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群嘲的直男审美,原来是有道理的,看了古今妆容史才明白

中午几个同事在办公室讨论女孩妆容和直男审美的问题,女同事吐槽直男不懂化妆的美,男同事则嘲笑女生脸掉到面缸,嘴巴红的像香肠。

总结直男喜欢的女生类型,双眼皮、黑长发、身材纤细、略施粉黛。可能是这样的:

被群嘲的直男审美,原来是有道理的,看了古今妆容史才明白

被群嘲的直男审美,原来是有道理的,看了古今妆容史才明白

但是,翻了翻资料,看到意外艺术的解读,直男审美曾是主流。根源其实相当复杂,我们一起来看看。

单眼皮与双眼皮

翻翻历朝历代的仕女图,我们会发现单眼皮才是中国古代美人的标配,大多数推崇的也是细长的凤眼。

被群嘲的直男审美,原来是有道理的,看了古今妆容史才明白

对双眼皮的推崇,更多是因为近代逐渐开放,西方审美观念传入中国,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

到了民国时期,广告上的美人就已经是大眼睛双眼皮了。这是因为,西方人种绝大多数都是双眼皮,画家在描绘“美”时的标准,自然也会以双眼皮为美。

被群嘲的直男审美,原来是有道理的,看了古今妆容史才明白

被群嘲的直男审美,原来是有道理的,看了古今妆容史才明白

可见,所谓“直男审美”在西方一直是主流审美,并不会被嘲笑。随着近代中国的开放,西方的审美观念逐渐被大家所接受,这种接受代表着兼容并包。

以黑发为美

头发以黑长浓密为美,是中国传承已久的传统观念。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曾写道:“鬓发如云,不屑髢也”,夸得就是头发黑又密的女子。宋代著名词人柳永也在《扬州慢》里夸过黑长直美人:“乌云堕髻,樱桃小口。”

历史上的大美人张丽华,就以她乌黑的长发闻名于世。当时的皇帝陈后主为她神魂颠倒,带着这位家属上班,让美人坐在他膝盖上指点江山不说,还日日带着宫女唱《玉树后庭花》。“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典故,就是来源于此。

可见,即使贵为皇帝,也无法从浓密黑发的魅力范围内逃脱。

被群嘲的直男审美,原来是有道理的,看了古今妆容史才明白

所以,不只是直男喜欢黑长直,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家、帝王将相也偏爱这一口。谁能说,这样就不美呢?

胖瘦之争

以瘦为美这种审美倾向,在中国历史上可是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春秋时期的楚国,就以“细腰”为美,旁人称这种细腰为“楚腰”。据说“楚腰”一开始指的是男人的腰肢纤细,后世变化成称赞女子腰肢纤细。杜牧就在《遣怀》中写道:“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到了汉朝,以体轻为美,赵飞燕就是其中之一。

被群嘲的直男审美,原来是有道理的,看了古今妆容史才明白

从某种程度上讲,体轻可不就是“瘦子”的专利么?

在以瘦为美的历史上,唐朝是个“奇葩”。

到了盛唐时期,物质条件上来了,大家吃好喝好,贵族阶级一下子圆润起来,开始以胖为美,丰腴华贵。

唐代之后的审美风格,又开始偏爱“瘦子”,逐渐趋近于含蓄内敛,文静瘦弱。宋代的《歌乐图》中的美人,就看得出和唐代的胖美人不是一个款。

被群嘲的直男审美,原来是有道理的,看了古今妆容史才明白

到了清朝,大家的审美固定在“娇弱”二字上,也和“瘦”脱不开钩。

曹雪芹就在《红楼梦》里描写林黛玉“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就恰恰反映了那时的美人的重要标准——身材纤细。

被群嘲的直男审美,原来是有道理的,看了古今妆容史才明白

可见,直男对“瘦”的要求并不是凭空而来,喜欢纤细身材这件事,从历史上传承已久。

偏爱素颜

直男偏爱素颜这件事,在历史上也能找到“原型”。

明清时期,就开始提倡“略施粉黛”的观念。

女子只把粉涂在额头、鼻尖、下巴三处,这种画法被称为“三白法”,突出人物面部受光的部分,让妹子们的脸一下子变得立体起来,人物显得更加娇俏可爱。

虽然粉看起来还是很厚,但比起唐朝的“猴屁股”,妆容的痕迹已经没那么重了。

被群嘲的直男审美,原来是有道理的,看了古今妆容史才明白

被群嘲的直男审美,原来是有道理的,看了古今妆容史才明白

到了晚清,审美观念就和现在差别不大了。

慈禧身边的宫女曾在《宫女谈往录》中讲到过:

“我们宫廷里头讲究的是珠圆玉润,可以说这是美的标准,并不是大红大绿。宫廷风度,不论皮肤或穿的、戴的,要由里往外透着柔和滋润……我们宫里有句行话,叫‘吃得住粉’,就是粉擦在皮肤上能够融化为一体

。”

晚清的美人,看起来也和现代直男喜欢的样子没太大区别。

被群嘲的直男审美,原来是有道理的,看了古今妆容史才明白

被群嘲的直男审美,原来是有道理的,看了古今妆容史才明白

我们一直嘲讽的直男审美,在某些时期都是主流审美。况且,双眼皮、黑长发、身材纤细、略施粉黛这些审美标准,也并非直男的专利。这样看来,直男审美或许真的没那么糟。

审美是一种潮流,是某个历史阶段的产物,更是一种自由的选择。

旦壳君每周分享职场及科技相关的文章,若亲们喜欢旦壳君的文章,请点击关注“月旦故事”。

--end--

文 章 :旦 壳

编 辑 :旦 壳

图 片 :网 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