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理学:孩子喜欢看动画片不喜欢学习,可能并不是他们的错

前言

前段时间,有位粉丝妈妈给开心爸爸留言,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育儿心理学:孩子喜欢看动画片不喜欢学习,可能并不是他们的错

为什么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能够做到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看了一集又一集,说什么都停不下来,一到写作业就开始左顾右盼,磨磨蹭蹭一会都坐不住呢?

要是孩子学习的时候能有看动画片一半的兴趣,想必绝大多数的爸爸妈妈们都要感谢天感谢地,感谢周围的空气了。说孩子注意力有问题,不能专心吧,看他们看动画片那股子投入的精神,怎么看都不像是有问题的样子;但说他们注意力没问题的话,一到学习写作业的时候,就像是小儿多动症一样,一会做点这一会做点那,翻来覆去的就是不想好好学习。

为了帮助孩子改正学习的毛病,这位妈妈学过各种各样的课程,和孩子推心置腹的谈过,甚至打苦情牌试图感动孩子,可以说是能用的招数都试过了,有的方法直接就没用,有的方式短时间内有点效果,时间一长,孩子还是会不由自主的恢复到老样子。

最后,这位粉丝妈妈说,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呢,哪怕只有对动画片一半的兴趣也好啊!

育儿心理学:孩子喜欢看动画片不喜欢学习,可能并不是他们的错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爸爸妈妈们可以先想想,自己是不是有过类似的经历:

已经很晚了,但自己还是刷电视剧刷到停不下来,明明不止一次的告诉自己,看完这一集一定要睡觉了,但到时候还是不由自主的继续刷了下去,直到窗外的天空开始泛白;本来想找点学习的资料好好看一看的,但是眼睛一瞟看到了一个很感兴趣的娱乐新闻,顺手就点了进去,结果就这样一个个的点了下去,一整天的时间就过去了;本来想集中精神好好工作一会的,结果不小心看到了弹出的新闻中有个自己非常喜欢的明星,就点击了一下,刚看完又有一个自己也喜欢的明星的新闻,一个新闻一个新闻的看下去,下班了工作也没做完……

怎么样,是不是和孩子看动画片是一样的呢?

同样是面对一些事情,明明知道看动画片对眼睛不好,爸爸妈妈也不开心,但就是停不下来;明明告诉过自己要好好工作的,结果还是陷入看新闻的怪圈中不能自拔……

这其实就是行为上瘾。

什么是行为上瘾

育儿心理学:孩子喜欢看动画片不喜欢学习,可能并不是他们的错

说起上瘾来,很多人可以直接说出不少来:

比如毒瘾,毒品吸入后可以促使人脑分泌内啡肽,而内啡肽本身是会给人带来很大快感的;

比如赌瘾,这个害了很多人害了很多家庭的习惯,到现在为止还是屡禁不止,因为赌瘾家破人亡的新闻还是屡见不鲜;

比如网瘾,这个习惯多见于孩子,为了玩游戏逃课撒谎,而且是屡教不改。甚至有不少爸爸妈妈,为了让孩子能够戒掉网瘾,直接把他们送到了吃人不吐骨头的戒网中心或者所谓的国学学校中。

其实上瘾的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这些,还有很多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比如孩子一看动画片就停不下来,爸爸妈妈刷微信微博一刷就是大半天等等,本质上也是行为上瘾,对我们的影响,和上面那些赌瘾毒瘾网瘾是一样的,只不过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我们为什么会行为上瘾呢?

育儿心理学:孩子喜欢看动画片不喜欢学习,可能并不是他们的错

一般来说,我们之所以会对某些事情乐此不疲,达到上瘾的程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心理愉悦

对于孩子来说,动画片有着符合他们认知的情节,有着色彩丰富的画面,有着个性格鲜明的主人公,也有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这一切,其实都在不停刺激着孩子的心理,让他们不断产生愉悦的感觉。

更加可怕的是,大脑会逐渐把这种愉悦的感觉,和孩子现在正在做的事情(看动画片)联系起来,多次重复后,孩子大脑就会形成一个“看动画片→很愉悦”的循环,这其实就是“上瘾”了。

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这样。刷微博微信,也是一个通过不断阅读感兴趣的内容,不断产生愉悦感的过程。时间一长,大脑就会自动把刷微博微信,和愉悦感联系在一起,很容易导致“上瘾”。

2、蔡格尼克效应

来自立陶宛的心理学教授蔡格尼克(Bluma Zeigarnik)做过一个很知名的实验:

她准备了22个简单的小任务,比如按照图纸的要求把不同颜色的珠子串起来,比如默写一首诗,比如背下一串数字,比如动手做一个黏土等等。然后让一群成年人去完成这些小任务,这个过程中她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来阻止参与者完成某些任务。

育儿心理学:孩子喜欢看动画片不喜欢学习,可能并不是他们的错

随后她让参与者回忆自己曾经做过的任务,结果对于那些未完成的任务,有68%的都被记起来了,而已经完成的任务只有43%被回忆起来。

这说明了什么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一件事情没做完的时候,潜意识中就会有一种急迫感,不断地提醒着我们赶快去做,赶快做完。而当这件事情做完以后,潜意识就会放松下来,告诉我们事情已经完成,可以不用再想了。

孩子看动画片就是这样,很多动画片在结尾的时候,都会有一个下一集的提示,而这个提示呢,往往是一些比较刺激,或者比较激动人心的情节。这就相当于孩子在潜意识中,会不断的提醒自己,快点继续看下一集,我要知道 主人公遇到了什么事情,我要知道故事下一步是怎么发展的......在这种强烈意愿的驱使下,孩子往往会看了一集又一集,一直到看完才能停下来。

爸爸妈妈们刷手机也是同样的道理,潜意识中会有着一个又一个的悬念。明星的八卦新闻您想看吗?最新的新闻您想看吗?最新的电视剧您想追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潜意识就会不断地督促着我们去一个个的看,一个个的刷,直到看完大结局才罢休。

育儿心理学:孩子喜欢看动画片不喜欢学习,可能并不是他们的错

因为未完成,因为有所期待,所以才会念念不忘,所以才会想要得到答案,这其实就是蔡格尼克效应的体现,也是导致我们行为上瘾的原因之一。

发挥行为上瘾的正面效应

就像是硬币有正反两面,行为上瘾也是有两面性的。

如果我们一直都是被内心深处的愉悦感以及蔡格尼克效应所控制,把绝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对于那些能够让我们进步的事情拖拖拉拉不想去做的话,整个人就会失去方向,就会不思进取;但如果我们能够将行为上瘾运用在一些正面场景的话,比如孩子的学习比如爸爸妈妈的工作上,很明显会让孩子的成绩变得更好,爸爸妈妈的工作变得更高效。

那么,怎么样才能发挥行为上瘾的正面效应呢?

1、环境很重要。

育儿心理学:孩子喜欢看动画片不喜欢学习,可能并不是他们的错

在行为上瘾学中,环境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之所以环境会对上瘾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实际上和上面开心爸爸说的愉悦感是一样的。旧的环境中存在了太多的触发点,每个点都能够让我们的愉悦感不断的被触发,被释放,被满足。

如果一直都在这个旧的环境中,我们就会一直深陷愉悦感中不能自拔。所以,想要发挥行为上瘾的正面效应,我们就要远离旧的,容易带给我们愉悦感的环境,创造或者加入一些积极的,能够促进我们学习的环境中。

2、善用禀赋效应

禀赋效应是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提出的一个人类认知偏差的现象。具体的来说,就是当你拥有一样东西,或者为这个东西投入了很多的时候,你对这个东西的价值评估就会好很多。

同样的道理,我们如果能够提高某些事情的参与度,并且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一定成就的话,禀赋效应就会不断的闪现,进而让我们对这些事情产生喜欢,甚至是痴迷的情绪。

育儿心理学:孩子喜欢看动画片不喜欢学习,可能并不是他们的错

3、重视微习惯

所谓的微习惯,是和我们普通的习惯相比较而言的。

微习惯更小更容易实现,之所以需要重视微习惯,是因为微习惯不会让我们产生畏难的情绪,毕竟目标很小,轻松就能做到;而且微习惯做起来并不困难,这种每天都能完成目标的快感,又能够反作用在我们身上,进而对完成这件事情产生了很强的自信。

4、即时反馈

事实上,对于即时反馈的强烈心理需求,是人类固有的认知行为之一。任何的即时反馈,都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影响,而且就算是负面的反馈,也远比没有反馈要强。

所以,如果我们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如果能够得到一定的即时反馈,对于坚持下去是很有帮助的。

让孩子喜欢学习,就是让他们对学习上瘾

育儿心理学:孩子喜欢看动画片不喜欢学习,可能并不是他们的错

现在转到孩子学习这件事情上来。

虽然说学习本身是一件比较枯燥,而且又是一件比较反人类的事情,但如果爸爸妈妈们能够很好地应用行为上瘾的正面效应,是完全可以帮助孩子对学习“上瘾”的。

1、创造一个学习的环境

对于孩子来说,一个好的环境是很重要的。

一方面,爸爸妈妈们可以帮助孩子远离有诱惑的环境。比如把孩子学习的屋子,装扮成只有书和床的环境,这样的话没有了外界的触发,也就少了很多的诱惑;

另外一方面,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创造出一个积极的环境,比如爸爸妈妈自己也抱着一本书学习,比如爸爸妈妈可以就同一个学习任务和孩子竞争,用积极的环境来激发孩子对于学习的热情。

2、帮孩子确定微习惯

育儿心理学:孩子喜欢看动画片不喜欢学习,可能并不是他们的错

众所周知,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并不长,如果用成年人培养习惯的方式来要求他们的话,无异于是事倍功半。

这时候微习惯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帮助孩子把整个学习的时间拆分开来,每次只学习一点点的内容,时间上也控制在3到5分钟左右。对于孩子来说,这点内容,他们只要垫垫脚尖就能够着,相比较而言学习的兴趣就高了很多。而且不断完成的满足感,对于他们拿下其他的知识,也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不过既然是习惯,就是需要坚持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什么习惯都是很难养成的。

3、即时反馈

育儿心理学:孩子喜欢看动画片不喜欢学习,可能并不是他们的错

事实上,即时反馈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适当的一些小奖励,可以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出足够浓烈的兴趣。

比如爸爸妈妈在孩子掌握了新的知识,学习的时候注意力集中,能够坚持学习5分钟,能够又快又好的写完几道题之后,对他们的成绩表示肯定,并且给予一定量的小奖励。对于孩子来说,因为有了奖励,学习就像是在玩一样,虽然有一点点小的挑战,但是完成之后的成就感是非常强烈的。

最后

育儿心理学:孩子喜欢看动画片不喜欢学习,可能并不是他们的错

在《行为上瘾》一书的最后,作者引用了刘慈欣的一句话:

离开享乐的温床,把我们的眼睛从各种屏幕上抬起来。

人类的目标应该是广阔的宇宙,而不是眼前的虚拟世界。

对于孩子来说也是这样,爸爸妈妈更应该帮助他们发挥行为上瘾的正面效应,把眼睛从电视平板上抬起来,对他们而言学习更加重要,那才是广阔的宇宙,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好方式。

育儿心理学:孩子喜欢看动画片不喜欢学习,可能并不是他们的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