。水井附近的蔬菜地虽然都是社员各家的自留地,可是受到了全村来水井打水的人的关照,他们经常把涮桶的那些水浇到菜地里,所以那些菜地永远是湿漉漉的,地里的韭菜也长得特别快、特别茁壮,那韭菜叶不仅长得宽,还挺拔,永远是绿油油的。

井台边的韭菜,对我们这些除了洋芋(土豆)没有更多蔬菜吃的知青,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力,趁着去水井挑水的功夫在附近的菜地里顺几根韭菜,是少不了的事。当然,这里也有技术含量。韭菜不能总在一家的菜地拔,各家的菜地都拔几根,哪一家的韭菜也不能拔得太多,更不能集中在一个地方拔韭菜,要像间苗一样,分散开来拔韭菜,这样谁也不会觉得自家的韭菜少了,即便看出来少了几根韭菜,心里也不会觉得不舒服。当然,韭菜还必须连根拔出来,这样不会留下痕迹。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新三届”(ID:df3p1113-2)

作者:王骥

原标题:《水井轶事——记村里的那口老井》


知青往事:井台边的韭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