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朦朧詩人的詩,你瞭解嗎?為什麼他們被稱為朦朧詩人?

海南省求是全民閱讀


我是蘇憶年,我來分享我的見解。


  • 朦朧詩,是一類興起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以芒克、梁小斌、北島、舒婷、江河、顧城、食指等為代表詩人的新式詩歌流派。
  • 朦朧詩區別於以往詩歌藝術流派的最大特點,是其大量地將詩人的內在精神世界架構進行剖析展露,將其作為詩歌主要的表現對象。
  • 而之所以將這一類詩歌稱為朦朧詩,將這些不斷嘗試創作這類詩歌的詩人稱為朦朧詩人,是因為詩人們在其詩歌創作中頻繁地運用象徵、暗喻、通感、意象、比喻等藝術手法,注重創造詩歌的意象,將自身的情思愁緒抽象提煉,再灌注到各種意象上,最終給讀者營造出了主題若隱若現,氛圍忽明忽暗,意象隱隱約約的複雜難言的感受。

  • 來欣賞一個例子:

《回答》

北島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

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

冰川紀過去了,

為什麼到處都是冰凌?

好望角發現了,

為什麼死海里千帆相競?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

只帶著紙、繩索和身影,

為了在審判前,

宣讀那些被判決的聲音。

告訴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藍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聲,

我不相信夢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無報應。

如果海洋註定要決堤,

就讓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陸地註定要上升,

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

新的轉機和閃閃星斗,

正在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來人們凝視的眼睛。

  • 這是朦朧詩代表詩人北島的代表作品之一《回答》。初讀完這首詩,你是否和我一樣震撼於詩人一連串“我不相信”所透露的氣魄之中,全詩的氛圍在絕望、困惑、質疑、不屈、勇決、自豪之中頻頻轉換,節奏緊湊,與韻律配合地恰到好處。情緒積累節節攀升,最終發出了自己的誓言:如果海洋註定要決堤,就讓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陸地註定要上升,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反覆讀之,可以感受到詩人感情真摯,如訴肺腑!

還記得本文開頭所說的“朦朧詩”的命名內涵嗎?其實我認為所謂藝術手法、創作手法、主旨都是媒介,最終想要達到的效果是一致的:

看不清,讀不透,寫不盡,即為“朦朧”。


蘇憶年


80年代,朦朧詩風靡一時,如井噴一樣不可遏止。

那時我正青春,初見朦朧詩,就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它。朦朧詩的特點是,具有不透明和多義性,同一首詩不同的人讀它,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朦朧詩講求陌生化,追求思想與藝術上的審美自由,包含著個體精神的堅持。有人說,朦朧詩是一個政治意味濃重的詩匯,並且合有貶義。也有人說,朦朧詩晦澀深奧,難於讀懂,稱朦朧詩為“氣悶的朦朧"。

朦朧詩在當時為詩歌帶來的一股新風,的確吹拂著許多年輕人的心,正因為它的新鮮活力,才被廣大的詩眾接受,它帶有反抗的意味,正適合年輕人傾訴迷惘和愛情。

朦朧詩人的代表有顧城,北島,舒婷,食指,江河,等等,我曾因舒婷的《致橡樹》和《神女峰》,就身不由己地愛上了詩歌,並把她當作了我心中的女神。

朦朧詩雖然發展迅猛,但也老得太快。有人說朦朧詩的解體是因為政治力量的干預,這種說法似乎並不成立。朦朧詩的過度腫脹,導致了粗製濫造,因而敗壞了朦朧詩的藝術純度。

我個人認為朦朧詩算得上功成身退,它畢竟留下了那麼多的經典,曾日夜陪伴著我的青春,正因為朦朧詩,我才愛人了文字,愛上了詩歌,雖然,我永遠成不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詩人,但我會永遠為生活而歌。



獨吟黃昏


80年代朦朧詩人的詩,你瞭解嗎?為什麼他們被稱為朦朧詩人?

時間追溯到1980年,第8期的詩歌雜誌《詩刊》,登載了章明的一篇文章《令人氣悶的“朦朧”》 。

章明的文章直指,那時有些詩歌“寫得十分晦澀、怪癖,叫人讀了幾遍也得不到一個明確印象,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百思不得其解”。

這種類型的詩歌,章明稱之謂“朦朧體”,把“九葉詩人”杜運燮的《秋》和李小雨的《海南情思夜》作為了例子,“朦朧詩”的名稱就此確立下來。隨著對“新詩潮”的探索者,隨著對詩歌朦朧、晦澀等問題的爭論而被廣泛使用。

當時活躍的詩人包括後來大名鼎鼎的舒婷、顧城、楊煉、江河、梁小斌、芒克等,他們的詩,借鑑一些西方現代派的表現手法,表達情緒、感受和思考,被稱為“朦朧詩”。

老作家老詩人艾青、李英、臧克家,對這批有獨特意向和新穎文風的年輕詩人大肆批評,冷嘲熱諷,然而支持朦朧詩的年輕聲音始終不斷,時起時伏的爭論和討論,反而推動了朦朧詩的影響,受到了一大批年輕讀者的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