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距离这一年结束还有9天

今天是 2018 年 12 月 22 日,距离这一年结束还有 9 天。

50 年前的今天,《人民日报》刊出毛泽东的“一二·二一指示”,其中写道:“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次日,《人民日报》再次刊出毛主席语录:“一切可以到农村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不到一个月前,一个“锣鼓喧天而汽笛声、号哭声和口号声同样震天的早晨”,15 岁的苏炜在广州太古仓码头登上“红卫轮”,和近 10 万广州中学生前往海南岛。当轮船驶向黑夜,他在日记本里写下:“不要绝望。”还有一句摘录的名言:“为什么大海的涛声永远浩荡澎湃?因为它懂得自强不息。”

与广州数千里之遥,同样锣鼓喧天而哭声震天,北京二十五中毕业的郭路生坐上了前往山西的列车。列车启动,他看到“一片手的海浪翻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

郭路生,更为人所知的是笔名“食指”,几经辗转,最终从 1982 年开始住进了精神病院;苏炜,1978 年考入中山大学,之后远渡重洋,1990 年后定居美国。从 1968 年到 1979 年,具有类似经历的年轻人多达上千万,连同“一二·二一指示”刊发前甚至文革前就动身的人数,约两千万中国人参与了“上山下乡”,从城市里的“红卫兵”变成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青。

他们的生命历程被一股自上而下的力量彻底改变。

1966-1968 届被卷入“上山下乡”的中学毕业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他们标记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时期,学术研究的断代与科技停滞与此密不可分;城乡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来没有过如此之多的城市人口涌入农村,许多人对农村产生了复杂的情感;当他们回到城市,又将引发人口与就业政策的调整。当数千万人的命运同时被改变,被改变的注定不只是一代人。

没有一种叙事能概括两千万种人生。浪潮散去,他们的回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角度与评价。1990 年代,一批知青回忆录提出了“青春无悔”,认为插队磨砺了意志,也让他们真正理解了自己脚下的土地;也有人提出“青春有悔”——“无悔?你们无悔你们就回去!” 1998 年,作家张抗抗在《无法抚慰的岁月》中写道:

“我们这一代人曾经经历的苦难,已被我们反复地倾述与宣泄,我们这一代人内心的伤痛和愤懑,已激起世人的广泛关注;我们这代人对于历史和社会的质问,已一次次公诸于众;然而临近 20 世纪末,我们是不是能够低头回首,审视我们自身,也对我们自己说几句真话?”张抗抗

据估计,2008 年至今问世的知青回忆录有近万种,大多数为非正式出版物。2008 年,国家图书馆中文资料室发文,表示重视此类非正式出版物的收藏。

10 年前的今天,复旦大学历史系和上海社科院举办了 “2008 知青学术研讨会”。经历的千差万别,让这些知青出身的学者吵得不可开交。今年,这样的会议又开了一次,只是有意缩小了规模。参加了两次研讨会的法国学者潘鸣啸说:“这次,组织者成功地保卫了学术讨论的气氛。”

(参考资料:苏炜:《一个人的知青故事:我们不能不谦卑》;徐楠:《青春有悔?无悔?走不出的知青领袖梦》;刘晓航:《从集体记忆到个人自述:40 年来知青回忆录的演变》;陈莉雅:《一场没有人愿意张扬的学术研讨会,和一个日渐紧迫的话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