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掌控挑战,克服挫折,才能获得自尊和愉悦感

“我不做了,这一关太难了,我不会......”女儿生气的把ipad推了一下,站起来离开学习桌。我俩学习的桌子并列在一排,我继续我的事情,没接她的话。她每天有30关英语在ipad闯关,我试了一下30关要用1个小时的时间,她每天加上磨磨蹭蹭的时间大约要1个半小时。

知子莫若母,这一刻真实生气的原因主要2方面,一是因为此关单词超出了她的能力圈,二是快点完成任务,会有1小时的自由时间。

因遇到挑战,引爆了那一刻的小宇宙,瞬间消极情绪占了主导,用“我不会”来放弃和逃避。

不仅是孩子,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时刻,积极情绪占主导时,面对挑战,我们会沉着面对;但是,消极情绪占主导,就容易让人陷入“习得性无助”模式,认为自己就是不会、不行、自己就是失败者,容易自我放弃,还会找借口自我安抚。

  • 科学向左,而我们有时会向右

恒河猴实验

心理学教授哈利.哈洛在1949年时,用8只恒河猴做了学习实验,把一个插销的装置放到笼子里观察猴子们的反应,打开这个装置需要3步,一是拔出插销,解开挂钩,最后掀开带链子的盖子。在没有任何奖励的情况下,猴子们兴致勃勃的玩起了这个装置,14天后,几乎每次都能在60秒内打开。

哈洛通过实验告诉我们:“完成任务取得的成绩就是内在奖励,”猴子对这个装置熟练的打开,仅仅是因为好玩,喜欢这么做,而完成任务的愉悦感就是奖励。

在激励伙伴时,我们常用哪些奖励方法呢?给奖励时是物质多还是精神奖励多?

激励孩子时呢,奖励看会电视?奖励看会视频?奖励零用钱?奖励买玩具?

我们把这样的奖励比喻为“胡萝卜加大棒”式的激励的话,这种方式是有效的,因为无数企业和家长都经历过;但是只是这样的激励没有激发自我愉悦感和自尊,所以,会有管用一阵子,不会是一直管用。

  • 内在驱动力为高阶激励

在《驱动力》一书中也提到第一驱动力是生物性驱动力,比如吃饱饭,有衣穿;第二驱动力是外在动机,比如物质奖励或惩罚;第三驱动力是内在动机,人们想主导自己。

我们只有在完成了安身后才会去追求如何立命,生命只有一次,如何使用自己的这条命,这就是个人使命。在追求高阶立命阶段,启动内在驱动力,也就启动了每个人的“我愿意”。

安身阶段的奖励第一驱动力和第二驱动力,效果会更显著,“重奖之下必有勇夫”。但是,即便如此,人人都是追求被需求和被尊重的,所以,激励一个人需要启动我们的感知和洞察,采取合适的方式的激励,让使命感和自我愉悦发挥最大效用。

  • 积极引导,克服挫折

《教出乐观的孩子》书中提到ABCDE疗法,引导孩子从消极情绪中走出,用积极情绪主导养成乐观孩子。想养出乐观孩子,家长就要先做个乐观家长,才会用乐观的方法引导孩子。

ABCDE疗法具体分三个步骤,第一步,教给孩子不要相信脑子里出现的第一个念头;第二步记录识别自己的ABC模式,找证据反驳自己;第三步,化解困境,想到最坏什么样,最好什么徉和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定应对计划。

比如,孩子英语考了70分,孩子情绪很失落,给自己贴标签说:“我就是英语学不好”,暂时自我放弃的消极状态,那家长就可以带孩子一起采用ABCDE疗法。

先让孩子记录下英语考了70分这件事A;再记下对自己的解释B;采用的做法C,比如放弃努力,家长带孩子分析消极情绪;再制定反驳,反攻计划。

拿女儿做英语这件事举例,等她离开桌子,平静下来后,我带她一起看她每天的学习记录,看着长长的学习记录,让她自己说出刚才的为什么生气?生气时自己在想什么?之前的学习中有没有遇到不会做的?自己有没有哪些遇到困难时自己成功解决的方法?通过一段情绪疏导,她自己说再试试,错了也没什么,反正自己能打败拦路虎。

于是,又回去坐下开始闯关,连续错过几关后,终于跨越障碍,很兴奋的告诉我自己打败了拦路虎,这一关闯过去了。你看,即便是孩子对自己也是有“掌控感”喜悦的,所以,用积极情绪引导孩子,可以帮助孩子面对困境时有一个好心态。


  • 我愿意

做一件事情,不管是员工还是孩子如果是他愿意、喜欢,擅长的,不需要他人过多干预,就会“心流”状态出现。从全脑思维来看,擅用左脑思维的人,重视数据、逻辑、结果;而右脑思维擅长者会重视感受、情绪等,如何让他人发挥高效能,作为管理者就要有全脑思维逻辑,不仅考虑用人的绩效考核,也要洞察用人时的情感、情绪安放,任何物质抵不过三个字“我愿意”。

因此,启用愉悦感和自尊来激励他人跨越困境,掌控挑战是激励中的高阶激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