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到底是怎么回事?雍正到底改没改密诏呢?

风铃阁阁主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立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2岁),日后皇太子变得骄纵与蛮横并结党营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杀索额图,父子关系趋于紧张。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太子。之后众多阿哥开始了对于皇位的觊觎。

大阿哥胤褆是庶长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欢,自知无望,向康熙提议八阿哥胤祀,理由是“术士张明德尝相允祀必大贵”,又说要替父杀掉胤礽,让康熙极为寒心,严加训斥,同时对胤祀严加提防。

这时三阿哥胤祉揭发大阿哥搞魇镇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将大阿哥囚禁。康熙厌胤祀勾结胤褆,也将其关押,后又释放。

康熙这个老小子,8岁登基,做了61年的皇帝,生了50多个小孩,其中儿子35个,活下来的24个(序齿的),女儿二十来个,活下来的不清楚。

但是古代皇家的女儿基本上都是政治的工具,皇帝也不宠爱,因此就不提了。

大家估计都知道,康熙的儿子们都很牛,所以他晚年的时候出现了九子夺嫡的局面,令老头儿大为头疼,由此滋生了一系列的政治问题,可以算得上康熙皇帝生涯的一大败笔。

康熙的大儿子叫胤褆,为惠妃纳兰氏所生。惠妃不算出名,可是他哥哥纳兰明珠可是个名人,当年就是他力主撤藩灭掉吴三桂的。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就更是个大大有名的人物了。

不过这个大阿哥,可没有他舅舅以及表哥/表弟那么机灵。虽然早年比较得宠,在康熙平定葛尔丹的时候立下过赫赫战功,但是本人却可以说有些愚蠢。

他迷信喇嘛,为了当上皇帝,竟然想到了用魇镇的方法来谋害当时的皇太子,他的亲兄弟胤礽。康熙一废太子的时候,命他守卫,他上窜下跳,甚至说出了要替父拭子的话,以为不立嫡则立长,他就可以当太子,让康熙极为寒心。最后被他的三弟胤祉揭发了魇镇的事情,终其一生被囚禁。

康熙的二儿子,废太子胤礽(réng)。康熙的第一任皇后,索尼孙女赫舍里所生。赫里舍产子的时候,恰逢吴三桂叛乱,皇后因为受了惊吓,难产而死。

而康熙与皇后自幼青梅竹马,感情很是深厚。所以在胤礽两岁的时候,一改满人不立太子的习俗,效法汉人前朝。立嫡长子为太子。这个胤礽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子,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太子。然而虽然康熙皇帝效法前朝,前朝中皇太子是不可以干涉政权的,而满人的习俗却是皇子预政。

这样一来,时间久了,皇太子不甘心手中的权利,皇帝害怕被夺权,二人矛盾日益激化。而朝中的大臣也形成各个党派,互相倾轧。再有其他的阿哥们也长大了,他们自然不甘心这个能力不见得比自己强甚至不如自己的哥哥当皇帝。

这个时候的皇太子,因为康熙从小的宠溺,养成了暴戾的性格,飞扬跋扈,奢侈骄横。不甘心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太子,颇有怨言。而其他的阿哥们虎视耽耽,巴不得挑出皇太子的一丁点小错。最终造就了在康熙四十七年首度被废。可是康熙对这个儿子的感情还是很深的,借着大阿哥魇镇的事件,在一年之后,声称二阿哥因为迷失了心性,但是经过调养,已然恢复。

因此复立为太子。只可惜这个太子实在是扶不上墙的烂泥,重新上台以后,他非但不谨小慎微,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集结党羽,打击报复。让康熙老头寒透了心,五十一年再次下诏废太子。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雍正朝他死的那一刻,但是印象中雍正给他了一个理密亲王的封号。

三儿子胤祉(zhǐ),是个书生学究。我们知道的《康熙字典》,应该就是他主持编撰的。

当时他聚集了社会上的一些名家,诸如陈梦雷,李钹,还有我们熟悉的方苞等人,合力编书。这个傻哥哥以为可以因此讨得皇帝得欢心,因此将皇位传给他。事实证明康熙的确挺喜欢的,康熙晚年的时候经常去儿子们的园子里游玩,就是到他跟雍正的园子。

而且去他的园子的次数远远多过于去雍正的园子的次数。可能在康熙的眼里,这个儿子是孝顺的,可以共享天伦之乐的吧。但是这个书生气的胤祉绝对对储位心存想法,因为他的门人曾经四处活动,联络党羽。他似乎也请过方人,替他算命。这些事情康熙虽然看在眼里,却并没有责怪,反而对他的门下说,如果胤祉不小心被牵连,你们要站出来为他辨白。

可见他的孝道功夫做得很足,康熙甚是喜欢他。但是,康熙也不可能将皇位传给他就是了。胤祉的结局我不是很清楚,康熙朝的时候被封为亲王。雍正朝的时候他肯定是获了罪,老四是不可能容忍这个比他年纪大的哥哥,还位高权重的,估计是削了爵吧。

皇四子胤禛(zhēn),就是后来的雍正帝。生母德妃乌雅氏。整个夺嫡运动的胜利者。

观其在康熙朝的作为,基本上可以概括成为,两面派的作派,说白了就是哪边都不得罪,极尽察言观色之能,以诚孝示君父,将自己打扮成为富贵闲人的模样,吃斋念佛,标榜自己对皇位没有觊觎之心。暗地里结交人才,培养门人,最终夺得大位。在位十三年,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

康熙的五儿子胤祺(qí),(是不是第五个儿子都要叫祺啊,我想到了还珠里的五阿哥永琪了)宜妃所生。

就是那个康熙微服私访里的宜妃,传说中这宜妃性子直爽,的确是很受康熙宠爱的一个妃子,但绝对不是专宠,康熙这个老小子老婆不要太多。胤祺早年带兵,掌管某一个旗的兵力吧,他没有参与九子夺嫡之中,康熙年间也是被封为亲王。关于他的记载很少,但是我似乎看到过有人说他因为打仗的缘故,破了相(本来应该是极帅的,说他老娘生的儿子都是男生女相,极为俊美)。

破了相的人自然不可能当皇帝了,比如偶家孙策就是这样气死的。所以没有参与夺嫡就可以说得通了。雍正继位后,还是不能容他,所以结局也不算很好,也是死在雍正年间的。

第六个儿子胤祚(zuò),也是德妃所生,早殇。德妃虽然出身不高,宫女而已。但是非常能生,除了四子胤禛,六子胤祚,还有十四子胤祯(示题),还有两个公主。想必也算是得宠过的妃子。

皇七子胤佑(yòu),关于他的记载也不多,也是一个没有参加储位竞争的人。康熙三十七年被封为贝勒,五十一年封为郡王。雍正八年死,其他不清楚。

重量级人物来喽~胤禩(sì),康熙的第八个儿子,是个我每每不忍提及的人物。生母良妃,出身微贱,是康熙老儿从辛者库里发掘出来的美人。清朝的时候讲究子以母贵,八八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矮了其他兄弟一大截,反倒是后来他的母亲因为他的争气,得以晋升妃位。

胤禩天资聪颖,才华优裕,待人宽和,广结人缘。朝堂上下交口称赞,称之为“八贤王”,就连康熙的哥哥,裕亲王福全也在皇帝面前推荐他。

康熙一废太子后,命诸臣推举新太子,朝堂上下,公推胤禩,说明其人心所向。胤禩是阿哥党的首领人物,所谓阿哥党,是针对太子党所言。可以说,胤禩与他的集团,当年应该做过不少将太子推下位子的谋划。阿哥党中,有不少的朝廷重臣,也有胤禩的弟弟,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四阿哥胤祯。算得朝廷中一股非常强大的势力集团。

然而相比四阿哥胤禛,胤禩集团太过于出风头了,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康熙老头连自己最心爱的儿子皇太子的权利过甚都会心有不满,何况这个母亲出身微贱的儿子。又因为相面人张明德替胤禩算命,言其贵不可言,被不怀好意(或是笨蛋)的大阿哥告诉了康熙。康熙下令凌迟处死张明德,并削去胤禩爵位。

可以说,一废太子的时候,胤禩希望最大,但是终究因为康熙对旧太子念念不忘,又因为张明德事件获罪,受到了打击。坦白的讲,在这种封建社会,胤禩试图以民主的方式成为皇太子,本身就是一件很没有指望的事情。

二废太子之后,群臣还是支持胤禩的。然而康熙对这个儿子打定主意是提防的,前次说他是少不更事,这次干脆就说他是居心险恶了。约莫康熙五十三年时候,康熙的寿日,胤禩因为母亲忌日的原因不能亲自拜寿,派人送去两只将死之鹰。康熙大怒,立刻骂胤禩不忠不孝,连带骂他为辛者库贱妇所生,并且声称父子之恩断绝。并停爵停俸。

在我看来,以康熙的睿智,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情事出蹊跷,但是他非但不命人调查,而是借题发挥,说明他已经毫不顾惜父子之情了。可能皇八子在朝廷上下的好名声对他来讲的确是个不小的威胁,他害怕有朝一日被逼宫,所以一定要打消胤禩以及他的党羽对储位的幻想。

同年,胤禩感染了伤寒,几近毙命。康熙当时在承德,只是批复:勉力医治。后因康熙要御驾回畅春园,路上会经过胤禩居住的园子,此时的胤禩已经人事不省,然而康熙依然要让其他儿子将其移回京城。

原因竟然是,不希望路过的时候碰到不好的事情,康熙是个讲求迷信的帝王,他尽量远离这些可能带来晦气的事情。至于儿子的死活,他并没有放在心上。最搞笑的是,当皇九子胤禟坚决反对,说将死的人了,不应该挪动。康熙居然说,这可不是我逼你们要挪走他的,你们回头不要怪到我头上。

然而胤禩还是活了过来,像小强一样顽强地活了下来。只是从此以后,他不再有希望继承康熙的大业了。

后来康熙老头可能也觉得自己做得过了头,下诏恢复了胤禩的爵位俸禄。但是,胤禩在康熙朝,只是贝勒而已。事实上,直到这个时候朝臣都还是支持胤禩的,大学士李光地(看过康熙王朝的人应该都知道,一个出名的人物)在康熙五十六年,还曾经说过:“目下诸王,八王最贤”。

雍正继位之初,采取拉拢的两面派手法,封胤禩为廉亲王。胤禩倒也没有兴风作浪,然而却因为种种欲加之罪,最终被胤禛治罪。剥夺爵位不说,竟然削除宗籍,被迫改名“阿其那”,大概是“俎上之鱼”的意思。雍正四年死于囚禁中。

他夺嫡的失败,一是康熙的无情,二是方法的失误,猜测这跟他对康熙性格的不够了解有关,不像胤禛,揣度他老爹的意思都快成精了。

但是我觉得胤禩还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在雍正朝多数的表现还是逆来顺受的, 说白了, 就是江山社稷为重,并没有如何勾结群臣,祸害朝纲。 即便有些无奈的成分,也有很大可能是因为他的确是个贤王。

皇九子胤禟(táng) ,宜妃所生。关于他的容貌,有两种说法,一是极其俊美,另外的说法是很胖,像个猪一样。我当然愿意接受第一种说法,这个皇子并不如何得宠,估计才能也有限,但是却是当朝第一大富翁。估计聪明都用在挣钱上了吧(暂且不说途径是否正当),他是胤禩的忠实支持者。

忠实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当时他随身携带毒药,倘若事情不妙,就吞毒药而死。

我觉得不管他是怎样的人,就凭着他这样对胤禩这个哥哥,就值得我对他有好感了这个九爷在雍正朝的时候被发配到西北,其实就是让年羹尧看管起来,不让他跟八爷党人通有无。

但是这个老九就是下定决心斗争到底,他居然想出来用西洋文字拼满文的方法制作密码,与他儿子联系,互通讯息,算得上是开创我们国家密码学的一个先河了。雍正非常讨厌他,而且瞧不起他。胤禟曾经说过:成则王侯败则贼,只不过我们亦是兄弟亦为贼罢了。

胤禟的命运很是悲惨,被雍正改名为“塞思黑”,其意一说为“猪”,另一说“讨厌的人”,反正不是好词。最后雍正四年死于囚禁之中,比胤禩早一两个月吧。传说是被毒死。

第十个儿子胤礻我(é),生母是个皇贵妃,不过死的比较早。这个十阿哥传说中比较大条,南书房中的倒数。

康熙的儿子个个精灵古怪,所以这个笨笨的小孩还是挺讨他老头子喜欢的。他也是死心塌地挺老八的一个,可能因为自己没什么指望吧。在康熙年间就被封为郡王,那时候,老八老九都不过是贝勒贝子,这跟他妈妈的身份估计是有关的。老十在雍正朝的的时候被打发去守陵之类的,后来就跑到张家口那一带蜗居了。但是心思大条的人总是不一样,比较有福气,居然活过了雍正朝,乾隆二年才死。

康熙的第十二个儿子,胤裪(táo) 。这个宝宝是苏麻拉姑养大的,所以与其他的小子们都不大一样。

他也是没有参与夺嫡,但是康熙末年还是很受重用的。雍正刚上台后给他封了个郡王,随后又予以打压,估计也是削爵之类的,后来乾隆上台,加封了亲王吧,这位大哥生性很是豁达,肯定跟苏麻的教育有关,活到了七十八岁。

十三子胤祥。又是一个要好好说说的人物。事实上,虽然胤祥在兵法谋略上不差,但总的说来还是偏文的。胤祥的生母敏妃章佳氏,应该是一个康熙比较宠的一个妃子,但是在胤祥十三岁那年就死了,后来胤祥教给德妃抚养,所以跟四阿哥胤禛走的很近,二人感情非常之好。

胤祥年少的时候,很受康熙的宠爱。康熙每次出巡,必将其带在身边。

而且据说这位阿哥“诗文翰墨,皆工敏清新”,“精于骑射,发必命中,驰骤如飞”。典型的文武全才,他甚至曾经单独猎得过一头老虎。康熙亦曾派他去泰山代父祭天,这于古代帝王是非常慎重的事情,当时许多人认为十三阿哥的前途不可限量。可惜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胤祥遭受了牵连,从此十余年,默默无闻,仿佛消失了一般。

而且这段时间的史料,居然毫无记载。估计是雍正朝的时候为尊者讳,都删去了吧。但是我们大致可以推测,胤祥在这些年间得了一种叫做“鹤膝风”的病,大概是现在的“骨结核”。这在当时,算得上一种绝症,容易复发,不能劳累。

胤祥的早逝,与这个病是有关的。二月河的小说中,胤祥被圈禁了十年,应该是虚构的,胤祥的确被圈禁过,但是他这十年间还是有出来活动过,上过折子,其他阿哥也有去探望过他,所以他的行动应该是自由的。至于他为何获罪,有很多猜测,一种说法是他估计当时也有兴风作浪,在废太子问题上遭罪; 还有一种说法他为了保全胤禛而获罪。

我更倾向于第二种说法,这样更能够解释为什么胤禛上台后,对胤祥好的不得了。康熙曾经骂过胤祥不忠不孝, 这个老头也不知是怎么回事,每次骂儿子都是往死里骂,难道不知道有其父必有其子嘛?

胤祥自幼受宠,估计也是个心高气傲的主,受不了这个打击而生病也是很有可能。而且胤祥也是康熙年间唯一一位没有受封的成年阿哥,这与他年少的时候受宠成为鲜明对比。所以我更加好奇胤祥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获罪,惹得他老爹竟如此不待见他。

雍正继位以后,立刻加封胤祥为怡亲王,恩宠有加。其实何止是恩宠有加,简直就是宠的不得了,谁得罪了他的宝贝弟弟,就是得罪他。他宝贝弟弟的利益就是他的利益,他宝贝弟弟喜欢的人他一定会优待,护的一塌糊涂。不过这个弟弟的确不让他失望,把他的事情都办的妥妥贴贴的,而且胤祥非常懂得君臣的分寸,丝毫没有恃宠而骄的做派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胤祥死于雍正八年,固然因为其病,但是与他的辛劳也是非常相关的。死后胤禛赐溢号贤字,并加“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于怡贤亲王前。乾隆年间,加封为世袭罔替铁帽子王。

康熙晚年宠幸他的第十四个儿子胤禵(tí),这个小孩是八爷党中的人物。

随着胤禩为康熙所不喜,八爷党便将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康熙五十六年,封胤祯为大将军王,挂帅出征,去西藏平叛,得胜。胤祯与四阿哥胤禛乃同父同母的兄弟,但是他们的感情却并不好,可能与他们生母德妃偏疼小儿子有关。十四曾经在胤禩获罪的时候仗义直言,惹得康熙皇帝拿剑要砍他,但也因此后来被康熙宠幸。

野史以及民间流传很多胤禛篡位的说法,其中有说改诏书中“传位十四子”为“传位于四子”,纯属无稽之谈,原因不再赘述。

但是因为康熙晚年对他的宠爱,估计也动过给他传位的念头吧。不过这个十四子说实话不算特别好,他在军中的时候就设法敛财,倘若真的做了皇帝,肯定不如雍正。但是我还是比较倾向冯尔康的说法,皇帝并未属意十四子,否则西藏平定以后,军功已立,自然会将其留在京城,而不是继续打发去西北。当然,如果康熙真的是雍正害死的,那就不敢说了,但是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胤祯在雍正年间被打发去守皇陵,虽然郁郁不得志,但也算不得监禁,因为皇陵附近的风景还是很美的,却也还算过得舒服日子。这个老兄也是活得比较长命,乾隆二十年才去世。

简要的八卦一下,终其雍正朝十三年,他一个小孩都没生,前之后都生了好几个。

康熙十五子以后,都未曾参与储位斗争。约莫十六子十七子的待遇还算不错,尤其是十七阿哥允礼,在胤祥死后,是雍正最宠的弟弟。


风铃阁阁主


九子夺嫡事件,发生于清朝康熙时期,发生在清朝,主要参与事件人物包括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䄉、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

该事件的起因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经过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立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2岁),日后皇太子变得骄纵与蛮横并结党营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杀索额图,父子关系趋于紧张。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太子。之后众多阿哥开始了对于皇位的觊觎。大阿哥胤禔是庶长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欢,自知无望,向康熙提议八阿哥胤禩,理由是“术士张明德尝相胤禩必大贵”,又说要替父杀掉胤礽,让康熙极为寒心,严加训斥,同时对胤禩严加提防。胤禩小时候被大阿哥的母亲惠妃抚养,故大阿哥对他感情较好。这时三阿哥胤祉揭发大阿哥搞魇镇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将大阿哥囚禁。康熙厌胤禩勾结胤禔,也将其关押,后又释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恢复胤礽太子地位。康熙五十年末被告与刑部尚书齐世武、步军统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结党营私。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再次下诏废太子。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三阿哥胤祉见此乱局,主动退出竞争。胤礽再度被废之后,八阿哥胤禩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四阿哥同母弟),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附庸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禛。胤禛在太子首次被废后,敢于为胤礽说好话,属太子派。胤礽二度被废之后,胤禛看到胤礽绝无复立之可能,开始结党营私,窥视储位。这时形成了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两大势力。

该事件的最终结果是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病故于畅春园,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禵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宣布康熙遗嘱宣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日后八爷党人遭到清算旧账。九子夺嫡以雍正取胜告终。雍正为防止再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从此实行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由皇帝写诏书并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直到皇帝驾崩后人才能打开并宣布继承人。

过程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立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2岁),日后皇太子变得骄纵与蛮横并结党营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杀索额图,父子关系趋于紧张。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太子。之后众多阿哥开始了对于皇位的觊觎。

大阿哥胤禔是庶长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欢,自知无望,向康熙提议八阿哥胤禩,理由是“术士张明德尝相胤禩必大贵”,又说要替父杀掉胤礽,让康熙极为寒心,严加训斥,同时对胤禩严加提防。胤禩小时候被大阿哥的母亲惠妃抚养,故大阿哥对他感情较好。这时三阿哥胤祉揭发大阿哥搞魇镇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将大阿哥囚禁。康熙厌胤禩勾结胤禔,也将其关押,后又释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恢复胤礽太子地位。康熙五十年末被告与刑部尚书齐世武、步军统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结党营私。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再次下诏废太子。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三阿哥胤祉见此乱局,主动退出竞争。

胤礽再度被废之后,八阿哥胤禩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四阿哥同母弟),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附庸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禛。胤禛在太子首次被废后,敢于为胤礽说好话,属太子党。胤礽二度被废之后,胤禛看到胤礽绝无复立之可能,开始结党营私,窥视储位。这时形成了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两大势力。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病故于畅春园,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禵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宣布康熙遗嘱宣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日后八爷党人遭到清算旧账。九子夺嫡以雍正取胜告终。

雍正为防止再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从此实行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由皇帝写诏书并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直到皇帝驾崩后人才能打开并宣布继承人。

雍正皇帝不可能改康熙皇帝的遗诏,因为遗诏用满、汉2种文字书写,在汉文中将"十"改为"于",满文是无法修改的。


跪射俑


“九子夺嫡”,又称“九王夺嫡”,是康熙皇帝晚年,诸皇子阿哥争夺皇位的一场混战,过程惨烈,兄弟阋墙,最终四阿哥胤禛脱颖而出

至于说雍正篡改密诏,纯属抹黑,是历史谣言和恶意诋毁

“九王夺嫡”是哪些人参与?

参与“九王夺嫡”的,包括

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但并不是这九个人,人人想当皇帝,只是参与进了夺嫡纷争。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只是支持八阿哥,无意争储。十三阿哥胤祥一直支持四阿哥,没有夺嫡之心。

“九王夺嫡”有哪几派?

在漫长的争储过程中,朝中形成势力的主要有三党:

太子党、四爷党、八爷党

  • 太子党,以皇太子、二阿哥胤礽为首,成员主要有索额图、格尔芬、阿尔吉善、鄂缮、耿额、齐世武等。
  • 四爷党,以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为首,成员主要有年羹尧、隆科多、马齐、 戴铎、 鄂尔泰、李卫等。康熙朝的大学士张廷玉也暗中支持四阿哥。
  • 八爷党,以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四阿哥胤禵为首,成员包括康熙的哥哥裕亲王福全、佟国维、阿灵阿、揆叙、王鸿绪、鄂伦岱、何焯、张廷枢、巴海等。

此外,还短暂的形成过大阿哥党三阿哥党,但是大阿哥和三阿哥早早就退出了皇位争夺,其党派也就烟消云散。

八爷党实力最为雄厚,人脉宽广,朝廷重臣大多支持八阿哥。四爷党然这个小集团人数不多,整体实力与八爷党的支持者有不小的差距,但他潜心栽培门人亲信,秘密广植党羽,后期逆袭发力。

“九王夺嫡”的主要进程

  • 拉开序幕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胤礽出生,次年六月,被册封为皇太子。此后一直顺风顺水,经历年少恩宠、出阁受教、奉旨监国,康熙总体对胤礽是满意的。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康熙第一次册封诸成年皇子,皇长子胤禔为多罗直郡王,皇三子胤祉为多罗诚郡王,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俱为多罗贝勒。受封的诸皇子参与国家政务,有权有势以后,加剧了与皇太子的矛盾,康熙与皇太子、诸皇子与皇太子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日益加剧。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杀太子阵营的索额图,削弱了太子党的支持力量。

  • 第一阶段 太子初次被废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康熙帝巡幸塞外,命太子等诸子随驾。巡幸期间,大阿哥胤禔等人向康熙帝报告了太子的许多不良表现。

有些是不实之辞,但盛怒之下的康熙帝深信不疑,之前他已经很不满太子几次越位处事,说出了:“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这样的重话。返京途中,康熙发现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帐篷,怀疑太子可能要“弑逆”。

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皇太子。

  • 第二阶段 太子复立而再废

太子被废,众阿哥看到了夺储的希望。

大阿哥胤褆愚不可及,首先按捺不住,向康熙表示“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让康熙极为寒心;见自己不被父皇喜欢,立储无望,又推荐八阿哥胤禩,被康熙训斥。三阿哥胤祉,向康熙举报胤褆请人施法,魇镇胤礽,康熙怒不可遏,将大阿哥囚禁。

康熙召集众臣选人做皇太子,八爷党党羽心腹与诸大臣暗通消息推举八阿哥胤禩,康熙厌胤禩勾结大臣,否决立八阿哥为储,并将其关押,后又释放。

康熙怀念与太子胤礽的父子亲情,又为缓和局势,遂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复立胤礽为太子。

皇太子胤礽复立后,不知悔改,仍一意孤行,骄奢淫逸、贪恋财货,并在朝中广植党羽,笼络人众,又被告发。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再次下诏废太子。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

三阿哥胤祉见此乱局,为自保,主动退出竞争,在家专心修书,并主持编修了《康熙字典》。

此一轮,太子、大阿哥、三阿哥出局。

  • 第三阶段 四爷党和八爷党(十四阿哥)终极对决

众子或囚禁、或退出,四爷党、八爷党最终浮出水面,直接交锋。

四阿哥颇有心计,不露声色,太子首次被废后,敢于为胤礽说好话,诚孝父皇、友爱兄弟,潜心栽培门人亲信,内有忠孝的印象、外无个人野心,赢得了康熙帝的信任和好感。

八爷党一伙,风头太盛,不懂韬光养晦,其门人总是跃跃欲试,通过不同方式在康熙身前劝进八阿哥,犯了康熙厌恶结党营私的大忌讳。尽管八阿哥在朝中的威信依然很高,但是他离太子的宝座却是越来越远,实际上失去了被立为储君的可能。

八爷党见事不成,忙不迭实施“二号计划”,将十四阿哥胤禵扶上前台。在八爷党的支持下,十四阿哥被封抚远大将军,称“大将军王”,领军去了西藏、西北,手握重兵重权。

但只要加以分析就可以得知,四阿哥此时已经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在老大、老二、老三失去继位资格之后,四阿哥在嫡庶考量上是最优的,四阿哥与十四阿哥一母所生,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八阿哥生母则被康熙谓之为“辛者库贱奴”。

地利:四阿哥坐镇京城,与皇帝朝夕相处,就近便利;十四阿哥在外,隔京城千山万水,领军出征实乃被“发配”。

人和:康熙晚年,安排四阿哥代替他去祭天、祭祖,这是非常明显的传位暗号;十四阿哥几次三番顶撞冒犯康熙,是个愣头青,在康熙心中还需大大历练一番才能成器,因此才被支开了。

史传,康熙在四阿哥和十四阿哥之间犹豫不决,心腹方苞说:“观圣孙,可保大清三代兴盛。”当时,四阿哥胤禛之子弘历深受康熙喜爱,被养育宫中,弘历被“钦点”为隔代皇帝,这也被认为是雍正得以继承大统的直接原因。

事实上,除开天时地利人和,四阿哥胤禛为政主张务实严猛、振作有为,脚踏实地、雷厉风行,这与八爷党(十四阿哥)一伙宽厚仁义的政治主张截然不同,有助于解决康熙末年出现的众多问题,因而能够得到康熙的赏识,“观圣孙”最多是一个辅助和参考。

雍正夺嫡之路,凭借着的是高指数情商,超能力隐忍,异乎寻人的冷静,下手稳、准、狠。

“九王夺嫡”的后续影响

雍正即位后,着手整治因争储带来的朝政纷争和朋党集团势力。经过几年准备,在时机成熟之际,雍正主动出击,公布八爷党一伙罪状,八阿哥允禩改名为塞思黑(满语为猪),九爷、十爷、十四爷和其门人追随者也各获其罪,罢爵、禁锢,这一宗室朋党集团被彻底铲除。

为防止再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乱象惨剧,雍正首创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由皇帝写诏书并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直到皇帝驾崩,才能打开并公布继承人。

雍正改密诏是谣言

在关于雍正皇位来路不正的说法中,无一例外的都提到了雍正“矫诏篡位”之事。

实际上,此事有三不可为:

  • 一不可为:传闻雍正将“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殊不知,在清代,“于”字写为“於”,是繁体字,根本无法篡改。
  • 二不可为:清代宫廷诏书,特别是皇帝诏书都是“满汉合璧”,双语合体,即使改了汉文,满文如何能改?
  • 三不可为:是否存在“康熙遗诏”,现在尚存争议,何况即使有“遗照”,宣诏大臣如何在众目癸癸之下明晃晃篡改?难不成,一大屋子的侍卫、大臣、宫女、太监全都被买通了?

据此三不可为,可知雍正改密诏是谣言、是抹黑,八爷党造谣生事,搅乱浑水,试图颠覆雍正继位的合法性。后人不明就里,添油加醋,人造了一场“历史疑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